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数理化学科 > 数理化学科 > 化学、晶体学

表面活性剂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 定价: ¥39
  • ISBN:978712207783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化学工业
  • 页数:215页
  • 作者:编者:王世荣//李...
  • 立即节省:
  • 2020-05-01 第2版
  • 2020-05-01 第13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国内外发展概况、作用原理、功能与应用、重要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典型品种和合成方法(包括阴离子、阳离子、两性型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对于碳氟、含硅、高分子等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本书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精细化工、应用化学、轻化工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表面活性剂概述
  1.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1.1.1  按离子类型分类
    1.1.2  按亲水基的结构分类
    1.1.3  按疏水基种类分类
    1.1.4  按表面活性剂的特殊性分类
    1.1.5  其他分类方法
  1.2  表面活性剂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1.2.1  世界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状况
    1.2.2  我国表面活性剂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2.1  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
    2.1.1  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
    2.1.2  表面活性与表面活性剂
    2.1.3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2.2  表面活性剂胶束
    2.2.1  胶束的形成
    2.2.2  临界胶束浓度
    2.2.3  胶束的形状和大小
    2.2.4  胶束作用简介
  2.3  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2.3.1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
    2.3.2  亲油基团的影响
    2.3.3  亲水基团的影响
    2.3.4  分子形态的影响
    2.3.5  分子量的影响
    2.3.6  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2.3.7  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温和性
    2.3.8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
  参考文献
第3章  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
  3.1  增溶作用
    3.1.1  增溶作用的定义和特点
    3.1.2  增溶作用的方式
    3.1.3  增溶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3.1.4  增溶作用的应用
  3.2  乳化与破乳作用
    3.2.1  乳状液的类型及形成
    3.2.2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3.2.3  乳化剂及其选择依据
    3.2.4  乳状液的破乳
    3.2.5  乳化和破乳的应用
  3.3  润湿功能
    3.3.1  润湿过程
    3.3.2  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
    3.3.3  润湿剂
    3.3.4  表面活性剂在润湿方面的应用
  3.4  起泡和消泡作用
    3.4.1  泡沫的形成及其稳定性
    3.4.2  表面活性剂的起泡和稳泡作用
    3.4.3  表面活性剂的消泡作用
    3.4.4  起泡与消泡的应用
  3.5  洗涤和去污作用
    3.5.1  液体油污的去除
    3.5.2  固体污垢的去除
    3.5.3  影响表面活性剂洗涤作用的因素
    3.5.4  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3.6  分散和絮凝作用
    3.6.1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微粒的分散作用
    3.6.2  表面活性剂的絮凝作用
  3.7  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功能
    3.7.1  柔软平滑作用
    3.7.2  抗静电作用
    3.7.3  杀菌功能
  参考文献
第4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概述
    4.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4.1.2  磺酸基的引入方法
  4.2  烷基苯磺酸盐
    4.2.1  烷基苯磺酸钠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4.2.2  烷基芳烃的生产过程
    4.2.3  烷基芳烃的磺化
    4.2.4  烷基苯磺酸的后处理
    4.2.5  烷基苯磺酸盐的应用
  4.3  α-烯烃磺酸盐
    4.3.1  α-烯烃磺酸盐的性质和特点
    4.3.2  α-烯烃的磺化历程
    4.3.3  α-烯基磺酸盐的生产条件
  4.4  烷基磺酸盐
    4.4.1  烷基磺酸盐的性质和特点
    4.4.2  氧磺化法生产烷基磺酸盐
    4.4.3  氯磺化法制备烷基磺酸盐
  4.5  琥珀酸酯磺酸盐
    4.5.1  琥珀酸酯磺酸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4.5.2  Aerosol OT的合成与性能
    4.5.3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
    4.5.4  磺基琥珀酸N-酰基聚氧乙烯醚单酯钠盐
  4.6  高级脂肪酰胺磺酸盐
    4.6.1  高级脂肪酰胺磺酸盐的一般制法
    4.6.2  净洗剂209的性能与合成
    4.6.3  净洗剂LS
  4.7  其他类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7.1  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7.2  磷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4.7.3  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参考文献
第5章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5.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概述
    5.1.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5.1.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5.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5.2.1  烷基季铵盐
