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助燃创新的人

  • 定价: ¥79.9
  • ISBN:978755767853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天津科技
  • 页数:208页
  • 作者:(英)史蒂文·约翰...
  • 立即节省:
  • 2020-05-01 第1版
  • 2020-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继《伟大创意的诞生》后,科技界达尔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与英国前首相克莱尔赞誉有加的媒体理论家史蒂文·约翰逊的重磅新作。
    围绕伟大化学家、氧气发现者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的传奇跨界一生,史蒂文·约翰逊为我们重现了普里斯特利的五大创新思维特质:跨学科思维特质、生态系统思维、长变焦视角、社交之网特性、乐观主义精神。揭示创新者如何激发无限的相邻可能,成为思想界的关键物种。
    史蒂文·约翰逊擅长使用“远读”和“近读”视角描写创新的起源。“远读”为长变焦视角,主要揭示什么样的环境更利于伟大创意的涌现。“近读”视角,旨在深入分析思想界关键物种的思维特质,揭示个体如何成就伟大、卓尔不群。《助燃创新的人》就是史蒂文·约翰逊关于“近读”视角的作品。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了现代化学之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如何发明氧气以及其他影响全人类的重大发明诞生的故事,揭示了伟大创意是如何涌现,并最终成形的过程。本书分5个章节,还原了伟大的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的创新传奇。

媒体推荐

    感谢史蒂文·约翰逊充满激情和智慧的讲述。让读者从现代化学之父普里斯特利传奇的一生中,领略思想三味:紧扣人类进步动力的思考,聚焦生命道德演化的探索,追寻自然生命之光的行动。
    ——段永朝
    对很多中国读者来说,普里斯特利只不过是一个中学化学课本中一闪而过的名字。然而,普里斯特利不仅是发现了氧气、二氧化碳等重要气体以及发明了苏打水的化学家,也同时是一位语法专家、神学家、哲学家和影响了美国建国的政治理论家。在一个科学和人文日益割裂、知识不断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普里斯特利这样的集大成者和博学家,启示我们如何通过跨界和融合来寻找创新的灵感。当人类社会今天面临全球性的危机和挑战时,我们同样需要普里斯特利所代表的启蒙主义精神,用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光芒照亮文明进步的道路。
    ——余晨

作者简介

    史蒂文·约翰逊
    科技界的达尔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前首相布菜尔赞誉育加。《展望》杂志(Prospect)评出的“数字化朱来十大科技思想家”之一,TED演讲人。
    ·科技领域不可忽视的媒体理论家,善于应用“长变焦视角”解析科技趋势的进化,为科学、商业、大众生活等领域提供颇有见地的指引。曾与凯文·凯利畅聊技术对创新的影响,并创立了许多深具影响力的网站。同时,还曾为《时代周刊》《连线》《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权威媒体撰写专栏文章。
    ·著名科普作家,其著作多聚焦予科学、技术和创新领域,以引人入胜的观察,揭示伟大创意的起源。共著有包括《助燃创新的人》《极速传染》《涌现》《幽灵地图》在内的8部畅销书,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在全世界广为传播,受到《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的极力推荐。因为在书中善于使用广博的素材,描写超长的时间尺度,被读者评论为:阅读时的体验就像一边在科罗拉多大峡谷高空跳伞,一边品着拿铁咖啡。

目录

1  电学启蒙,成为思想界的关键物种
  电学家的奇迹展柜
  牛顿说服读者相信公式,而普里斯特利
  想为富兰克林讲故事
  电学的信徒与有毒的空气
  长变焦,创新是历久弥新的恒长
  流动的思想才能进入圣殿
  无限的信息流动,无限的范式转变
2  发现氧气,漫长的直觉终于开花结果
  那株植物顽固地拒绝死去
  顿悟只是一种科普神话
  薄荷正在修复“腐烂的”空气
  微妙的气流与熊熊燃烧的火焰
  发现氧气,为现代生命系统奠基
  一张船票,一次与富兰克林的时代告别
3  插曲:那座煤岛,人类历史长河的燎原星火
  巨型蜻蜓时代的降临与终结
  文明的进步,源于一系列爆发式增加的能量流动
4  狂野的气体,炸开自由新世界的大门
  科学之外,真正的价值联盟
  与约翰·亚当斯的意外之谊
  一场必然要输的赌局
  托马斯·杰斐逊,普里斯特利最忠实的信徒
  旧世界的大楼一旦倒塌,地基就再无机会重建
  平静,怜悯,他退隐了
5  体系中的彗星,理性与变革之光仍将闪耀
  急转直下与华丽转身
  地平线正变得宁静
  一颗流星,一道燃烧、闪亮的光
  人类历史上这整整一章都是新的
致谢
注释

