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农业经济

中国农村改革(回顾与展望校订本)(精)/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奖作品选

  • 定价: ¥48
  • ISBN:9787513068697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知识产权
  • 页数:224页
  • 作者:陈锡文|责编:蔡虹
  • 立即节省:
  • 2020-05-01 第1版
  • 2020-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在对农业为何更适合于家庭经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与实行农业家庭承包经营为何并不矛盾,为什么说农业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基本经营制度等问题的论述,为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起草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同时,对于在理论上充实人们对改革后形成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认识,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回顾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历程,系统总结了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农业农村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

作者简介

    陈锡文,祖籍江苏丹阳,1950年生于上海。现任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后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长期从事我国“三农”领域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参与了198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农村改革发展的大部分重要文件起草工作。作为起草组负责人,参与了2004年至2016年13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参加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以及多次中央全会的i决定》《建议》起草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与国民经济关系、农村土地制度、农业经营体制、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增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其与人合著和独著的论著曾4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曾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聘为特聘教授,被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聘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目录

1. 导言
2. 农村改革的背景
  2.1  农村原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
  2.2  农村经济在当时国民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2.3  农村改革的基础:“包产到户”的三起三落
  2.4  农村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原因
3. 农村改革已取得的成就
  3.1  家庭经济地位的重新确立
  3.2  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
  3.3  经济成分和经营形式的多样化
  3.4  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3.5  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和市场体系的发育
4. 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转折
  4.1  农产品供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4.2  乡镇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和增加就业之间的矛盾
  4.3  农村实现“小康”的目标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矛盾
5. 农村土地制度建设
  5.1  关于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分析
  5.2  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
  5.3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5.4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建设的展望
6. 农村财产制度建设
  6.1  集体经济下农村财产关系的分析
  6.2  从经营制度改革到财产关系的变革
  6.3  农村新型财产关系的发展:股份合作制
  6.4  农村财产关系进一步变革的展望
7. 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制度建设
  7.1  集体经济下农村基层经济组织运行的分析
  7.2  对农村社区经济的“双层经营”制度的分析
  7.3  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7.4  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建设的展望
8. 农业市场制度建设
  8.1  利用“双轨制”、走出“双轨制”——我国农业市场制度建设的渐进式过程
  8.2  农业市场化与政府对农业的保护和对农产品市场的调控
  8.3  农村市场制度建设的展望
9. 乡镇企业制度建设
  9.1  乡镇企业发展中的双重体制障碍:社区壁垒与城乡割裂
  9.2  乡镇企业产业结构与企业布局的先天不足
  9.3  乡镇企业的适当集中与城镇化过程的加速
10. 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综合度量指标:农民收入增长
  10.1  农产品价格与就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同影响
  10.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10.3  农民收入差距与区域经济政策
  10.4  农村发展的基础是农民收入的增长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