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社科总论 > 社科总论 > 社会科学总论

文艺呆与科技宅(文科教育统治数字世界)

  • 定价: ¥48
  • ISBN:978752171029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276页
  • 作者:(美)斯科特·哈特...
  • 立即节省:
  • 2020-08-01 第1版
  • 2020-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在科技进步主导社会的今天,人文学科非但没有过时,反而越来越重要,伟大的科技创新核心都是人文,把技术和人文结合在一起才能继续产生伟大的进步和创新。
    解决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疑惑,指明人文素养和知识如何在数字时代为人们带来创造力和社会竞争力,为中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提供参考依据。
    对于教育者和企业管理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有助于解决企业创新的问题。这本书的告诉我们,让中国好学生或企业好员工成为时代创新领航者的催化剂就是增加他们的人文素养,让他们不仅精通技术,而且对人、对人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社会需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样他们才更有可能找到日新月异的科技对人类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点。

内容提要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生被称为“文艺呆”,工程学和自然科学学生则是“科技宅”。这些轻松愉快的称呼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人对各种学科相对价值的比较、对未来工作的价值以及教育的角色等问题引发的争论和困惑。
    在由科技变革引领的时代,文科教育背景的“文艺呆”是否将被淘汰?“科技宅”研究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基因组研究又将带领我们走向何方?应该“重理轻文”还是“重文轻理”?
    在本书中,硅谷风险投资人、前美国总统创新顾问斯科特·哈特里的回答是:技术固然重要,但需要与文科教育中对心理以及历史、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理解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其价值,真正为人服务。
    在时代变革中,拥抱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将“文艺呆”与“科技宅”结合在一起,从容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媒体推荐

    这本书清楚地阐明了人文科学在这个以技术为中心的世界中的重要性。
    ——约翰·亨利斯(John Hennessy)  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图灵奖得主
    在以技术变革和进步引领的现今,斯科特发人深省的著作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重要声音。现在越来越需要人文思想和价值观来指导技术的设计、部署和传播方式。不论是数字化的人文还是人性化的技术,当人类智慧设计并规划我们的未来时,不存在“文”或“理”的区分。推荐学生、家长、教育者、我们共同未来的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们都读一读这本书。
    ——李飞飞  2015年“全球百大思想者”  “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得主  谷歌云AI前负责人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土

目录


第一章 文艺呆在技术世界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 在大数据中加入人为因素
第三章 技术工具的大众化
第四章 服务我们的是运算程序而非规则
第五章 让我们的技术更符合伦理
第六章 夯实学习之路
第七章 创造更好的世界
第八章 工作的未来
结论 合作是双赢
致谢

前言

  

    “文艺呆”和“科技宅”最初是分别用来描述斯坦福大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生(即“文艺呆”)和工程学或自然科学学生(即“科技宅”)的。这些轻松愉快的称呼背后,实则隐藏着诸多源于人们对各种学科相对价值的比较、学位对于未来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教育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引发的各种争论以及与之相伴的情感。因此如果你看到在斯坦福大学棕榈树环绕的四方土地之外、金色山坡的另一边,当今世界的经济引擎之一 —硅谷里就这些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一点也不必感到奇怪。
    物理学家和小说家查尔斯·珀西·斯诺(Charles Percy Snow)曾在他著名的散文《两种文化》中哀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鸿沟,而文艺呆与科技宅之间的鸿沟正是上述鸿沟的现代化身。正如斯诺所强调的那样,受过文科教育的人和受过技术与自然科学教育的人之间,可以共享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他主张在二者间架起桥梁。如今,人们普遍认为,那些精通传统文科教育的人,对在未来科技主导型的经济社会中取得成功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因为他们未能掌握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简称STEM,“思特盟”)这些必要的职业技能。相反,我却认为他们掌握的文科知识和技能,对在快速发展的经济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本书试图重新架构关于文科教育与“思特盟”教育价值的争论。在考虑到更多所谓的“思特盟”专业真正需求的同时,本书也强调,上述争论已经引发了“思特盟”教育和文科教育之间的人为对立。的确,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技变得更加普及与亲民。并且随着科技变得无处不在,文科教育研究的经典问题及其对人类需求和愿望的洞察,已经成为我们技术工具发展的基本要求。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在科技世界长大。无论是我儿时在帕洛阿尔托,还是在斯坦福上大学的时候,不管是在谷歌或脸书工作的时候,还是之后在沙丘路旁的风投机构里做风险投资家的时候,我都亲眼见证了文艺呆与科技宅结合的必要性。如果掀开最伟大技术的面纱,我们会看到它人文化的一面。我见过数千家公司的创始人。事实上,不管你学过什么,也无论你背景如何,在未来高科技经济中,你都将扮演着非常实际且与之密切相关的角色。正如“软件吞噬世界”一样,技术需要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专业知识的投入。我们传统的文艺呆组织,例如政府机关,需要更多科技宅的加入;同样,我们也需要更多“文艺呆”来建设技术人员的公司。科技应该使我们变得更强大而不是取代我们。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应该是巨大的希望,而不是巨大的恐惧。
    我们遇到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要想找到解决方法必须对人类文化和程序代码都有所了解。解决问题既需要伦理,也需要数据;既需要有深度思考的人,也需要会深入学习的人工智能;既需要人类,也需要机器。它需要我们质疑算法中隐含的偏见,不但要深入探究我们构建的方法,还要探究我们构建的原因以及我们想改进的具体内容。在我们继续开拓新技术工具的过程中,必须把文艺呆与科技宅结合在一起,拥抱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
    斯科特·哈特利
    2016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