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我读金匮

  • 定价: ¥85
  • ISBN:9787117302036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卫生
  • 页数:39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上下二部。    
    上部为“导读十论”。仲景是医圣,也是医人,作者坚持求真的原则和学术平等的理念,探讨了张仲景学术个性、批判性继承《内经》、诊断模式及临症思路的后世误读等被广泛忽视的重要问题,分析了《金匮》的理解发挥千余年来未见循序渐进的深层原因。下部以张仲景诊治思路为指向,从诊与治(而非辨证、方证)二者的归纳入手,并结合个人临床实践,对《金匮》重点原文予以解析,力求贴近仲景原意。    
    本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学术命题,诸如仲景学说与辨证论治的关系、仲景学说与方证学说的关系、异病同治有否体现仲景的治方匮乏等,足以引发中医界的深入思考。本书独辟蹊径、说理清晰,逻辑严密、别开生面,是蒋明教授研究《金匮要略》近四十年的心血结晶,为仲景学术研究带来新风,值得中医学人一读。

作者简介

    蒋明,1960年10月生,1982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学士),后师从《金匮》专家张谷才教授、日本生物医学专家奥田拓道教授,攻读医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首席讲师。
    来港前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金匮》研究与教学。来港后除“金匮”课程外,尚教授“伤寒论”“内经”“中国医学史”“中西医学比较”“方剂学”等。
    学术上主张求真是学术的第一及最高原则,主张逻辑与方法的成立应处于学术观点之先,主张《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要放置在张仲景学术个性与学术经历的背景下进行,主张张仲景对于《内经》是批判性地继承,主张《伤寒杂病论》的出现,是中医学由前(泛)专业性转为专业性的标志性事件,主张张仲景个人的最大贡献在诊断模式的建立,其模式是诊单一病、且处在首位,诊人则在诊病之次。
    《我读(金匮)》是其研究《金匮》近40年的心血结晶。

目录

上部  导读十论
  阅读方法篇(论1~论5)
    论1  三层阅读
      1.1  什么是《金匮》
      1.2  如何读《金匮》
        1.2.1  逐条阅读
        1.2.2  综合阅读
        1.2.3  于无可读之处阅读
    论2  阅读心态
    论3  三大特点
      3.1  始创性与批判性阅读
      3.2  奠基性与方法论阅读
      3.3  个人性与所长处阅读
    论4  三类属性
      4.1  疾病观察记录,阅读的入门路径
        4.1.1  记录源于实见,实见值得信任
        4.1.2  实见未必尽真,未必满足信任
      4.2  经验极其珍贵,宜模仿勿宜过度解释
        4.2.1  经验珍贵,宜模仿不宜过度解释
        4.2.2  经验不是真理,存在不足
      4.3  思辨多有假设,注意仲景态度极克制
    论5  异病同治现象的多层次性
      5.1  态势紧急,权宜暂计
      5.2  治方匮乏,一以代十
      5.3  异病同治现象与异病同治观
人物个性篇(6~论8)
  论6  张仲景其人
    6.1  好恶与禀性
    6.2  成就与禀赋
    6.3  评价与品性
  论7  张仲景的学术个性
    7.1  不过度总结
    7.2  不放纵思辨
  论8  引用里所藏下的
    8.1  引用的一般情况
    8.2  “师日”属于引用,“师”非仲景
    8.3  从引用中可读出什么
      8.3.1  张仲景其人
      8.3.2  学术个性与特点
  临症思路篇(论9)
    论9  张仲景临症思路解读
      9.1  尚有未知待揭秘
        9.1.1  从传承(学习)方式分析
        9.1.2  从张仲景原文内容分析
      9.2  仲景的诊断意识
      9.3  仲景诊断思路
        9.3.1  解读方法
        9.3.2  观点与理由
      9.4  治疗
        9.4.1  治什么
        9.4.2  如何治
  与《内经》关系篇(论10)
    论10  与《内经》关系
      10.1  关于诊断目标
      10.2  关于机理思辨
    ……

下部  各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脈證第一
  痓湿病暍脈證治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脈证治第三
  虐病脈證並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證並治第五
……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