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初、中等教育

教学工作漫谈(精)

  • 定价: ¥59.8
  • ISBN:9787540788926
  • 开 本:16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漓江
  • 页数:349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想做好教师,先读魏书生。30年教书育人经验,影响一代师德师风。
    全国各地演讲2000多场,风靡教育界,本书平装本总发行量超过50万册,2020年精装本新修订。
    教育经典,历久弥新。魏书生引领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本书是他教育改革的精华集萃,是经典的教育教学工作指南。经典的教育案例,精彩的教学生涯,感动了千千万万教师,几乎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在学习和研究魏书生。如今许多教育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回忆起初为人师学习魏书生,一点点落实到工作中的情景,感激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一个个真实的事例散发着生动的气息,长者的温厚和师者的智慧充盈其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是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

内容提要

  

    30多年前,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魏书生以严整、科学、极具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新颖的互动教育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引领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无论什么样的班级,经过他指点,学生快乐健康、综合素质提高,班风积极向上,学习成绩也总是名列前茅。
    本书即他的经典著作之一,以教书育人为主题,全面展现了作者30多年来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具体方法。从细小知识点的学习到能力兴趣的培养,再到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改进,乃至和谐融洽的师生相处模式,一个个真实的事例散发着生动的气息,长者的温厚和师者的智慧充盈其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本书是广大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必读书。

媒体推荐

    魏老师的报告感动人,吸引人,教育人。平时,我们哪级领导做报告,可以说没有超过两小时的,而魏老师的报告做了三天半,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孔繁森
    “埋怨环境不好,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狭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难教育,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方法太少。”在参加“我与班集体建设”课题组的学习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魏书生这句话的含义。“我与班集体建设”课题组的学习使我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千方百计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地发展。
    ——广东一教师
    魏书生教学成功的要诀,靠他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靠他正确的教育思想,靠他对教育改革的执着追求。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就是他对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掌握与运用。因此,丰富了他的智能,开拓了他的胸襟,也为大陆地区教育改革写下了辉煌的史页。
    ——台湾省教育家 陈光辉

作者简介

    魏书生,全国特级教师,盘锦市教育局原局长、党委书记,辽宁省政协常委,著名教育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大代表;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当了22年班主任、24年校长、13年局长,出版专著及主编出版书籍50余本;身兼40多项社会兼职,讲学足迹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作报告2300多场,听众逾200万人次;以“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的苦乐观引起人们广泛共鸣。他对国家、对人民满怀感恩之心,用一点一滴多做实事的方式,享受着民主科学、“松静匀乐”、育己育人的快乐。

目录

我为什么愿意教书(代序)
编辑的话
第一辑?愤悱启发皆有道
  课堂六步教学法
  讲读课,少讲多读
  画语文知识树
  怎样划分文章层次
  怎样归纳中心思想
  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怎样教词语
  怎样教修辞
  初中推普五题
  除了教材,还讲什么
  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
  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辑?最好的学习是自学
  开学第二天的“期末”考
  ——自学整册教材
  整体化
  ——自学一类文章
  “四遍八步”读书法
  ——自学一篇文章
  层次化、网络化
  ——自学文学常识
  语文课——学生自己讲
  作文——学生互相批改
  作业——学生自己留
  考试——学生出题评卷
  谁都能自己摘果子
  ——差生怎样自学语文
  谈培养自学能力
  再谈培养自学能力
第三辑?效率是关键
  培养学生的效率感
  高效学习日
  一分钟竞赛
  45分钟写完2420字
  用好时间的“边角余料”
  推开犹豫,雷厉风行
  考前“独往独来”好
  劳动不吃大锅饭
  大扫除15分钟结束
  一分钟全班调好座位
  两分半钟收好书费
  生物钟——高效来自科学
第四辑?能力的训练
  听说读写都来自实践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无规则数字板——提高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发展中差生智力的几点做法
第五辑?经师与人师——教书与育人并重
  教书必须育人
  育人应先知人
  重在培养良好习惯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
  能受委屈的人才是强者
  心灵的摄像机对准啥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好教育是能自我教育
  永远有效的后进生互助组
  控制“三闲”
  关注国外科技动态
  国外的同龄人怎样学
  五千万年后的地球上
  立足长处,培养自信
  学会驾驶大脑这部汽车
第六辑?犯了错误怎么办
  犯错误,写说明书
  犯错误,写心理病历
  犯错误,唱歌
  犯错误,做好事
  有时也需要留下学生
  教师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
  和家长共同教育效果好
  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第七辑?“学高”还要“身正”——提高教师修养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
  笑对人生
  走自学之路
  发展自己的长处
  调整需要,善于比较
  尊人者,人尊之
  来者都是客
  服装与发型
  练习放松
  每学期都写文章
  做园丁,当然收硕果
第八辑?我和我的学生
  我的指导思想
  鼓励学生自荐
  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天点一盏思想的灯
  跑进快乐天地
  每天100次仰卧起坐、俯卧撑
  有三部分内容的座右铭
  变“?”为“!”
  课前唱响一支歌
  轮流教唱歌
  忠实于自己
  ——考试不作弊
  没娘的孩子早当家
  ——选好常务班长
  设立值周、值日班长
  班级“八有”
  青出于蓝——三代师生共期盼

