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新闻人初心/平潭传媒丛书

  • 定价: ¥58
  • ISBN:978755501882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海峡文艺
  • 页数:29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变化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变的始终是对时代的忠实记录。改革开放40年之际,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成立7周年之际,让他们感受最深的笑脸属于谁?最艰难的采访是哪一次?迄今依然心怀激荡的报道是哪一篇?
    本书是一本记录平潭媒体人成长的书,通过记者手记与心声去感受这个变革中的新时代,新平潭,新征程。

内容提要

  

    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于2011年9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是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直属相当副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故其稿件质量相对有保证。这是一本平潭传媒人的获奖作品集。收录了从2011年度到2018年度,平潭媒体编辑记者获得各级各类奖项的报纸、电视、广播、摄影、论文等作品。编纂本书的目的,是为了集中展示平潭传媒事业发展的成果,也是为了激励 多的有志于传媒事业的人,为之贡献智慧和汗水。

目录

第一辑  采访路上
  变的是工作岗位,不变的是那一份初心/高华
  行走海坛,处处皆风景——与岚岛考古结缘的故事/欣桐
  身边记者二三事/卢晓超
  工作随感/丁鹭
  耕耘传媒之路/陈良辉
  新闻第一线是我终身的岗位/杨华
  在挖坑、填坑中寻得乐趣、收获成长/林泽强
  我的海洋奇缘/蔡起辉
  报缘/何燕
  这是世间最有趣的工作,也是最痛苦的工作/黄珊
  苟利社稷/黄麒博
  记者总是在路上/林彤欣
  好新闻是跑出来的/林映树
  敢与负面做斗争/杨博思
  教育记者与500多位小记者的成长故事/冯荣
  记得来时路,不忘梦归处/林祥鹭
  来平潭的这些年/李明静
  我与平潭广播电视台/林登强
  一路走来不容易/陈加波
  我的三位师傅/张贤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念望舒
  小人物走进大时代/林心敏
  千里之外,岚岛逐梦/王锦涛
  我来平潭这些年/谢抒原
  我与传媒相伴同行/魏梦君
第二辑  新闻视觉
  白天不懂夜的黑,黑夜不懂昼的情——三年多平潭工作与生活的魔幻心路/蒙少祥
  “潭之味”的幸福记忆/严希远
  做有温度的广播人/徐娟
  做有温度的节目/邓越
  我与摇号直播的故事/林君
  当代广播人的责任不仅仅是做好有声传播/葛丹
  “误入歧途”,精彩人生/施晓凌
  我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李序拓
  白天更懂夜的黑/蔡文航
  追求真相道路上的孤独者——新闻工作者心路历程/王超
  你见过深夜两点的平潭吗/周佩青
  做一个不只是在话筒面前张嘴的主持人/潘丽群
  跨海寻亲感动两岸/余小梅
  电视技术部二三事/李强
  我的角色转换/宋天博
  天亮说晚安/张镒琛
  平潭——一个潮乎乎却又清亮亮的岛/石晓维
第三辑  见证蜕变
  创刊·创业·创新——回味创办《平潭时报》的酸甜苦辣/张金飞
  我与实验区共成长——用镜头记录,用影像刻画/黄亦林
  与平潭电视台共成长/吴明琴
  一位新平潭人的真情告白/于宙
  你还记得“咪咪”吗——记平潭广播电视台6周年心路历程/蔡峰
  跨越海峡,跨越时光/陈志明
  跃然纸上的。是每一次成长和变化/陈玲
  我所见证的开放开发/周寒冰
  从阵阵质疑声中开始/林小玉
  感恩《平潭时报》/季亚军
  感谢《平潭时报》让我一路成长/严海斌
  一路成长/陈娟
  奋斗、蜕变、成长——从一名实习编辑开始/陈倩
  心中有梦,一路向南/杜娟
  一片丹心写春秋/高宏斌
  我和广播这五年/魏莹
  我与时报共成长/丁之林
  在实践中学习,在工作中成长/宋赟
第四辑  小忠初心
  不忘初心,讲好平潭故事/吴颖
  忠于心践于行/高丽玉
  心路历程:不忘来路不离初心/陈惠兰
  温习信仰,不忘初心/陈倩
  相信初衷承载梦想的重量/宋伟
  不忘来路,不离初心/方玲
  不忘初心,做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李燕
  坚持自己的新闻理想/郭玉萌
  严于律己,端正态度/陈伟
  十年·遇见/崔玉洁
  从“田间地头”到“字里行间”/何文
  我来平潭台的那五年/林欣农
  唯有初心不可负,做一名“新闻工匠”/谢师强
  用我们的心换你真心笑容/林文雄
  坚持新闻理想,守住心中情怀/杨林
  “平潭在耳边,陪你在路上”——共同家园广播品牌打造点滴/王洪亮
  所有的相遇都是恰逢其时/孙恩妹
  从开始到没有结束,我的历程,永远在路上/陈章林
  再琢再磨谱真知,繁花相迎润海坛/吴静怡
  归乡/赵庭平
后记:心有所持,不忘初心——写在《新闻人·初心》付梓之际/张金飞

