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文话流变研究/复旦古代文章学研究书系

  • 定价: ¥88
  • ISBN:978730914890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复旦大学
  • 页数:395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全书以文话为中心、从纵向流变的角度对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进行较全面梳理。主要内容包括:(一)把握文话的流变发展脉络,还原久被湮没的文话本真历史轨迹;(二)注重文话发展阶段与社会思潮之间的密切联系,分析具体的文话演进阶段共性特点与贡献;(三)注重各个分期当中重要个案文话的典型意义,抉发其理论价值;(四)从流变脉络当中,初步勾勒出文话的批评话语系统。

内容提要

  

    本书是首部通代探研文话的学术著作,从文话形制、文化场域与文章思想角度,动态把握文章学发展脉络。著作以历时流变的轨迹与理论价值的寻绎为并行线索,对以文话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文章学理论进行整体论述。全书自科举文化、文章派别与文化新变三个维度,勾勒出文话发展演进、繁荣兴盛与融会总结期的时段样貌。研治中注重个案细部考察,更突出长时段视野下的大判断,并尝试构建文话的批评话语系统。

作者简介

    慈波,1979年生,安徽安庆人,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王水照先生,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章学、宋元文学与文献研究。

目录

绪论
上编  科举文化与文章学的成立
  第一章  宋代:中国文章学的成立
    一  文话与文章学的成立
    二  宋代文话与科举文化
  第二章  文话著作体制的初步形成
    一  随笔杂记类
    二  理论著作类
    三  资料汇编类
    四  选集评点类
  第三章  套类、选本与论诀:南宋举场论学的三个维度
    一  论学套类与举子素养
    二  选本专门化:古今奥论、时贤典范与举场程文
    三  论诀:从关键到绳尺
  第四章  《论学绳尺》版本问题再探
    一  静嘉堂藏“元刊本”辨正
    二  今存三种明刻本的渊源
    三  四库本的底本、分格与篇目诸问题
    四  旧本的刊刻时间
    小结
  第五章  陈绎曾与元代文章学
    一  声名湮灭的文章学家
    二  建构体系的努力:从《文说》到《文筌》
    三  元代文化影响下的文章批评
中编  文章流派与文话繁荣
  第一章  文章流派与文话繁荣
    一  明清文坛的派别色彩
    二  派别影响下的文章批评
  第二章  门径与宗派:明清文章学古论的分合
    一  文必秦汉:截断众流的断代学古论
    二  作为学古途径的唐宋
    三  桐城文章:宗主与兼容
  第三章  心学与六朝:派别之外的王文禄
    一  关于王文禄
    二  文统与文脉
    三  明文统系中的六朝
  第四章  义理之外:桐城文派的文法论
    一  方苞的古文“雅洁”说
    二  刘大槐的古文音节说
  第五章  不喜桐城:经世明法的包世臣
    一  文章经世与门面言道
    二  明文法与去依傍
    三  从独见到汇入:包世臣的意义
下编  文化场域与文话新变
  第一章  时代新局与文话新变
    一  文话发展脉络当中的晚清民初
    二  文话新变:因与革的张力
  第二章  内外交困中的科举与文话举业色彩的淡化
    一  时势转移与科举革废
    二  文话举业色彩的淡化
  第三章  语言的权力:文白之争与文章学困境
    一  救亡与启蒙:文白之争的文化语境
    二  文白之争的文学转向
    三  学术史与思想史的错位:缺乏交集的论辩
  第四章  应激与自省:文话发展的新路向
    一  中西学争:国学沦亡的焦虑
    二  因应西学:从比附到深入
    三  重归经世传统
    四  传统内部的整合
  第五章  学堂讲授与文话书写
    一  从经学传统到文学话语
    二  学堂章程与文话书写
    三  学堂讲授与技法重提
  第六章  桐城传统:接续与超越
    一  从《涵芬楼古今文钞》到《涵芬楼文谈》
    二  误读与重释:作为古文家的林纾
    三  《文学研究法》:桐城派文章理论的总结
  第七章  编撰体式:沿守与突破
    一  出版时代的文章评点:张相《古今文综评文》
    二  辑述与融贯:作为资料汇编的《古文辞通义》
  第八章  传统与现代之问
    一  刘师培的变与不变:从骈文正宗说到文学史研究
    二  西学比照下的传统:刘咸炘与《文学述林》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