前言

  

    激发相邻可能,思想者的寻根之旅
    就在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数日前,在一家国家级电视台的节目上,一位美国总统的重量级候选人被问及他是否相信进化论。然后,他以不屑一顾的口吻“幽默”地避开了这一问题。“竟然问一个总统候选人这样的问题,这很有趣,”他说,“但我没有编写中学科学教科书的计划,我寻求的是成为美国总统的机会。”
    这位候选人的回答很搞笑,但那种俏皮话也只有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中才会有意义。如果想让他的话中意义呈现出来,那么讲话之人与他的听众就必须共享一种基本假设,即“科学”是某种专门的知识,从政之人即使完全不懂科学,也无碍于工作开展。假设有一位总统候选人被问及他的外交政策经验,为了避开这个问题,他说,他是在竞选总统,而非写一本国际事务教科书。这种俏皮话当然没有意义,因为我们默认外交政策专长是总统的一种核心素质。但是,科学呢?很多人认为。那完全属于穿着实验室白大褂的家伙们。
    自那时起。那位总统候选人的话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因为本书的中心脉络表明。他的话完全是错误的。如果这本书所讲述的故事有一个主要寓意的话,那就是:知识成就的主要领域不能相互隔离。也不能限定给某些专家。政治界人士可以也应该从科学的洞见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在这一故事的主要人物所生活的时代,思想可以在政治、哲学和科学等领域间顺畅流动。这一故事中最像主人公的是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他的整个人生都是在一个把那些不同领域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里度过的。这一故事的其他主要人物,如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托马斯·杰斐逊,则让人联想到另外一种对“中学科学”言论的理解。这一言论无疑是反智的,但在总统竞选的背景中,它的煽动性更加明显。
    托马斯·杰斐逊和约翰·亚当斯的最后一段通信期长达13年,颇具传奇色彩。他们互相通了165封信,这些信真实地反映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和争执。在这些信中。本杰明-富兰克林被指名道姓地提及了5次,乔治·华盛顿被提及了3次,而他们的共同对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则只被提及了两次。相形之下。英国科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虽然仅在美国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却被提及了52次。单从这一数据来看,普里斯特利在那两位美国奠基者心目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这既是因为他在杰斐逊和亚当斯交恶及最终和解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也是因为他独特的世界观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如它在30年前对富兰克林所产生的影响那样。然而,到了今天,在绝大多数流行的记述中,普里斯特利几乎都只是一个注脚。这本书试图搞清楚普里斯特利为何对这一时期的伟大人物那么重要,这些伟大人物不仅来自美国,也来自英国和法国。本书与其说是一部个人传记,不如说是一部个人思想的传记,普里斯特利的思想是他社交和影响力的媒介。把他和当时科学、信仰、社会中的史诗性变化联系起来。
    普里斯特利及其同侪的故事之所以让今日的我们如此痴迷。是因为他们都积极参与了多个领域的变革,包括政治、化学、物理、教育。因此,我写这本书的意图之一是努力解决下面的问题:这些变革为什么会在它们发生的时候发生,以及为什么一些罕见之人会同时涉足那么多的领域。我认为,仅仅从经验维度出发,这两个问题根本无法得到解决:仅仅通过个人传记,关注那个伟大人物及其同路人的个人生活。这两个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同样,如果采用群像式描述,广泛地解释社会运动方面发生的变化,这两个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于是,我采用了多维度、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正如普里斯特利及其同路人在他们自己的事业中所做的那样。因此,这本书是一本记述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史书,从植物自身的碳循环开始,讲到火药的化学原理、欧洲文化中咖啡馆的出现,再到两个在历史环境下互相背叛的朋友的情感轨迹。为了回答某些思想为什么会改变世界这一问题,你必须求助于化学、社会史、传播学、生态科学和地质学。这种跨学科的感受力有悖于我们专业知识文化的特性。但对普里斯特利、富兰克林、杰斐逊、亚当斯及其同辈来说。这种感受力不啻为第二天性。这种感受力是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