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医药.卫生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你是好妈妈更是你自己(放下对完美妈妈的执着找回你的生命弹性)

  • 定价: ¥49
  • ISBN:9787508099408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华夏
  • 页数:191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这是一本给妈妈们的心理调节书。“妈妈”这个角色,在传统意义中被歌颂得很伟大,但扮演妈妈的女性,却常常被剥夺人生的主导权,这是很明显的矛盾。在庞大的社会价值下,妈妈容易忽略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致使迷失自我,失去自信,跟随外界评价飘来荡去,内心徬徨失措,最后,可能不自觉地与亲子、婚姻、家庭关系纠结成一团乱麻死结。我们期望能够藉着这本书,让妈妈能够获得一点释放自己,学习放下、自我和解的空间。

内容提要

  

    传统社会给妈妈这个角色赋予了伟大、完美、坚强等价值,妈妈们很容易忽略与自己的关系,迷失自我,失去自信,内心跟随外界的评价飘来荡去,彷徨无措。最后,可能不自觉地把亲子、婚姻等家庭关系搞成一团乱麻。
    我们期望借着这本书,让妈妈释放自己,学会放下,获得一点与自我和解的空间。
    让关系自然流动,照见妈妈与他人,形成平衡舒适的模式:
    ★ 妈妈与自己——梳理情绪,柔软地看待自己
    ★ 妈妈与孩子——找到彼此相处最好的距离
    ★ 妈妈与爱人——寻找文火慢炖般的信任感
    ★ 妈妈与他人——放下无谓的价值评断

作者简介

    洪仲清,台湾大学心理系毕业,拥有临床心理师合格证书。曾任心理治疗所所长、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临床心理师。
    擅长协助自我探索与觉察、情绪教育、亲子教养咨询、人际与家庭沟通、压力管理、孤独症、早期疗育发展评估等。
    工作之余希望通过书写,和大家分享自己观察、自省的心得,以及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帮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痛苦、不安的朋友们,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疗愈之路。
    “洪仲清临床心理师”的“脸书”粉丝目前人数已突破30万。常有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网友在此留言、讨论,学习面对情绪、觉察自己,以及原生家庭等课题。

目录

第一章  关于妈妈
  妈妈的情绪风险
  当妈妈之后的幸福再也不同
  妈妈的两面为难
  一忍就忍了一辈子
  一切如常便是祝福
  你是好妈妈,更是你自己
  为什么我没有母爱?
  如果不是为了小孩,不想结婚
  生孩子对婚姻与妈妈本身的挑战
  生了孩子之后自然就会当妈妈?
  有小孩才像个家,关于这一点你问过小孩了吗?
  那萦绕不去的酸臭味
  边上厕所边安抚孩子的妈妈
  或许越想要当好父母,越没办法放手让孩子飞翔
  要求就是一种家庭劳动
  您做好家务了吗?
  您喜欢母亲节吗?
  被自己的孩子看不起,应该如何调适心情
  你不需要成为什么我们才爱你,我们爱你,因为你就是你
  当妈妈其实是一种心情
  小事也会压死人
  乱糟糟但舒服的居家妈妈
  把功课做好是谁的责任
  如果给妈妈一天时间,她会怎么用?
  如何做一位有自我价值感的妈妈?
第二章 关于女人
  有一种美好的关系像淡淡的香气,发现沁入心脾的时候有种惊喜
  我们对伴侣的爱是怎么慢慢消失的?
  理解、谅解、和解三层次
  为什么她要原谅你,给你下次伤害她的机会
  真的爱你的人就会喜欢“真实”的你?
  您是贤内助吗?
  爱情里面可不可以没有爱?
  “当父母”其实需要看能力,能维持住婚姻需要点运气
  妈妈对爸爸的情绪如何影响孩子
  听过关系的丧钟响吗?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
  幸福的婚姻几乎都跟放下身段的爸爸有关系
  白痴生活法救了她一命
第三章 关于女孩
  还有父母可以照顾,真是一种福报?
  女儿不见得能接得住妈妈的寂寞,有时候是自己的想象让自己
  产生了失落
  自苦比狠是要给谁看
  做人家女儿要懂得忍耐?
  叛逆为什么不早一点来
  为自己活,不必多说
  不孝顺你,并不代表不爱你
  有这种人在就不需要有上帝了
  回去照顾被你忽视的内在小孩,别在他害怕时都不饶过他
  有问题,其实没问题

前言

  

