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回归未来

  • 定价: ¥48
  • ISBN:978751088511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九州
  • 页数:244页
  • 作者:郑义林|责编:李荣
  • 立即节省:
  • 2019-12-01 第1版
  • 2019-12-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回归未来》是财经作家、商业观察者、著名社群组织研究者与践行者郑义林的最新散文集。书中是他对过去和未来的独立思考,对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的记录和观察,也有他平凡生活故事的感悟和提炼。全书文笔流畅细腻,感情十分真挚,故事性很强。

内容提要

  

    《回归未来》是一本商业纪实散文合集,主要收录作者郑义林多年的从商经验和人生智慧。本书主要从生命的回归、时间的更迭、城市的变迁、经营的本质、人生的意义五个方面来阐述人生和经营的关联,以自己多年的从商经验来为经营者辨明对错,也指引创业者指明未来道路,回归到经营的本质,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媒体推荐

    我非常荣幸受郑义林先生邀请,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暨第三届深圳市民营企业家盛典”中作主题演讲,这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他作为盛典的主要发起人,通过汇集智慧和资源,致力于社会服务,推动全球事业,支持中小民企的发展,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此外,郑义林先生是一位非常有前瞻性思想的组织者,他具备优秀、干练的领导能力以及深厚的专业知识,借此机会表示祝贺,希望他在未来能够继续努力引导、鼓励企业家们在新的挑战中推动世界向前发展。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  龙永图
    我认为企业家的回归未来,主要在于做好三方面:第一,要更有规则意识,特别是更加尊重国际规则;第二,要有更加开放的意识,积极面对外部市场和环境的变化;第三,拥抱新技术,永远有一个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最后,恭喜郑义林先生新书《回归未来》的出版,希望这本书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联合国前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  潘基文
    我已经记不得自己来过深圳多少次了,我可能跟深圳比较有缘。深圳特区是1980年8月正式成立,属猴,我也属猴,也是8月份出生,跟深圳缘分很近,只是我比深圳整整大了12岁,我是1968年出生的。由此也看得出来,我跟改革开放40年蛮有缘分的。在此,希望同属猴且与深圳同岁的郑义林先生,能为这座年轻有活力的城市贡献更多价值。
    央视主持人  白岩松
    与义林认识有七年多了,一路上看着他在成长和改变,从青涩内敛到成熟智慧。这些年,在义林和他的团队的辛勤工作下,博商会由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创业社群。
    收到义林的书稿《回归未来》,感慨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我曾经说过,一件事没个十年,是干不好的。他跟我说,他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就是打造一个平台,终生服务创业者。这是一份理想,更是一份承诺。我认为一个人不能有太多理想,而且理想越小越好;越小,然后时间越长越好。
    从《回归未来》一书中,可以看出他对过去和未来的独立思考,对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的记录和观察,也有他平凡生活故事的感悟和提炼,从义林身上,我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充满理想主义的正义感和现实感。
    未来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今天的我们都很难想象,但有些东西是不会改变的,比如人性,比如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比如人们对理想的追求等等。
    下一个十年,一起努力,加油!
    财经作家  吴晓波
    翻阋了郑义林寄来的《相遇在美好的时代》,感受到他所理解的多元化时代,全书文笔流畅细腻,感情十分真挚,故事性很强。跟郑义林有过几次的接触和交流,感觉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文艺青年”,并且愿意为理想而付诸行动。恭喜他的第二本散文随笔《回归未来》出版,祝贺!
    御风投资控股董事长、商界思想家  冯仑

作者简介

    郑义林,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在读)。华董汇创始人、秘书长,华董书院经营塾领教,蓝狮子(中国)企业研究院顾问,学者,作家。
    多年来,深入研究松下幸之助经营管理思想,出版了《攀登者: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以及译著《活着:松下幸之助的生命志向》《点燃员工:松下幸之助使员工入迷的经营》等。还出版了《商界理想国》以及商业励志散文三部曲《相遇在美好的时代》《回归未来》《在不确定的世界里安住》等。

目录

序 回归未来
第一篇  回归生命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白岩松:我与中国改革这四十年
  龙永图:中国龙的大国信仰
  春暖花开
  和冯仑谈理想
第二篇  回归过去
  时光村落的往事
  百年荔枝树
  那一代人的爱情
  凤凰山拜佛
  养育男孩
  另一面香港
第三篇  回归城市
  身心灵的土壤
  全球视野下的“深圳奇迹”
  下一个硅谷
  时代的“弄潮儿”
  从大梅沙村的巨变看深圳40年
  多段式人生
第四篇  回归经营
  有意义的“徒劳”
  卓有成效的经营者
  中国式的人情与面子
  超级连接者
  巨婴型企业
  成长密码:从平庸到伟大
  任正非眼中的“狼”
第五篇  回归人生
  愿生命从容
  微笑的石头
  一个人去东京
  至爱梵高
  金庸和他的江湖
  中年的意义
后记 :写作与人生

前言

  

