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汉语、少数民族

智/汉字中国

  • 定价: ¥59
  • ISBN:9787508097923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夏
  • 页数:279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汉字是人类史上最古老而传承不绝的唯一古文字,它是我们先祖为记录汉语而创造的符号系统。汉文化词汇丰富,博大精深,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中国丛书”立足传播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让读者更深入地体悟汉字文化的魅力,本系列丛书以汉字为主题,每本书介绍一个汉字,注重汉字背后的思想文化及精神内涵,借讲解汉字来讲述中国文化,将传统中国思想中的关键概念以通俗的方式阐述出来,适合普通大众对历史文化的阅读需求。
    儒家文化中有五种核心的价值,并称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其中,“智”向来与“知”是通用的,而“智”更具有了一种“个人的理智”的意义。一般来说,“智”比起“知”来说是较为晚出的;而自孔子提出“五常”,儒家的“知”与“智”则是相通的,并在历史上具有丰富的涵义。“仁”与“智”(知)集中体现在主体内在的感受和认识活动中,而这种主观性的维度恰使两者成为中国文化里的两种最主要的德性。在孔子那里,“知”与“仁”地位几近等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仁”、“智”如同山水相依,有着动静咸宜的美感。在二者之外再加入“勇”,就构成了《中庸》所称的“三达德”,贯穿于传统文化的始终,“智”如流水一般提挈着主体的心志,通达于其他德性之间。

作者简介

    王堃,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夏威夷大学马诺分校哲学系公派联合培养博士、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副教授。研究方向:儒家伦理思想。曾在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Springer出版源英文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已出版专著、论文集数部。主持的“儒家女性伦理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助。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智”“知”的同源
  二、“智”“知”的历史流变
  三、“智”“知”的理论建构
第二章  “智”在先秦的起源
  一、早期经典中的“知”“智”
  二、先秦儒家论“智”的简易
  三、先秦道家论“智”的虚无
  四、先秦墨家论智
  五、先秦名家论智
  六、先秦法家论智
第三章  “智”在秦汉的两个发展趋势
  一、《吕氏春秋》中的“无知”之“智”
  二、《淮南子》中的反“智”之“知”
  三、董仲舒的“先知”之“智”
  四、王充的“知”观念
第四章  魏晋时期的“智”范畴
  一、王弼的“知无”
  二、竹林玄学的自然之“知”
  三、郭象的“独化”之知
  四、余论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智”范畴
  一、王通的知行论
  二、智颉的“中”“止”之知
  三、《成唯识论》的心识之知
  四、韩愈的知性而知道
  五、成玄英的“境知两忘”
第六章  宋代的“智”与“知”
  一、邵雍的“观物”之知
  二、周敦颐的诚、几之知
  三、张载的“尽性”之知
  四、二程兄弟的格致之知
  五、朱熹的知行相须
  六、陈淳论知行两全
  七、陆九渊的知在“本心”
第七章  明代的“智”“知”
  一、薛碹的“知性”
  二、陈献章的虚静自得
  三、王阳明的良知论
  四、王龙溪的正心说
  五、黄绾的知止
  六、聂双江的“良知本寂”
  七、王艮的良知现成论
  八、罗近溪的“赤子”良知
  九、李贽的以童心求真知
  十、刘宗周的诚意之知
  十一、王夫之的以行兼知
第八章  清代以降的“智”与“知”
  一、颜元的习行知至
  二、戴震的以“知”论“智”
  三、庄存与的“约文以申义”
  四、魏源论知在行后
  五、谭嗣同以“仁至”为“知”
  六、章太炎以心为本的认知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