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民间文学

耿瑛中国民间故事集

  • 定价: ¥40
  • ISBN:978753135709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春风文艺
  • 页数:147页
  • 作者:耿瑛|责编:姚宏越
  • 立即节省:
  • 2019-11-01 第1版
  • 2019-11-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耿瑛中国民间故事集》中的民间故事大多数都是作者听老人讲的,也有他“上山下乡”时听老乡和曲艺老人讲的,有的民间故事很精彩,有的小说、评书传说很珍贵,是研究古典小说和传统评书很有用的珍贵资料。还也有些民间戏曲和民间曲艺,取材于民间传说,又高于民间传说,通过舞台表演,再回到民间,故事被流传得更广。

内容提要

  

    《耿瑛中国民间故事集》的内容大致分两类:一是民间传说,包括神仙传说、古代名人传说、古典文学名著传说等等。二是民间故事,包括兄弟俩的故事、夫妻俩的故事、母子俩的故事及破除迷信的故事等等。包括《狗咬吕洞宾》《牛郎子女天河配》《一头牛变一瓶油》《兄弟刨宝》《五鼠闹东京》《薛仁贵与薛丁山》等民间流传广泛的故事、传说。

作者简介

    耿瑛,编审。1933年生于吉林省。1953年中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文艺编辑工作。1993年在春风文艺出版社退休。发表曲艺与评论文章等近千篇,编辑各类图书500余种。代表作品有二人转《东厢记》《画家史》;东北大鼓《白求恩》;《红楼百科》等。主要著作有《二人转写作知识》《曲艺纵横谈》,中篇说唱《火海英雄安业民》,中篇评书《小包公演义》等。编辑获奖图书主要有《满族民间故事选》《中国曲艺史》《小将呼延庆》《鬼狐新传》《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等。现为中国俗文学会理事,辽宁省民俗学会理事。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上辑  民间传说
  玉皇大帝与七个女儿
  十八罗汉和寿星老儿
  杨二郎担山赶太阳
  白猿偷桃献天书
  孙膑成仙
  铁拐李留画
  狗咬吕洞宾
  杜康造酒刘伶醉
  韩湘子度林英
  土地老的故事
  牛郎织女天河配
  大葫芦出个孟姜女
  梁山伯为啥有些呆气
  观音断指变白蛇
  秃尾巴老李
  巴掌参
  《封神榜人物的传说(三则)
  《西汉演义人物的传说(四则)
  《三国人物的传说(三则)
  《西游记》外传
  唐代人物的传说(二则)
  赵匡胤的传说(二则)
  《三侠五义》人名的由来
  包公的传说(三则)
  杨家将的传说(四则)
  《水浒传》人物的传说(二则)
  朱元璋的传说(三则)
  清代的传说(六则)
  俗语的传说(三则)
  二人转的传说(二则)
  曲艺艺人祖师爷的传说(四则)
  手艺人祖师爷的传说(三则)
  地方的传说(四则)
下辑  民间故事
  谎张三(系列故事)
  老虎妈子
  王小打柴
  九头鸟
  哥儿俩的故事(三则)
  王五寻妻
  纸媳妇
  白三姑
  蛤蟆儿子
  真假李荣
  一头牛变一瓶油
  鱼神庙
  佛在家中坐
  兄弟刨宝
  接穷神
  小鞋匠招亲
  白菜蝈蝈
  我是瓮
后记

前言

  

