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政治法律 > 政 治 > 中国政治

自在囚(明清塾师的生存状态)

  • 定价: ¥58
  • ISBN:9787553113029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巴蜀
  • 页数:385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在“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中,为何有大批读书人长期以塾师为职业?塾师的就业方式、教学方式有何特点?收入水平、职业归宿感如何?塾师与传统乡土社会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通俗文学与史传文学中的塾师形象为何反差巨大?本书作者丁志军以治史的态度和悲悯的情怀,勾勒出了这个庞大群体的生活图卷,带我们走入明清塾师的精神世界。
    古代私塾教育中的经验总结对当代基础教育有无借鉴意义?古代塾师生存状态及其背后决定因素的呈现,对推动当今基础教育工作者生存状态的不断改善有何启迪?或许本书能引发你的思考。

内容提要

  

    本书聚焦古代私塾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塾师,这是一个规模极其庞大,但却为传统史学所忽视的职业群体。作者以明清年谱、文集等文献为基础,将塾师还原到明清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中,运用社会文化史、集体传记相关研究方法,对这一群体的职业环境、从业方式、职业活动、科场角逐、社会生活、经济收入等生存实态,以及塾师与当时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爬梳,作者描绘出了塾师在乡土社会中的生活景象,强调塾师在传统乡土社会中所扮演的知识传播者、社会服务者、教化实施者等多重角色,肯定了他们在传统社会中普及基本文化知识、培养教育后备力量和传播儒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贡献,对这一群体的历史评价更为客观、公允。

作者简介

    丁志军,湖北利川人,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师从张勇(子开)教授,现就职于湖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主要从事明清文献研究,涉及文学、教育、民俗等领域,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写作缘起
  二、当前的塾师研究概况
  三、本书的文献来源构成及使用特征
  四、本书的写作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塾师”之起源及其流变
  第一节  “师”与“塾”的起源/2l
    一、“师”在先秦的起源与流变/2l
    二、周代之“塾”与里塾之师
  第二节  私学发展与塾师称谓演变
    一、私学演进与汉、宋间的私学教师群体
    二、“塾师”概念的出现及其称谓的多样化
第二章  明清民间基础教育供需与塾师的构成
  第一节  普通民众对教育的需求
    一、教育需求的大众化
    二、普通民众投资教育的经济支撑
    三、普通民众热衷教育的动因
  第二节  塾师队伍的壮大及其构成
    一、应试士子的大量积压
    二、读书人的生存困境与治生观念
    三、塾师群体的构成
  第三节  明清学塾的鼎盛
    一、明清学塾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二、塾舍:私塾的教学平台
第三章  明清塾师之从业与日常馆课/12l
  第一节  塾师之从业
    一、熟人社会与塾师从业
    二、设帐与坐馆
  第二节  塾师的授徒活动
    一、塾师的教学内容
    二、塾师教学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塾师的自课与馆塾生活
    一、塾师自课
    二、塾师的馆塾苦状
第四章  明清塾师与乡土社会
  第一节  塾师与馆东
    一、“主敬”:宾主良性互动的基石
    二、“帮闲”与“帮忙”:塾师的另一重角色
    三、宾主之谊对塾师职业生涯的影响
  第二节  塾师与地方社会服务
    一、塾师与地方日常文化服务
    二、塾师与地方公共事务
  第三节  塾师与乡村教化
    一、塾师与乡村风教
    二、塾师与乡村民事纠纷的调解
第五章  明清塾师的收入、家计及经济地位
  第一节  塾师的收入
    一、塾师收入的构成
    二、塾师的束脩
  第二节  塾师的基本消费与经济地位
    一、塾师家庭的基本消费
    二、从行业收入差距看塾师的经济地位
第六章  文化变迁背景下的明清塾师形象
  第一节  师道变迁与塾师的职业形象
    一、师道变迁:塾师主体性的丧失
    二、“我求童蒙”:塾师“教—学”主从关系的倒转
    三、“教馆本下流”:塾师职业认同感的缺乏
  第二节  世俗价值观念与塾师的社会形象
    一、“落魄书生”
    二、“假道学”
  第三节  新学背景下塾师形象与人格的丑化
    一、塾师形象与人格的极端丑化
    二、塾师形象与人格丑化原因
结论及余论/34l
  一、对明清塾师群体的评价
  二、传统塾师群体的消亡
  三、当代私塾及其执教者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