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写给孩子的论语课

  • 定价: ¥68
  • ISBN:9787521718690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45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学好《论语》,无论是写作、演讲,还是日常交往,都能用得上;不仅学习知识,更是学习道理。
    本书用故事的方式,讲述《论语》知识点、历史背景,听得懂,听进去,贴合日常学习和生活,避免学习“之乎者也”和生僻字词的痛苦。
    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沈文婕老师、复旦大学郭永秉教授全程把关,既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又能让你读得进、用得上。

内容提要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言而有信、精益求精、见义勇为、因材施教……这些成语,你是不是很熟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话,你是不是也在不同场合听过?
    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俗语、典故,其实都来自一部流传了2000多年的书:《论语》。
    《论语》的很多内容,我们很小就接触。不过,我们对于它的了解,可能还不够:《论语》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孔子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之间的言谈录,为何能够流传那么多年?这其中的知识,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中,又该怎么用?
    担心“之乎者也”不好读?很会讲故事的馒头大师张玮,用故事加漫画的方式,把《论语》里的知识点、背后的历史故事,还有我们用得上的道理都讲出来,不但有趣,还能让你知道怎么用。
    这本书里,还有近200张原创漫画,馒头大师亲自“出演”,汤圆、包子、饺子、面条、粽子一起上阵。
    而且,在复旦大学讲了20多年论语课的傅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沈文婕老师(“上海市教学能手”获得者)、复旦大学郭永秉教授和李宏昀博士,给这本书的内容全程把关,既保证知识的准确性,又能让你读得进、用得上。
    请跟着馒头大师一起,进入《论语》的世界吧。

媒体推荐

    太好了,娃三年级,正好之前曾在学校早读时读过一阵,现在有馒头大师这个,完美!更重要的是,我能跟着一起看,应该可以摆脱只会“学而时习之”这几句的窘境了吧!
    ——Wang Liuhua
    我们自己的文化里太多精华需要孩子知晓传承,大人也一样,跟孩子一起学习了。
    ——孙超男
    关于同理心会不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回答太棒了:存在感!积极向上但并不高高在上,又分寸得当!虽然,作为成年人也要考虑自己能量消耗的边界。好吧,谁让我一个成年人在这里认认真真地看讲给孩子的……但真的特别棒啊!
    ——陈永莉
    里面穿插着介绍古代作品和古典名著,这个特别自然。
    ——Cathy
    这么拎一下,之前的内容顿时串联起来了,感谢。虽然孩子才三岁半,但作为老母亲,自己先系统学一遍,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灌输给她吧。
    ——凌空飞燕

目录

推荐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篇  学习
  第1讲  《论语》是一本怎样的书?
  第2讲  孔子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第3讲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4讲  朋友切磋,欢天喜地
  第5讲  做一个君子
  第6讲  “仁”到底是什么?
  第7讲  认清你自己
  第8讲  学习和思考都重要
  第9讲  温故知新
  第10讲  一以贯之:一条神奇的“线索”
  第一篇总结
第二篇  入世
  第11讲  说话的方式:我们来说说“诗”
  第12讲  做人的情商:我们来说说“礼”
  第13讲  君子之争:聊一聊体育
  第14讲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第15讲  乱世操盘手
  第16讲  世间有没有读心术
  第17讲  孔门弦歌:登堂入室
  第18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第二篇总结
第三篇  德行
  第19讲  信任是社会的传动轴
  第20讲  身先士卒,持之以恒
  第21讲  做人的格局
  第22讲  知进退,懂取舍
  第23讲  颜回为什么这么快乐
  第24讲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第25讲  不要成为一个“乡愿”
  第26讲  以德报怨?
  第27讲  师道传承:孔子的老师们
  第28讲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第三篇总结
第四篇  天地
  第29讲  逝者如斯
  第30讲  走过世界,留下痕迹
  第31讲  静默如天地
  第32讲  万类霜天竞自由
  第33讲  未知生,焉知死
  第34讲  洗个澡,吹吹风
  第四篇总结
附录  本书主要涉及的孔子弟子

前言

  

