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青蓝集(王晓秋书序选)

  • 定价: ¥39
  • ISBN:978752052056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文史
  • 页数:185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分为三编:上编收录本人著作写的自序,侧重于作者的学术经验总结,如用世界眼光研究中国近代史、历史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方法、史海遨游五十年等篇;中编收录为学生著作写的序,包括有关中国近代史、中外文化交流史方面的内容;下编收录为中外友人著作写的序,如《中国海洋史资料长编》序、《严复传》序等。该书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研究学术史、文化思想史有参考意义,青年学者从中能得到治学的启迪与感悟。

内容提要

  

    本书是作者为公开出版的史学研究专著撰写的序言结集,亦是作者在北大从教50余年的学术总结。书名取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者简介

    王晓秋,1942年生于上海,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9至11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清史编委会委员、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顾问。曾任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庆应大学、东京大学、中央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法国巴黎高师等客座教授或访问学者。主要著作有:《近代中日启示录》《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近代中国与世界》《近代中国与日本》《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东亚历史比较研究》等,发表论文200余篇。

目录

序之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上编
  史海遨游五十年——《史海邀游录》自序
  用世界眼光研究中国近代史——《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自序
  学术贵在创新——《改良与革命:晚清民初史事新探》自序
  发掘一段不应埋没的历史——《晚清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次盛举:1887年海外游历使研究》前言
  历史比较研究的意义和方法——《东亚历史比较研究》前言
  近代中日关系史的历史启示——《近代中日启示录》自序
  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的视角与体会——《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自序
  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点和分期——《中日文化交流史话》概述
  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的特点——《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序论
  历史人物研究的路径——《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人物研究》自序
中编
  尚小明著《宋案重审》序
  戴东阳著《晚清驻日使团与甲午战争前的中日关系(1876一1894)》序
  谭皓著《近代日本对华官派留学史(1871--1931)》序
  窦坤著《莫理循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序
  李永胜著《清末中外修订商约交涉研究》序
  胡连成著《走向西洋:近代中日两国官派欧美留学之比较研究》(1862—1912)序
  [日]井上桂子著《鹿地亘的反战思想与反战活动》序
  杜语著《挑战千年变局:对近代中国领袖人物救国方略的考察与研究》序
  陈丹著《清末考察政治大臣出洋研究》序
  孟晓旭著《漂流事件与清代中日关系》序
  王刚著《清末中日关系研究:以日俄战争时期的中日交涉为中心》序
  边文锋著《“东亚通”萨道义与庚子和谈》序
  徐志民著《近代日本的中国留日学生政策史》序
  崔学森著《清廷制宪与明治日本》序
下编
  海洋文化的历史视野——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序
  清末政坛变化的写照——韩策、崔学森整理《汪荣宝日记》前言
  船政学堂与中国近代史——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编著《船政学堂:一所学堂影响一个时代》序
  傅祖熙、傅训成、俐II淳著《傅云龙传》序
  [日]永田圭介著、闻立鼎译《秋瑾:竞雄女侠传》
  中文版序
  [日]永田圭介著、王众一译《严复:中国近代探寻
  富国强兵的启蒙思想家》中文版序
  [日]大里浩秋、孙安石编著《近现代中日留学生史
  研究新动态》中文版序
  [英]马克·费尔顿著、季我努译《日本宪兵队秘史
  亚洲战场上的谋杀、暴力和酷刑》中文版序
附录
  王晓秋学术简历
  王晓秋学术著作目录

前言

  

    我家客厅墙上挂着一幅墨宝,写的是我自撰的座右铭:“史海遨游,古今求索,东西纵横,其乐无穷。”这是2004年由著名书法家、《人民政协报》原副社长关东升先生书写的。关先生的字大气磅礴,俊秀多姿,独树一帜。他写的“寿”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寿”,成为国家赠送许多外国元首的国礼。那天正好在他家里开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的主任会,我说起恰好从北大历史系毕业40年,有此16字感悟,关先生即刻在其书房里提笔一挥而就。著名作家梁晓声主任在旁笑着建议,在边上加上“题博导晓秋教授治史四十年真悟”。这一暖人情景至今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东升、晓声两位的深情厚谊,令人难忘。转眼间已过10余年,如今我在史海沉浮已过50年,承蒙中国文史出版社王文运先生来家邀我作为老政协委员编本学术文集,收入委员文库,我想就以《史海遨游录》为书名吧,再补上这篇自序,日“史海遨掰五十年”。
    我1942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因爱看小人书(连环画)而对历史产生兴趣。1959年从上海百年老校——徐汇中学毕业,如愿考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当年同班同学还有毛主席的女儿李讷等人。在北大五年学习期间,有幸身受史学大家翦伯赞、邓广铭、周一良、邵循正等恩师之教诲,遨游史海,如鱼得水。三年级时虽选了中国近代史专门化,但对古代史、世界史仍有广泛兴趣,可以尽情上下求索、东西纵横。196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正待潜心教研,不料不久发生“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无法认真读书,却也是人生一段磨炼。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有安定教学研究的环境。当时社会上曾流传“历史无用论”,甚至戏称学历史是“跳人屎(史)坑”‘没有钱(前)途”,我却毅然潜入史海,无怨无悔,乐此不疲。我深感研究中国历史不能就中国论中国,必须放宽视野,把中国放在世界全局和国际关系中研究,因此把研究重点放在中外关系史特别是与中国近代关系最密切、最复杂、影响最大最深的中日关系史,还有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中外历史比较研究。先后出版了《近代中国与世界》《近代中国与日本》《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东亚历史比较研究》等十几部著作,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得益于改革开放,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曾有机会多次到日本、韩国、美国、泰国、法国等国进行访问研究和讲学,东西纵横,广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因此这次为委员文库自编学术文集时,精选了30余篇论文.按研究方向分为历史比较研究、走向世界研究、中日关系研究、文化教育研究、历史人物研究等五个部分。
    我从1998年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连任了九届、十届、十一届三届共15年,并一直担任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除了与全体委员特别是教育界委员们一起参政议政与关注教育问题外,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我也力图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国家出谋献策。如提出《纪念辛亥革命,启动清史工程》《充分利用历史文物资濂,办好2008年奥运会》《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继续推进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加强历史知识普及的正确导向》等提案或大会发言,这也算是我遨游史海后提炼出来的心得和真悟吧。不过这类内容就不编人这部学术文集了。
    最后还要感谢全国政协、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国文史出版社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我参政议政和出版文集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201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