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经济管理

媒体监督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研究/广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系列丛书

  • 定价: ¥38
  • ISBN:978751419772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经济科学
  • 页数:105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选择媒体为切入点,探讨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主要结合社会契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免疫系统论、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经济监督理论、审计职能论及媒体的议程设置论等论述了媒体监督对政府审计维护财政资金运行安全的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的揭示功能、预防功能与抵御功能是否能维护财政安全及媒体监督能否更好的使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对拓展媒体监督、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张建平,湖北武汉人,1981年2月出生,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博士(后),会计师,经济师,美国大学访问学者,韶关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主要从事审计与公司治理、资本市场基础会计研究。在《管理世界》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EI检索3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主持教育部等部省厅级课题4项,教研教改项目8项,主持或参与多项政府审计横向课题。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  媒体监督
    1.2.2  政府审计
    1.2.3  国家经济安全
    1.2.4  财政安全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创新点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政府审计与财政安全文献综述
    2.1.1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安全、财政安全的理论依据研究
    2.1.2  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作用路径研究
    2.1.3  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经验研究
  2.2  媒体监督与政府审计文献综述
  2.3  媒体监督、政府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文献综述
第3章  媒体监督与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作用机制分析
  3.1  政府审计维护国家经济财政安全的理论基础
    3.1.1  社会契约论
    3.1.2  免疫系统论
    3.1.3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论
    3.1.4  新公共管理理论
    3.1.5  经济监督论
    3.1.6  审计职能理论
    3.1.7  议程设置理论
  3.2  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作用及机理
    3.2.1  维护财政安全是政府审计法定职责的基本要求
    3.2.2  法学理论:支撑政府审计依法评估财政安全的基础
    3.2.3  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作用机理
  3.3  媒体对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作用机制分析
    3.3.1  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需要媒体监督
    3.3.2  媒体监督对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作用机制分析
第4章  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实证检验
  4.1  问题的提出
  4.2  政府审计维护财政资金安全现状
    4.2.1  审计公告披露现状
    4.2.2  经济责任审计维护财政资金概况
    4.2.3  地方审计机关审计执行情况
  4.3  文献回顾与假设的提出
    4.3.1  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相关研究
    4.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4.4  研究设计
    4.4.1  模型设定
    4.4.2  变量设计
    4.4.3  数据来源
  4.5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4.5.1  描述性统计
    4.5.2  相关性分析
    4.5.3  回归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媒体监督、政府审计与地方财政安全
  5.1  问题的提出
  5.2  文献回顾与理论分析
    5.2.1  文献回顾
    5.2.2  理论分析
  5.3  研究设计
    5.3.1  模型设计
    5.3.2  数据来源
  5.4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相关性分析
    5.4.3  回归结果分析
    5.4.4  稳健性检验
  5.5  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局限与未来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完善财经媒体的监督
    6.2.2  政府审计维护财政安全的对策
  6.3  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6.3.1  研究局限
    6.3.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