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外国文学 > 外国文学-各国文学

火(精)

  • 定价: ¥69
  • ISBN:9787532783434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译文
  • 页数:403页
  • 作者:(意)加布里埃莱·...
  • 立即节省:
  • 2020-07-01 第1版
  • 2020-07-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火》是一部带有明显自传色彩的小说,通过年轻诗人斯泰利奥和女演员福斯卡里娜的形象,几乎不加任何掩饰地再现了作家同著名女演员埃莉诺拉·杜丝的情感经历。作者以水城威尼斯为背景,通过斯泰利奥激情洋溢的演说和对艺术与生活的绚丽梦幻,颂扬了“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赋予几代艺术家以不尽创作灵感的“威尼斯之魂”,给人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以最美好的艺术感受,称得上是代表邓南遮唯美主义最高成就的长篇小说。

内容提要

  

     他们听见一声巨响……随后分辨出那是一只石榴掉落在草地上的沉闷响声,那石榴是从他们紧紧拥抱时撼动了的树枝上掉落下来的。他们抖了抖身上,好像要把沉重地覆盖在身上的一件斗篷抖落下来似的。他们相互凝视;重又变得光彩照人。他们听到洋溢在花园里的友人们的声音,还有那沿着水道渐渐远去的隐隐的欢呼声,那水道上也许曾行驶过古代的扈从船队呢。
    “怎么样?”年轻人贪婪地问道,那灵与肉的亲吻一直烧灼到他的骨髓里。
    女人俯下身拾起草地上的那个石榴。果实已经熟透,掉下来的时候裂开了,流淌出血红色的汁液;石榴沾湿了她的纤纤素手,弄脏了她浅色的衣衫。对满载果实的小船、灰白的岛屿和开满常春花的草原的遐想,使他们又回到了喜爱舞文弄墨的演说家的精神世界:“这是我的躯体……您拿去吃了吧!”
    “真的?”
    “真的。”
    小说《火》的艺术魅力是令人难以抵御的,读舌令人回味无穷。邓南遮学识渊博,才智过人,全书对绘画、雕塑、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及其价值作了精辟而嚏到的论述,并充满了人生哲理,展示了其创作的渊源。在阅读塞部小说时,惟有仔细咀嚼和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魅力。
    

作者简介

    加布里埃莱·邓南遮
    Gabriele d'Annunzio
    (1863-1938)
    意大利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二十世纪初欧洲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意大利唯美主义文学代表人物。著有“玫瑰三部曲”(《欢乐》《无辜者》《死亡的胜利》)、《火》等。

目录

第一部 火的显灵
第二部 寂静的王国
译后记

后记

  