前言

  

    我爱读书。
    16岁,正是渴望读书的时候,然而“文革”开始了,学校生活便告终结。我刚念完初三,一切升学的美梦均告破灭。
    运动了两年,我便从沈阳市三十二中学,下乡到了有祖国“南大荒”之称的辽宁盘锦。
    同学们付出的劳动时间不算短,常常日未出而已作,日已落而未息,劳动所得却连辘辘饥肠都无法填饱,扩大再生产和积累更无从谈起。端起碗来喝白菜清水汤,放下筷子却绝没有人敢骂娘,原因是劳动归来还要抓各种各样的斗争会、批判会,大家都绷紧了那样一根弦过日子。“阶级斗争”果然“一抓就灵”,人们饿得要命,却能够搜肠刮肚,想出各种各样权势者爱听的话来进行“大颂扬”。并且表决心,要进一步勒紧裤腰带,去支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受苦人”,因为据说,他们正过着吃不上、穿不上的苦日子,在水深火热中受着煎熬。
    这样的日子过了不到10个月,我当上了民办教师。那一年,我19岁。
    从服从分配到心灵安宁
    我读书的时候,并没想过能去教书。
    刚听到让我去教书的时候,我并不愿去。我们全班55名同学下乡在一个青年点,有一位同学比我先得到分配,到县城的公路工程队去做筑路工人,同学们都羡慕得厉害。对我去教书则感到惋惜。有的朋友劝我不去,以便等待能当上领导的机会。尽管不愿去,但我又不敢不去,于是,便服从命令去教书。  教书之后,我才发现学生们心灵世界的广阔。农村孩子们真诚、质朴、勤劳的品质深深感染着我。我教的第一届学生便是小学毕业班,学生比我小不了几岁。第二届学生,年龄大的,才比我小四岁,这样我们共同语言便比较多。当时教材又比较浅,剩余时间,我便给学生读《红岩》《欧阳海之歌》,讲我看过的一些书,介绍城里的一些事情。他们也告诉我一些在城里人那里听不到的农村的习俗、秘闻。生活在他们之中,我感受到精神的满足、灵魂的安宁。
    那时,大人们为了适应形势而违心地斗争、批判、清队,整自己的同胞,我感到深深的悲哀而又无可奈何。于是我便决心在学生的心田里开辟一片绿地,播撒上真善美的种子。
    我想,这世界上,如果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些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我便获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份生存的价值。
    我一直认为,人活在世上,能不能幸福,最主要的是能不能有一颗好心。心肠好,那么生活穷点富点,工作轻点重点,寿命长点短点,他都能坦然无愧、豁达大度地对待,从而活得心安,活得幸福。人活着对他人、对世界有没有益处,有没有贡献,最主要的也在于他有没有一颗好心。心肠好了,不论体力强点弱点,才能大点小点,他都能尽心竭力地为他人为世界做好事。反过来,心肠坏了,就不好办,他自己活得太累,太麻烦,别人也会由于他的存在而累,而麻烦。教师显然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于是我便迷恋上了教书。
    为了教书,我放弃过招工进城的机会,在农村教了两年零四个月。
    1971年秋,辽宁省历史博物馆要招工作人员,从我们农场近四千名知青中选两名。农场领导确定了我,同志们也劝我去,我心灵的天平向去的一方倾倒了,办了回城手续,办了户口。正在整装待发的时候,事情又有了变化,这两个名额不给盘锦而给沈阳了。后来我被分配到当时盘锦最好的工厂——盘锦地区电机厂。
    我深深地想念着学校,想念着学生,想念着老师们。到厂的第一天,便向领导提出不愿在工厂而要到学校的要求,但未获批准。我便继续申请着,即使在两年以后确定我做厂领导接班人时,我仍一遍又一遍地申请当教师。
    “批林批孔”时,我因赞扬孔夫子是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并且不满“文革”运动而受到批判。某一位领导从我的日记、文稿中摘录出我的“反动言论”竟达108条之多。有的时候,我一天要挨三回批判,由政工干部下放到车间做工人,头上顶着若干顶帽子,自然没有了申请做教师的资格。  好在只过了两年多,“四人帮”便折腾完事了。他们一朝覆灭,人们也就不再认为我是反革命,便又让我离开车间,负责所谓的“七二一”大学工作。我想,我既没有罪了,何不要求去教书呢?领导同情我被批判时的遭遇,终于答应了我这个并不过分的要求。六载夙愿,一朝得偿,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在教改中前进  1978年2月,我到盘山县三中教语文课,当班主任。不到半年,学校便不再让我教课带班,而让我当教导处副主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听到这一消息,我连夜写辞职报告,因为我费尽唇舌,历尽辛苦,谋求的就是能带班教课,如果愿意当干部,我早就可以当比教导主任大得多的“官”了。于是,我苦苦要求让我继续带班教课。半年以后,领导答应了,但条件是以学校工作为主,兼班主任,教语文课。
    当时学校1500多名学生,26个教学班,两名教导主任,一位主抓教学,我负责学生思想教育。那时学生纪律又特别不好,我每天忙于学校事务,自己班级学生自觉性也不强,学校事务和班级事务二者常常无法兼顾。于是便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改实验。  当时是1979年3月。  那时我觉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学什么。我同学生谈心,相当多的学生苦于不知语文究竟学些什么。他们感觉练习册到处是,花样翻新的试题如海浪般涌来,思维之舟掉在里面,不辨方向,不着边际。于是我便和学生商量讨论,画出了“语文知识树”。15年前我们画的语文知识树有10个分枝:拼音、生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分枝以下还有小枝和权。自学语文就先要扎扎实实地学习这些最基本的知识。  学生按照语文知识树去学语文,就像司机按照交通路线图驾驶汽车到没有去过的地方,做到了心中有数,少走许多冤枉路。
