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工商管理 > 企业经济

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精)

  • 定价: ¥65
  • ISBN:9787121390616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电子工业
  • 页数:226页
  • 作者:(美)贾森·弗里德...
  • 立即节省:
  • 2020-08-01 第1版
  • 2020-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在这个忙疯了的时代,做一股冷静的泥石流。
    重新认识工作和创业的本质,关乎效率、质量及幸福感,还有尊重。不管你是员工还是企业家,都能有所收获。读完它,获得内心的平静。
    这本新书,描绘了一个气场平和、友善,迅捷、高效的工作场所。作者以标志性的洒脱不羁、直言不讳的风格,带领读者了解他们为什么不谈薪资、厌恶会议、远离社交媒体、习惯说“不”。

内容提要

  

    在叫嚣着“颠覆世界”“商场如战场”的这个时代,好像人人都在想着改变世界——这为他们每天晚上9点开会、周末加班赶工和让整个公司一起加班找了个好理由。
    作为一家长期赢利的科技公司的创始人,两位作者明确反对这些让人每天感到混乱、焦虑,且让人疲惫不堪的工作方式。通过展示Basecamp公司在公司愿景、工作时间、公司文化、工作流程、业务管理等方面目前所做的事,他们向读者展示了另一种新的可能——冷静的公司文化。而且,本书旨在让你理解,无论是什么行业、什么规模的公司,都能够达到同样的境界。

媒体推荐

    2020年的跨年演讲上,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快公司”时代结束了。
    经过2019年一年的企业走访和观察,我认为企业规模以指数级扩张的互联网黄金阶段已经过去了,大部分企业将进入小步快跑的状态。传统智慧告诉我们,要想打败竞争者,就要快速做大、做强。但当只有1%的企业可以快速成功时,如果我们依旧坚信“唯快不破”的“快公司”哲学,可能99%的企业将会快速死亡。
    《重来》系列的两位作者不是纸上谈兵,他们确确实实将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了行业标杆。相信这本书将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慢公司”启示录。
    ——吴晓波/财经作家,890新商学、蓝狮子出版创始人

目录

开篇
  “我快忙疯了”
  我们是谁?
  你的公司是个产品
抑制你的野心
  拒演“拼命工作”的苦情戏
  做个快乐的和平主义者
  我们的目标是:没有目标
  别总想着改变世界
  边走边摸索
  舒适环境有什么错?
捍卫你的时间
  40小时足矣
  保护主义
  高质量的1小时
  高效比高产更重要
  比别人更努力,就能出类拔萃?
  上班时反而没法完成工作,为什么?
  答疑时段
  俄罗斯方块
  当下的牢狱
  即时回复
  错失良机恐惧症
培养企业文化
  我们不是一家人
  榜样的力量
  信任犹如电池
  不要最后一个才知道
  老板的话重千斤
  低处的果子未必摘得到
  别在睡眠时间上自欺
  真正的平衡
  简历不重要
  没人能立即上手
  不必理会人才争夺战
  不做薪酬谈判
  谁的福利?
  图书馆守则
  拒绝假“度假”
  冷静说再见
剖析工作流程
  群聊的害处
  逼死人的截止日期
  别做膝跳反射
  警惕“两周连轴转”
  新常态
  坏习惯会打败好意愿
  追求独立
  承诺比共识更重要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逐渐聚焦
  “无为”又何妨?
  知足常乐
  最糟实践
  不惜任何代价?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魔力数字3
  坚持下去,有始有终
  “不”的价值
深入思考业务
  冒险不等于鲁莽
  季节轮转
  利润才是硬道理
  故意放弃
  发布,然后学习
  别做承诺
  他抄我的!
  掌控变化
  创业容易守业难
  小事一桩,还是世界末日?
  美好的旧时光
收尾
  有意识地选择冷静

前言

  

