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艺 术 > 艺 术 > 舞蹈

伎乐与乐伎(中古音乐的历史映像)(精)

  • 定价: ¥86
  • ISBN:9787100176392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页数:354页
  • 作者:夏滟洲|责编:张鹏
  • 立即节省:
  • 2019-10-01 第1版
  • 2019-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以中古时期伎乐歌舞的发生发展为对象,围绕中古伎乐生产主体——乐伎群体的流动迁移与聚合、伎乐主要形式的生成与内容传播路径进行考察,结合中古伎乐演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环境,从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音乐从先秦时期的“金石之乐”向中古时期的“歌舞伎乐”的转型进程。一是中古社会奢侈之风盛行、宫廷乐署机构作用下移、新型恩主制形成、岁时民俗的平台功能等,促进了具有广泛社会性、娱乐性、消遣性歌舞娱乐节目的生成。二是中古动荡社会,伎乐随乐人迁徙而发生历史间、区域间、族属间交流,内迁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从多元并置走向融合,为隋唐文化的繁荣做了准备。三是永嘉之乱后,汉魏旧乐历经各朝整理创革及回拨,地位得到加强,胡乐、清商乐勃兴,致音乐出现雅俗之分,伎乐开始以新的形式和自足自立的独立性存世、传世。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力图建立起一部以人为中心的音乐生活发展历史;研究注重史料的发掘与更新,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简介

    夏滟洲,1972年生,湖北监利人。博士,教授。1993年起执教于西安音乐学院。主要从事音乐史学、音乐社会学研究,出版《从中世纪到贝多芬——作曲家社会身份的形成与承认》等专著4部,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重大研究专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3项、省部级以上项目多项,承担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

目录

中古时期简图
绪论
  第一节  时代、乐伎与音乐制度
  第二节  中古乐人与伎乐问题研究成果综述
第一章  变化的音乐机构与不变的乐人境遇
  第一节  魏晋时期乐署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  南朝乐署职官与运行
  第三节  北朝乐署机构的作用与影响
第二章  东晋南朝乐人的贡献与南地伎乐的繁荣
  第一节  东晋南朝乐人的存在形态
  第二节  恩主制下东晋南朝乐人的社会地位
  第三节  东晋南朝音乐文化生成、传播与接受
  第四节  东晋南朝音乐文化的演进与表现
第三章  北魏:乐人-乐户制度的历史形成
  第一节  十六国音乐文化面貌及其基本影响
  第二节  北魏乐人-音乐制度成文法的建立过程
  第三节  北魏乐人社会地位的法典规定
  第四节  北魏到隋代:乐人身份制的强化
第四章  唐代乐人的社会流动
  第一节  唐代乐人的名色
  第二节  唐代乐人的来源
  第三节  唐代乐人的社会地位
第五章  中古伎乐传承中的恩主制
  第一节  “恩主”与“恩主制”
  第二节  恩主制的出现,扩大了中古乐人的规模
  第三节  恩主制的存在,强化了中古乐人低贱的身份
  第四节  “恩主”的维系,促进了中古伎乐演化的发生
第六章  敦煌壁画所现南北朝歌舞娱乐景观
  第一节  敦煌壁画中的南北朝音乐文化因子
  第二节  南北朝音乐文化产生的情境逻辑
第七章  中古音乐文化区域的分化与整化
  第一节  前景
  第二节  晋之京洛:中古伎乐播迁起点
  第三节  河西凉州:中原西域聚合重镇
  第四节  北魏平城:塞北乐伎源之有自
  第五节  奔向建康:南北朝的正朔所在
  第六节  久违长安:中古伎乐重汇故里
第八章  守成与新变:唐代音乐的演化
  第一节  唐代宫廷音乐的分部
  第二节  改订:从九部乐到十部乐
  第三节  立、坐二部伎的施用背景
  第四节  散乐基于乐的本质、舞的成分之发展
结语
附录  晋南北朝乐工流动和乐部聚合图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