    明确了学什么,紧接着就要解决怎样学的问题。自学能力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我便按照这个规律去培养学生。  首先,提高学生对培养自学能力的认识。其次,使学生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学的幸福和欢乐。再次,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如怎样读总体语文书、怎样读一本语文书、怎样读一类文章、怎样读一篇文章、怎样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制订语文学习计划等。最后,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执行自学计划。
    1979年,我没批改过一本作业,没批改过一篇作文,除统考外,我没搞过测验、考试。但我教会了学生怎样留作业,怎样批改作业,怎样批改作文,怎样出考试题。一学期的教材,我只用30多节课就讲完了。我绝大部分时间用于全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但这届学生的语文成绩在县内却遥遥领先。参加县内中学语文能力测验,我们获第一名;参加全县30所中学U,Yiri、j~a读写竞赛,获第一名;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比重点中学平均高7.8分(当时我校是一般中学,学苗是经重点中学选拔后剩下的)。
    1979年末,我便在营口地区语文教研会上宣读自己作文教学改革的论文,在会上引起相当激烈的争论。支持者热情鼓励,反对者亦慷慨激昂。
    1981年暑期,第一届实验班学生毕业,我写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文,在省中语会宣读,得到多方面支持,同年送全国中语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交流。《中国教育学会会刊》全文刊载了我这篇文章。广西《中学文科教学参考》杂志为我开辟了一个专栏,广西教育学院王世堪院长亲自为我写短评。专栏还登了我的两名学生的文章。那时我的中学教龄还不到四年,学历只是初中。得到这么多老师、领导的鼓励和支持,既有感激,又有惭愧,还有不安。我默默地把感激、惭愧、不安在心灵深处转化为上进的动力,继续朝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处探索。
    曾经有人认为,我的语文教学不像语文教学的样子,而是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但我越往语文教学的深处探索就越感觉到,人脑这部机器应该分为两部分,动力部分和工作部分。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学习的动力不能代替学习的实践;反过来,学习的实践也不能代替学习的动力。回忆自己走过的语文教改之路,我感觉最满意的一点,就是始终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我教语文极为轻松,根本原因也在于育人,在于引导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是工具学科。但不同的人利用这一工具做着不同的事,来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同是学习的工具,有人用阅读能力读伟人传记、技术资料、先进理论,有人贝0读黄色书刊、反动文章。同是工作的工具,有人讲话劝人具备真善美的品质,写文章宣传周总理、雷锋的精神,传播先进的科技知识,激励别人为人民、为祖国做出贡献;有人说话怂恿人作恶,写文章宣传人是自私自利的动物,引诱别人为了个人私欲不顾别人死活。  显然只教会学生语文知识不行,只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不行。没文化很可怕,有了文化心术不正,有人认为更可怕。我觉得至少是同没文化一样可怕。  我深深感到,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始终注意育人,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育人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我的这一观念和教书育人的具体做法,1983年在全国中语会第三届学术年会介绍时,受到与会者赞同,许多同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更坚定了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心。
    1984.年暑期,全国中语会在大连开会,重点推广我教书育人的经验。德高望重的吕叔湘先生亲临会议,从头到尾听了我的汇报发言。吕先生在大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我以多方面的鼓励。吕老的鞭策,使我获得了极大的动力,增长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坚定了对人类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1984年8月12日,中共辽宁省委、省人民政府联合作出《关于开展向魏书生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同时省政府授予我“特级教师”的称号,那时我34岁,中学教龄才6年。同许多教师相比,我是幸运的,我得到的关怀、支持、鼓励要比别人多。唯其如此,我才更应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加倍努力工作和学习,以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情。
    魏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