前言

  

    文/林雨夏
    2018年,踏上平潭这片热土,与平潭传媒结缘。岁序流易,转眼已是2019年!
    犹记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在正式履职传媒中心前,我绕着中心大院转了一整圈:办公条件很是简陋,不过大家均各司其职,其乐融融,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作为一名老媒体人,我被这群可爱的人打动了。
    2011年9月26日。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挂牌;2011年9月27日,平潭时报社成立;2012年6月19日,平潭广播电视台开播……纵览省内省外,我们的报纸在党报队伍里、广播电视台在广电集体中,绝对是“后生晚辈”。时间能酿造成熟、沉淀厚重,但年轻未尝不是一种资本,后发亦能有令人羡慕的优势。
    如今,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朝着“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努力。我们也正在路上。过去的7年时光,我们传媒中心披荆斩棘、奋勇争先,为平潭开放开发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从大家的文字里,我也能感受到大家主动思索、主动学习、主动融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资源共享、联动互通,拓展平潭对外发声渠道的努力。
    当前,平潭开放开发处在关键时期,区党工委、管委会2018年发出“平潭再创业”的动员令,掀起“大干120天,打好七大攻坚战”的热潮。新年伊始,区党工委就再发动员令,要求深化攻坚行动,实施“八大工程”,持续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扎实推进新一轮开放开发,加快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攻坚不怕坚,创业莫畏难,我们传媒人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在庆祝第19届中国记者节大会上,陈善光书记说,我们的新闻队伍是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队伍。是一支朝气蓬勃、甘于奉献的队伍。我希望大家不负众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正确政治导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在推动平潭新一轮开放开发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我愿和大家一起夙夜奋斗,圆梦平潭。
    2019年1月15日
    (本文作者系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党组书记、主任)

后记

  

