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工商管理 > 企业经济

多样性红利

  • 定价: ¥69
  • ISBN:978711164407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机械工业
  • 页数:232页
  • 作者:(美)斯科特·佩奇...
  • 立即节省:
  • 2020-06-01 第1版
  • 2020-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让知识团队涌现红利的复杂性科学性,解构知识创造财富的逻辑,打造高能团队的组织模型。
    复杂性、不确定性成为常态,这也是管理者的直观感受。这种复杂、棘手、不确定恰恰促使人类不断前行,也为人类世界的稳定起到关键作用。这本书告诉大家,成功团队如何面对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涌现并获取多样性红利。

内容提要

  

    本书是复杂性科学专家写给管理者的书,本书的作者斯科特·佩奇与《规模》一书的作者韦斯特是在圣塔菲研究所研究“复杂性科学”的同侪,韦斯特偏向于研究自然界与城市增长中的复杂现象,佩奇则研究组织中的复杂现象。
    复杂性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反线性”,简而言之,10个人的工作成果不等于10个人工作量的总和,事物规模的扩大不可能用一个公式来表述。
    现代社会中的大量工作都不是简单重复的叠加,比如设计师、文案、律师、医生、投资专家、科研人员做的工作。这些团队的成果不是“1+1=2”。佩奇发现,解决复杂性问题的团队的成就,往往取决于团队成员的多样性,特别是在知识结构与认知层面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如果配合得当,可以带来远远超过“1+1=2”的效益,这部分超出的效益被他称为多样性红利。
    为了解释这些效益,并评估、衡量这些效益,作者在书中使用了一些思维模型,并引入了大量企业的成功案例。包括奈飞、苹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NASA、谷歌在内的组织,实际上也以多样性为旗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使用了佩奇的方法。

媒体推荐

    优秀团队的力量来自成员知识结构的最优配置。《多样性红利》揭示了一个基本原理,即团队知识结构的最优配置起于团队中个人长处的互补,它带来的多样性红利使得团队成员各尽所能、相互协作,达到团队能力最优。该书将为包括初创企业在内的各类组织提供组建团队的有效方法。
    ——石勇  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大多数事物处于灰色状态,灰色中又分为深灰、浅灰等,这样也就描述和呈现出纷繁多元的世界。多样性的不同组合情况如同灰色的渐变状态,会激发创新动力,释放人的活力。在日趋复杂的现代社会分工中,我们不能再以传统的线性方式计算劳动产出结果。多样性的人才集合的专业团队,必然会带来绩效成果的涌现,本书则用复杂研究方法揭示了多样性带来红利涌现的深层次逻辑。相信这本书会给你带来启迪。
    ——刘思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多样性的内容十分丰富,观察主体的多样性、视角的多样性、层次的多样性、时间尺度和路径的多样性都是可以展开的议题。本书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值得学习。因此我大力推荐本书,希望它能够为我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提供有益的思考。
    ——陈禹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  信息社会50人论坛与中国信息经济学会成员
    多样性是创新生态的重要特征,多样性在激发创新活力方面的作用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它在现实层面如何体现仍有待研究。本书对多样性的现实转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创新的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和微观管理均有借鉴价值。
    ——李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自动化革命的到来,企业管理正在经历一次范式革命。在这个历程中,招募多样化的人才,组建多样化的团队,获得多样性红利,不再是一种理念,已经在谷歌、苹果、微软等优秀公司中成了现实。作为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干将,密歇根大学教授斯科特·佩奇基于众多跨领域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邱昭良  管理学博士、北京学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从知识的多样性到能力的多样性,从个体的多样性到团队的多样性,这本书告诉我们,告别单一、拥抱多样,是非常好的成功策略。
    ——采铜  心理学博士、畅销书《精进》系列作者

