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北洋钩沉

  • 定价: ¥20
  • ISBN:9787561860304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天津大学
  • 页数:102页
  • 作者:编者:天津大学档...
  • 立即节省:
  • 2020-05-01 第1版
  • 2020-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北洋大学是一所神奇的大学,几经辗转迁徙,而其孕育的大学精神历久弥新。身居北洋大学的人,发生在北洋大学的事,深刻地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兴学强国的基因造就了天津大学的昔日、当下和未来。这就是我们钩沉北洋历史的重要原因所在。

内容提要

  

    本书搜集并选取了30个天津大学—北洋大学校史上少为人知的知名校友——王宠佑、王劭廉、齐璧亭、赵天麟、曾仰丰、贾文范、张太雷、徐志摩、陈范有等相关的经历、故事,他们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为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贡献,为培养后备人才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将其集结成册,以供读者明了校友的学习生活轶事,从中感悟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兴学强国”之办学宗旨、“实事求是”之校训精神、“严谨治学”之优良传统。

目录

锑王藏书逾万册  捐资地质携后学(王宠佑篇)
治校严明学问渊  优良校风奠基人(王劭廉篇)
师出北洋系名门  女子师范开山祖(齐璧亭篇)
天麟掌校传嘉誉  求是文脉入心髓(赵天麟篇)
土木学子执盐政  裕国利民解时亟(曾仰丰篇)
一部丰碑《罗马法》  北洋学子首译本(贾文范篇)
共产理想主义真  取义成仁化惊雷(张太雷篇)
灵动诗人新月派  志摩回家首北洋(徐志摩篇)
实业救国选北洋  特种水泥开先河(陈范有篇)
一滴汽油一滴血  出关人道泪不干(孙越崎篇)
合金钢铁显身手  兵工国防建奇功(周志宏篇)
治淮导淮勤耕辍  禹之传人志豪迈(林平一篇)
深埋尘埃无人知  后世记他万年情(邹岳生篇)
家承武学授形意  武术教员传国粹(李耀亭篇)
坚守气象第一线  誓死忠烈民族义(吴树德篇)
俯身躬行常求败  力克制碱扬国威(侯德榜篇)
壮士歌中气如虹  开国大典显身手(林治远篇)
平生波折心未改  公路专家创新途(曾威篇)
救国要务萦心间  斧钺在前守初衷(黄诚篇)
投身建设事躬亲  传道解惑一生严(吴炳焜篇)
战火纷飞入北洋  纺织先驱竭尽瘁(王传钰篇)
西北育人独匠心  精尖领域具擅场(李恒德篇)
提案冠军工程师  北洋精神勇传承(罗宗英篇)
低调为人克攻坚  严谨创新北洋人(林裕材篇)
飞鸽传信十三封  陈胡一段忘年交(陈之藩篇)
小泉无声惜细流  浩瀚北洋党团兴(沙小泉篇)
工理学科添一翼  守望国学苦心诣(郑炳勋篇)
北洋校友掌津沽  院系调整并母校(张国藩篇)
光纤事业开创者  赤子情怀燃生命(杨恩泽篇)

前言

  

    北洋大学是一所神奇的大学,几经辗转迁徙,而其孕育的大学精神历久弥新。身居北洋大学的人,发生在北洋大学的事,深刻地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兴学强国的基因造就了天津大学的昔日、当下和未来。这就是我们钩沉北洋历史的重要原因所在。
    这是一所“中国特色”大学——从建校的学科设置,从校歌里“建设为同胞”“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的办学宗旨等,从抗战背景下的我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试制成功,到第一个石油钻井平台,再到今天的“海燕”“翱翔”于南海,学校把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形成中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一条中国特色之路。
    这里是追逐“世界一流”梦想的场所——建校初期,学校就以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为蓝本,瞄准世界一流;从李曙森、史绍熙、吴咏诗到当前的学校班子,一直在思考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途径;教师们教学、科研均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
    这是“天大品格”形成的熔炉——立校之初确立的“严”与“实”,长期以来形成的追求卓越的文化品格已经融入了一代代校友的基因,并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毕业生广受欢迎。以兴学强国的宗旨、爱国奉献的传统、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为核心所形成的北洋精神,光辉了岁月,厚重了传统,明确了方向,给天大人打上了终生的烙印。

后记

  

    档案馆不是故纸堆的场馆,是诸多尘封故事的档案馆,一个个鲜活的姓名,一件件生动的故事,就在其中。打开案卷,前辈的拳拳赤子心、满腔报国情和科学严谨的精神扑面而来,每次都让我们感动。
    档案的编研工作是烦琐的,细细碎碎却也洋洋洒洒自得一章;编研工作是令人困惑的,沉寂的声音无从考寻,模糊的足迹难得清晰;编研的工作是百味杂陈的,时而道尽途穷,偶也峰回路转;从事编研的工作是幸福的,因为纵使岁月悠悠,也总能体会到一脉相承的情怀和叩响心扉的感动。
    从事编研工作的人在变,编研选择的主题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我们对工作的执着和追求。此次,我们利用近年来征集到的校史档案,从中择取数十位人物予以展现,其中有大家并不是特别熟悉的校友,也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校友之逸闻,这也是我们活化档案的一个尝试。更加让我们欣喜的是,部分校友的亲属和子女也加入到文章写作中来,使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细致。我们会在今后的岁月中不断前行,希望更多的北洋学人成为钩沉的主人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钩沉故事的发掘和写作中来,大家携手共同勾勒出北洋人的品格,共同构建今日的精神家园。
    编者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