    为什么妈妈特别容易迷失自我?
    跟朋友谈到“人”与“角色”要分开看待的议题,尤其是“妈妈”这个角色,“妈妈”角色中最传统的形象,就是家庭照顾者,不管对象是孩子、公婆,还是病重的丈夫。
    有朋友提到,成为家庭照顾者,是因为“爱”,至少刚开始是这样。“爱”本来是一种“情感”,一种“心甘情愿”,可是到最后,常被当成一种“责任”。爱一旦成为责任,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接近“有功无赏,打破要赔”的状态。
    在社会上常有各种对母亲形象的歌功颂德,学校也教育我们要尊重母亲。但回头去看那些几乎被遗忘的日常,其实会有不小的落差,因为人性是,如果平常就能轻易享受到某些服务,慢慢会变成习惯,但因为某些原因“服务中止”了,怒气就来了!
    而且有个很微妙的地方是,我们一般在社会上接受的服务,大致上不管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对于商家服务的时间与商品,大概会有个基本概念,大约知道在哪个点之后,就可能是消费者要求太多了。
    可是家庭照顾者提供的“服务”,常常没有具体的工作时间与可量化的商品可以定义。家庭照顾者不是只要让孩子顺利长大或老人家痊愈了,工作就告终了。家庭照顾者常常是永远的责任制,即使孩子长大回家,有事时常常还是第一个找老妈;外宿或成年的子女打电话回家,如果是爸爸接起来,超过半数家庭的爸爸很快会说:“等一下,我叫你妈来听电话!”然后等妈妈讲完电话,爸爸会再问妈妈:“孩子打回来是有什么事?”
    也就是说,家庭照顾者的责任几乎无期限,而且售后服务也要周全。还有,老人家的身体状况,本就是日渐衰败,即便病愈,也要注重平时的保养,所以还要带老人家出去活动活动。以“妈妈”为主力的家庭照顾者,心头常常压着重担放不下来。
    此外,家庭照顾者的“服务”,不是只有照顾好生理层面而已,连心理层面都被认为是照顾的范围。例如照顾孩子,会希望孩子快乐;照顾老人家,自然期待能讨老人家欢心。
    家庭照顾者表面上是付出了自己的时间与精力,事实上,看不见的成本很高,包括经济上的依赖,因此没有安全感;担心自己常年在家,没有工作能力,没有自信心;工作琐碎、重复、被轻视,容易烦躁,又没有成就感;如果没有善尽照顾之责,还会有罪恶感,更可能承受亲戚、街坊的指责与议论……
    虽然不见得在台面上明摆着提出来讨论,但是在华人文化中常有个刻板印象是“女性很细心,也比较有爱心,很适合担任家庭照顾者的角色”。所以,在家庭分工的时候,女性的选择就被限制了,然后整个文化塑造,女性得要借着照顾他人的行为,来获得肯定与自我价值感。
    偏偏我曾遇到有些女性,讲得直白一点,就是不适合当妈妈,但又当了妈妈。这其中有很多原因,社会压力是很难被忽略的一个。刻板印象不能套在每个人身上,换个角度来说,也有男性很适合当家庭照顾者,可是就传统的家庭分工来说,男性如果没工作待在家里,会承受一些异样的眼光。
    很多时候,女性“自愿”成为家庭照顾者,里面包含了许多先天设定。有些女性是在婚后才有机会清楚认识到,自己真的不适合这样的角色,可是摆脱不掉,或者说,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才能少扮演如此的角色。
    回到“妈妈”这个角色来说,她得要先减少自己大部分的闲暇时间,也要放弃某些经济上的报酬所得,才能执行家庭照顾者的日常工作。所以就职业女J}生来说,通常家里有事则不得不请假,甚至辞职,这也限制了女性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薪水提高。
    (当然,也有妈妈完全不是这样扮演角色,某些妈妈在时间安排、经济运作上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过这相对是少数。)
    不管我们涉入什么关系,都不能忘掉自己跟自己的关系,这是我们身为一个“人”的基础。关系需要投入资源经营,包括我们跟自己的关系,这个部分如果失落了,轻微的状况,是角色扮演越来越没动力,严重的话,身心健康都会出问题。
    如果妈妈倒下了,大家都会受到影响。妈妈几乎是影响家庭气氛最大的人。
    对妈妈来说,不能等到他人主动来重视这个困境,说不定根本等不到。我们要先照顾好自己,这常要有许多沟通与争取。据我所知,当多重照顾者在家庭工作的时间越久,最后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精力耗竭与无力,而这通常发生在女性身上。
    有些妈妈要离开婚姻,才能喘口气。说实在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接受这种结果,不过总比累死又被人嫌弃,最后连自立的能力都没了要好得多!
    这本书谈的“妈妈”这个角色,在传统意义中被歌颂得很伟大,但扮演妈妈的女性,在传统社会又常常被剥夺了人生的主导权,这是很明显的矛盾。回到根源来看,传统妈妈养育小女孩长大的时候,所传递的价值观常有摆脱不去的父权意味。
    因此,现代女性在长大的过程中,对于传统妈妈的失望与愤怒,以及心疼与不舍,成为一种难解的情结。也许,我们可以以“妈妈”这个角色为切入点,试着让妈妈自由,一层一层地,释放妈妈身后的“女人”,以及内心的“女孩”,还有多年的压抑与桎梏。再以亲子关系为起点,探索人我关系,走向自我和解之路。
    这本书里面的改编故事中,有不同的妈妈,她们各自活成了不同的模样。有些可以学习,有些值得警惕,没有标准答案,但也许能让我们有些启发,找到我们想要活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