    1995年我博士毕业进入刚建立的复旦大学中文博士后流动站,两年后留系任教。当时学校正在推行文理科基地班实验,其中的文科基地班从上海市各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中选拔组成,不经高考提前录取,由哲学、历史、中文三系轮流主管,共同培养,试图培养文科通才。1995年招的第一届文科基地班由哲学系主管,导师是王德峰教授;1997年招的第二届文科基地班由历史系主管,导师是姚大力教授;1998年招的第三届文科基地班由中文系主管,时任系主任的陈尚君教授指定入职还未满一年的我为导师。
    这个班果然是群英荟萃。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硕士毕业留在杭州大学任教算起,我从教已逾三十年,真正带过的班就这一个,这也成了我教学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经历。全班34位同学,男生仅有5位。来自复且附中的张玮长相帅气,表达明晰,不仅做事千练,而且多才多艺,被推选为主要的班干部。他们班的学生多数直升文史哲研究生,甚至成为童培恒、朱维铮、周振鹤先生等名师门下的博士。生性活跃的张玮不甘成为书斋学者,在《解放日报》做了十来年的体育记者,跑了很多国家,跟各种人交往,历练更多,能力益强,后回复旦新闻系读了硕士研究生,曾任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数字传播中心主任,解放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经理、主任,解放日报社运营、技术中心总监。之后他根据自己的所学所历,经营起了一个名为“馒头说”的微信公众号(为什么自号“馒头大师”,在本书中有交代),既有充足根据,又有独到分析地道古说今,这一公众号迅速成为文史类大号,文章编为《历史的温度》系列,销量近百万册。
    我在复旦讲授过多年论语课,当时也要求文基班的诸生精读。2018年,我应邀在喜马拉雅录了150讲论语课。我的课还没讲完,张玮就告诉我,他打算针对少儿做一个《馒头说论语》系列。《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的经典,无疑值得少年朋友学习,教孩子们读《论语》的读物乃至课程也已不少。但在新的时代,如何通过踏实而不走样的阐释、理性而不夸大的解读来教孩子们读《论语》,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他们健全的理智,仍然是需要摸索的难题。
    张玮准备论语课时,特地找来文基班做教师的同学一起商议,力图让孩子们既在学习中能感到快乐,又受到教益。他既具备汲取知识的能力,更不乏侃侃而谈的才华,加上多年指导自己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的切身体验,所以我一开始就对他的计划表示支持,相信他应该可以达到预设的“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和逻辑,深入浅出地解释《论语》中说的那些道理”的目标。他的态度亲切、语言平易,各讲常用讲故事的方式发生开去,让孩子们听得高兴,又在每讲后专设知识点收束起来,让孩子们不至于买椟还珠,听完故事忘了《论语》原文。
    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张玮给孩子讲《论语》,比他给成人讲历史更费心思。他的讲授赢得了大量的听众。现在,他把讲稿修订成这本《写给孩子的论语课》,仍由出版《历史的温度》系列的中信出版集团梓行,正有助于大家“学而时习之”——听过课的小朋友可以借此“温故”,没有听过课的小朋友可以借此“知新”。
    所谓教育,就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向下一代,使文明绵延不绝,并得以发扬光大。从这个角度具体地说,我的《论语》教学能够影响学生,而他们在受益之余,又开始以所学惠及下一代,这是我身为教师最乐见其成的事。若干年前张玮的同班同学、已是复旦大学古文献专业教授的郭永秉曾撰文向学生推荐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
    我们这代人,除了初高中背过几篇古文之外,古文的底子几乎没有什么童子功,我是到了大学才在导师傅杰教授的指定下用这本书给自己古汉语开蒙的。当时没有《论语》精读课,但读得相当认真。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曾边读边做全书人名索引;除了《论语’乡党》的前几段,全书当时基本是成诵的。《论语》的内容及其思想,可以说早已化入中国各类人群的骨髓,熟读《论语》全书,应当是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条件之一。
    当年读到永秉的短文已足以让我深感欣悦。现在张玮推出这样一本专书,我的高兴更是溢于言表,相信本书会跟《历史的温度》系列一样,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