    5.2.2  含杂原子的季铵盐
    5.2.3  含有苯环的季铵盐
    5.2.4  含杂环的季铵盐
    5.2.5  胺盐型
    5.2.6  咪唑啉盐
  5.3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5.3.1  消毒杀菌剂
    5.3.2  腈纶匀染剂
    5.3.3  抗静电剂
    5.3.4  矿物浮选剂
    5.3.5  相转移催化剂
    5.3.6  织物柔软剂
  参考文献
第6章  两性表面活性剂
  6.1  两性表面活性剂概述
    6.1.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6.1.2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6.2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6.2.1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等电点
    6.2.2  临界胶束浓度与pH值的关系
    6.2.3  pH值对表面活性剂溶解度和发泡性的影响
    6.2.4  在基质上的吸附量及杀菌性与pH值的关系
    6.2.5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与碳链长度的关系
    6.2.6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和Krafft温度点
    6.2.7  表面活性剂结构对钙皂分散力的影响
    6.2.8  去污力
  6.3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6.3.1  羧酸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6.3.2  磺酸甜菜碱的合成
    6.3.3  硫酸酯甜菜碱的合成
    6.3.4  含磷甜菜碱的合成
    6.3.5  咪唑啉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6.3.6  氨基酸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6.4  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6.4.1  洗涤剂及香波组分
    6.4.2  杀菌剂
    6.4.3  纤维柔软剂
    6.4.4  缩绒剂
    6.4.5  抗静电剂
    6.4.6  金属防锈剂
    6.4.7  电镀助剂
  参考文献
第7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7.1  概述
    7.1.1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状况
    7.1.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义
    7.1.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7.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7.2.1  HLB值
    7.2.2  浊点及亲水性
    7.2.3  临界胶束浓度
    7.2.4  表面张力
    7.2.5  润湿性
    7.2.6  起泡性和洗涤性
    7.2.7  生物降解性和毒性
  7.3  合成聚氧乙烯表面活性剂的基本反应——氧乙基化反应
    7.3.1  反应机理
    7.3.2  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
  7.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7.4.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7.4.2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7.4.3  聚乙二醇脂肪酸酯
    7.4.4  脂肪酰醇胺(聚氧乙烯酰胺)
    7.4.5  聚氧乙烯烷基胺
    7.4.6  聚醚
    7.4.7  多元醇的脂肪酸酯类
  参考文献
第8章  特殊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8.1  碳氟表面活性剂
    8.1.1  碳氟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8.1.2  碳氟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8.1.3  碳氟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8.1.4  碳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合成方法
  8.2  含硅表面活性剂
    8.2.1  分类
    8.2.2  合成方法
  8.3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8.3.1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8.3.2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8.3.3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品种及合成
  8.4  冠醚型表面活性剂
    8.4.1  冠醚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及应用
    8.4.2  冠醚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
  8.5  反应型表面活性剂
    8.5.1  羟甲基化合物
    8.5.2  活性卤素化合物
    8.5.3  环氧化合物
    8.5.4  环氮乙烷衍生物
  8.6  生物表面活性剂
    8.6.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形成和制备
    8.6.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8.6.3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9章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
  9.1  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参数
    9.1.1  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β的确定和含义
    9.1.2  影响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的因素
  9.2  产生加和增效作用的判据
    9.2.1  降低表面张力
    9.2.2  形成混合胶束
    9.2.3  综合考虑
  9.3  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
    9.3.1  阴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9.3.2  阴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9.3.3  阴离子-两性型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9.3.4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9.3.5  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9.3.6  非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