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中国哲学

易经的智慧(传部殷旵演讲实录)

  • 定价: ¥68
  • ISBN:978750901490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当代世界
  • 页数:378页
  • 作者:殷旵//殷珍泉|责...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中国第一部古代哲学辩证法宝典
    儒家、道家、兵家、农家、医家、法家、杂家奉之为群经之首
    涵盖政治、军事、科技、建筑、医学等诸多领域的智慧源泉
    《易经》虽好,能读懂她的人很少,《易经》本版众多,能参透其中奥秘的人并不多。本书作者殷旵潜心研究《易经》数十年,其不拘于知识和理性层面的认知,而是以启迪人的悟性为根本的研究态度,使《易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真正结合,成为百姓日常可用之书。

内容提要

  

    《易经》又称《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传部是孔子及其弟子对《易经》经文的解释及对占筮原理、功用的论著,又名《十翼》。全书配有大量难得的古书图例,帮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记忆卦辞、卦象。作者以平常人的心态启迪读者的悟性,用通俗化不神化的语言讲解易经理论,让人们在实践中感之《易经》的智慧。

媒体推荐

    《易经的智慧》不愧为学《易》者的良师益友,足令学《易》者入门,事半功倍。一经披阅,便不难发现她具有诸多魅力,令人爱不释手。
    ——中国周易学会首任会长,唐明邦
    拜读了你的大作——《易经的智慧》,非常敬佩与高兴,甚至稍感意外,因其内容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为了注解古文,甚至能运用甲骨文及金文,足见你博览群经,功力深厚,良深敬佩。
    ——美国著名易学专家,汪忠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易经》理论尤为深奥,然先生大作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一般人均能读懂,诚为可贵。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剐主席,郑建邦
    在当下的《易经》研究与诠释中,《易经的智慧》实属超常而又归于“平常心”的一种。在理性与工具理性占支配地位的现代思想文化界,人们的诗心和由之引发的原创联想力,正在日渐萎缩。在这样的时刻,《易经的智慧》以其超越知理之“常”而求悟的姿态出现,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了令人惊喜的诗意触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生导师,王树人

作者简介

    殷旵,先后受聘担任《中国民族》(英文版)汉文化专栏主持、《人民日报》海外版“汉语教室”专栏作者、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
    主要作品有《易经的智慧》(经部、传部)、《老子为道》、《在北大讲易经》等(均为讲课录音整理稿)。
    先后在“中华伏羲文化研讨会”、“老子文化研讨会”、比利时“中华文化高峰会议”、第七届(河南安阳)、第八届(泰国曼谷)、第十五届(马来西亚吉隆坡)世界易经大会、国际易学联合会研讨会上发表论文几十篇。

