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语言学

会说话(把话说到心里去)

  • 定价: ¥49
  • ISBN:9787521716740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00页
  • 作者:(美)西莱斯特·黑...
  • 立即节省:
  • 2020-06-01 第1版
  • 2020-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里有TED爆款演讲教你抓住人心的10大说话策略;
    会说话,才是真正的情商高。社交高手和任何人都聊得来的秘密!
    作者在广播主持领域工作了十几年,她了解建立良好对话有几项因素:真诚、简洁、清晰、不重复,还有良好的倾听技巧。在书中,她分享了营造良好谈话的10个有效原则。

内容提要

  

    社交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线上交流更加频繁,但面对面的交谈却越来越少,这直接导致了我们说话能力的退化。大家不妨花点时间去回忆一下,由于沟通不畅,你到底失去过多少机遇,而多少人生的轨迹也因此被改变。
    沟通与人性问题专家、美国知名主持人西莱斯特·黑德利在新闻领域工作了十几年,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曾与几千位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的受访者亲密交谈。她发现,一次良好的谈话往往具备以下几项因素:真诚、简洁、清晰、不重复和用心倾听。
    在《会说话——把话说到心里去》这本书中,她分享了10条可以帮助你在谈话中抓住人心的策略。无论你是希望通过谈话得到一个理想的工作,还是挽回一段本可以继续的亲密关系,都能从这10条策略中得到助益。

媒体推荐

    “黑德利对我们如何以及为什么彼此交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分析……一次引人深思的探讨,有时还充满激情地呼吁在交谈中保持礼貌和体贴。”
    柯克斯书评
    “在这个交流缺失和疏离的时代,《会说话——把话说到心里去》这本书的出现很重要。就我个人而言,这本书如同及时雨,它教会了我很多,包括如何参与并融入话题、保持同步,以及如何真正去聆听那些出现在我生命中的人们。黑德利很有天赋、诚实且娓娓道来,她的建议帮我成为一个更好的配偶、朋友和母亲,并让我变成更有敏锐触觉的记者和教师。”
    杰西卡·莱希,畅销书作者
    “我们交谈时总是带着手机,就像提剑出征一样。我们说话不假思索、出口伤人,或者对别人充耳不闻、自说自话。文明对话是人性存在的基石,而现在它处于绝境、岌岌可危。我们所有人,都需要一起来谈谈该如何去和另外一个人交谈。而西莱斯特·黑德利的这本书正向我们展示了如何与人交谈。”
    朗·福尼尔,畅销书作者

作者简介

    西莱斯特·黑德利
    沟通与人性问题专家,屡获殊荣的新闻工作者,演讲者。
    1999年起从事新闻工作,其间当过记者、制作人和主持人。曾在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美国国际公共广播电台(PRI)担任主播,并主持了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国际频道总统选举的国家新闻节目。
    2015年,她受邀到TED演讲,主题为《营造美好谈话经验的十个原则》(10 Ways to Have a Better Conversation), 这次演讲的观看人次超过3000万。黑德利因此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并基于这一演讲的内容框架,写成本书。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01. 交谈是生存的技能
  02. 沟通跟交谈不是一回事
  03. 自作聪明只能让谈话变得更糟
  04.为成功的交谈搭建舞台
  05. 有些谈话确实难度更大
第二部分
  06.要么全神贯注,要么不要开始交谈
  07. 人和人不一样!
  08.不要好为人师
  09.尽量言简意赅!
  10.不要一直重复!
  11.这是一个好问题!
  12.你不可能什么都知道!
  13.不要废话连篇!
  14.不要心不在焉
  15.用心聆听!
  16.有时候不如不说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关于作者

前言

  

