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英国情报之父卡明爵士/世界情报史丛书

  • 定价: ¥69.8
  • ISBN:978751551998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金城
  • 页数:366页
  • 作者:(英)艾伦·贾德|...
  • 立即节省:
  • 2020-07-01 第1版
  • 2020-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讲述的是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SIS/MI6)创始人及其前身特勤局(SSB)历史(1909-1923)。本书首次披露的卡明日记是研究英国情报与安全机构的重要史料。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创始人卡明爵士的首部传记。他是“007”詹姆斯·邦德系列间谍小说和25部电影中虚构的MI6负责人“M”原型,还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约翰·勒卡雷《柏林谍影》《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系列间谍小说和电影中虚构的“Circus”(英国秘密情报局)负责人“Control”原型,他的故事远比2017年1月英国《每日电讯报》评选的“杰出的20本间谍小说”精彩。

内容提要

  

    本书既是一部关于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的创始人及首任负责人曼斯菲尔德·卡明(Mansfield Cumming,1859-1923)爵士的传记作品,还是一部讲述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建立初期(1910-1923)鲜为人知的历史作品。卡明为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留下的不仅仅是流传至今的传统,而且他的继任者还在使用着绿色墨水和著名的“C”签名。本书生动地展现了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创始人以及这个神秘组织的风貌。  

媒体推荐

    卡明是创作虚构的间谍大师的最好素材。
    ——皮尔斯·布伦登(Piers Brendon)
    英国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
    帝国史的大师级著作《英帝国世界秩序的兴衰》作者
    贾德的作品十分耐读。……这本传记文笔优美,一丝不苟。它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英国历史上最扑朔迷离、引人入胜的一位历史人物(曼斯菲尔德·卡明爵士)的生平。
    ——克里斯托弗·安德鲁(Christopher Andrew)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
    军情五处官方史作品《捍卫王国:军情五处历史》作者
    秘密情报局早期历史最重要的资料就是曼斯菲尔德·卡明的日记,是他被任命到特勤局之后作为专门的办公室工作记录而写的。……卡明个人传记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于贾德的《英国情报之父卡明爵士》。
    ——基斯·杰弗里(Keith Jeffery)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历史学教授
    军情六处官方史作品《军情六处:秘密情报局历史》作者
    贾德描绘的这个人物(曼斯菲尔德·卡明爵士)就像约翰·巴肯笔下的一员。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喜欢拄着手杖剑周游列国,并且坚信完美间谍“应当是一个绅士,……绝对诚实,又相当圆滑,具有人格魅力。……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击败无赖”。这是他对自己恰如其分的定义。
    ——罗伯特·麦克拉姆(Robert McCrum)
    著名作家、文学编辑
    英国《观察家报》(The Observer)副主编

目录

第一章  早年
第二章  上岸
第三章  为什么是一个秘密情报机构?
第四章  成型与挫败
第五章  头一整年
第六章  得与失
第七章  吸取教训
第八章  与法国的联系
第九章  备战
第十章  战争
第十一章  更大的范围
第十二章  TR/16
第十三章  1916年
第十四章  白夫人
第十五章  赛克事件
第十六章  消耗战与成功
第十七章  和平并不太平
第十八章  俄国历险
第十九章  大争斗
第二十章  胜利
结 语
致 谢
附录一
附录二
译后记

后记

  

