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小说

艾草的守望

  • 定价: ¥45
  • ISBN:978751251195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国际文化
  • 页数:273页
  • 作者:陈聪|责编:赵辉
  • 立即节省:
  • 2020-05-01 第1版
  • 2020-05-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艾草的守望》是一篇颇具雄心的小说,既关乎爱与性,也关乎良知和正义。陈聪的小说有着力透纸背的厚度,有着敏捷尖锐的洞察。他的经历,使聪慧的他以文字和血汗陈述。从彼时用稚嫩的笔触真实记录生活中的磨难和无奈,到如今成熟老道地描写社会变迁中社会底层的酸甜苦辣。

内容提要

  

    中短篇小说集《艾草的守望》,多刊发于文学刊物《雨花》《青春》《翠苑》《大鹏文学》《时代文学》《东都》等。小说《艾草的守望》《兰草的爱情》《香草的土地》系列,是对于基层女性的情志与生活刻画;《雾隔人生》等作品对反映世相与人性有着一定深度的描摹与反思;《一声惊叫》《射日》等以小见大,折射出人情与人性。

媒体推荐

    《艾草的守望》是一篇颇具雄心的小说,既关乎爱与性,也关乎良知和正义。
    ——黄梵(著名诗人,小说家,南理工副教授)
    陈聪的小说有着力透纸背的厚度,有着敏捷尖锐的洞察。他的经历,使聪慧的他以文字和血汗陈述。我唯有的,只是长久而安静地阅读他。
    ——冯光辉(一级作家,原《翠苑》杂志执行主编)
    从彼时用稚嫩的笔触真实记录生活中的磨难和无奈,到如今成熟老道地描写社会变迁中社会底层的酸甜苦辣。陈聪没有妥协于“眼前的苟且”,而始终抱负着“诗和远方”的生活态度。
    ——丁韶彬(作者的中学语文老师,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作者简介

    陈聪,原名陈林,安徽定远县二龙回族乡人。省作协会员。作品刊发于《中国散文家》《散文世界》《北京文学》《江苏作家》《雨花》《扬子江诗刊》《青春》《时代文学》《延安文学》《翠苑》《东渡》《青年报》《江苏工人报》《姑苏日报》《芜湖日报》,《滁州口报·定远新闻》等。有散文诗歌小说获奖!南京市江宁区文联签约作家。

目录

艾草的守望
香草的土地
兰草的爱情
探亲
闯红灯
发现
隔雾人生
网事如风
“笨”小孩
射日
请教自己
一声惊叫
冰冷的夏天
城市里的阴影
市侩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灵魂安顿的归宿(代后记)

后记

  

    在虚拟世界里寻找灵魂安顿的归宿(代后记)
    蓦然回首,才发觉,断断续续写作已经有二十几个年头了。可是,令人羞愧的是,如今却没有一篇像样的作品能拿得出手,更没有所谓的成名作、代表作之类的文字。作为一个挂着作家名头的人来说,是该愧疚和反省的。
    我真正开始写作,应该是初中二年级。那时候,我在作文本上写了一篇名叫《写给自己的独白》的作文,语文老师没有给我下评语,而是用红色钢笔在文字末端写了大大的三个字“好作品”!作为一名学生的作文,能被教了几十年书的语文老师称为作品,已经算得上是最高的赞赏了。后来,我偷偷把这篇稿子投了征文,果然获奖了,并且收入了当年获奖文集《跨世纪青年作家作品集》,当时轰动了我们整个校园,我的写作就从这里真正开始。初二下学期,我又偷偷写了一部长篇小说《燃烧的青春》,是以我的家庭背景为导线,加上青春的热情,整整六个笔记本。不知道怎么就被同学们知道了,传扬了出去,许多高中学生也跑来催问我要下集看。终于,这个情况在一次晚自习被班主任丁绍彬老师知道了。他在一次课间休息时候,问我要去了小说原稿,几天以后,还我的时候,多了七张信笺纸,上面写的是满满的鼓励和赞许。毕业后,我四处流浪,漂泊不定,做过瓦工、厨师、业务员、民工学校语文老师、卡车驾驶员。无论怎样困顿,我从来没有间断过写作,写作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原以为,我永远都不会丢弃文学和写作,可是生活就如海啸一样冲击着我的心灵和身体,让我在同龄人眼里变得寒酸和落魄不堪。眼看着别人都有了车有了房,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感受诗意与远方,我开始怀疑人生和我自己,因此就开始慢慢淡漠了文学与写作。 其实,我是在我写作走进高峰的当口儿,就如同突然急刹车一般停了下来。那一年,我在省刊《雨花》发表了中篇小说《艾草的守望》,并且上了封面头条;接着在江苏省一级刊物《翠苑》文学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闯红灯》,也是封面头条;在老牌刊物《青春》发表小说《请教自己》;诗歌也在《扬子江诗刊》刊发。接二连三地发表作品,原本是让人欣慰的事,可是面对窘迫的生活,我在忧郁中停滞了,就如写作遇到了瓶颈一样。这一停,就是五年!五年里,我埋头苦干,开渣土车,运建筑工地上的砂石料。 我还能清楚地记得,南京市作家协会开新会员座谈会,当我风尘仆仆地跑进会议室,说我才从渣土车上下来的时候,在场的领导和作家都惊讶地张开了嘴巴。他们也许无法相信,一个作家,居然是开着庞然大物的自卸车驾驶员。 我还跑过长途物流,南京到常州,苏州到上海,每天往返一趟,而且都是夜间发车,期间的艰辛只有自己体会得到。然后,我终于一狠心,借钱按揭买了房、买了车,似乎是和我的同龄人走在一条起跑线上了。 本该就此知足常乐了。然而,突然在某些时候,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似乎没有了依靠,就如行走在茫茫夜色里,找不到回家的方向。每次收到省作协一包沉甸甸的刊物,心里就翻江倒海地难受,很多杂志都没有拆开过,这时候就仿佛欠谁的钱没有还一样不安,甚至是有了愧疚感。 恰逢江宁区文联签约作品,而且通过审核,这样又迫使我再次回头整理这些文字。因为文字还不够一本书的容量,我不得不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每天早上四点半起来写上四五百字,积少成多,一个月才聚齐了书稿,然后和上海做设计师的同乡好友杜振联系,和青年报的陈仓兄商讨书封和用纸等事宜。 在此,感谢百忙之中抽空给我写书评的著名诗人、小说家、南理工的黄梵教授;一级作家、原常州《翠苑》执行副主编冯光辉老师;我的中学老师、西安师范大学教授丁绍彬老师;文友张为良;诗人孙善鸿。特别是上海的同乡同学、设计师杜振,他在百忙之中不断给我提议有关封面设计的方案、插图的构思,以及整体效果的设想,加班加点地赶制出最终的封面。是这些师友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我不得不铭记于心,感恩之情无以言表! 我的灵魂还是在漂泊不定地游荡着。但愿,我会在这些虚拟世界里找到灵魂安顿的归宿。 2019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