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军 事 > 军 事 > 各国军事

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

  • 定价: ¥159.8
  • ISBN:978751393016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
  • 页数:620页
  • 作者:厄尔·F.齐姆克|...
  • 立即节省:
  • 2020-06-01 第1版
  • 2020-06-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苏德战争到底打了多久,范围有多广,多少人被卷入其中?
    苏联红军和德国国防军分别为何而战?
    德国国防军为何渐显颓势,苏联红军是如何愈战愈勇?
    游击战与常规战有何不同,它在战争中具体发挥了什么作用?
    同盟国与轴心国两大阵营分别为这场战争做了什么?
    1941年德军兵临斯大林格勒和1945年红军进军柏林时,德国领导人分别有何反应?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德战争持续四年之久,战场范围西至易北河与阿尔卑斯山脉,东抵伏尔加河及高加索山的广阔中东欧地区,敌对双方在战场上持续保有的兵力多达800万~900万人,总的伤亡人数更是足以用“千万”作为单位。
    本书致力于为读者还原这场参战部队规模、战火波及范围、人员财产损失、对战后世界影响等方面无不巨大的战争,并在一场场战役中探寻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红军是如何战胜国防军,从斯大林格勒打到了柏林?

内容提要

  

    《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以客观严谨的文笔记述了始自“巴巴罗萨”,包括斯大林格勒战役、“堡垒”行动、第聂伯河会战,苏军历次攻势及德军北方、东南、西部各战区相关行动,终完结于柏林会战的完整苏德战争史。在介绍战争进程的同时,本书还对战争中的人物进行了细致描绘,这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人,亦能更好地理解他在当时情况下做出某种选择的原因——比如芬兰元帅曼纳海姆为何在对苏态度上犹豫不决、几经转变,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但也与当时的战争形势有着J大关系。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相当难得的描述东线战场,尤其是苏联红军与德国国防军、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这一路征战步伐的佳作,它不仅真实地描绘出了苏德战争,还回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红军究竟是如何赢得了战争。

作者简介

    厄尔·F.齐姆克,他是一名历史学博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同盟国军队,作为反法西斯阵营的一员参加太平洋战役。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学校继续任教,并开始系统地研究二战相关历史。
    齐姆克博士著有《德国北方战线1940—1945》一书,并以章节作者的身份参与了《指挥部的决策》《简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联游击队》的撰写。他的其他作品还包括《柏林战役:第三帝国的终结》《德国占领军期间的美国陆军》,以及《苏联霸权》。

目录

作者简介
作者序
第一章  入侵!
第二章  大撤退
第三章  斯大林格勒合围圈
第四章  斯大林格勒,转折点
第五章  向后转进
第六章  中线和北线
第七章  “堡垒”行动
第八章  苏联的第一次夏季攻势
第九章  第聂伯河会战
第十章  潮头奔涌
第十一章  双翼并进——南翼
第十二章  双翼并进——北翼
第十三章  定调
第十四章  灾难的前奏
第十五章  中央的崩溃
第十六章  南翼
第十七章  撤退和包围
第十八章  北方败局
第十九章  一月攻势
第二十章  帝国的防卫
第二十一章  柏林
第二十二章  结论
附录
后记

前言

  

    除了核武器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这一事件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结果便莫过于苏联对德国的胜利。这两者引起的变化和由其带来的问题在战后超过20年的时间里成了整个世界关注的焦点。撰写此书的目的在于从特定的角度剖析苏联的对德胜利——苏联人是如何在战场上赢得战争的?为此,作者追寻着苏联和德国军队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一路征战的脚步,试图拼接和描绘出这场战争的本来面目,并以此解答那个关键的问题——苏联人在战争中是如何使用其压倒性(优势)军事力量的?
    感谢汉森·W.鲍德温先生、斯特森·科恩博士和查尔斯·B.麦克唐纳先生,他们阅读了本书的手稿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这些真知灼见是如此无价,以至于作者经常会惶恐和纠结于该如何将其毫无保留地展现给读者,以免明珠暗投。还要感谢弗朗茨·哈尔德大将提供的珍贵素材,以及在写作初期给予作者的热情鼓励。在与德国海量的原始文件、数不清的战术细节、令人眼花缭乱的组织编制打交道的过程中,作者有幸得到了下列同事的帮助,他们是马格纳·E.鲍尔先生、德特马·H.芬克先生和查尔斯·冯·卢蒂绍先生。此外,本书的顺利写作还有赖于国家档案馆第二次世界大战文献室施罗德·伊斯特先生及其同事提供的帮助——他们不仅为作者查阅德国方面资料大开方便之门,更是不吝耗费宝贵时间和精力提供了慷慨的支持。
    在书稿付梓过程中,作者的同事们承担了大量辛苦的工作。大卫·加菲先生作为编辑,在马里昂·P.格里姆斯助理编辑的协助下将文稿辑校成书并付印,伊略特·杜奈先生帮助编辑和审校了战场形势图,萝斯·A.菲利普斯小姐负责了照片的选辑工作,目录则是由盖伊·莫伦斯·哈默曼女士完成的。
    在此一并向他们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若能于读者有所助益,那么他们功莫大焉。至于文中可能产生的错谬则应完全归咎于作者自身无能,并由我个人承担全部的责任。
    厄尔·F.齐姆克1983年12月15日

