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守沪者

  • 定价: ¥98
  • ISBN:978720816496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页数:253页
  • 作者:编者:潘敏//朱国...
  • 立即节省:
  • 2020-08-01 第1版
  • 2020-08-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当疫情来袭,城市的每一个入口,每一个社区,每一家医院,每一扇大门,都是防线,都是战场。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看到了无数普通人的逆行与坚守,正是他们组成的“魔都结界”,阻挡了疫病的蔓延。2020年上半年,新民晚报记者和上海的基层宣传工作者,用笔墨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平凡而忙碌的身影,一张张戴着口罩却依然生动的面孔。他们是最普通的市民,也是最可敬的“守沪者”。

内容提要

  

    2020年,在上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战斗前线,社区、道口、机场等一线工作者、志愿者立下了大功。平时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在这次,他们不惧风险、负重前行,为守护一方平安作出了重大贡献。《守沪者》一书是数以十万计一线人员的群像素描,也是上海市民精神、城市品格的集中呈现。本书拟集合新民晚报推出的“守沪者”系列报道和上海市精神文明办推荐的一线工作者、志愿者线索,记录他们的事迹,刊出工作照、生活照,和相关场景照片各一张。

目录

呵护城市每个家
  居委干部陈红梅:不孤单的抗疫“独行侠”
  居委干部尚晶:微信“伴飞”护送返沪者回家
  社区民警谢明萱:让焦虑者笑了她却自嘲“不受欢迎”
  社工许冬冬:大家都爱找这位“90后”“老娘舅”
  除害员李建祥:一天爬楼50多次收隔离户垃圾
  物业经理姜伟凌:天天消毒,累到拿不起筷子
  保安葛善鹏:“80后”一人集齐小区全能“5大员”
  水电工哈兵:随时为宅在家里的居民排除故障
  村支书陶军贤:手持测温枪,指挥乡亲们要“屏牢”
  村干部刘鸣华:全家守道口,连轴转了一个多月
  赤脚医生吴月昌:丈量村民健康的“最后一公里”
  防保医生沈骏涛:随时随地接听三条咨询热线
  “90后”双胞胎兄弟:做抗疫一分子,不做旁观者
  “00后”杨乐彦:叛逆男孩请缨让人刮目相看
  75岁翻译王余庆:我会英语又有时间,当然要冲在前
  民兵周子顺:通宵值守,眼见地上结起了霜
  外籍志愿者陆海燕:站岗测温不漏检任何一人
  翻译清水泰雅:做日籍居家隔离者的沟通桥梁
  街道妇联主席蒋燕:普及防控知识,做“心理防疫”达人
  家庭医生陈丽芳:在家门口的“战场”上数度请战
  门岗志愿者陈来法:70岁老党员连续奋战成“门神”
  心理老师姜海霞:录制网红视频用专业驱赶焦虑
战斗在楼宇街面
  餐饮老板何雨:一个月送出近六干份爱心套餐
  农场主孙秀龙:亲自掌勺,“花式投喂”志愿者
  菜场场长张景坤:日行万步,看到不干净就自己干
  保洁员沈丹华:一人负责1500平方米服务大厅
  外卖小哥邱超鹏:接到奇怪订单,救下轻生女子
  园区“管家”孙炜:紧抓疫情防控,助力复工复产
  市场监管员余琼:整天巡查大街小巷为商户解忧
  养老院院长沈周佳:陪伴“老宝贝”安然度过疫情
严防死守人城口
  海关值机宋丹:是“大管家”,也是“最佳替补”
  海关旅检侯立光:发现疑似病例,第一个冲上去
  机场边检民警朱敏:严守国门,一个步骤都不能少
  疾控医师安铭:千万旅客中火眼金睛监测疑点
  驻守志愿者游威:通宵值守,两座航站楼间奔波
  接送志愿者张明华:保证将每位“乘客”送进家门
  出入境民警毛磊:手绘防护服安抚旅客情绪
  港口边检民警桑智恒:研判船员轨迹,把守海上咽喉
  港口派出所所长叶建明:守卫水路国门,坚守一个“0”
  公务员徐铮:忙到连孩子春考分数都不记得
  虹桥枢纽转运专班负责人陈宇:“虹桥诸葛亮”机敏应对发烧旅客
  道口测温员周芳:持“枪”站好入沪第一岗
  道口民警李军:驻守检查点,一站就是15小时
  动物监督员颜庭宏:守道口,严把动物产品入口关
留验隔离锁闭环
  后勤赵为胜:用消毒湿巾一遍遍擦隔离点地板
  酒店经理计芳芳:没想到有一天我成了“大白”
  消杀员沈云杰:用谨慎和专业护“战友”平安
  留验点负责人王烨苦:拿出看家本领,做大家主心骨
  “95后”王成龙:“拉黑”父母,当留验点“摆渡人”
  公务员涂昱辉:创作战“疫”Rap鼓励队友
  留验点民警王道静:点赞是对我们民警的最大认可
白衣天使搞新冠
  疾控检验员舒鹃娟:面对面与病毒“近身搏斗”
  流调员宋灿磊;争分夺秒找到每个密切接触者
  发热门诊护士张继超:通宵守候在发热门诊隔离病区
  医生丁百兴:化解病人无助,常被病人打动
  急救医生吴慧琼:在负压救护车里全天待命转运患者
  公卫中心护士杜颖:首次对孩子“食言”要多留10天
  公卫中心护士长陶永红:不仅照顾病人,更要照顾团队
  重症医学专家皋源:随时准备冲进隔离病房救命
  感染病专家沈银忠:每天都目送康复患者出院
  心理热线护士林雪霏:耐心疏导,帮求助者看到美好