    每个孩子,都是听着各种各样的故事长大的,《小兔子乖乖》《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古今中外,不分朝代不分国界,故事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我听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老虎妈子》。识字以后,我常常看的故事集有《满族三老人故事集》《阿凡提的传说》《人参娃娃》等。我对一个类型的故事印象最深,那就是勤劳的农村穷小伙,娶不上媳妇儿,捡来一张年画,贴在墙上,年画上有个美貌女子,小伙子每天晚上就和画中人自言自语。白天穷小伙下地干活,画中女子竟然下落人间,给他烧火做饭。小伙子收工之前,女子又回到画中。小伙子每天回家就有热乎的可口的饭菜,心中疑惑不解。于是下地干活的中途回家查看,发现给自己做饭的女子,就是自己每天晚上看着的画中人。于是,穷小伙抱住女子,求她不要再回画中,并且一把火把画烧了,让女子再也回不去。女子只好半推半就,和穷小伙过起了小日子。一般最后还有一句:一年之后,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类故事,应该是源于旧社会农村生活的困苦,人们只有通过想象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时候看多了这样的故事,常常会想,我把自己放到画里,会被何人拿回家中贴到墙上呢?我又愿意给什么样的人洗衣做饭、生儿育女?这实在是少女时百思不厌的问题。
    和普通人家的孩子比,我比较幸运,不仅有个会讲“瞎话儿”(东北话讲故事)的父亲,还因为他是文艺编辑,家里书架上有各种故事集,那是我童年乃至青少年时期最好的陪伴。其实,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良的人智慧,邪恶的人愚蠢;勤劳的人终会有好报,懒惰的人最后自食其果。当然,干百年流传的故事,也难免有一些封建迷信的内容,读这些故事,对研究产生故事的那些岁月,是有一定的历史意义的。
    我在对民间故事的一听一读之间,早已经爱上了它独特的魅力。要说最“接地气”的艺术种类,有啥能和民间故事相比?!它根植民间,口头传播,不论文化程度高低,都能从中得到愉悦和启迪。
    正是缘于这种喜爱,1994年我在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时,办了一档日播的《民间故事》栏目,播出了两年,七百多个故事。话说,随便讲几个故事容易,天天讲就很难。这真要感谢父亲的家传和资料。一般人搜集几百个故事挺不容易,而我只需要在父亲的藏书里挑适合播讲的故事,这是多么方便!现在偶尔还有人跟我说:“耿姨,我是听你节目长大的。”我可以这样说,跟一些浮躁的、为了搞笑而搞笑的节目比起来,我和当年那些听众在播讲和聆听之间或许真的收获了最质朴的真善美!
    我在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有共识的话题,即那些说书艺人的子女都孝顺善良。究其原因,大概和从小听书有关。因为评书故事都宣扬仁义道德、称颂除暴安良、提倡尊老爱幼。所以,故事虽小,对社会的意义却大言归正传,说说这本《耿瑛中国民间故事集》吧。书的作者耿瑛正是我的父亲。他是个杂家,无论是当编辑的四十余年里,还是退休后的二十多年,他都笔耕不辍。除了在曲艺、出版等领域的成就之外,他对民间故事很是偏爱。他把从他爷爷、奶奶、妈妈、姑姑、叔叔们那里听来的好故事,都一一整理,发表和没发表的算起来也有百余篇了。
    这次结集出版的这本民间故事集,大多数故事都是我父亲听老人讲的,也有他“上山下乡”时,听老乡和曲艺老艺人讲的。书中的故事,大致分两类:一是民间传说,包括神仙传说、古代名人传说、古典文学名著传说等等。二是民间故事,包括兄弟俩的故事、夫妻俩的故事、母子俩的故事及破除迷信的故事等等。
    父亲希望此书能够把优秀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保留下来,流传下去。孩子们可以看,家长们也可以讲。在这些故事的熏陶中,孩子从小知书达礼,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越是浅显的故事,越能轻而易举地触动人的灵魂。一个孩子的成长、智慧、道德规范,这事往小了说,是一个家庭的责任,往大了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
    当然,本书收入的故事除了曾经在刊物上发表过的作品之外,还有很多是第一次变成铅字。这些故事年代久远,由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追忆起来,肯定不如他中年时期记录下来的故事那么完美,却是一种抢救。
    为了使本书丰满一些,我还力邀了著名连环画画家张书庆手绘了部分插图。张书庆是个很有个性的画者,和我父亲也很有缘分,以前父亲给某些杂志撰写故事时,杂志社特邀的插图作者就是张书庆老师。所以两位老人虽然一直未曾谋面,但是早已经合作多次。张老师花甲之年后已经停笔,这次为父亲耿瑛再拿画笔,虽然所画不多,却给此书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后记

