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电影北上

  • 定价: ¥58
  • ISBN:978754455953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长春
  • 页数:348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报告文学《电影北上》以人物为纲,以电影勾连时代,从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的拍摄为中国电影诞生的原点,到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大门昂然矗立,在新中国电影史的丰碑上铸就了属于“长影”的荣光。五十年沧桑巨变,半世纪改换人间,这期间电影人饱尝了多少辛酸甘苦,电影艺术历经了多少风雨洗礼,书中都为读者一一呈现,娓娓道来。尤其对繁华上海滩电影大潮中的一股清流——左翼电影如何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逆风北上逐渐转变为人民电影的历史,介绍得尤为详细。不同于以往史学类著述的艰深,也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虚幻,《电影北上》以翔实的史料、珍贵的照片,揭秘电影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文采斐然,可读性极强。

内容提要

  

    长篇纪实文学《电影北上》,以从南方到北方的地域变迁为视角,以细腻的文学叙述为笔法,叙述了1935年至1955年20年间中国电影的重大转折:中国电影的中心是怎样从上海转移到长春的,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电影基地,长影的红色基因是从哪里来的,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是怎样将电影的“种子”播撒到全国的。

作者简介

    鲍盛华,哲学博士,1973年10月出生,吉林省农安县人。曾任新华社吉林分社党组成员、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吉林省图书馆馆长,吉林省文化厅人事处处长,光明日报社吉林省记者站站长,现任长影集团副总经理。新闻代表作有《“新富村官”现象透视》《东北“畸形消费”现象透视》《经济新常态下的大作为》《农村校长的“筑梦空间”》《文艺作品“双赢”的“吉林之路”》等;学术论文方面代表作有《汉字阅读的独特性研究》《中华阅读史新探(上、下)》《公共文化“在身边”的实践探求》等;文学代表作有《一代文官宋振庭》《一朵雪花的文化传奇》等散文随笔作品,作品集《酸菜·女人·黄龙府》,主编《吉林文化简史》及《吉商》等三部著作。

目录

第一章  1935年:中国电影的裂变之年
  一、“电影原点”叙事:谁那么在意你生命的光影
  二、“民族电影”叙事:给社会“加一点良心”
  三、“左翼电影”叙事:开辟中国电影新路线
  四、“软性电影”叙事:看它站在“硬电影”对面如何“化身姑娘”
  五、“抗战电影”叙事:“狼”的隐喻与“枪”的直白
第二章  中国电影的“东北朝向”
  一、袁牧之:《延安与八路军》开启的命运交响曲
  二、钱筱璋:让新闻记录历史,让历史改变人生
  三、田方:让我掏出心来对待你的纯真
  四、舒群:给我一匹千里马,让我奔往圣地
  五、金山:夜半歌声给谁听
第三章  “满映”风云
  一、甘粕正彦:拿命参与“一场豪赌”的法西斯狂徒
  二、李香兰:那是我倾尽一生也无法战胜的“时代”
  三、张辛实:中国电影变革的关键“支点”
第四章  一座电影厂的“远征”
  一、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当子弹经过一座电影厂的上空
  二、铁轨上的电影厂:豁开黑土地的文化之犁
  三、陈波儿:一位女战士的“明星叙事”
  四、吴印成:艺术地看,这个世界令人如此着迷
  五、钟敬之:画一个景,让“众生”演好“人生”
  六、《松花江上》:在一条大河上流淌的中国气节
第五章  铁马冰河入“影”来
  一、“前夜”的繁华:新中国电影的“袁牧之时间”
  二、新中国“七个第一”的背后:摄影机上有英灵
  三、从东北到全国:“种子”源于“摇篮”,“果实”遍布河山
  四、1955年:在长影北大门登上“国家电影”的列车

前言

  