    “007”系列家喻户晓,肖恩·康纳利、皮尔斯·布鲁斯南、丹尼尔·克雷格……历代詹姆斯·邦德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而又引人入胜的画面:香车、美女、枪战、爆炸,等等。译者还记得中二时期,回家骑着自行车飞驰而去,甩掉幻想中的跟踪者,提前做出拿枪的手势,小心谨慎地打开门,然后迅速闪进门去,用手对着房间四周比画一番,最后假装按着蓝牙耳麦大声吼道“All clear!”(没人!)于是乎,不仅仅是詹姆斯‘邦:德火了,他背后的神秘组织军情六处也火得一塌糊涂。军情六处的组织架}构、行事风格、负责人喜欢用绿色墨水签名“c”,这些都可以追溯到其创始人——曼斯菲尔德·卡明爵士。可以说,卡明算得上是邦德的祖师爷,那么这本书就是邦德的祖师爷创建军情六处的历史。
    可是故事是故事,现实是现实。猎奇的读者读着就会发现,这本书里的卡明,潇洒是潇洒,有趣是有趣,但不是邦德的那种潇洒,更不爱喝不要搅拌的马提尼。卡明在历史当中浮沉,抓住机遇发展出秘密情报机构,这种别样的魅力,既打破了长久以来我们对情报工作的离奇幻想,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不一样的现实感。
    说来有趣,按照书里的说法,军情六处的起源和20世纪初英国全国上下的恐德症脱不了干系。著名间谍小说家勒卡雷、勒鸠都把德国入侵的故事写得活灵活现——“德国的雄鹰会在伦敦上空盘旋。赫尔、纽卡斯尔和伯明翰会被毁灭。曼彻斯特成为德国的一个城市。诺福克、埃塞克斯和、苏福克变成德国的殖民地……”(勒鸠:《入侵》)议员们质问陆军大臣知不知道德国在伦敦城附近驻扎着几万士兵,就等着德皇掷杯为号,杀去白金汉宫,夺了大不列颠帝国的“鸟位”?更别提当时杂志上还有各种发现德国间谍的小道消息和传言。当然,舆论是一方面,真正促成英国特勤局建立的还是英德博弈中对德情报战的需求,于是乎,1909年,在陆军部、海军部和外交部的一致促成下,特勤局建立,早已退居二线,在乡下负责栅栏防御工事的海军军官卡明,突然被任命负责特勤局海外情报工作。军情六处的历史就此展开。 那么卡明究竟有着什么特质呢?书里的各种记载倒是能让我们小窥一二。他对新鲜事物从来都不拒绝,他是狂热的汽车迷,早早就考了飞行执照,更是最早提出了空中侦察的手段。书中引用的回忆也表明,卡明用人不疑,并不排斥年轻人的离经叛道之举,相反还会多次保护他们。卡明善于在各部门间闪展腾挪,他是海军,机构主要和陆军部打交道,但是最终的经费又是来自外交部,各部门都曾对他的机构有过限制,但他依靠着强大的太极能力,拉一派打一派,先是扛住了陆军部想要吞并的野心,然后成功获得外交部的庇护,最后更是得到高层背书,确定了自身组织的独立性。而他的活动领域也从一开始的区区数国,到了后来的“世界性”组织,情报范围从普通的军事情报,一直到商业情报、外交情报、政治情报。而卡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质,就是“工作狂”。卡明日记里,基本没有个人生活和社交生活,有的只是工作、工作、工作,甚至在圣诞节或元旦夜,他还会在日记里抱怨办公室太冷清,因为大家都回家了。 本书通过卡明日记、凯尔日记和大量其他史料,为我们勾勒出卡明创办和发展英国秘密情报局的过程,尤其详细地描写了他的日常工作,破除了影视剧给我们灌输的很多迷思。比如,卡明一开始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面试”间谍,或者出差国外去见情报源。他的旅程从来都不是顺风顺水的,他会遭遇误点、车祸,在咖啡馆傻乎乎地等了一下午;好不容易获得德国最新枪支样品,还要接受对方临时加价的“敲诈”;他没事就去陆军部和海军部混脸熟,看看能不能寻找到一些资源;利用他在汽车上的人脉和优势,给高层官员派车、送车;有一天,就在总部门口,他的车被人偷了,还要可怜巴巴地找警察帮忙。总部里的能人和著名酒店有关系,就在总部里修了个小食堂,平常还能举办舞会什么的……总而言之,詹姆斯‘邦德代表的是令人惊羡的谍战剧,而曼斯菲尔德·卡明则在书中为我们呈现了情报工作的日常情景剧。 然而,卡明及秘密情报局所取得的成果一点都不容小觑。一战爆发之后,卡明在海上和陆上的战术情报方面都取得了极为可观的突破。本书各自单独拿出一章的“TR/16”和“白夫人”都是秘密情报局国外间谍的佼佼者,他们为协约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卡明在战后的努力更是彻底确立了秘密情报局——后来的军情六处——不可撼动的地位,让我们今天得以见证他的历史。 区区几行字是概述不了本书的详细内容的,关于秘密情报局的更多历史和细节,关于邦德祖师爷卡明筚路蓝缕的历程和日常生活,有待读者在本书中挖掘,这既是一场充满趣味的智识之旅,也是体悟生活与命运的绝佳例证。 这本书的翻译是一项殊为不易的工作,它获得了许多人的帮助,恕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首先,感谢我的经纪人、女神读书会及其读书会翻译组创始人夏小贵妹妹。这是我们自《美国全球权力的兴衰》《乔治·凯南与美国东亚政策》:之后合作的第三本书。作为翻译组的灵魂,夏小贵妹妹殚精竭虑为翻译组争取资源和机会,可以说,没有夏小贵妹妹,就没有翻译组的成果,也没有走到今天的我们。难以忘记,我们不知有多少次互相安慰和劝勉,度过了多少艰难时光;难以忘记,夏小贵妹妹对我的文字的批评和润饰。汗水、泪水、挣扎、绝望,一天天、一页页、一年年,从当初的困惑和无奈到今天,我们依然会困惑,依然会无奈,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并不孤单。 感谢女神读书会及读书会翻译组。这本书既是我的译作,也是女神读书会及读书会翻译组的成果。《美国外交政策及其智囊》。作者、英国著名历史学家佩里·安德森教授曾经称赞过我们读书会翻译组是“勇敢”而又充满“热情”的,而翻译组不负重托,一直以来“努力工作”,“无私奉献”,致力于引入世界历史与国际政治类作品以飨读者。而作为读书会翻译组的一分子,我很荣幸已经翻译了包括这本书在内的三本书,未来也希望翻译组能够取得更多成果。 感谢金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全面协助。自从《美国全球权力的兴衰》《乔治·凯南与美国东亚政策》出版以来,责任编辑李涛老师就付出了很多辛劳,最终使得这本书也得以面世。我对此万分感激。感谢作者艾伦·贾德的授权和支持。我诚挚地希望每位读者从这本书中都能有所受益,这将是对作者、对译者的最高褒奖。 最后,每本书的翻译都是译者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一漫长过程中,需要无数鼓励和陪伴,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寄托和智识的相逢,尤其感谢格奥尔格·卢卡奇、路易·阿尔都塞和罗莎·卢森堡,是他们的文字和背后蕴含的力量激励着我继续向前,微笑着、坚定着迎接新的征程。译者水平尚浅,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小毛线   2019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