    如果可以重来,你还会做工作狂么?
    “问问人们在必须完成工作的时候会去哪儿,你极少能听到这个答案:办公室。”
    不知《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里的这句话戳到你没有?
    和《重来》系列的前两本一样,第三本依然是两位作者贾森和戴维(及其公司)真实工作状态的总结与分享。本书的主题是反对工作狂,倡导公司管理者建立更为冷静、高效的企业文化,减少浪费,减少带来干扰和持续压力的事。
    翻开书看了几页,我就开始想,这样的公司是否能在国内生存?而国内什么时候能有一批这样的公司?“快忙疯了”已经成了很多朋友的日常,大家都在抱怨加班,享受其中的人很少。确实,我也认识一些“主动的工作狂”,我能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工作成果的正反馈也让他们真的很开心。对他们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工作本身就是人生的目的。随之而来的代价是,减少自己和亲朋好友相聚的时间。换句话说,我认为工作狂是伟大的,他们为了远方的客户,牺牲了亲近之人。但问题是,大多数人,作为“被动的工作狂”,不管是老板还是员工,并不想这样。
    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不知还要持续多久),让我对工作与生活有了一些新思考。
    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都会看重财务回报,当然,这必不可少。如果再深想一层,有了财务回报以后,你会拿这些钱来做什么?认真一点,答案肯定不是“吃喝玩乐”。所以,钱其实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那么单纯为了获取钱的工作就更不是人生目的了。
    除工作以外,你还有更多的手段去获得财务回报。例如,用认真和孩子玩耍代替花钱给孩子报兴趣班,发展一个兴趣爱好并保留获取副业收入的可能,研究至少30年期限的投资以赚取额外的“睡后收入”……所以,是时候重新审视工作本身的意义,并做出合理规划了。
    那要怎么做才能让工作上“忙疯了”的状态有所改观呢?
    书里给了一些思路,选几个有趣的说说。
    ——没有目标,不想改变世界——
    书里反对的是舍本逐末地把完成目标、改变世界当成终极要义,而倡导把精力聚焦在踏实干活,为客户创造价值上。我看过太多公司简化管理,设置雄心勃勃的数字目标,然后为了实现它无所不用其极。
    书里推荐的做法是:没有目标。大家在一起共事是基于信任、共识,真心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仅此而已。有点阿Q式的自我解压?好像是,但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反对共享日程表——
    最近你看过自己的日程表吗?你自己填上的内容有多少,被其他人填上的又有多少?我把前者叫作“主动时间”,后者叫作“被动时间”。
    共享日程,看起来很高效,大大提升了“约个会”的效率,可是,作者认为大多数会议本身就是低效的,它只是让小部分人“感觉很好”,而浪费了其他大部分人的时间。
    取而代之的做法,是设置答疑时段,给每个人都留下足够多的、整块的、不被打搅的“主动时间”,把各种需要互动、响应的“被动时间”留在一个特定的时段,真正紧急到需要立刻马上做的事情,其实没那么多。
    ——反对公司的“家文化”——
    据我的观察,“家文化”是不少国内企业特别喜欢提倡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也许是一个重要因素,“东方情理法,西方法理情”的说法或许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和同事有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成为工作之外的好朋友,合作起来会更加顺畅,但如果完全失去了工作之外的其他朋友,未免得不偿失。
    对于公司的“家文化”,我想也有更详细的划分。相较于民主平等的“家文化”,封建家长式的文化氛围显然更让员工不舒服。一提到后者,似乎很多事情都不可讨论,工作到深夜,或是放弃假期,在这儿就变成了奉献,甚至连拒绝都变成了不道德。
    书里的观点是,同事、家人、朋友,都很重要,保持多样性,要好过混为一谈。
    ——不给客户做承诺——
    看似不负责任的“不承诺”,其实是一种更负责的做法。毕竞,我们处在“VUCA时代”,很难预知未来,也很难计划未来,强行设定目标并执着地追求,很可能适得其反,边走边调整是一种好办法。
    不做承诺,可以掌握主动权,随机应变地做出更适合当下的选择,而不是被动响应,救火队式地打补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这本书里说的情况太理想了,在我们这里不可能做到。我承认,肯定没法儿照搬,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思考,可以借鉴的有哪些?前提条件是什么?适用场景是什么?可以应用到什么程度?
    以下,是我认为的一些助力条件。
    第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如果整个社会的供给可以越来越丰饶,那人们就会越来越少地“为五斗米折腰”。很幸运,我们的社会正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
    第二,价值观的多元化。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宽容,老板不只是追求把企业做大、做强,员工不只是追求职位越做越高,而是可以选择“小而美”、选择留在某个层级,然后去体验更丰富的人生。
    第三,组织成员都是精英。较少的工作时间还能有较好的产出,需要每个人都是专家。这意味着上下级关系的平等,即只是分工不同,而不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关系。
    第四,合作关系更加灵活。组织内是精英小团队,组织间是自由人的自由组合。这样可以摆脱传统的甲乙方关系,合作中的各方各有所长,互相赋能。
    第五,更具创新性质的任务。比如设计师、律师、音乐人、作家等的工作,这类工作的产出,不是靠堆时间就能做好的。而这样的专业人才,也并非要拼执行时间,而是需要具备创新能力。
    回想了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如写书、咨询的工作模式,就和书中所提倡的理想工作状态比较像。在几周到几个月的项目周期内,我和合作伙伴组成虚拟的项目组,大家共同完成一个有价值的任务。每一天,没人知道其他人正在做什么。他们在工作吗?不知道。在休息吗?不知道。他们在吃午饭吗?不知道。在接孩子放学吗?不知道。而且没人在乎这些,只要按照约定,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如果你向往书中描述的工作状态,且你是一个打工者,那么在设计自己职业路线的时候,可以留意上面我说的几个条件。如果你是一个老板,可以开始思考,在当下的中国,如何让社会越来越多样化,让“小而美”、没那么多野心的存在成为一种选择。
    合上书之后,我想,编辑找我写序,可能是看到我已经在践行书中所说的工作模式。不管你是普通员工,还是管理者,希望这本书能给你一些启发。
    苏杰
    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