目录

引子   感受《易经》的原始思维
系辞传上
第一章
  顶天立地
  天与地
  尊与卑
  定位
  贵与贱
  常与裳
  认识论——常
  方法论——断
  方类
  吉与凶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
  鼓之与润之
  动静有常
  变化规律
  乾道与坤道
  易知与简能
  易知与易从
  文与纹
  中和
第二章
  三古、三圣、三易
  失得之象
  忧虞之象
  进退之象
  昼夜之象
  三极之道
  居心仁厚
  “居而安”的评判标准
  “玩”的心态
  原始的占卜
  感受风的神奇
  乾的精神
第三章
  补过与改过
  爻位
  中和正
  相应与敌应
  承与乘
  简单与神秘
  小大与险易
  与天地准
  地上的天象
  幽与明
  报本反始
  死与生
第四章
  元精
  游魂为变
  阴阳增益
  如何做到“不违”?
  如何做到“不过”?
  乐天知命
  早上栽树晚上乘荫
  一阴一阳之谓道
  百姓日用之道
第五章
  《易》的应用
  有为法与无为法
  “无”中生有
  何谓“神”?
  何谓“易”?
  让正念做主
  关闭杂念
  怎么“配”?
  何谓真善?
  金丝猴的父母心
  节约一滴水也是积德
  井德与鼎德
  智与礼
  天地设位
  何谓“存存”?
第六章
  象其象
  会而通
  行其典礼
  后言与后动
  鸣鹤在阴
  言应千里
  君子的言行
  号与笑
第七章
  物薄而用重
  “大人”与大众
  占卜是注重过程还是结果?
  法身、报身、应身
  贵而无为
  出户庭还是不出户庭?
  慎言密语
  谁之过?
  《易经》的先进性
第八章
  跳出文字《易》
  占卜的准备
  大衍之数为什么是五十?
  原始的占卜用具
  占卜过程的演示
  占卜中的平常心
  《易经》中的数学
  《易经》是解读生活的
第九章
  走进《易》的神话
  《易》有“四道”
  通变与极数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根据变化成其事业
第十章
  如何把握天下之道?
  做人要彻底
  退藏于密
  真不二价
  睿智是种境界
  吃斋与吃素
  自然是本教科书
  生活中处处是机会
第十一章
  八卦是怎么形成的?
  感知吉凶
  富贵从哪里来?
  天气变化的影响
  《河图》《洛书》的启示
  天佑还是自佑 ?
第十二章
  悟能尽意
  是杯子?不是杯子?
  如何“尽神”?
  《易》与乾坤
  形而上与形而下
  变与通
  象与爻
  无为
系辞传下
第一章
  八卦螺旋
  变与动
  道从观察中来
  中国人的“天下”观
  刚与柔
  卦卦都有用九、用六
  内与外
  大众之情
  守位
  聚人
  义是游戏规则
第二章
  伏羲故里
  《易经》的演变过程
  八卦是如何演绎出来的?
  八卦的卦德
  生活中的《易》——离卦
  生活中的《易》——益卦
  生活中的《易》——噬嗑卦
  生活中的《易》——乾、坤
  生活中的《易》——涣卦
  生活中的《易》——随卦
  生活中的《易》——豫卦
  生活中的《易》——小过卦
  生活中的《易》——睽卦
  生活中的《易》——大壮卦
  生活中的《易》——大过卦
  生活中的《易》——夬卦
  《易经》为什么得以传承?
第三章
  象思维
  无所不包=万能?
  阴卦与阳卦
  一君二民与二君一民
  殊途而同归
  屈与伸
  《易》以致用
  《易》之盛德
第四章
  困与期待
  《易》的主体
  小惩大诫,小人之福
  积恶灭身,小人之祸
  安守自己的本位
  居安不忘危
  谋略与智慧
  知几者
  诚其意,正其心
  宽容
  一人行与三人行
  至诚才能持久
第五章
  古老的《易》,不老的学问
  石器时期的第一大发明
  忧患意识从哪里来?
  观察力从哪里来?
  当名与正言
  称名与取类
  言曲而中,事肆而隐
  有疑才有悟
第六章
  《易》之兴
  《易》的忧患思维
  礼是德之基
  谦虚也要有资本
  朴+真=善
  固本与固末
  损是修德
  在困境中分辨德行
  真理在水井的底部
  尊重是双向的
  返璞归真是觉悟
第七章
  文字是借鉴
  谁适应谁?
  如何把握“度”?
  顺境与逆境
  谁能帮助你?
  虚与实
  本与末
  终和始
  在家能知天下事?
第八章
  为什么“二多誉,四多惧”?
  为什么“三多凶,五多功”?
  刚能胜柔?
  天道、地道、人道
  你转谋略?谋略转你?
  文王为什么演《周易》?
  忧患与太平
  《易》的立意
第九章
  至健与至顺,知险与知阻
  《易经》是心理学著作
  谁定“吉凶”?
  人谋?鬼谋?
  吉凶与人的心态
  不相得与不可得
  听其言,观其行
说卦传
第一章
  神奇的蓍草
  神助?自助?
  是参还是叁?
  “和”是下手处
  何谓“尽”?
  何谓“命”?
第二章
  三才之道
第三章
  伏羲的先天八卦
  水道湾湾
  顺和逆
第四章
  卦德
第五章
  一年八季
第六章
  神奇的大自然
第七章
  再说卦德
第八章
  卦象:动物之象
第九章
  卦象:人身之象
第十章
  卦象:家人之象
第十一章
  乾之象征
  坤之象征
  震之象征
  巽之象征
  坎之象征
  离之象征
  艮之象征
  兑之象征
总结
序卦传
杂卦传
后记
  