后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武装冲突,而进行于1941—1945年的苏德战争则是其中当之无愧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德之间的这场对抗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斯大林格勒,苏联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第一次止住了德国国防军侵略扩张的步伐,使法西斯匪首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最终破产,世界大战由此迎来了重大转折;而伴随着红军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的进军脚步,共产主义的红旗势不可当地插遍了易北河以东大半个欧洲地区,最终促成了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冲出一国之界限,深刻改变了此后近半个世纪的世界地缘政治格局。
    本书所讲述的便是东线战场上,以苏联为主的反法西斯阵营与德国法西斯及其盟国、仆从国之间进行的战争。在这场规模宏大、双方均损失惨重、对战后欧洲及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战争中,代表正义的苏联军民与全世界爱好和平、坚决反对法西斯的国家和人民同仇敌忾、英勇作战,最终才击败法西斯、迎来了胜利的曙光!谨以此书向无数为伟大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代价的伟大英雄致敬!
    正如书名所示,作者着重描述的是苏德战争中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到柏林战役的这一段战争进程——在东线乃至整个世界战场上,“斯大林格勒”和“柏林”两个地名无疑具有极其特殊而又深远的意义:在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法西斯阵营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的四分之一兵力,从此一蹶不振,迈出了从疯狂顶端滑向灭亡深渊的第一步;苏联则在这个法西斯梦碎之地吹响了向西反击、收复领土的号角,开始了气势如虹的千里征程。在后一个地方,苏联军队用不到一个月时间便攻克了第三帝国首都,终结了罪恶的希特勒政权,苏德战争和“二战”中的欧洲战争亦就此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本书所用的素材主要来源于德方(此外,受时代所限,作者在撰写过程中始终缺少一些重要的苏联官方记录),其初稿亦是付梓于冷战期间,但作者难得地没有明显表露出偏袒某一方的立场和倾向,做到了那个时代在西方著述者中较为鲜见的公允持中:该书以生动的史料描述了大量德军将领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沉重打击了某些德军将领在战后鼓吹“一切罪责应归咎于希特勒”,撇清自己责任、美化侵略行径的荒唐言辞;该书还以深刻的分析纠正了“寒冷的冬季帮助了红军”“红军只会单纯使用人海战术赢得战争”等片面刻板观点,极大还原了苏军在战争中的真实形象;此外,该书用翔实的数据描绘了德军对苏联人民造成的巨大伤害,揭开了只讲苏联红军“恶行”、矢口不谈德军罪恶的资产阶级宣传的遮羞布;最后,该书不仅没有刻意淡化德军部分有损于武德的行径,还以真实笔触再现了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他们在绝境中绝决奋战的英勇斗志和永不言弃的坚韧精神。 当然,以“二战”史著述汗牛充栋的现今眼光来看,这本初版于1968年的著作【最初是在1968年以《斯大林格勒到柏林:德国在东方的失利》(Stalingrad t oBerlin:The German Defeat in the East)为名出版】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偏误,并不是完美的;而且受作者意识形态的影响,本书对苏联统帅、苏联共产党、苏联红军的某些观点和叙述还存在着偏见、误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是根深蒂固的敌意,需要读者以阶级的观点加以辨别。但总的来说,以战史学术研究的观点而论,本书完全可以说是一份价值极高的参考素材,值得军事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认真对待。 最后,回顾战争并不意味着宣扬战争、鼓吹战争和美化战争,因为不论性质、规模和结果如何,从古至今的战争都毫无例外地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背道而驰——投入大量生命、物资和财富,最终得到的却是—个个冰冷的伤亡数字、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以及数十年无法抹去、痛彻胜败双方骨髓的战争创伤。没有深入了解战争的残酷无情,就很难理解和平多么来之不易。希望有这么一天,人们向土地播撒的不再是冰冷无情的地雷和炸弹,而是充满生机的种子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