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中国史

重庆风云/读党史

  • 定价: ¥15
  • ISBN:9787509816042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共党史
  • 页数:154页
  • 作者:编者:中共党史出...
  • 立即节省:
  • 2012-01-01 第1版
  • 2020-03-01 第4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重庆风云》记叙了重庆谈判的国际国内背景、国共两党台前幕后的政治较量及军事斗争。周恩来如何为毛泽东的安全殚心竭虑,蒋介石既想扣留又不敢扣留毛泽东的复杂心态;张澜、郭沫若、许德衍等著名民主人士与毛泽东的深情交往,陈立夫、戴笠等国民党反共右派与毛泽东的会见情形;张治中三去延安,蒋介石七次宴请;毛泽东给“二乔”断名,蒋介石训斥张治中“代表哪方说话”;冯玉祥与中共代表把酒言欢,派驻桂园警卫班的特务宪兵怎样做到情报每日一报……这一个个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故事,让读者再次走进那段波诡云谲的风云岁月,感受历史的真实和魅力。

内容提要

  

    历史,凝结了人类智慧。要使我们更聪明,就不得不读历史。如一位哲人所说,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生下来以前的事,那他始终只是个孩子。今天,我们提出读点党史,当然是要更聪明、更有智慧。
    《读·党史》避开党史教材的老路,重史实,少评论,为读者带来鲜活的、多角度的、也许正是困惑已久的真实历史。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正确地解读、思考历史,并从中受益。
    《重庆风云》为《读·党史》第8辑,主要讲述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斗智斗勇的过程以及与美苏错综复杂的四角关系,既有谈判桌上的较量,也有背后军队战场上的较量。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从历史中探素新的智慧
特稿
  重庆谈判的幕后台前
背景
  蒋介石为何向斯大林低头——1945年
  国民政府与苏联谈判内幕
人物
  周恩来在重庆谈判中
  刘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
  “你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毛泽东与张治中
  如何对待毛泽东:,扣留、“审治”,
  还是“授勋”、“礼送”?——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的心态考察
  赫尔利的角色
轶事
  郭沫若送给毛泽东一块手表
  “小纸条”传情
  诗人徐迟与毛泽东的交往
  漫漫风雨故人情
细节
  重庆谈判期间的七次宴请及十一次对话
  重庆谈判前的情报战
  上党战役
  为毛泽东护驾的“三龙”
  毛泽东给“二乔”断名
钩沉
  毛泽东的两个经典比喻
  蒋介石没有喊过“毛主席万岁”
  李少石事件
  《沁园春·雪》与重庆谈判
  毛泽东先生到重庆
回忆
  毛泽东拜访客人
  回忆毛主席在重庆
  毛主席同张澜的会见
  冯玉祥宴请毛主席
  派驻桂园警卫班的回忆
链接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大楼——红岩嘴13号
  红岩托儿所
编辑手记

前言

  

    从历史中探索新的智慧/姚鸿
    美丽的山城重庆,人称雾都,夏季更有火炉之谓。
    然而,1945年夏天的重庆则是风云际会,政治气氛的火辣盖过了气温的炎热。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战时首都”,终于迎来了敌寇的投降——国人翘首八年的胜利;迎来了牵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举世瞩目的国共和谈。蒋介石与毛泽东这对难得相见,却又时时相关的政治巨头,在这里握手言欢,演绎了一场现代版的双雄会。张治中先生曾经慨言:“毛主席之到重庆,在当时说,是象征着中国内部的团结,是意味着国共两党新关系的开始,胜利与团结,正是双喜临门……”
    双喜——重庆。可惜这种喜庆的气氛未能延续多久,一场空前规模的内战就爆发了,国人曾留下多少遗憾。
    弹指66年过去了,重庆谈判这个看似沉重的历史话题,却不断地为人提起。至今人们仍在饶有兴味地讨论着抗战胜利,谈论着那场波诡云谲的双雄会,评论着双雄会的主角毛泽东与蒋介石。
    惟其如此,我以为至少有下列原因:
    其一,重庆谈判是在二战结束、抗战胜利、中国的时局即将发生重大转变的背景下发生的,涉及国际国内的方方面面,矛盾错综复杂。“美苏国共、三国四方”,各种政治势力都想借助重庆谈判的舞台,发出自己的声音。一个似乎是和解进程的开端,最终却成为一场内战的序幕,个中原委,耐人寻味。读懂它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广阔的视野、缜密的思辨。因此,研究重庆谈判,极具挑战性。
    其二,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及其领袖在“成熟期”的公开较量,甚至可以说是两党在政治领域的“巅峰对决”。对国共关系感兴趣的人,把重庆谈判看作一个重要的节点。
    纵观中国现代史,国共两党合合分分、打打谈谈至此已有20余载。尤其是经过八年抗战,国共两党均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雄厚的物质基础。踌躇满志的蒋介石对灵活使用政治、军事的两手排除异己、战胜政敌的谋略已烂熟于胸。而毛泽东已成为具有崇高威望的人民领袖,成为众望所归的中共领导人。
    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前都拿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谈判的舞台上,虽互有攻防,互有妥协、让步,但初衷未改;两党关于中国未来的政治蓝图、两党领袖的个人风采,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现,成为影响日后人心向背的重要因素。
    其三,谈判的过程和毛泽东在重庆的43天,波澜起伏,极富戏剧冲突。从蒋、毛间函电往来的攻防应对,到国民党特务在延安的“蒋干盗书”;从公开的把手言欢,到私下里“蒋公日记”泄露的复杂心态;从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到上党战役的真刀真枪,政治斗争的演义,力道十足。而毛泽东访友拜客,谈古论今,赠诗留言,挥洒有度的领袖风采,常使今人称羡。
    至于今人为前人编造的假故事:蒋公高呼“毛主席万岁”,或许是一种黑色幽默吧!
    今人对重庆谈判的研究远较以往客观,而唯有客观研究才能对今天有所启迪。重庆谈判的现代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这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作为国共内战的延续,海峡两岸尚未统一。解决现实的两岸问题,需要今人的大智慧。
    智慧要从历史中汲取。
    (本文作者系中共党史出版社副社长)

后记

  

    陈海平
    策划、编辑、出版这样一辑主题鲜明、可读性较强的小册子,还是很有挑战性的。尽管重庆谈判史料丰富,然而,联系作者,查阅资料,经过与同事的多次交流讨论,制定出框架大纲。两个多月的紧张作业,终于编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谈判桌上双方代表的针锋相对,硝烟战场上双方军队的兵戈扰攘;毛泽东纵横捭闺的超人智慧,蒋介石矛盾重重的两难境地;民主党派的热烈欢迎,普通民众的欢呼雀跃……起伏跌宕的情节,耐人寻味的细节,都呈现在这里了。
    那场并未对中国的前途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谈判终究成了风云往事。其中的是非曲直,已然明了。毛泽东的“和平、民主、团结”,深入人心,也深得民心,值得回味。而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仍在海峡对岸氤氲般弥漫着吧?
    一位哲人说过:历史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思想就永恒。海峡两岸同胞面对“台独”分裂势力,就有着永恒的思想:捐弃前嫌,终结对立,求同存异,携手并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两岸中华子孙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