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女工绘

  • 定价: ¥48
  • ISBN:978752121050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作家
  • 页数:313页
  • 作者:刘庆邦|责编:向萍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女工绘》继《断层》《红煤》《黑白男女》之后,这是刘庆邦所写的第四部描绘中国矿工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写的是后知青时代一群青年矿山女工的故事。它是一部爱的产物。
    一群正值青春芳华的女青年,她们结束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知青生涯,穿上了用劳动布做成的工装,开始了矿山生活。她们的命运里,有着人生的苦辣酸甜,有着人性的丰富和复杂,承载着个体生命起伏跌宕的轨迹,更承载着历史打在她们心灵上深深的烙印。他们的命运,是那个过去的时代我国人民命运的一个缩影。

内容提要

  

    她们结束了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走进煤矿的工人阶级队伍,当上了矿场女工。青春的光华到哪里都会闪亮,她们的到来,使古老沉寂的矿山一下子变得生机勃发,春风荡漾。青春总是伴随着爱情,她们的爱情是顽强的,一如向上的生命不可遏止。
    女主人公华春堂正值韶华便突然香消玉殒,该形象所显现的不屈不挠、勤谨务实又不乏温情和生存智慧的人性光华令人动容。小说以华春堂找对象的曲折过程为主要线索,连缀起多位矿场女工的不同命运,写她们蓬勃的青春,写她们不灭的爱情。
    作品文字老练、稳健、平和而不失诗意,以平实的笔触、可感的细节,描绘了一幅惟妙惟肖的矿场女工“大观园群像”,唤起了一代人对青春的记忆,对命运的慨叹。

作者简介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省沈丘县。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著有长篇小说《断层》《远方诗意》《平原上的歌谣》《红煤》《遍地月光》《黑白男女》《家长》等,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遍地白花》《响器》等。
    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和《哑炮》分别获第二、第四届老舍文学奖。中篇小说《到城里去》获第四届北京市政府奖。长篇小说中,《遍地月光》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红煤》获第五届北京市政府奖,《黑白男女》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家长》获第二届南丁文学奖。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等国文字,出版有六部外文作品集。

目录

第一章  五月里来五端阳
第二章  我是矿山一女工
第三章  到处充满青春气息
第四章  矿上成立了宣传队
第五章  怎么可以没有我呢
第六章  抽空回了一趟家
第七章  照了一张集体合影
第八章  调到了化验室
第九章  风云突变
第十章  各奔东西
第十一章  找对象的事最重要
第十二章  看准了只管追求
第十三章  掀起恋爱高潮
第十四章  下淋冰
第十五章  一桩奇怪的案子
第十六章  零星事故
第十七章  继续寻找
第十八章  转机
第十九章  华春堂一饮而尽
第二十章  第一高度
第二十一章  命运之命
后记  我写她们,因为爱她们

后记

  