后记

  

    有意识地选择冷静
    公司就是一系列选择的结果。每一天都是一个新机会,你可以做出不同以往的全新选择。
    你是打算继续听任员工一点点地抢走别人的时问呢,还是选择保护大家的时间和注意力?
    你是打算继续压榨员工,让他们每天工作10小时或每周工作60小时以上呢,还是选择在合理的工作时长里做出更有价值的工作?
    你是打算继续逼着大家每天盯着十几个实时群聊呢,还是选择把他们从“信息传送带”上解放出来,把完成高质量工作所必需的专注状态还给他们?
    你是打算继续希望大家对任何事情都做到立即回复呢,还是选择在沟通之前先深入思考?
    你是打算继续“烧钱”,同时寄望于有朝一日利润终会到来呢,还是选择让无止境的增长先缓一缓,直到能赢利再说?
    你是打算继续积压工作,不停地错过截止期限呢,还是选择让团队拥有控制权,让他们决定哪些合理的任务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你是打算继续不停地把员工从未完成的项目中拉出来,去做另一件未完成的事呢,还是选择先做完手上的工作再开始下一个?
    “这在我们公司永远行不通。”“如果客户在晚上11点打来电话,我就得接。”“让员工在度假期间工作一会儿,没关系的。”你是打算继续这样说呢,还是选择下定决心,做出改变?
    你有选择。如果你没有权力在公司范围内做出改变,那就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你总是有选择的——改变你自己,改变你的期望,改变你和他人互动的方式,改变你的沟通方式,开始保护自己的时间。 无论你处于组织的什么位置,你都可以马上开始,做出更好的选择——能让你一步步远离疯狂、靠近冷静的选择。 一个冷静的公司是选择的结果。做出你的选择吧。 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