目录

中文版赞誉
赞誉
译者序
序言
第1章  多样性红利:概念
  复杂问题的多样性红利
  复杂性和红利
  题外话:约翰·弥尔顿和信息与知识过载
  身份和认知多样性
  工具箱模型的启示
  投资组合类比
  奈飞大奖
  多样性红利的条件
  日常红利
  答案就是多样性
第2章  认知能力
  信息
  知识
  启发法或手段
  表示法:视角和分类
  心理模型和框架
  集合有能力的团队
第3章  多样性红利:逻辑
  预测性任务
  创造性任务
  解决问题
  科学研究:表示法+模型
  创新:{创造,问题解决}+预测
  知识整合
  策略博弈
  多种任务的商业案例
  特定领域红利
  本章小结
第4章  身份多样性
  初步认识身份
  冰山
  木质结构房屋
  云层
  将身份和认知多样性相联
  任务中基于身份的认知差异
第5章  现实中的多样性红利
  从高层来的观点
  因果关系谜题
  50年的研究
  团队,团队,团队
  团队获胜
  多样性和团队表现
  本章小结
第6章  商业中的多样性红利
  对多样性红利逐渐增长的信念
  组织和身份多样性红利
  身份和能力
  道德和人口统计学论点
  多样性红利的特殊力量
  盈亏思考
  人和利润
  商业案例
  华尔街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际运用:D&T+D&I
  我们在谈论的是实际成果
  尽可能规避偏见
  偏见累计
  包容性文化
  个体和团队分析工具
  本章小结
评述  什么是组织多样性的真正价值:向我们的假设发问
附录  多样性预测定理
注释

前言

  

