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历史的原声(清季民元的共和与汉奸)(精)

  • 定价: ¥78
  • ISBN:9787559827357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373页
  • 作者:桑兵|责编:罗丹妮
  • 立即节省:
  • 2020-04-01 第1版
  • 2020-04-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深入理解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重新认识辛亥历史的必读学术书——近代史大家桑兵教授最新出版的这部研究专著,与之前出版的《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1911—1912)》《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一起构成了续写大历史的开端,是我们重审清末民初重大历史转则期非常重要的参考书。
    “说共和,孰是共和?锄汉奸,谁是汉奸?”,从思想概念史的视角,探寻“共和”与“汉奸”概念的渊源流变以及由此展开的历史事实——《旭日残阳》为政治史,《走进共和》为社会文化史,《历史的原声》为思想概念史,三书各有分工,相互参看,更全备地重建从帝制到共和的历史进程。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最新学术研究的文章结集,着眼于思想概念史,是努力承接前贤、续写辛亥历史的第三本书,与之前出版的《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1911-1912)》以及《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一起,作为对清季民元重大历史转折重新审视的结果,同时构成尝试续写大历史的开端。作者希望从不同层面努力深化对辛亥民元历史大变动的认识。贯通各类新旧材料,订正重大史事的错误,澄清学界坊间的各种彼此歧异的说法,避免随心所欲甚至别有用心的解读,扩展视野,关注以往大历史较为忽视的人事。
    本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新审视既有研究和文本史事,叙述清季民国时期“共和”在近代中国的演进,将“共和”作为一个名词,以之为对象,进行概念史研究。第二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辛亥时期“汉奸”指称的转义及其使用为主题,进一步耙梳史料,重现史事,尽可能完整地呈现历史本相及发展进程,进而依据历史实事把握相关概念及其演化。

作者简介

    桑兵,河北威县人,生于广西桂林,历史学博士。历任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现任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出版《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庚子勤王与晚清政局》《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等专著。主编《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及同名丛书、《清代稿钞本》。合编《戴季陶集(1909-1920)》《近代中国学术批评》《近代中国学术思想》《国学的历史》《读书法》。

目录

倾听历史 :从史料史观之分到史论之合
  一 史与论
  二 史料与史观之分
  三 文白与史论
  四 倾听历史的原声
  五 重现历史以把握概念
共和篇
引言
第一章  梁启超与共和观念的初兴
  第一节  古今中外的共和
  第二节  《新民丛报》与共和观念初兴
  第三节  告别共和
第二章  转向孙中山 :共和先驱易位
  第一节  共和学校
  第二节  学界呼应
  第三节  新的共和先驱
第三章  革保论战与共和观念的演进
  第一节  众说纷纭的选择
  第二节  大论战的前哨战
  第三节  民权立宪政体
  第四节  胜负分明的结局
第四章  国体政体的争辩
  第一节  《国家论》、《国法学》与国体政体之分
  第二节  共和立宪之选与国体政体之论
  第三节  开国会重启国体政体之争
  第四节  共和与国体政体之辨
第五章  帝制与共和的缠绕
  第一节  康有为的虚君共和论
  第二节  梁启超的尴尬
  第三节  虚君共和的反响
  第四节  虚君共和与国体政体
  第五节  结语
汉奸篇
引言
第六章  清季汉奸指称的转义与泛用
  第一节  “汉奸”新义
  第二节  “汉奸辨”
  第三节  驱满酋与杀汉奸
  第四节  锄奸及其泛化
第七章  首义之区的汉奸问题
  第一节  以间谍为汉奸
  第二节  第一、第二汉奸辨
  第三节  汉奸的指认与处置
第八章  光复各省的防奸锄奸 — 以沪军都督府为中心
  第一节  严厉打击
  第二节  慎重甄别
  第三节  汉奸指称的泛用
  第四节  城头变幻大王旗
第九章  惩办汉奸与南北统一
  第一节  锄汉奸的舆论
  第二节  缉凶与北伐
  第三节  追究与释嫌
后记
征引文献
报刊
书籍论文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