    回归未来
    2018年10月,67岁的王石再次选择重新出发,前往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开启为期两年的犹太文化研究和希伯来文学习。用他自己的话说,去到文明的源头去探索生命的本源,拥抱未来。
    虽然未来时刻在变化,但生命的规律却是永恒的。从“百岁人生”的视角看,刚走完人生三分之二的王石,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究生命的本质,来为自己下一段三分之一的人生做准备。
    受王石先生的启发,本书取名《回归未来》,作为《相遇在美好的时代》一书的延续和升华。我们追求美好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在变化莫测的时空交错中,坚定自己内心的信仰,充满激情地拥抱未来。
    人是唯一寻求意义的动物,没有意义也要创造出意义来,于是就诞生了哲学、宗教、艺术等学科。然而,生命到底有没有意义?
    有时我也会想:一个人如果不去思考这些人生大问题,岂不是可以过得简单快乐一些?
    其实,不是因为思考,所以痛苦,而是因为痛苦,所以思考。想不想这类问题,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基本上是由天生的禀赋决定的。福克纳在加缪猝死的那一年写道:加缪不由自主地把生命抛掷在探究唯有上帝才能解答的问题上了。其实,哲学家和诗人都是这样,致力于解开并无答案的人生之谜,你可能会认为他们是不明智的。但从学术上看,这是人生的困境,只要人在,困境就在,哲学就始终要去思考和回答。
    回到前面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生命最初本无意义,是具有主动意识的人类,给予生命意义,并在生命的每一刻,反复将其明确。
    首先,爱赋予了生命的意义。人类最伟大的东西是爱,爱包括爱情、亲情和友情等,其中亲情是所有爱的原点。父母子女缘分一场,但时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天长地久”。我们说到未来,实际上以亲情所代表的爱,是永恒的,无论未来社会如何变化,无论机器如何替代人类,作为生命,作为人类,爱始终是支撑人类往前走的最重要的动力。
    这两年,我当了父亲,有了这一角色后,我的生活全然改变,开始学会了表达爱,我对生命的意义也有了新的理解:传承才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使命,传承让生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无限的延伸。我们拥抱世界,面对未来的时候其实更多的是要找回自己,很多问题的答案都铭刻在我们的遗传密码与文化基因中。所以说,回归未来,本身面对未来的是我们要回归,就像我们对亲情的理解,面对未来,亲情什么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的过程要始终充满爱与感恩。
    苦难与成长的体验让生命的过程充满意义。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各种苦难。所谓苦难,说的是对我们造成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也许少数人很幸运,一生当中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免那个所有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因此,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苦难与幸福是相反的东西,但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直接和灵魂有关,并且都牵涉到对生命意义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我们的灵魂是沉睡着的,一旦我们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难时,它便被唤醒了。
    承受苦难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成长,因而磨难就变得有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弗兰克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告诉我们,从承受苦难的方式中也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他说: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内在成就,因为它证明了人在任何时候都拥有不可剥夺的精神自由。
    认知自己,是人生最难的课题。
    在人世间的一切责任中,最根本的责任是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真正成为你自己,活出你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来。
    我们谈人性的弱点,其实更准确地讲是如何认识自己。人这一辈子,最难的是认识自己。我认为评价人的一生,发现最大的不幸,实际上是活了一辈子,临走的那一刻你依然不认识自己。
    因而,写作本书的过程,实际是在不断探索自己、与自己对话、与世界对话的过程,我希望通过写作与思考,让自己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更加理解这个世界。
    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顾城哲思录》里有这样一句话:“美是唯一真实的东西,当它到来时,一切都形同虚设。”追求美好是人类的天性,即使有人对未来心存疑惑,依旧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实际上,我们如何看待生命,我们就如何对待生活。
    从《相遇在美好的时代》到《回归未来》,中间相隔仅仅一年时间,却似乎经历了许多事情。这一年,我遇见了潘基文秘书长、龙永图部长、陈春花老师、白岩松、冯仑等,他们各自精彩的人生故事,告诉我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这一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不确定性加剧,中国的民营企业经历了蜕变与重生……
    两次新书演讲,我挑战了自己,克服了当众演讲的弱点,也成长了自己。这一年,我在不断地切换角色,在与成功的企业家和艰难求生的创业者的深度接触中,体悟到冰火两重天的商业世界。
    写完本书,不知不觉已陪伴博商会走过了十年。十年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经历了风雨十载,我希望可以重新出发。下一个十年,世界将是怎样的世界?中国将是怎样的中国?而我叉将变成怎样的自己?一切未知,但却十分期待。
    最后,用一句话共勉:拥抱变化,回归未来,一切才刚刚开始!
    是为序。
    郑义林
    2019年4月1日

后记

  