前言

  

    新版序
    易经的智慧——人类文明的超智能
    《易经的智慧》自2004年甘肃文化出版社首次出版以来,一版再版,此次再版,已是第六版了,在当代世界出版社也算是第三版了。感谢广大热心读者的支持,也感谢多家出版社的精心运作。借此再版作序,特补充些近年来的新收获、新感想,题名为《易经的智慧——人类文明的超智能》。
    20世纪,欧美等国争相启动了“人脑计划”,试图描绘出人脑神经元回路图,据此开发模拟智能芯片,于是催生了人工智能,开启了智能革命新时代,并由此引发了新世纪科技竞赛,即争相开发制造人工智能芯片的“超材料”,中国很快跻身于世界前列。坤卦曰:“履霜坚冰至。”可以预见:随着“超材料”的成功研发,下一轮科技竞赛将是“超智能”的研发了。
    也许有人质疑:有何理由宣称《易经》的智慧可以称之为人类文明的“超智能”?这得从《礼记?大学》篇说起。《大学》开篇直接引述孔子的原话,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接着推论曰:“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接下来又反推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显然,孔子的这段论述是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明明”,即两个逻辑支点;一“先”一“后”,即逻辑回归;推导所得的逻辑结论,即欲平天下,必先明天下:一明“格物致知”,即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二明“修齐治平”,即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规律为道,明道为德,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谋而合。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德语化语境与中国古圣先哲的汉语化语境的直接对话,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与古希腊文明的跨文明、跨时空对话。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古希腊哲学的发展。
    在古希腊哲学体系形成之前,西方一直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的。公元前六百多年,泰勒斯和他的哲学同行们在爱琴海沿岸考察、研究,终于达成了共识: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接下来讨论的课题则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原初物质是什么?或曰“水”,或曰“气”,乃至或曰“数”。直到公元前三百多年,亚里士多德明确为“四元素”:水与火、气与土。他曾撰写了两部著作,一名《物理学》,一名《后物理学》(此书传入中国后,严复先生根据《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句,译为“形而上学”)。
    如果说,这两部著作相应于孔子表述的“格物致知”,那么,至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便升格为“格物致智”。在先秦文献中,“知”与“智”二字通用,写作“知”,犹如“大”与“太”通用,写作“大”。《易经》中“保合大和”应读作“保合太和”,故宫中有“太和殿”。大,仅为有形之大;太,泰也,为大象无形之大,无可比拟,无与伦比。日本人尽管聪明,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这一次一心想取其大,反自认为小。又如“道”与“導”通用,写作“道”。老子曰“道可道”,其实蕴含有“道可導”这一更深层含义。
    这正是汉语原创的造字、用字逻辑。如果只学汉字“拿来主义”,而丢弃了汉语,等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汉字只是个体的魅力,而汉语所体现的则是原创的整体思维。真正能体现智能,或曰“超智能”的,是汉语原创的整体思维,而不仅仅是汉字的个体魅力。
    许多《易经》爱好者都有相同的体验:一本《易经》,难认的生僻字并不多,但就是读不懂,其原因,就是只知其“格物致知”,而不明其“格物致智”。何为“智”?翻开《说文解字》,“智”“皆”“習”均归入“白部”。“智,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知与白合体会意:知识息息相通者称为智。
    比如: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石、田、土、川、谷、丘、原等,为两组知识点,息息相通,上升为两大知识体系:一名天文,一名地理。当天文与地理两大知识体系息息融通后,又上升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孔子为《易经》乾、坤两卦写的象辞,也是中国人用来处世和经世的大智慧。
    “天行健”“地势坤”,即客观规律,名为“道”。“君子以”,以,依也,循也。其逻辑结论为:规律为道,循道为德。孔子借乾、坤两卦明确告诉我们:《易经》是讲逻辑、讲规律的。道德,为衡量思维和行为的逻辑原点。智慧,为导引思维升格的逻辑引擎。二者同源,都源于“格物”,即以客观为第一性,以主观为第二性,这是中国语境表达的“唯物”,同时又注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诚其意”“正其心”,开发主观世界的智能,这是中国汉语语境表述的“辩证”。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样的理解未免政治化了。其实,这正是孔子解读《易经》的本义。孔子《系辞传下》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接着给出了理论依据,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与月,寒与暑,即一阴一阳,故孔子在《系辞传上》就得出这样的逻辑结论:“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即“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意思是说,日月运行而有万物的变化,时光的推移。移,易也。昼夜交替,寒暑往来,是客观形成的规律(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人类的作息以日出、日入为依据。孔子简明地概括为“《易》与天地准”。由此可见,《易经》是一部表达规律的经典,也是一部讲逻辑的书。逻辑本身就是客观规律的体现,也是对规律的直接表达。
    天上只有一个日月运行,一年只有一次寒暑往来,故“道”也就只有一个。可有人认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主观地分为仁者之道,智者之道。后人往往将这句话当作逻辑正论,其实孔子视之为逻辑悖论,所以接下来说:“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在孔子看来,“仁者之道”和“智者之道”都算不得“君子之道”。如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成立,岂不是说仁者不智,智者不仁,自相矛盾?
    显然,孔子认可的逻辑正论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与天地准”,这才是伏羲首创的符号易、周文王的文辞易的原创本义。这也正是孔子所说的“明明德”,明天下。也只有这样理解,才能平天下:既不失位于“道德”这一逻辑原点,也不失位于“智慧”这一逻辑制高点。也只有这样理解《易经》,才能视《易经》的智慧即“超智能”。
    以上围绕“逻辑”的表述,很大程度上有悖于当代关于“逻辑”的表述。西方的表述,一般都是名词围绕术语转,术语围绕定义转,而这些都是仅凭主观的描述。其实,中国先秦也有中国式逻辑表述,以上所举的孔子表述是一种,墨子、荀子的“名实说”是一种,还有一种来自民间的创造
    奶奶纺线线逻辑:右手摇纺车,纺车团团转;左手牵棉线,纺柁逻逻转。又时而右手反转来一个“回车”,左手提线紧紧绕,此为辑。其实,生活中人们的逻辑思维“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借此次再版作序之机,将个人近年来的一点浅见拙识抛砖引玉,希望与读者达成更多的共识,特别是有创新活力的年轻人,我们一起来为创造更辉煌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此,愿与每一位读者握手!向每一位读者致敬!并恳请赐正!
    殷旵
    2019年5月
    于北京香山南路

