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90后驻村第一书记纪实)

  • 定价: ¥58
  • ISBN:978722011932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四川人民
  • 页数:26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看基层扶贫的鲜活故事,记录脱贫攻坚的点点滴滴。
    摆脱脱贫攻坚图书的案例、理论,以人带事、动情,看这群时代青年在优选的年华里扎根农村、用青春创造历史。
    跳脱主题出版物的大红,用鲜亮青春的黄展现青年人在黄土地上挥洒的热情。
    以小见大,透过这些小人物的故事,见出时代大主题,不仅能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向与精神,更能看到脱贫攻坚伟业中那些动人的细节。
    来自全国的35位“90后”驻村第一书记,讲述了各自扶贫道路上的彷徨与骄傲,牺牲与成就。

内容提要

  

    本书以澎湃新闻“90后驻村第一书记”专题报道为基础,重新打磨、升华,形成全稿。本书在全国范围内选取超三十余位为脱贫攻坚做出成绩的“90后”驻村第一书记,展现出大家嘴里“娇滴滴”的一代,在扶贫济困的时代事业中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具有典型性、榜样性。通过记录这些年轻人在第一书记岗位上的奉献,以小人物抒写时代大主题,不仅展现出他们真实、动人的一面,而且更旨在展现脱贫攻坚基层面貌的改变、新时代青年人的志向和精神。让读者能跳出对主旋律图书的刻板印象,清晰看到国家如今的发展成就和新时代新青年的奋斗青春。

目录

泥土·真情·责任
准“90后”:百坭村的女儿黄文秀
王新:我们全村人脱贫了
李茂林:清华学子携笔从戎,实干脱贫
孙峰:桂西壮族深度贫困村里的东北高才生
肖晗:“阿依阿木科”的4年彝族贫困村驻村记
郑东鸣:推销农产没被拉黑,还有订单
万鹏强:打破村集体经济零收入历史
左晨阳:带村民种植非洲菊,种出希望
陈浩南:杏花村通路二三事
梅吉伦:两次驻村,只为实现乡村振兴
高悦:从独生女“侯女女”到“小高书记”
苗世昌:不想遗憾离开,要干到全村脱贫
王鹏:村民的大事小事,都要当回事
陈伟男:他的肤色和村里老表已无差别
柯鹏飞:笏山村的“宝葫芦”脱贫路
高连成:小科员进了国家级古村落
石骏杰:村民对我们从不信任到夸赞
李禛:我在和扶贫谈恋爱
李鹏:雪山环抱中开辟村集体经济
闵贤:被贫困户骂哭过,也将他们感动过
刘瀚伟:三合村的“黑眼圈”书记
田航:我已经是乡亲们的一部分
黄锡茂:带领村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吕宙:年轻人来了,还是要干出成绩
顿珠次仁:顿珠次仁与红旗下的卓德村
刘超:能尽点心做点事,才对得起当初的选择
张雷:克服困难为驻村生涯“续航”
李奕衡:“黑脸红心”,没想过一事无成就离开
张成明:村里脱贫了,心也不慌了
何蕾:拍过桌流过泪,也体验着成就感
陶新伟:驻村不久收获一枚“钻石”
平亚茜:群众工作不是“攻心计”
李南南:我会守着村子直到完全脱贫
李乃枢:做扶贫工作,要把心扎根基层
赵燕弟:名校硕士变小石沟村首位女书记

前言

  

    泥土·真情·责任
    “农村工作都是在各种争吵和利益拉锯中完成的。”“精准扶贫绝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战斗。”江西赣州市和平村第一书记陈伟男总结精准扶贫工作感悟时说道。
    2017年3月初,大学毕业刚上半年班的陈伟男,因为平时表现突出,被市财政局选派至和平村担任第一书记。是时,还未满23岁的陈伟男成为兴国县最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
    1994年7月出生的陈伟男,也是澎湃新闻这三年来持续推出的“‘90后’驻村第一书记”系列策划报道中,最年轻的驻村第一书记。
    从2018年6月30日刊登第一篇报道《吕宙扶贫日记:年轻人来了,还是要干出成绩》,至本书截稿时(2020年6月10日),三年来,我们报道了来自17个省份的35位90后驻村第一书记,记录了他们的酸甜苦辣、挣扎思考拼搏,还有沉甸甸的收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下延伸的重要抓手,他们既是中央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扶贫的支点。而从2015年到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贺词都提到脱贫,其中2019年和2020年都涉及驻村第一书记。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这项工作的成绩。“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目前在岗91.8万名,特别是青年干部了解了基层,学会了做群众工作,在实践锻炼中快速成长。”
    这本书就记录了这些“90后”驻村第一书记的成长历程。
    陈伟男是南昌新建人,大学毕业后在赣州市财政局机关工作半年不到,被选派至和平村任第一书记。
    “第一次见到陈伟男时,也曾担心这个白白净净的城里小伙子适应不了农村基层工作,后来经过半年的实践,他的所作所为令人刮目相看。”村党支书范贞秀对陈伟男看法的转变过程,也是这个年轻群体驻村期间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经历。
    河南濮阳市烟古屯村的左晨阳也一样,不到两年时间,村民们对他的态度转了个180度——从怀疑“这个90书记能干点啥”,到现在亲切地喊他“阳阳书记”。
    他们是这么推动外人的眼光转变的:
    “好奇、期待又不信任”是李茂林初到甘肃定西市香卜路村时村民对他的态度,而河南信阳市孙庄村第一书记陶新伟说,他感觉到群众更多的是对他的期望,而且“期望很高”。
    于是,怀着跟湖北黄石市良畈村第一书记吕宙一样的“年轻人来了,还是要干出点成绩”的想法,他们扎根贫困村,从隔阂、走进到不断融人。
    变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如左晨阳说,自己的法宝,就是“把村民们放在心里”。挨家挨户走访贫困户通常是他们的第一个功课,而等到群众完成一天的地里活儿再晚上“办公”是常态。
    李茂林说,只有和村民们干在一起、吃在一起才能真正地说到一起、想到一起。“我希望在我走的时候,村民们能说一句,小李是个干事的人,这就是对我的最高评价了。”
    平亚茜就是在一件件小事里,和山西长治市北河村的村民慢慢建立起了了解和信任。为了让群众安心满意,她经常是同一个问题反复说,而且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直白真切地说,更重要是做实事。她认为,一个好的第一书记需要具备两点素质:一要勇于担事,二要掌握工作尺度和技巧。平亚茜在她的工作日志上写下一行字:群众工作不是“攻心计”,要以心换心,真情相待。
    这些“90后”第一书记的身上,不仅带着泥土的气息,还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内蒙古混都冷嘎查的李南南和驻村队员多次参加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会,学习销售、运营等方面的经验,带回混都冷嘎查,第一书记和队员们化身“店小二”,甚至变身成为“微商”,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宣传,想方设法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建立起了“合作社+农户+电商”产业脱贫模式。
    王新建立起了“校地企”三方合作的文化产业扶贫机制,“我是通过读书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现在我要回馈家乡,未来让更多孩子也能走出大山。”他说,“育于家乡,回馈家乡,这是我担任第一书记的初心。”
    “回首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句话的内涵。”陈伟男说,“对于我而言,第一书记不只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责任。”
    而记录这些第一书记们在这个称呼之下沾满了泥土与真情的责任,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澎湃新闻副总编辑  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