    ……如同大自然呈现的火
    邓南遮其人及其作品
    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意大利出现一位名叫加布里埃莱·邓南遮的唯美主义文学巨匠。这位被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著名诗人徐志摩称为“怪杰”的意大利文人,曾是一位风靡整个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不可一世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而且在当时的政坛上和军事上也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
    邓南遮于一八六三年三月十二日出生在濒临意大利中部亚得里亚海的阿布鲁佐大区的一个名叫佩斯卡拉的小镇,他在那里度过了幸福的童年。全家靠其父弗朗切斯科·保罗在当地丰厚的田产生活。他父亲曾多次出任佩斯卡拉镇的镇长。母亲露易莎·贝内代塔是一位生性善良、性格坚强的女性。她是邓南遮心目中的偶像,对邓南遮来说,母亲不仅是一位启蒙者,而且培养了他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后来,邓南遮每完成一部作品,都必定寄一份给母亲,让母亲分享儿子的荣光和喜悦。他曾在给母亲的一封信里这样写道:“谢谢你造就了我这样一个坚强和勇敢的人。”他在不少诗篇中抒发了对母亲的爱戴和崇敬之情,颂扬了母亲的温柔和美丽,“在那耀眼的光辉中,我看到了你那犹如圣母般灿烂的形象。”(《初春》,一八七九年)无论是客居异国他乡,还是驰骋在疆场,母亲都永远是赋予他力量和勇气的源泉。在邓南遮自认为是“用血写成的”诗集《夜歌》(一九二一年)中,他把母亲比作米开朗琪罗著名雕塑《哀悼基督》中的圣母,把自己比作圣母双膝上卧躺着的受难的耶稣。 从一八七五年起,邓南遮开始在当时托斯卡纳地区最著名的奇科尼尼中学就读。在中学期间,他就表现出创作诗歌的天赋。早在一八七九年高中毕业前,就由他父亲自筹资金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初春》。故乡山水的绮丽风光从小就熏陶着这位个性活泼、思维敏捷的少年。邓南遮早年的诗歌里流淌着对故乡辽阔的大海、巍峨的山峦和平静的田野的深情。“山泉的甘露”,“青翠的海滨”,“绿色的小溪”(《夏日谣曲》),连同田野里的鸟语花香、拄着棍子的牧羊人、成群牛羊的嘶鸣和农舍里散发出的奶酪香味,都时时滋润着他的心田,在他耳际构成了绝妙的音乐,孕育了他不尽的诗的灵感和想象力。 青年时代的邓南遮是个风流倜傥的才子。一八八一年以后,他在罗马大学攻读文学期间,以及尔后长达十年的罗马生涯中,频繁出入上流社会的沙龙,风流韵事层出不穷;据说,他的过早秃顶就是一八八五年因为争风吃醋在一次决斗中被对方刺破头皮而落下的毛病。他那种玩世不恭、追求享乐的人生观,正是在这种放荡不羁的生活中形成的。邓南遮后来因挥霍无度而债台高筑,不得不移居法国,在外躲债达五年之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才返回意大利。 生来就爱好冒险,崇尚武力和权力,喜欢独辟蹊径,追求胜利和荣光,推崇牺牲精神的邓南遮,的确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业绩”。一谈起邓南遮,人们就会联想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那个挥舞马刀驰骋在战场上的英雄;那个亲自驾机飞临维也纳上空抛撒传单的勇士;那个多次在群众集会中宣扬崇尚武力、鼓动极端民族主义的演说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邓南遮就认为“意大利民族创建丰功伟绩的时刻来到了,我为国家抛洒热血的时刻来到了”。(《致总理萨兰德拉的信》,一九一四年)从法国巴黎返回意大利的邓南遮,参加了多次重要的战役,在意大利政府的海、陆、空三军中均有他出生入死的身影;他以自己的英雄战绩,获得过两枚金质奖章、三枚银质奖章、一枚铜质奖章,还有三枚军功十字勋章。他在一次飞机迫降中,右眼因受伤而失明。 …… 不过,才华横溢的邓南遮在小说中不乏对其渊博才学的炫耀,以及词藻上的过分雕琢,读来令人不无累赘和冗长之感。难怪意大利著名诗人卡普阿纳当年曾有这样一段评述:“这也许是小说《火》的欠缺所在:特别是对风光的描写挤占了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而那种刻意描写和修饰、润色的欲望,令他诗兴大发而且一发而不可收了。”(《评加布里埃莱·邓南遮、的(火)》,一九〇〇年) 小说《火》的命名很富有诗意,寓意深刻,能勾起人无穷的遐想。它有如“大自然呈现的火”。(但丁,《神曲·地狱篇》)它既象征充满希望的充实的人生,又象征诗人火一般的创作激情,还象征男女主人公火一般炽热的爱情。总之,它象征了火的传播者,象征了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的古希腊人所崇尚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而在闪耀着不朽的艺术光辉的威尼斯水城,则像是“透过晶莹的海面而瞥见的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她曾孕育过征服世界的豪情,拥抱过胜利的荣耀,总是以自己的勃勃生机使沉醉在其魅力之中的人能以火一般的激情创造出辉惶的艺术和生命。 毫不夸张地说,小说《火》的艺术魅力是令人难以抵御的,读舌令人回味无穷。邓南遮学识渊博,才智过人,全书对绘画、雕塑、音乐、诗歌、戏剧、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及其价值作了精辟而嚏到的论述,并充满了人生哲理,展示了其创作的渊源。在阅读塞部小说时,惟有仔细咀嚼和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魅力。一八九九年,邓南遮曾在写给出版家赫雷勒的一封信中说:“我的书包含的范围很广,它蕴涵了意大利大地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以及构成她的文明的一切要素。“我们认为,这种提法一点不为过,并无夸张之意,也无溢美之嫌。 沈萼梅  刘锡荣 二〇〇一年秋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