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 一般工业技术

度量衡简史(世界的尺度)

  • 定价: ¥48
  • ISBN:978712235967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化学工业
  • 页数:190页
  • 作者:李开周//孔羽|责...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度量衡伴随人类文明诞生,并将与人类文明共进退。度量衡的演化,就像生物的演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宋朝人和唐朝人拼酒,谁会赢?
    你知道37码的鞋就是37粒大麦首尾相连的长度吗?
    诸葛亮身长八尺,泰叔宝身高丈二,古人真有那么高吗?
    从纳米到光年,一部关于度量衡的千年演化史。

内容提要

  

    本书梳理了古今中外常见度量衡的奇妙起源和演变规律,也尝试探讨了古代度量衡对政治史、经济史和风俗史产生的微妙影响。一个有知识、有文化且有好奇心的现代读者读完本书,其收获不仅仅是“买菜不再吃亏”那么简单,还可能转变思维方式,在精神上将偌大宇宙置于手掌,既可以跳出时空,以比光年还要宽广亿万倍的视野俯视时空,又可以将心灵遁入量子世界,以比原子空间还要细微的体察,感受知识细节之美妙。

目录

第一章  一尺有多乱
  拿破仑很矮吗
  诸葛亮很高吗
  一丈高的丈夫
  布手知尺
  布指知寸
  听声音,定尺寸
  大麦和鞋码
  膨胀的尺度
  膨胀于无形,使人不怒
  官尺变了,民尺乱了
第二章  一米有多长
  让战舰沉没的荷兰寸和瑞典寸
  裘千仞、裘千丈、裘千尺
  比纳米还小的中国尺度
  海底十六万里
  比光年还大的印度尺度
  掂量地球,测量光速
  地球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
  站在光速之上的米
  谁挡了米的脚步
第三章  一亩有多大
  千年前的卖房合同
  千年前的卖地合同
  丈量面积有难度
  度量衡的演化,就像生物的演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第四章  英制,美制,保守主义
  肖邦的姓氏来自一瓶红酒
  用嘴测度容量,女王恼了
  英国容量统一了吗
  美国加仑为啥跟英国不一样
  美制单位和保守主义
第五章  一升,一斗,两千年历史
  家量出,公量入,田氏代齐
  书中自有千锺粟,一锺到底是多少
  战国时代的国际计量会议
  英国容量源于口,中国容量源于手
  升斗的膨胀,以及唐宋酒价
  假如让宋朝人和唐朝人拼酒,谁赢
  元帝国,升斗的第二轮膨胀
  一石是一百二十斤吗
第六章  从斤两到千克
  天平在先,杆秤在后
  一斤为何是十六两
  司马斤,司马两
  杆秤的混乱
  公制单位的好处和坏处

前言

  