  

    后记旧社会,东北老百姓讲故事叫“讲瞎话”。有一首民歌是:“瞎话瞎话,没边:没把儿,有事有趣,传遍天下。”我从小就爱听老人讲瞎话。是民间故事,教我:懂得真善美,反对假恶丑,知道为人要爱国爱家,孝敬父母,兄弟和睦,知恩图报,朋友同心。长大后,我当了编辑,经常下乡,也听到各地流传的民间传说、:故事与笑话。几十年来,我在北京市的《民间文学》、吉林省的《民间故事》、通;化市的《长白山》、抚顺市的《故事报》、沈阳市的《晚晴报》等报刊上发表过上百篇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与民间笑话。本书中只选入了传说与故事两类整理。
    在民间传说方面上,可分为神话传说、历史传说,也有少数俗语传说、行业祖师传说和地方传说。其中,辉南县是我的故乡,该县原属辽宁省,1954年6月划归吉林省。沈阳是我工作和居住五十多年的地方。因此收入了这两个地方的传说。
    在民间故事方面,主要有童话故事、家庭故事、爱情故事、动物故事,其中《老虎妈子》是我五岁时我妈讲的第一个故事。我十三岁时还演过安波改编的童话剧《老虎妈子》。这是一个流传全世界的故事,外国叫《狼外婆》。因为过去几乎人人都知道这个故事,反而在许多民间故事当中都没有收入。我是凭记忆写下的,这是第一次发表。希望这个故事能一代代流传下去。
    本书中有的传说、故事,曾被人收入各种选本中,如《谎张三》(又名《张三闹鬼》)被收入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辽宁卷》中。《铁拐李留画》,曾被收入在多种《八仙传说》之中。《巴掌参》被收在吉林省的《人参故事》一书中。
    还有些传说、故事,曾被我改编成曲艺作品。如1956年我把民间故事《纸媳妇》改成了二人转,寄给了沈阳市文联的《芒种》月刊,编辑答应发表,但是该刊在1957年反右运动时被错判为“右派”刊物,原稿散失。不过沈阳市二人转艺人陈韵良、廖桐声却把这个二人转演唱了几十年。
    1980年我将民间传说《包公吊孝》改编成二人转,新民县民间老人梁德双、李艳慧首演,很快就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舞台上流传。在吉林省四平市的《东北二人转》期刊上发表时,改为《包公哭灵》。还有些地方把这篇作品误当作“传统曲目”,出版盒式录音带和光盘。2011年据中山大学吕慧敏调查,在辽西一带农村,谁家办丧事,必演这个曲目,至少要点唱其中《包公吊孝》烧十张纸的唱词。2012年此曲已收在《耿瑛曲艺选》一书之中。
    1993年,为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曲艺会演,我将满族民间传说《义犬救主》改编成满族单鼓,由王凤贤编曲,韩振导演,刘兰芳演唱(在排练中,王印权、周志军修改过唱词),这个曲目荣获了作词、编曲、导演、表演等一等奖。但唱词原稿却没有保存下来。
    这本民间传说故事集,几经筛选,可能还有不足之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耿瑛2016年6月 下面这段话,是我看大样时想到的。 重读这些我二十岁到七十岁发表的传说与故事,发现有的民间故事很精彩,有的小说、评书传说很珍贵,是研究古典小说和传统评书很有用的珍贵资料。这些传说和故事,我这八十五岁老人,如今都忘了,记住的也残缺不全了。能出版这本书,才能使这些好故事流传出去。 其次,有些民间戏曲和民间曲艺,取材于民间传说,又高于民间传说,通过舞台表演,再回到民间,故事被流传得更广。本书中有些传说,是根据有关戏、文、曲词编写和加工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说书唱戏与民间传说的密切关系。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为本书画插图的画家张书庆先生,他的插图为本书增彩,而且他不要一分钱报酬,这一点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耿瑛补记 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