    1982年1月13日的华盛顿,一个悲剧正在酝酿。罗纳德.里根国际机场遭遇暴风雪袭击,当时积雪已经超过6英寸(约15厘米)厚。整个上午机场都因为暴雪被迫关闭停运,直到中午才重新开放。佛罗里达航空90号班机此时已经严重延误,机长正面临着是否要立刻起飞的两难抉择:如果让飞机再次除冰后再起飞,航班将进一步延迟;而如果直接起飞,他还有可能把乘客们及时送达目的地。此时距离上次飞机除冰已经过去了整整49分钟。最终,他选择了立即起飞。  我听了飞机驾驶舱的录音回放。我听到在飞机刚刚起飞的时候,副机长就曾经试图警告机长,飞机似乎有些不对劲。
    副机长:看看它后面的那些冰,看见了吗?后面到处都是冰,看
    见那些挂下来的冰凌了吗?
    机长:嗯。副机长:伙计,除冰根本没法把那些除干净,那只不过是种心理
    安慰,让你觉得安全了,仅此而已。
    (几分钟后)
    副机长:老天,快看那个玩意儿,好像看上去不太对,你说呢?
    (停顿了3秒)哎哟,这里肯定有问题。我说……
    机长:不,一切正常,仪表读数是80(指的是飞机空速)。
    副机长:不是吧,我不觉得正常。(停顿了7秒)好吧,也许吧……我不知道。
    两位飞行员谁都没有意识到,机舱里仪表的读数已经不准确了,因为传感器被冰冻住了!并且,机长一直没有打开发动机加热防冰系统。飞机离开地面35秒后,我们又听到驾驶舱里发生了以下对话:
    副机长:拉瑞,飞机正在下坠,拉瑞。
    机长:我知道。
    飞机很快撞上了第14街大桥,最后沉入了波托马克河。这次空难有78人死亡,只有5人幸存。
    佛罗里达航空90号班机空难是航空安全标准建立的关键转折点。这件事促使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开始研究飞机除冰的正确频率、如何配制长效除冰的化学用剂,以及研究飞机传感器和仪表会如何受寒冷天气条件影响。为此,专家们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黑匣子中留下的驾驶舱录音。
    20年后的某天,我在为一个故事搜集素材的时候偶然读到关于这次空难的报道,这引发了我对自己的人际沟通哲学的全盘反思。大部分人际专家听过黑匣子留下的录音后得出的结论是:机上副机长应该接受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够对机长提出更为直接有力的建议。但我看完录音的文字记录后,第一反应却是我们应该培训飞行员如何更好地聆听别人所说的话。而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沟通技巧可能成为一项生存技能。
    好像看起来对大多数人来说,沟通的成功与否绝对不会严重到生死攸关的地步。但如果我问你:你曾经住过院吗?医院里发生的事常常关乎生死。在2009年到2013年之间,全美医院中因为沟通失败而导致病人死亡的案例有1744起,而这个数字还只是有案可查的医疗诉讼案件的数量。“沟通失败”是一个宽泛的定义,几乎涵盖了各种情况,包括值班护士没有跟下一班的换班护士交接好重要的病情信息,或是医生在开处方时没有仔细查看病人的化验报告。此外,还包括因为病人和病人家属情绪失控无法沟通的情况,病人和家属常常在抵达医院的时候会有焦躁不安的情绪波动。
    试想一下,在这些情况下能进行有效而准确的沟通有多么重要。简洁而有效率的沟通要求我们必须听得更仔细。有多少种情绪因素(身体的痛楚、压力、困惑不安、愤怒)能使整个谈话偏离轨道,就有多大必要让整个谈话更明白无误且易于理解。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庆幸自己每天在广播上与人进行的对话不会有性命攸关的顾虑。但重要的、改变命运的事件却往往跟对话中的措辞和选择不说出口的话有关。
    大家可以稍微花一点时间去回忆一下,由于沟通不畅,你到底失去过多少机遇,而多少人生的轨迹也因此被改变。你是否本可以得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却在一次面试后与其失之交臂?你是否因为没有打开心扉而彻底失去了一段本来可以挽回的关系?感恩节家庭聚会上谈起政治话题,你是不是可以有其他方式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又不会把侄子从餐桌上气跑(甚至至今不回你的短信)?
    读完90号班机上遗留下来的驾驶舱录音记录以后,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反思,反思自己有多少次在谈话中不能将自己的观点成功传达给对方,以及多么容易误解别人试图传达给我的信息。我发现,在谈话中说错话是所有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我们说过或没说出口的话,我们没听进去或是尽管听到但误解了的话,让所有人都蒙受了巨大损失。那么显而易见,学习更好的交谈之道能让所有人都从中受益。