    闪光的历史,幽深的丛林
    读完长篇报告文学《电影北上》的书稿,已是满城灯火阑珊了。北方清冷的冬夜,天上的繁星闪烁着光华,空中有些细小的雪花的碎屑,随着微风上下飘荡,仿佛亮晶晶的遗迹缓缓流动。有时候极目远眺,是为了启动想象力的神经系统,任由无限的思绪向着遥远时空伸展蔓延,与现实景象的一系列碰触,又形成无数个画面,容易理解却又难以概括,明明都来到眼前,已经看得真真切切了,一转瞬又觉得还有更多未曾领略。电影给人的感觉也是如此吧!我仿佛在幕布般的夜色中得见吴印咸、钟敬之、袁牧之等电影大师的音容笑貌,仿佛感受到铁马冰河的时代撼人心魄的壮阔波澜,仿佛沉浸于光影交织的世界,感受着《电影北上》作者笔下电影文化的神奇而又无穷的魅力。
    《电影北上》的确是一部声色光影铺陈繁复的文学著作,是一部源流分明、细节真切的电影史书。
    报告文学《电影北上》以人物为纲,以电影勾连时代,从1905年戏曲片《定军山》的拍摄为中国电影诞生的原点,到1955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北大门昂然矗立,在新中国电影史的丰碑上铸就了属于“长影”的荣光。五十年沧桑巨变,半世纪改换人间,这期间电影人饱尝了多少辛酸甘苦,电影艺术历经了多少风雨洗礼,书中都为读者一一呈现,娓娓道来。尤其对繁华上海滩电影大潮中的一股清流——左翼电影如何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逆风北上逐渐转变为人民电影的历史,介绍得尤为详细。不同于以往史学类著述的艰深,也不同于一般文学作品的虚幻,《电影北上》以翔实的史料、珍贵的照片,揭秘电影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文采斐然,可读性极强。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对盛华这本书抱有兴趣和期待。长影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共产党人怎样在枪林弹雨之下艰难接收“满映”,如何平安完成数百公里铁道上转移设备和人员的任务,进而将其演变成新中国的国家电影机构,提起中国电影史,我想这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段“秘辛”。中国电影史上这些具有非凡意义的事件,不少电影史学类的书籍和文章都曾提及,也讲得清楚明白。《电影北上》如何突出重围,展现全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是需要作者费一番心思的。令人惊喜的是,盛华没有选择以时间线索为轴,也没有选择对关键事件的宏大叙述,而是以电影事业中的“人”、时代洪流里的“人”为坐标,这些“人”像茫茫沧海中光辉闪耀的珍珠,这些“人”似浩瀚银河中璀璨夺目的星辰,当年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推动电影巨轮驶入滚滚历史洪流的那最关键的一股浪、最重要的一阵风。
    记得我国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部作品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总是因为它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电影北上》塑造的不是荧幕上的人物,而是真真切切地用工笔线条为我们勾勒出了影坛翘楚们的电影生涯和生命浮沉,那种气韵生动、那种诗意现实,让人读来备感亲切。
    聚众星以展光辉,汇百川而成江河,在尽力描绘影坛大师们的客观之美和精神境界的同时,《电影北上》也为我们梳理了影史脉络,记叙了电影的兴衰,还有那些电影背后的时代风云,蓦然而起、戛然而止的辛亥革命,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的抗日战争,惊天动地、气贯长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最真切的远景、最深沉的底色,与人物钩沉,与电影相融,形成了影坛各个时期独有的万千气象。所有的这一切令人不得不为《电影北上》的独特裁度而拍案叫绝。
    作为一部报告文学,《电影北上》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它更具有史学高度和人文价值。书中所记均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并附有颇多的素材佐证。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有一句名言:“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高才素著的盛华显然深谙其中要义,为此他查阅了大量书籍、史料,书中引用的文献、著作不下数十种,体现了他作为学者的严谨态度。遍览三千典籍,含英咀华,终得宏论。盛华在书中对很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展现了他自身的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和视野宽度,为读者提供了更具学术价值的阅读体验。
    《电影北上》对化名李香兰的日籍影星山口淑子、时任号称亚洲最大电影公司“满映”理事长的甘粕正彦等人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是非功过、历史作用,没有讳莫如深,也没有一棒子打倒,而是对他们如何参与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仔细评述,并给予了相对客观公允的评价,显示了作者宽阔的学术胸襟。众所周知,长影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但“摇篮”何以被称为“摇篮”,众家说法无外乎以长影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拍摄的众多经典影片为佐证,大同小异。《电影北上》给出的答案则更为全面、透彻。这不仅仅是因为九路文艺大军汇聚“东影”,不仅仅是因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七个第一”诞生在这里,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五朵金花》《刘三姐》《冰山上的来客》等一大批经典影片的成功拍摄,而是因为从“摇篮”之中,孕育出了人民电影的磅礴伟力,喷薄而出,从东北到全国,从“种子”到“结果”,新中国人民电影事业的果实因“摇篮”之力而遍布四方。据书中统计,仅1949年就有285人支援了全国的电影事业,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影累计支援了全国两千多名电影艺术和技术人才,这才是长影之所以被称为“摇篮”、并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占据开天辟地重要地位的真正缘由。这些独到的见解、鞭辟入里的分析,都是盛华凭着对电影事业和长影的热爱,以其深厚的才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多年的电影从业经历中发掘出来的。
    著名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曾经说过,“电影是唯一可以让我们知道它的诞生日期的艺术”。那一天就是1895年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的大咖啡馆地下室公开售票放映电影。十年后的1905年,这个科技文明的产物,自西向东辗转而来,与古老中国的璀璨历史文明切磋琢磨,最终在这片沃土中扎下了深根,呼应着现代中国的疾风骤雨摇曳生姿。荣耀并非与生俱来,彼时彼刻的电影大师们,比肩而立,在攀登的艰难与爆发的畅快之间,用自己的才情与血汗建立起了一座座光影的殿堂,并以其等同于星月的光辉,照亮了那片绚丽的夜空。
    生命因艺术而永恒,电影艺术让人间的大美永存而且生动。时代精神与电影的力量,亦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相互辉映,余韵悠长。
    正因如此,《电影北上》这部书,为大师们树碑叙事,与前辈们心心相印,作者与作品,都令人肃然起敬。
    陈耀辉
    2020年1月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