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额济纳河畔

  • 定价: ¥62
  • ISBN:978755551113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远方
  • 页数:266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苏和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政协原主席,2004年从领导岗位退休后,回到家乡额济纳旗沙化最严重的黑城地区,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植树造林,为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体现了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的坚定信念,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这是一部生命的交响,一位老人与厄境搏击。他用热血浇铸起钢铁树种,守护着绿色文明。

内容提要

  

    《额济纳河畔》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讲述了“时代楷模”——苏和回到家乡内蒙古额济纳旗沙化严重的黑城地区,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带领额济纳旗人民植树造林的故事。他艰苦创业、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目录

上部
  第一章  额济纳河断流
  第二章  风与沙的联手
  第三章  胡杨林里的对话
  第四章  英明决策
中部
  第五章  大漠中的苦难与辉煌
  第六章  为生态建设奔走
  第七章  情系家乡
  第八章  沙起额济纳
下部
  第九章  必然的抉择
  第十章  走进黑城
  第十一章  播撒钢铁树种
  第十二章  绿色追寻
后记

前言

  

    2017年3月25日,苏和在日记中写道:“我和老伴儿、两只小山羊一家四口顺利抵达黑城。”与往年一样,老人要在这里种八个月树,与往年不一样的是,此行多了两只山羊做伴。戈壁沙漠,飞沙走石,初来乍到的小山羊极度不适应,整日畔畔叫个不停。苏和懂得小山羊的感受,把它们送到屋后的树林里,有了梭梭的遮挡,小山羊果然安静了下来。
    十几年来,每到早春三月,苏和忙碌的日子就开始了,而这个季节正是额济纳戈壁上沙尘暴频发的时候。虽然大地还没有完全解冻,但是入冬前种下的梭梭树,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浇水和管护了。年过七十的苏和,这一年的植树生涯依然从一个风沙连绵的春天开始。苏和家往南三百米,就是西夏古城黑城遗址。
    黑城,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曾是西夏重要的商埠和元朝在西北地区的最后一座军城,史学上称这一带为居延黑城绿洲。它曾有过无与伦比的绿洲森林环境,绿洲农业文明,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组,厚积着辽、宋、夏、金大量的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气候、战争、过分地开垦与砍伐,绿洲终被流沙吞噬,流沙漫过十多米高的城墙,堆起了连绵的沙丘。
    “不能让黑城在我们这辈人手上消失,沙起额济纳的帽子一定要摘掉,还原黑城植被繁茂的本来面目。”面对家乡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有着强烈责任感的苏和血液奔涌,默默立下了一个坚定的誓言。
    苏和,土尔扈特蒙古族,阿拉善盟政协原主席,正厅级干部。2004年初,苏和向自治区党委提出申请:提前两年退休。原因令人震惊:到黑城种树去。这是一个近乎于疯狂的决定。额济纳干旱少雨,风沙肆虐,1992年,联合国人类生存环境调查组曾将这里定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生命禁区”。而苏和要去种树的黑城,是额济纳两大风口之一,又是其中生态最为恶化的地方。苏和不顾家人的反对和亲戚朋友的劝说,领着老伴儿返回额济纳,决意在沙漠深处种植梭梭树。
    搏击在生存厄境十数年,苏和自始只有一句话:心愿不了,这辈子不安心。

后记

  

    2018年9月的一天,像往常一样,苏和老人五点就起床了,他走出家门,登上那辆装着大水箱的解放牌汽车,向梭梭林驶去。
    车轮碾碎了一个沉寂的清晨,也开始了苏和在黑城日复一日地劳作。如果不是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连在一起,苏和并不觉得今天与昨天、明天有什么两样。  太阳很快升起来,黑城热浪蒸腾,苏和在黑城北面新栽下的那片梭梭林忙碌着。就在这时,旁边转动的割草机将苏和老人的一条腿绞了进去,老人被送进医院。由于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多次手术之后,伤口仍旧难以愈合,这条腿终究保不住了,只能截肢。我不敢去想老人遭受了多大的罪,这是常人无法承受的。可当安上假肢能站起来时,苏和又第一时间回到黑城,回到他心爱的梭梭林。苏和说:“只要我的腿还能走,还能开车,我就还能种树,还能给梭梭浇水。”在老人住院治疗的日子里,老人的妻子德力格一直守在黑城边看护梭梭。
    “美丽的额济纳/可爱的家乡/你神奇富饶/洒满春光/额济纳河水/哺育我成长/居延海畔是我出生的地方/浩瀚戈壁有个宝藏/胡杨红柳是天然牧场……”这是苏和最爱唱的一首歌,尽管歌词几经修改,但苏和老人还是最喜欢那句“居延海畔是我出生的地方”。老人心心所念和营造的就是那片消失已久的居延黑城绿洲。建设千里生态,还黑城草木繁茂的本来面目。
    十几年来,在苏和的不懈努力和众人的帮助下,长势喜人的万亩梭梭林已经围绕黑城的北边,形成一道半月形的绿色屏障,拦腰斩断了扑向黑城的沙龙。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爱上种梭梭,当地的很多单位和个人也都在黑城及其周围留下了绿化家园的足迹,全民治沙造林在额济纳旗成了一种自觉行动,沙乡生态环境由此得到了全面改善。 2018年,苏和老人的孙女阿拉腾娜布其大学毕业后,决定留在爷爷的身边,一是照顾爷爷奶奶,二是跟着爷爷在黑城植树造林。这是苏和来到黑城后最大的收获。他说,当年自己做了,才得到别人的认可,而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做,就有望获得整个时代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