    写作与人生
    2018年9月,我出版了第一本个人散文集《相遇在美好的时代》,在当当网上线的第一个月即登上“新书畅销榜”前50位,这或许是对我无数个深夜坚持写作的最大肯定。
    从此,我多了一个身份标签——“青年作家”。新书出版后的这半年时间里,我不断收到读者来信,其中有创业者,有职业人,也有在校的大学生,他们会就书中的某篇文章、某个故事或是某个场景,表达他们的共鸣或是感动。
    有一位读者来信说:“在读此书之前,我喜欢的散文有两种。一种是类似于余秋雨老师的散文那样气势磅礴,另一种是如席慕蓉老师的散文那般细腻缠绵,辞藻优美。曾经无知的我天真地以为,散文要么气势磅礴,要么优美华丽。但读罢《相遇在美好的时代》,才发现,散文就算是通过平淡朴实的文笔传达出来,亦令人感慨动容;原来文字,从来不需要多么华丽的辞藻,只需要一颗敏感而真挚的心就可以。”
    这封短短百余字的来信,读后内心十分温暖,同时也深切地勉励着我在写作的路上继续前行。这段时间,在不同的场合,总会遇见一些创业者或是博商企业家,他们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秘书长,我读了您的书,其中某某故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想过原来写作可以如此深刻地影响别人,也未曾想过通过出书来成就自己,我只是单纯地因为喜欢写作,因为想记录下自己或身边所发生的事,仅此而已。 2018年,遇见陈春花老师,是我一生中莫大的幸运。陈老师每天坚持写作五千字,30多年笔耕不辍,出版了二十几部管理学著作和十余部散文集;她的身份更是多元的,既是学者,又是活跃于教学一线的师者,还是优秀的管理者。因为她在研究和写作上的坚持,学术成果丰硕,被誉为“最有可能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管理学者。” 一次在与陈老师的交谈中,我说我每天的工作很忙,抽不出时间写那么多。“那你就一周写五千字吧!”陈老师勉励我说。 从此,写作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工作之余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我也暗暗地给自己下了一个目标:每周写作五千字,每年出版一本书,坚持三十年。那样,在我七十岁的时候,书累加在一起,足足就可以到达膝盖那么高。 我想象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我翻开自己出版的图书,阅读写过文字和故事的时候,我忽然察觉到,写作有了一个更重大的意义:我跟生命中经历过的人和事有了“连接”,我与过去和未来有了“连接”。那些文字,虽然是给读者的,但是它其实是我最私己、最亲密、最真实的手印,记下了、刻下了我过去生活数十裁的岁月,我此生永远不会忘记的生活岁月。 然而,写作的过程是十分孤独的。 有时,为了创作或还原一段故事,需要坐着冥想数小时;有时,为了寻找灵感,我会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待上几天,一个人完全放空自己。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人都会感到孤独,对于写作来说,孤独也许是不可或缺的。 有时候,我也会陷入怀疑和沮丧之中。我时常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文字创作对现实的生活真的有必要吗?我的文字能带给读者什么价值?透过写作,我又能得到什么? 要坚定地写作,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纯粹的文学之路,有过恐慌,应该是怕寂寞吧,怕写的文字没人欣赏。 我从来没有想过靠写作为生,如果真的有私心,我希望我的文字带给读者哪怕是一点点的启迪,都可以让我无比欣慰。 写作需要时生活有深度的认知。既然要做出有价值的表达,就要逼迫自己对一个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更加不同、更加深刻的思考。即使写不出名留青史的伟大作品,通过写作也可以提高自己认识问题的深度。 我将写作当成跟自己、跟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全然孤独的写作,反而可以让人更加专注地面对自我,冷静而客观地观察这个世界。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写作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回馈,我愈发热爱和自己深度对话的感觉,也开始刻意训纠自己对生活的敏感度,因为灵感,正是来源于对生活的敏感。 写作更是一种自由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谓的自由,是你可以得到一些空间,同时负上相等的责任。自由的另一面,是责任。你选择了自由,就要承担责任。 对我来说,任何人首先是一个人,之后才是被别人指派的角色。作为一个人,对于别人遭遇的痛苦、不公平的对待,对于贫富悬殊的现象等等,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不牵涉其中的。至于文学写作的,首先也是一个人,之后才是写作的人。他怎么活,就怎么写。写的问题,就是如何活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一个与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的世界,只是由于长期活在主流之氛围下,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才把自己的世界压抑得愈来愈小。而在写作的时候,那个被压抑的世界便会被放大。 我认为,能把时间花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已是充满感激,无穷无尽的感激。或许我能说,我的动力来自相信自己的才华,相信自己在写的东西是独特的、有价值的。我只是单纯地想让创作回归纯粹的感动,我只是想完好地留存自己眼中的世界。 最后,我将写作视为人生的一场修炼,视为一次自我完善的过程。 “鱼跃此时海,花开彼岸天。只缘有余庆,翩翩到此间。”这是小说《将夜》里的一首诗,说的是鱼儿在无边的海上自由跳跃,花儿开满了海角天涯。只是因为有了先前的福分,才会一同来到这纷繁的人间。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只是有些人选择把那个世界忘记,去适应现实;而我选择一边适应,一边完善我的世界。 我会一直坚持写自己真正热爱、真正相信的东西。我希望这样的写作状态能坚持一辈子。 郑义林 2019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