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语言.文字 > 语言文字 > 汉语、少数民族

河湟方言文化与民俗学特质研究/西北民俗文化研究丛书

  • 定价: ¥118
  • ISBN:9787520366557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社科
  • 页数:316页
  • 作者:张筠|责编:刘艳|...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利用极其有限的文献资料,辅以大量的田野调查,全面梳理总结、分析归纳,阐释方言作为一种活态语言文化所体现出的文化特色,以及作为民俗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区域文化个性。
    本书为方言整体保护和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多民族和谐所起的资政作用提供学术参考。

内容提要

  

    首先,本书阐释了河湟方言作为活态语言文化所体现出的民俗特质,以及方言作为“多模态”民俗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区域文化个性特征,展现了更为立体和丰富的河湟方言文化,为语言学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学科构建添砖加瓦。其次,恰逢“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本书有志于在平等文化认同框架下,弘扬河湟地区深厚的文化传统,促进和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群体识别、文化认同、跨文化交际、区域文化个性、方言情感、语言变异等方面揭示方言是推动文化互动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在充分认识语言文化遗产重大保护价值和特殊属性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弱势语言保护与尊重语言持有者自主选择意愿、生存发展利益的关系。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为方言整体保护以及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多民族和谐发展提供资政借鉴。

作者简介

    张筠,民俗学硕士,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民俗语言、地方文化。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绪论
  一  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河湟方言的生成语境
  第一节  生态语境
  第二节  民族历史语境
    一  历史沿革
    二  民族状况
  第三节  多元文化语境
  小结
第二章  河湟方言的独特表达
  第一节  语音概况
    一  语音结构
    二  语音特点
  第二节  特色词汇
    一  古汉语词
    二  民族借用词
    三  地方风物词
    四  方言成语
  第三节  “宾语前置”的语法结构
    一  “宾语前置”的成因
    二  “宾语前置”的语法结构
  第四节  活泼的民间俗语
    一  谚语
    二  歇后语
    三  惯用语
  小结
第三章  河湟方言的民俗文化内涵
  第一节  承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一  方言中留存的传统民俗生活
    二  方言承载的传统信仰
  第二节  生活场域内方言的民俗学特质
    一  日常交际中的方言民俗
    二  方言在民间礼俗中的呈现
  第三节  民间口承文学中的方言叙述
    一  歌谣
    二  民间故事
    三  花儿
  小结
第四章  河湟方言的民俗文化功能
  第一节  成就“地方性知识”
    一  “地方性知识”的形成
    二  “地方性知识”的特性
    三  “地方性知识”的价值分析
  第二节  彰显区域文化个性
    一  “全球化”的“反抗者”
    二  文化“个性”的推动者
    三  文化的“他者”
  第三节  文化认同的确立
    一  群体识别
    二  文化认同
    三  跨文化交际
  小结
第五章  河湟方言的“方言情感”
  第一节  方言的“尊卑感”
  第二节  方言的“优劣感”
  第三节  方言的“亲疏感”
  小结
第六章  现代文明冲击下河湟方言的生存困境
  第一节  普通话为主体文化的生存环境
    一  政治环境
    二  社会环境
  第二节  主体文化背景下的方言变异
    一  语言使用层面上的变异现象
    二  语言内部结构中的变异现象
  第三节  “方言危机”的成因
  小结
第七章  对方言文化整体保护的思考
  第一节  语言——人类最后的精神家园
    一  哲学反思:语言是存在之居所
    二  文化警醒:语言是民族的指纹与遗产
  第二节  “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救”
    一  海德格尔论题的启示
    二  对方言的“多维”保护
  小结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