前言

  

    2020年注定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疫情烙下最深的印痕。
    当疫情的阴翳渐渐散去,回首半年来上海走过的抗疫之路,可以用风雨如磐、惊心动魄来形容。
    当病毒在己亥岁末兵临城下,上海奋起应战。筑起第一道防线,高速公路入城口的测温员24小时顶风冒雪;挨家挨户排查重点地区人员,居委会干部敲红了指关节;赶制口罩,大学生、公务员、外企白领“秒变”车间工人;消毒每一辆地铁、公交车,工人师傅忙到凌晨三点;给急诊室医生护士送上可口的早餐,爱心市民通宵发面、烘焙……
    病毒就像利箭,口罩和防护服并不是足堪信任的盾牌。但当警报响起,一线抗疫人员义无反顾,拔剑迎敌。城市的每一个入口,每一个社区,每一家医院,每一扇大门,都是防线,都是战场。
    这是一场人民战争。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打赢这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人民战争,上海倾城以赴,不惜代价。
    1月26日下午,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扩大会议,要求以最大决心、最严举措、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10天后,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再发号令:把方方面面力量动员组织起来,一严到底、严防严控、严防死守。
    从疫情袭来的第一天起,上海就不曾关闭城市的大门。这是上海作为全国抗疫设备、物资供应中心的担当;疫情初见平稳,上海马上着手复工、复产、复市。这是全国最大经济城市的责任。对一线抗疫人员而言,意味着工作量倍增,挑战倍增。但他们始终坚守岗位,未敢片刻松懈。
    5月9日零时,上海市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整个上海长长松了一口气。
    人们开始走进餐馆,走进商场,开始郊游休闲,聚会“嗨皮”。但上海没有唱“空城计”。“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城市公共卫生安全的六大关防,阵地还在,战士还在。
    抗疫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多次到疫情防控第一线调研、指导、慰问。他动情地说:全市20多万基层社区一线工作人员不辞辛劳、日夜奋战。正是因为大家的辛勤付出,才有了人民群众的安心安全,才有了千万家庭的和谐安宁。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点赞一线抗疫工作者:在上海这个城市, 医生、护士、居委会干部、警察……无数抗疫民众组成的免疫屏障,阻挡了疾病的蔓延。每个人都是战士,都是英雄。
    我们庆幸在过去半年时间里,新民晚报记者和上海的基层宣传工作者,用笔和镜头,记录下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张张戴着口罩却依然生动的面孔。他们是最普通的市民,也是最可敬的“守沪者”。
    为铭记这个英雄的群体,弘扬他们勇敢、智慧、坚毅、热忱的精神品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新民晚报社决定联合出版《守沪者》一书。
    61个人的故事,是2020上海抗疫的缩影。这是一段不可遗忘的城市记忆,是上海直面困难决不低头的底气,是上海在新时代开拓前行的不竭动力。
    编者
    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