    心有所持,不忘初心
    ——写在《新闻人·初心》付梓之际
    张金飞/文
    下班时,报社楼下的榕树叶落了一地,黄里带着点枯,风吹过来。踩上去就有了秋的意味。
    平潭传媒中心在做一本关于媒体人与采访背后故事的书。作为一名年事较高的老报人。翻读这些平潭媒体人酸甜苦辣的故事,心中颇为感慨,个中滋味确实有苦、有乐、有笑、有泪……
    2018年11月8日,是第19个记者节,那天在记者节的表彰会上,看到报社的年轻编辑王超上台分享他的夜班故事,而在新闻单位。夜班编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夜班编辑是一份十分辛苦却看不到辛苦的工作。为什么这样说呢?
    夜班编辑每天下午4点上班,深夜2点下班或至凌晨。他们过着晨昏颠倒的生活,在别人下班的时候开始工作,在家人进入梦乡后孤单地走在回家路上——编辑工作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一天吃两餐,大部分时间在睡觉,睡不着也要躺在床上,不然上班熬不下来。”《平潭时报》总编辑蒙少祥深有感触。
    在编辑书稿时,在电脑里翻看着同事们采访的照片,区传媒中心的同人们在一线工作的画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从报纸、电视、广播到新媒体,每个人背后的故事都十分精彩,我曾经说这是一本不需要文采斐然的书,他们的真实采访故事就是对新闻人的初心的最好诠释。
    有人说记者有“第三只眼”,他们能看到常人所不能看到的新闻故事,也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掌握了比别人更多的话语权,还能每天接触社会各类人群,见多识广……真实的情况是,记者总是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回来也不敢休息,要马上在电脑前写稿子。
    经常跑平潭海峡公铁大桥的记者谢师强这样写道:“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些为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建设默默付出的建设者们,他们都是无名英雄。在炎热的夏天里,他们在被烈日晒得发烫的钢板上施工,一待就是一天,连吃饭也是通过交通船运到海上平台来。每次看到他们流淌着汗水的脸庞,我都十分感动。”
    现在报社的中坚力量是90后,我们曾经戏谑80后是垮掉的一代,说90后是“脑残”的一代,但事实证明,他们这些“新星人类”,不仅有发散的思维,还有活跃的创意,以及让60后、70后羡慕的年轻。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给年轻人下定义。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们。
    在编辑这几十万字的书稿时,记得谢师强写的这样一句话:“新闻行业是一个迷人的行业,记者、编辑是能让自己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职业。”
    用迷人行业、让人热泪盈眶的行业来形容媒体人,我十分认同。
    时报总编辑蒙少祥在文章里有喜有忧地表述:
    “老婆与儿子在厦门生活,我在平潭工作与生活。那么,我周末与节假日能否回厦门探亲,全看时间能否安排得过来。因此,连小学五年级的儿子都会以媒体人的口吻调侃我说:‘爸爸周末没空回厦门看我,这不算是啥新闻;有空回厦门看我,这才算是新闻……’”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不知不觉中,我在平潭工作与生活已有3年多时间了,虽然我的双脚已经走遍了岚岛的各个角落,作为平潭时报社总编辑的我,也签发了无数个实验区报道的版面大样,但是,我相信关于平潭最好的那一篇报道只会是下一篇——正如平潭最好的变化是在下一步,因为平潭的明天会更好!” “‘创业艰辛百战多’,参与《平潭时报》的创办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这是我在《初心》中写的一句话。作为《平潭时报》的第一批创业者之一,我参与了时报的创刊。都说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与参与者,如同我在文章中所写: “《平潭时报》的创刊过程,实际上也是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产业的创业过程,因为实验区的传媒事业是从这里起步的。 “报纸创刊初期,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新闻工作经验,更没有办报的经历。许多人不知道新闻稿件怎么写,报纸版面怎么排,我只好手把手地教他们,带他们入门,并想尽办法让他们快速提高,尽快进入角色。人手安排不过来,我自己当起版面编辑,改稿、编稿、做标题、指导美编进行版面设计。白天策划选题、安排记者采访,晚上审阅稿件、编排版面、审定清样。从创刊号到现在,出报的每个夜晚,我都和夜班编辑们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把版面发往印刷厂。” 凡此事例有许多许多,像平潭广播电视台总编辑高宏斌,作为一名挂职干部,他又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来到平潭。“我是在自己52岁生日这一天来平潭这块崭新的土地上的。记得当天下着大雨,刮着大风,可以说,湿冷的自然环境和大家火热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高宏斌是多面手,他除了是一名电视人,还曾三次获得国家星光奖、一次获得牡丹奖,并获得多项省级以上奖项。平潭传媒需要多方力量的融合,外来经验更是创业的力量。 高宏斌写道:“身体力行,在第一线做示范、做节目、带队伍。平潭广播电视台由于建台时间短、队伍年轻,节目摄制能力十分有限。以往一些重要宣传片和专题片都依靠省台及外面的制作公司完成。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带领台里员工拍摄了平潭广播电视台历史上第一个电视MV作品,完成了传媒中心第一部宣传片的拍摄工作。同时,成功承办了平潭首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最美人物’发布会和平潭少儿春晚的导演工作以及小岛屿国家海洋部长会议‘平潭蓝’大型晚会录制工作,获得管委会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大记者当有大担当”——在新华社建社85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这样写道,他要求全体记者要在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形象中有大作为。 和风春弄袖。海坛起春潮。 当前,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已经进入一个加速发展期,时移世易,曾经偏隅一方的海岛平潭,正在华丽转身,破茧化蝶。 平潭媒体人,要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我们的心血和智慧书写平潭、宣传海坛,讲好平潭故事,传播平潭声音! 而这本记录平潭媒体人成长的书,可以说是一本记录平潭发展的侧记。 ——每周,每日,记者们走进城乡社区、建设工地、田间地头,他们与建设者一样。忙碌的身影在海岛上穿行;他们在记录,他们在见证发展变化,新闻是他们的信仰表达,他们始终坚信,唯有真实,唯有客观,唯有真情,才能写出直抵人心的好新闻、好报道。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对于新闻记者而言,变化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变的始终是对时代的忠实记录。改革开放40年之际,平潭综合实验区传媒中心成立7周年之际,让他们感受最深的笑脸属于谁?最艰难的采访是哪一次?迄今依然心怀激荡的报道是哪一篇? 《新闻人·初心》是通过记者手记与心声去感受这个变革中的新时代、新平潭、新征程。 平潭以每天一个样的速度在发展,在变化。记录时代,见证发展,讲好平潭故事,宣传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这就是这本书出版的最好理由。 2018年11月20日 (本文作者系平潭时报社党支部书记、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