    我写她们,因为爱她们
    一个男人,一辈子不会只爱一个女人,或两个女人,他有可能会爱好多个女人。他一辈子只娶一个女人为妻,是因为受到婚姻制度的限制,不等于他只爱妻子一个人。一个男人爱上好多个女人,这符合人性,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常的潜意识,构不成对婚姻的不忠,更构不成什么道德问题。同样的道理,女人也是如此。对女人我就不多说了,这里只从男人的角度说一说。一个男人爱上那么多女人怎么办呢?由于受人类文明社会多种条件的制约,多数情况只能埋藏在心底,停留在精神层面上,连对被爱者表达一句都没有。倘若每爱上一个,都要付诸实践,那不是又回到动物世界了嘛!人类向往自由,很大程度上是向往对爱的自由。但你既然进化成了人类,就得收着点儿,准备付出不那么自由的代价。
    这时候,写作者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他可以把他所爱过的女人一一写进书里,做到应写尽写,一个都不落。他的书写是相对自由的,不必担心那些被写者会自动对号,因为他把那些女人的真名都隐去了,换上了假名,比如一个女孩子本来叫李小雨,他把人家写成了林晓玉等。他心中有些暗喜,心说如果那些可爱的女孩子对一下号也挺好的,不枉他的一番绵绵爱意。以己推人,他武断地做出了一个判断,天下所有的男作家,都不会忘记他们所心爱过的女人,都会把那些女人作为书写的对象,倾心进行描绘。是呀,只有爱过、动过心,脑子里活跃着女人的原型,他才能把女人写好,写得活灵活现,贴心贴肺,让人回肠荡气。曹雪芹写了“正册”“副册…‘又副册”里那么多风姿各异的女孩子和女人,构成了洋洋“大观”,正是表现了曹雪芹对她们的爱。他不仅爱黛玉、宝钗、探春、妙玉、湘云、宝琴等,还爱平儿、晴雯、香菱、袭人、尤三姐、金钏等。这不是泛爱,不是自作多情,更不是什么轻薄,确实是爱之所至,情感诚挚,欲罢不能。爱,是一个写作者的基本素质。冰心先生说过:“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现在该说说我的新长篇小说《女工绘》了,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女工绘》是一部爱的产物。 小说写的是后知青时代一群青年矿山女工的故事。一群正值青春芳华的女青年,她们结束了“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知青生涯,穿上了用劳动布做成的工装,开始了矿山生活。她们的到来,使以黑为主色调的黯淡的煤矿一下子有了明丽的光彩,让沉闷的矿山顿时焕发出勃勃生机。幸好,我那时也参加了工作,由农民变成了工人,那些女工便成了我的工友。“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在我看来,每个青年女工都有可爱之处.都值得爱一爱。她们可爱,当然在于她们的美。粗糙的工作服遮不住她们青春的气息,繁重的体力劳动使她们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她们各美其美,每个人都像一棵春花初绽的花树。不光像我这样和她们年龄相仿的男青年被她们所吸引,连那些老矿工也乐得哈哈的,仿佛他们受到了青春的感染,也焕发了青春。 然而,女工们作为社会人和时代人,她们的青春之美和爱情之美,不像自然界的那些花树一样自然而然地生发,美的生发过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制、诋毁和扭曲。进矿之后,她们几乎都被分别贴上了两种负面评价标签。一种标签是政治性的,标明她们的家庭成分不好。在那“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代,这样的标签是严重的,足以把被贴标签的女孩子压得抬不起头来。另一种标签是生活方面的,标明她们在生活作风方面有过闪失。所谓生活作风,在当时有一个特指,指的是男女之间的生活作风。在那“政治挂帅”的高压空气下,在矿山被“军管”的情况下,心理有些变态的人们,以揭露和传播别人的隐私为快事,似乎对生活作风方面的事更感兴趣,更乐意对那些女工指指戳戳,添油加醋,以进行可耻的意淫。那些被舆论虐待的女工,日子更不好过,可以说每一天都在受着煎熬。 青春之美、爱情之美,是压制不住的,也是不可战胜的。如同春来时,板结的土地阻挡不住竹笋钻出地面,急风骤雨丝毫不能影响花儿的开放。恰恰相反,凡是受到压制的东西,总会想方设法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哪怕是一条曲折的道路;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能刺激人们想拼命得到它。在顺风顺水时,或许显示不出青春的顽强、爱情的坚韧,越是遭遇了挫折,越能体现青春的无价之价值,增加爱情的含金量。这样的青春和爱情,以及女性之美、人性之美,更让人难忘,更值得书写。 《女工绘》所写到的这些女工,我跟其原型几乎都有交往,有些交往还相当意味深长。在写这部小说的好几个月时间里,我似乎又跟她们走到了一起,我们在一个连队(军事化编制)干活儿,一个食堂吃饭,共同在宣传队里唱歌跳舞,一起去县城的照相馆里照相。她们的一眉一目、一喜一悲、点点滴滴,都呈现在我的记忆里。她们都奋斗过,挣扎过,可她们后来的命运都不是很理想,各有各的不幸。“华春堂”那么心灵,那么富有世俗生活的智慧,刚刚找好如意的对象,却突遇车祸,香消玉殒。曾有人给我介绍过“张丽之”,我因为嫌她是“地主”的家庭成分,没有同意。她勉强嫁给了她的一位矿中的同学。退休后,她到外地为孩子看孩子,留丈夫一个人在矿上。偶尔回到矿上,发现丈夫已经死在家里好几天。“杨海平”是一个那么漂亮、天真的女孩子,因流言蜚语老是包围着她,她迟迟找不到对象。听说她后来找的是她的一个表哥,生的是弱智的孩子……自打我从煤矿调走,四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女工工友我都没有再见过。想起她们来,我连大哭一场的心都有。 让我稍感欣慰的是,因为爱的不灭,我并没有忘记她们,现在,我把她们写出来了。时间是神奇的东西,也是可怕的东西。它给我们送来了春天,也带来了寒冬;它催生了花朵,也让花朵凋谢;它诞生了生命,也会毁灭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女工会像树叶一样,先是枯萎,再是落在地上,最后化为泥土,不可寻觅。她们遇到了我。我把她们写进书中,她们就“活”了下来,而且永远是以青春的姿态存在。 当然,每个女工的命运都不是孤立的,女工与女工有联系,女工与男工有联系,更不可忽略的是,她们每个人的命运都与社会、时代和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她们的命运里,有着人生的苦辣酸甜,有着人性的丰富和复杂,承载着个体生命起伏跌宕的轨迹,更承载着历史打在她们心灵上深深的烙印。我写她们的命运,也是写千千万万中国女工乃至中国工人阶级的命运。他们的命运,是那个过去的时代我国人民命运的一个缩影。我唤醒的是一代人的记忆,那代人或许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身影。往远一点儿说,我保存的是民族的记忆、历史的记忆。遗忘不可太快,保存记忆是必要的,也是作家的责任所在。我相信,这些经过审美处理的形象化、细节化的记忆,对我们的后人仍有警示意义和认识价值。 继《断层》《红煤》《黑白男女》之后,这是我所写的第四部描绘中国矿工生活的长篇小说。一般说来,作家会用所谓“三部曲”来概括和结束某种题材小说的写作,而我没有停止对煤矿题材小说的写作。我粗算了一下,在全世界范围内,把包括左拉、劳伦斯、戈尔巴托夫等在内的作家所写的矿工生活的小说加起来,都不如我一个人写的矿工生活的作品多。煤矿是我认定的文学富矿,将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一直在这口矿井里开掘,越开越远,越掘越深。据说煤埋藏得越深,杂质就越少,煤质就越纯粹,发热量和光明度就越高。我希望我的这部小说也是这样。 2020年5月23日于北京怀柔翰高文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