    对立的假设
    我们一直都错了,现在必须改正。唯有如此,才能让这个悖论成立:对世界有益的事注定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益。
    ——温德尔·拜瑞(Wendell Berry)  《平淡的艺术:农文集》
    我出席过很多演讲场合,有时是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纪念礼堂,有时是美国司法部的大厅,或者是密歇根州伯明翰市罗波尔高中的体育馆,甚至是纽约市的莱克星顿大道、彭博社那金碧辉煌的剧场。场所不同,听众更是千差万别。我的听众有大学校长、高中生、NASA工程师、司法部的律师、华尔街巨头,还有搅动世界的硅谷弄潮儿。
    每次演讲的主办方都会拿多样性当噱头打广告,而在这些演讲中,我所扮演的角色是“差异”领域的专家,这是我10年前写的一本书的书名。在演讲开头,主持人会对我做极为详细的介绍:你要是在大学做行政,就可以从我们学校的网站上逐字读到我的简历;如果你是《财富》500强的CEO,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放下现成的讲稿,直接对我们密歇根大学高唱赞歌;那些来听我演讲的中学生,则一手颤颤巍巍地拿着演讲摘要,另一只手紧张地划要点。
    接下来的30秒钟总是老生常谈,台下礼貌地鼓掌(心里却说:这回上来讲的人是谁),我走上舞台,向台下挥手,或是接受台上嘉宾的拥抱,然后面向观众,此刻万籁俱寂。我会停顿一下,然后微笑着开始演讲,自己心里却明白,我讲的内容和台下观众期待的可能不太一样。
    我会一口气抛出五大要点。第一,我讲的东西是务实的,关于在知识经济中多样性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效益。第二,我可不会讲多样性与包容性是基于社会公平这样的关于意识形态的观点。第三,我说的多样性,是认知的多样性,也就是我们在解释、推理、解决问题时彼此间的差异,我主要考虑的是人类思维的差异。身份多样性固然对认知多样性影响深远,但不是唯一动因。第四,作为一名数理社会学家,我会用模型与公式来构建我的观点。每当说到这里,如果台下坐的都是学生,我会让保安把门锁上,以防他们中途都跑了。第五,我希望与观众互动的过程是有意思的。
    以上五点,简而言之,就是务实功利、无关社会公正、认知而非身份多样性、数学基础、寓教于乐。这与一场有关多样性与包容性的演讲可谓南辕北辙,而且是从基础到结论全篇都南辕北辙。我并不认为多样性一定能改善结果。与之相对的是,我认为认知多样性的价值体现在高维复杂任务上,例如科研、构建营销计划、构架技术交易策略、建设稳定的供应链。我也没说多样性总是有用,实际上,在打包、端咖啡这些简单工作上,它毫无作用。
    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多样性确实能创造红利。所谓红利,我就是按照字典上的字面意思定义的:某种额外的事物。我的意思就是1加上一个不太一样的1得3。这些红利不是凭空变出来的。它们是拥有多样性能力的人协同应对复杂任务的产物。
    人们经常把多样性与包容性看成应该做的事,我却要抛出一个与之对立的假设:创造性的包容。在这个假设下,多样性的团队与劳动力对复杂任务来说是有效而具有创新性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需要多样性。
    多样性并不是主观臆断的结果。潜在多样性的组合可以无穷无尽,但我们不可能随机找来一群彼此不一样的人,就指望他们创造出多样性红利。我们需要理解多样性的理论,知道多样性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为特定任务带来帮助。我们需要理智地判断什么类型的多样性更有可能适用于眼下的工作。
    教育背景、人生阅历,以及诸如种族、性别、年龄、身体能力、性取向这些身份特征,都与认知多样性相关。这些因素的权重因任务不同而不同。多样性的教育与培训背景对于新型火箭引擎技术研发团队来说是有价值的;多样性的人生阅历对于修订医保方案的团队来说至关重要;身份多样性员工对于公司新产品发布会来说举足轻重。为了找到合适的多样性组合,我们需要一套多样性的科学理论。同时我们也需要收集整理相关证据以指导实践。就像爱德华·戴明曾说的:“除了上帝以外,其他人想让我们相信就请带数据来。”
    过去10年中,我一直与来自商业、政府及教育领域的人讨论如何组建成功的多样性团队。我在本书中所构建的理论与框架就是专门用来识别多样性红利的。这套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路线图,这套路线图能将我们的思想结构化。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是将所面对的任务分类:是解决问题,还是做预测?是寻找一种创新观念,还是辨别是非?第二步是识别具体任务所对应的认知多样性。并不是所有的多样性都是有用的。你不能指望红利能从一组随机选取的人中产生。
    ……
    首先我会介绍一下核心逻辑,即多样性是如何带来红利的。接下来我会展开这个逻辑,分析认知能力的种类,并将这些逻辑与效果直接联系起来。从宽泛的定义来说,个人的认知能力就是这个人脑海中的不同想法。在建立好这套逻辑体系后,我会分析认知多样性与身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三个分析框架:冰山、木质结构房屋与云层。
    这些讨论是有利于之后进行多样性与团队成果研究的。认知多样性能带来实际利益的证据是强有力的。而在对身份多样性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中也用到一些理论研究模型,只是证据并不那么充分。在本书中,我仓促地将这些新成果加入进来是为了解释现有的研究,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数据对于认识现实中的多样性红利的作用。现有逻辑告诉我们在理想环境下多样性红利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在总结时,我将多样性红利逻辑嵌入商业与社会现实中的多样性与包容性问题中,提出为了提升红利我们应该怎样做,并强调自下而上的实践。
    在此简要提示一下我在本书中的一些观点。其中之一就是,当一组人分别进行预测时,他们集体的预测误差是不会大于他们个人预测误差的平均值的。换句话说,集体总是强于平均的。
    集体所创造的优于其个体平均值的部分源于多样性:对于误差数量级相近的个体所组成的团队来说,多样性会让这个团队更智能。一项对4万名经济学家预测结果的分析显示,将两项预测结果进行平均会减少8%的期望误差。误差减少就是多样性红利的体现,人们的多样性想法对于改进来说是有意义的,也是可量化的。
    我自己耳闻所见与阅读所至范围内的多样性红利就数以干计。我认为我们的组织乃至整个社会应当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为此我们需要理解多样性红利是如何出现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包容,并卓有成效地行事。这就是我写作本书的目的所在——激发我们去创造多样性红利。如果我们能够创造多样性红利,我们就能改进社会并带来更多的机会。
    我的研究也将社会公正与平等主张纳入了考虑,很难将这些内容与多样性红利的探讨分开。在过去的10年间,我遇见了许多饱受偏见之苦的才华横溢者,也遇见过很多人,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因细节获益,从而改变了命运,在本书中我不打算分享他们个人的故事。我忽略他们的故事并不是因为政治正确的事例不重要,而是因为以政治正确为原则创建的多样性团队带来不了什么红利。
    一旦人们看到包容团结的社会于己有利,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拥抱它。为了形成一个我们可以各尽其能的社会,一个我们的独特技能、知识、见解都能有所贡献的社会,我们还是需要三思而后行。我们需要以逻辑、数据与经验为工具,来构建能带来红利的高效而多样的团队。这种关于多样性与包容性的科学方法论是无关政治立场的。就像桑德堡笔下的卡拉马祖一样,“那里的主街不偏不倚地穿过小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