后记

  

    这套《易经的智慧.经部》和《易经的智慧.传部》出版,实际上是《易经的智慧》(2004年4月甘肃文化出版社)修订本与《易经大传新解》(2005年7月,当代世界出版社)的修订本。
    《易经》,亦名《周易》。全书分为经文和传文两部分——(周文王、周公所作卦辞、爻辞);传文是孔子及其弟子解释经文的传,又名《十翼》(即《易》之双翼),分别为《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等。
    《易经的智慧》是我2002年讲解经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录音整理内容;《易经大传新解》是我2004年讲解传文部分的录音整理内容。自这《易经的智慧》和《易经大传新解》出版发行以来,几乎每天都有热心的读者来信、来电和来访,鼓励之余,也有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遵照读者建议,特由作者本人(殷品、殷珍泉)对这两本书认真做了修订,特别是《易经的智慧》一书修订很多。又根据几位朋友的意见,将两书合二为一,分为经部和传部,以便于读者阅读和收藏。
    《易经的智慧》和《易经大传新解》出版发行后,得到几位易学老前辈的垂慈赐正,他们中有洛杉矶九秩高龄的易经老教授汪忠长先生,“中国易经学会”老会长、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唐明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生院博导王树人教授,以及“国际易学联合会”秘书长助理郭或老师等。同时还得到了不少热心读者的支持和帮助,其中有仇富军先生、殷本立先生、寇云龙先生、刘伟先生、王敏女士、杨柳女士和蒋周女士等。这里谨对上述各位师长和挚友,致以崇高的敬礼!同时以同样的恭敬心态,向所有来信、来电、来访者以及海内外广大的读者、听众致敬!向出版社、印刷厂、封面设计、电脑排版以及录音整理的领导、技术人员和同仁们表示谢忱! 由于时间关系,此次修订仍有谬误之处,恳请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不吝赐正! 殷品殷珍泉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