    从失败中得来的感悟才是最深刻的。而我在聆听他人方面最有价值的一课也是从一次失败中学到的。2010年,在海地大地震发生两天后,我在广播上接到一位名叫马洛里·瑟洛的女士从密歇根州打来的电话。她说两天前她的未婚夫在海地的太子港,她一直在试图用各种方式联络他,但都没有得到他的任何音讯。她发疯般地找他,去找任何可能知道她心上人下落或生死的人。
    我们的制作团队不知疲倦地帮她追踪未婚夫弗兰斯.尼普顿的下落,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能让他俩在空中连线。那是大地震以后马洛里和弗兰斯第一次听见彼此的声音,我和另一位主持人一起主持了那次节目,能听出来他们话语中的每个音节都充满了感激、揪心等待之后如释重负的宽慰。大家都深受感动。直到那一刻,我们听到的谈话都充满了力量和希望,但我不该那么早就沉浸在节目成功的欣喜中,而是应该专注于他们谈话内容的走向。
    出乎意料的是,弗兰斯在节目中告诉马洛里一个噩耗,她的义子在地震中被坍塌的校舍砸死了。马洛里自然痛彻心扉地哭了起来。这些被直播了出去,我愣住了,不知道该说什么。我遭遇了一段难熬的空白,唯一可以想象的是,成千上万的听众此刻一定也会觉得如坐针毡,这突如其来的悲恸和极其隐私的对话内容让我们都觉得自己像是无情的入侵者和旁观者。后来,我们电台因此收到了很多投诉。
    即便再没有人性,要一个人在拥有成千上万听众的广播里得知自己最爱的人死去的消息都是残忍的,无论如何这样的痛哭都不该被广播出来。听见广播里的人哭会让人觉得很难过,也很无力。很多人都会想要去安慰那个哭泣的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他们不能够。所以,他们会希望主持人,也就是我,去安慰那个嘉宾,可我常常因为节目时间不够或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而无法安慰他们。如果我之前听得更专心一点,也许能听出些端倪。那样我就可以提前结束直播段落,让他们可以私下交流自己的隐私,但我没有。这件事至今让我耿耿于怀,后悔当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忽略了他们。
    在生活中,因为没能传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曾与家人日渐生疏甚至曾经断绝往来,也曾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与朋友的友情变淡,甚至与朋友不再联系。在职业生涯中,我也曾屡屡遭遇麻烦,好像就是因为在一些重要的节骨眼上跟招聘主管或上级经理沟通不畅,没能让他们充分理解我的意思。
    现在我相信,沟通技巧可能是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中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一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拉家常似的谈话可能隐藏着无限可能。事实上,我的播音主持生涯正是通过一次闲聊获得的。
    1999年,我从密歇根大学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我的未婚夫当时随军派驻海外,驻扎在科索沃,而我则留在亚利桑那州照顾我们年幼的儿子。有一天,我碰巧去了KNAU——亚利桑那公共广播电台,因为当时那里正在录制一档关于我外公的访谈节目,而我的母亲正好是当天的嘉宾。
    我的外公是一位颇有声誉的作曲家,经常被人们尊称为非裔美国作曲家们的“院长”,是美国音乐史的一位大人物。他拥有的“第一”头衔很多:第一位在美国南方腹地组建交响乐团的人,第一位由戏剧界大公司出品歌剧的人,等等。因为他,我母亲经常接受采访,那次我正好陪她一起去了。
    我去了才发现,原来KNAU的音乐总监是我们家的一位世交。于是,我们就聊了起来。我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她忽然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下,然后问我:“对了!有份工作你想不想做?”她需要一个周末古典乐节目播音员,但要找到合适的人并不容易。古典音乐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需要在古典音乐上涉猎广泛,还得对那些音乐家如数家珍,并且对他们的名字能准确地发音,比如卡米尔·圣桑和索菲亚·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那时的我已经获得了两个音乐专业学位,不仅能够用正确发音说出约翰内斯·勃拉姆斯,还可以讲上一大堆他和舒曼夫妇(罗伯特·舒曼和克拉拉-舒曼)之间三角恋情的八卦。