    我们的尺子为什么不一样
    苏门四学士,其中之一是晁补之,作为苏东坡的门生,此人博学多才,懂诗词,通音律,书法和绘画也很出彩,甚至还有一门绝活:挪树。
    俗话讲:树挪死,人挪活。人类换换环境,会有更多的见识和机遇;树却不行,移栽不得法,就会死掉。晁补之却是一个擅长移栽树木的能手,无论小小树苗,还是参天大树,经他之手移栽,无不郁郁葱葱。
    晁补之的秘诀是什么呢?第一,“其大根不可断,虽旁出远引,亦当尽取;如其横出,远近掘地而埋之;切须带土。”不能损伤树根,刨土尽量深广,将树根带土完整刨出。第二,“大木仍去其枝。”如果移栽大树,先将树枝砍掉,以免争夺营养。
    这两条秘诀都相当科学,现代园艺家移栽树木仍然会这样做。奇怪的是,在帮助别人移栽树木的时候,晁补之却失手过一次。
    那是公元1090年,驸马王诜想把京城老宅的几棵古松移栽到西郊别墅,邀请晁补之帮忙,而晁补之不在京城,只能写信隔空指点。晁补之在信中说,刨土应该深挖几尺几寸,剪枝应该剪掉几尺几寸。王诜遵照指示,一一照办。结果呢?五棵古松大半死亡,只活下来一棵。
    王诜是苏东坡的好友,晁补之是苏东坡的弟子,所以王诜是晁补之的长辈。眼见几棵心爱的松树经移栽而枯死,王诜既心疼又生气,以长辈的口吻斥责晁补之,骂他乱出主意。晁补之也很惭愧,回京以后,到王诜府上谢罪。
    谢罪那天,晁补之顺便调查了树的死因,他发现他指点的方法并没有错,错在没有说明使用哪一种尺子进行度量。
    晁补之是宋朝人,宋朝的尺子相当混乱。既有测量土地的量地尺,也有测量建筑的营造尺;既有裁剪布料的裁衣尺,也有校定音律的音律尺:每一种尺子的实际长度都不一样。晁补之所说的几尺几寸,是按量地尺说的;王诜让仆人为古松刨土和剪枝时,用的却是裁衣尺。量地尺比较长,裁衣尺比较短,所以王诜刨土不够深,剪枝也不够长,所以移栽后的松树很难存活。
    这个故事发生在古代中国。不过,类似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古代,还会发生在今天;也不仅发生在中国,还会发生在海外。
    比如说,一个香港人告诉北京人,他家的卧室有多少Ⅱ尺。北京人如果将英制的平方口尺理解成市制的平方尺,那他算出来的面积就会比实际面积要大。
    再比如说,一个美国人开车进入加拿大法语区,公路限速牌标注的是公里每小时,而美国人理解的限速却是英里每小时。我们知道,英里比公里长,这个看惯了英里限速标志的美国人脑子转不过来,错将时速不得超过一百公里理解成时速不得超过一百英里,那他就会超速行驶。
    尺、寸、平方口尺、平方尺、英里、公里,这些都是度量衡单位,来自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度量衡单位,并且是由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人类发明创造出来的度量衡单位。
    人类为什么要发明度量衡?当然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我们身边的所有客观实体,甚至包括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本身,都有大小、多少、长短、轻重,而测量大小、多少、长短、轻重的工具,就是我们发明的度量衡。
    度量衡伴随人类文明诞生,并将与人类文明共进退。越是高度发达的文明,度量衡也就越精细;越是发展迟缓的文明,度量衡也就越简陋。毫不夸张地说,度量衡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尺子,也是我们审定自身文明发展程度的尺子。但这些尺子并不一样。
    时至今日,科技空前发达,刻度空前精密,不同文明之间的度量衡空前统一。九百多年前晁补之帮人移栽树木,由于他与别人选择的尺子不一样,导致移栽失败,这种事件将会越来越少见。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仍然可能被来自不同时空的度量衡搞得头大。
    我们刚刚在快餐店点过七寸的比萨,又走进对面的裁缝店定做了一条三尺二寸的裤子。同样是寸,比萨是英寸,裤子却是市寸。
    中国大陆游客飞到台湾,买菜时总觉得台湾的商家更有良心——同样是三斤一条的鱼,台湾的鱼就是比大陆的够分量!但他未必知道的是,台湾菜市场的斤是台斤,大陆菜市场的斤是市斤,市斤是五百克,台斤是六百克还要多。
    我们读历史书,看古装电视剧,一样有可能遇到困惑:诸葛亮身长八尺,秦叔宝身高丈二,古人真有那么高吗?那皇帝赐给男主角纹银千两,一千两难道不是一百斤吗?怎么看起来一点儿也不重的样子?
    这就是度量衡的差异,诞生自不同时空和不同文明的度量衡的差异。
    为了帮您理解这些差异,本书梳理了古今中外常见度量衡的奇妙起源和演变规律,也尝试探讨了度量衡对人类政治史、经济史、风俗史的微妙影响。
    作为本书的作者,我由衷感谢您翻开此书,更希望您读完它以后,收获不仅仅是“买菜不再吃亏”那么简单,还有可能转变思维方式,在精神上将偌大宇宙玩弄于股掌之间:既可以跳出时空,用比光年还要宽广亿万倍的视野俯视时空,又能将心灵遁入量子世界,用比原子空间还要细微的体察,感受知识细节的美妙。
    祝您阅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