    我接受了这份工作,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众所周知了。我成了一名地方播音员、记者、通讯员,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国内新闻主播,美国国际公共广播电台(PRI)的主播。我曾受邀成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特邀嘉宾,还曾经主持了美国公共电视台(PBS)国际频道总统选举独家新闻节目。应该说,自己一路走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令我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释怀的却总是那些没能引起别人共鸣或让别人误解的时刻。那些失败都是因为我没有真正去聆听别人,没有听懂他们的意思或是没有接收到他们发出的求助信号。
    人生中有过一些重要时刻,一些能够决定命运好坏的决定性时刻。我有没有把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别人听懂了吗?我听懂了别人说的吗?我漏掉了多少?这些问题一直在折磨我。我怀疑其他人也同样被这些问题困扰。
    2014年的时候,TEDx奥古斯塔分会联系上了我,邀请我去做演讲,让我想想有没有什么非常困扰我的事,然后写写如何做出改变来克服这些烦恼。我几乎不用考虑,最困扰我的就是那些人际交往中让彼此疑惑不解的时刻。随着对这件事的思考越来越深入,我越发觉得整个社会都因为沟通中的误会而付出极大的代价。我们的沟通技能似乎退化了,好像人们已经很少进行真正的谈话。我的意思是,我们仍然会跟彼此说话、聊天(通常是在电子邮件上或通过智能手机),但我们的话没经过仔细推敲。实际上,人们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逃避沟通中的冲突,也不愿多花一点时间和努力去试着理解那些生活中和工作中的伙伴、那些活生生的人。
    无论怎么强调沟通的作用都不为过,一句话能让人心生芥蒂。也能抚平心灵的伤痕。在良好的沟通中,话语能传递无比强大的正能量。失败的沟通则会让所有的能量都变成负面的、有害的。
    我所看见的情况是,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在交谈中充斥着挫败,或者根本就不存在对话。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家却总在谈论该如何有效交谈。关于毒品、种族、执法、教育或是移民问题,我们已经提过多少次进行“国民对话”的倡议?可却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我们总是说大家要对话,用谈话来解决我们面对的难题,但实际上,我们只是各自大声喊着自己的观点,根本没有去听一听持有相反意见的人是怎么说的。这根本就不能被称为对话!
    世界因为政治分歧而变得四分五裂,再加上科技的发展,有太多东西令我们分心,似乎要真正与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谈话反倒成了难事。韦斯利·莫里斯在《纽约时报》上曾经写道:“以前,人们交谈是真正的对话,人们懂得什么叫作听话听音……现在,人们依旧能聚在一起,但不过是一起收听晚间新闻。大众文化变成了乌合之众的同声同气。国民对话的很大一部分功能是让人们对国家大事和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都能同时发表意见,进行大量的公共对话。”。
    很可能最为重要的谈话不是发生在国民层次上的那些,而是发生在办公室的小格子间里、杂货铺的过道里的那些。真心可能在网络上的对话中很难找到,只有在客厅、午休室、机场和餐厅这些地方才能找到。
    不管你多么希望自己是一个孤家寡人,你的行为还是会影响现实生活中你周围那些活生生的人。就像爱德华·洛伦兹的那只蝴蝶,它的一次扇翅就引起了一场龙卷风,你的行为也会在周围的世界里不断放大。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与他人交谈,更要学习的是,如何聆听。我们必须学会与和自己观点相左的人交谈,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把周围所有朋友都“取关拉黑”。
    本书的内容可能对我个人的问题最具有针对性。因为当时写作的初衷是因为别人对我提出了这种要求,让我想想自己最大的困扰是什么,以及如何改变这些困扰。让我最为困扰的是,人们已经不再交谈,而是自说自话,往往不去听别人在说什么。我希望能通过本书,为改变这种现状尽一些绵薄之力。

后记

  

    今天你所做的努力,都将使你的明天变得更好。
    ——拉尔夫·马斯顿
    我从没想过要把说话当成毕生的事业,也未曾料想自己会成为谈话的布道者。经过多年的观察、经验积累和研究,不知不觉我走到了这里。所有这些都使我相信,谈话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这在一些人,包括我的记者同行们看来,可能有点天真得无可救药。总的来说,我们新闻界的工作者是一群非常愤世嫉俗的人。我们天天报道人性的丑恶:欺诈、腐败、暴力、战争、疾病。我们对政治持怀疑态度,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幕后“看香肠是怎么做出来的”。
    但在可怕的灾难发生时,比如飓风卡特里娜或海地地震,如何从这些悲剧性事件中去发掘并呈现人性的因素也是我们的工作范畴。我们去跟那些心灵遭受创伤的人、受灾的人交谈,并试图从大量庞杂的信息碎片中提取出一个清晰的故事,好让观众和那些在悲剧性的灾难中被彻底改写了命运的人产生感同身受的共鸣。
    我的记者生涯开始于1999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正在变得越来越糟,人们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听到不同的声音。这种感觉就像我们已经越来越疏离,既不了解彼此也不再信任彼此。
    生活中,虽然高科技元素的应用日新月异,已经霸占了我们的手掌和口袋,但并没有改善这种状况。不过,我并不想把这个问题归罪于智能手机的流行。我也不想把问题怪罪到社交媒体上,尽管它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幻觉:线上的交流跟面对面交谈是一样的。还有那些电视台的权威专家,虽然他们把每个不是问题的问题都变成政治争论的做法可能会把社会分化推向更极端的方向,但那是他们的生存手段,我也不能怪他们。
    坦白地说,我无法把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缺失怪到任何人或任何事头上。因为谁也无法说清什么才是罪魁祸首。不过幸好,这个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让我们开始交谈吧。对话的缺失正在摧毁我们的社会,损害我们共有的人性。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咨询了各个领域的专家,阅读了无数的科研报告。我吸收了大量令人吃惊并具有启发性的信息,但在所有这些中,有一项研究结果一直让我忧心忡忡:年轻人的共情能力正在迅速退化。
    同理心和同情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同情心的人会说“我为你感到难过”,而具有同理心的人则会说“我能感到你有多难过”。同情心让你把自己区别于其他人,让你把他人看作“别人”,它往往能引发怜悯之情;而同理心则迫使你感觉自己与他人息息相关,从而认识到我们都是人,人类共同的挣扎、抗争是一样的,所有人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一个整体。
    有同理心的医生会拥有更健康的病人;善解人意的主管其下属士气更高,更少请病假。共情能力往往意味着较少偏见、较少霸凌、较多慈善行为。共情也是人类道德的基础。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你也一定要懂得推己及人,把“人之所求”演化为“己之所求”。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很多培养共情能力的方法,包括在乐队担任乐手或多读些小说,但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是与人交谈。好的谈话不仅能让你了解很多别人的经历,还能对比自己的情况,让你学会试着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如果自己是他,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至善科研中心是一个致力于用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共同构建更有弹性和同情心的社会环境的科研组织,其研究人员建议人们通过人际互动来增加共情能力。他们提供了四种简单的练习方式: (1)积极聆听。 (2)分享他人的喜悦。 (3)寻找与他人的共同之处。 (4)注意观察面部表情。 想要同时做到这4点吗?交谈就可以。 最好的谈话通常发生在两个彼此在意的人之间。在意的定义是指会仔细考虑自己所说的话对另一个人的影响,从而避免令人不快或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言语或行为。这不总是很容易做到——社会科学家们说自恋主义文化正在死灰复燃,所以我们必须一起努力,一起行动起来,从设身处地多为别人着想做起。 总而言之,我在本书中提供的那些交谈技巧和策略都服务于一个根本目的:让你学会在交谈时考虑别人的感受。因为这样做不仅有助于谈话更好地进行,也有助于改善你的人际关系。而我希望这一切能带给你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 关注他人的感受能帮你提高交谈技能。早在多年前人们就发现,志愿工作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献出一点时间来帮助他人已经被证明可以减轻人的孤独感,消除抑郁症。 科学家还发现,助人能带来快乐,而做慈善事业则能让人更加健康。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每年做志愿工作的时间超过200个小时,能显著降低患上高血压的风险。另一项研究显示,经常做志愿者的人寿命更长。那么,既然志愿者工作可以预防疾病,为什么大家不都去做呢?请注意:这些益处只有自愿去做志愿者的人才能体验到,只有在奉献中感到快乐的人才能得到这种福利,如果你只是因为工作单位要求你每年有多少志愿工作时间而去当志愿者,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同样,交谈也是如此。你在与人交谈时,必须带着真诚地想去了解和理解别人的愿望,否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你跟一位同事交谈,只是希望让这个人喜欢自己,这样可以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声誉,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希望了解他,那么谈话的效果也不会好。动机不同谈话的效果截然不同。 如果不是因为我深信获取信息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交谈能为迥然不同的社群搭建沟通的桥梁,我不会直至今日仍在从事新闻记者的工作。我全心全意地相信,现在机会的大门正在对我们敞开,我们能抓住它让世界变得更好。实现这样的目标只需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跟你的邻居说声“你好”。 让我们放下手机吧,哪怕就一小会儿,走出去,找个人谈谈。如果你能去聆听别人就更好了,人们会让你大吃一惊。他们会让你开怀,让你茅塞顿开,有时甚至把你惹恼。只要你不再像往常一样把那些肤浅无聊的闲扯误认为是真正的谈话,你就永远都不会觉得谈话很无聊。 不管你的下一次交谈将在何时发生,我真心希望那会是一次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