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哲学总论

人间生死书

  • 定价: ¥58
  • ISBN:978755612403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湖南人民
  • 页数:292页
  • 作者:(美)伊丽莎白·库...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两位享誉世界的生死学大师的旷世合作,世界临终关怀运动先驱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写给每个人人生的“答案之书”。
    《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韩国顶级偶像防弹少年团也是本书的忠实读者;
    比肩《西藏生死书》《活出生命的意义》,改变百万读者一生的智慧箴言。
    30余名临终经历者的真实感言,15堂改变一生的“无价之课”。
    美国亚马逊、美国豆瓣Goodreads读者五星好评:“这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书!”
    上等蓝卡纸全烫金封面,30年经验资深编辑精心编校,封面融合了欧美古典图书设计理念,极具阅读价值与收藏价值。

内容提要

  

    “这真是我想要的人生吗?”每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瞬间可能都曾发出这样的疑问。当一个人被推到生命的尽头,死亡会像镜子一般映照出这一世的得与失、幸福与遗憾。而生命的悲剧从来不在于人生苦短,而在于没有活成真正的自己。
    这是世界级生死学大师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论述生命与活着的第一本书,多年的临终关怀工作经验让她与大卫·凯思乐对人生的课题思考了很多,他们发现多数人面对的人生课题是一样的:真实、爱、关系、失去、力量、愧疚、时间、恐惧、愤怒、娱乐、耐心、屈服、宽恕、幸福。有些功课虽然必定经历,但少有人关心,仅仅尝试着去理解,也会使人受益匪浅。本书以论述真实作为开端,以论述幸福作为结束。在这些章节中,两位生死学大师将临终者们的感悟与生死学研究结合,不但向我们揭示了爱、希望、关系的真相,而且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真实自我的伟大。给每一个正在寻找生命意义的人提供了幸福度过一生的答案。

目录

来自伊丽莎白的独白
来自大卫的独白
致读者的话
一、真实
发现真实的自我,看见真实的他人。
二、爱
爱是生命中唯一真实而持久的经验。
三、关系
用心看待和人相处的每一刻。
四、失去
人生无法重來,没有失去也就沒有成長。
五、力量
力量來自于了解自己。
六、愧疚
选择爱或愧疚全在一念之间。
七、时间
专注现在活在当下,充分体验这一刻生命。
八、恐惧
恐惧无法阻止死亡,却会阻碍生命。
九、愤怒
学习更坦诚地表达愤怒。
十、娱乐
玩乐是每个人生命力量的泉源。
十一、耐心
万事万物顺其自然。
十二、屈服
放弃是逃避,面对才是屈服。
十三、宽恕
我们最需要宽恕的常常是自己。
十四、幸福
你的每一个抉择应该让你觉得此生无悔。
最后一课
用心去触摸生命

前言

  

    来自伊丽莎白的
    独白
    人活一世,总有很多事情要经历,在做垂死挣扎时,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将死之人在生命的终点感触良多,但为时已晚。1995 年,在搬到亚利桑那沙漠以后,我在母亲节那天突遭中风,全身不遂,之后几年,我一直徘徊在死亡的边缘。在那段时间里,有时候我觉得死神会在几个星期内就将我拖走,但在我准备坦然相迎之时,它却在我的失望之中悄悄溜走。但最终我并没有屈服于死亡,因为我知道自己一直在领悟生命的真谛,这是我人生中最后的课程。这些课程是关于人生的终极真理,它们暗含生命自身的秘密。于是, 我想再写一本书,与垂死和死亡无关,只关乎生命和生活。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灵魂之中都有两股势力在相互交锋,一方圣洁如甘地,另一方则邪恶似希特勒。甘地象征着灵魂中善良和慈悲的部分,而希特勒则代表消极和狭隘的丑恶灵魂。
    人的一生是与狭隘对抗,力求摆脱消极并发现芸芸众生真善美的一生,这些经历仿佛是人生之中的险恶风暴,但同时也正是这些历险让我们成了一个健全的人,我们会彼此疗伤, 不仅让身体获得康复,而且使更深处的灵魂得到抚慰。
    当说到人生历练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触及那些未竟的目标, 这里说的目标不是指死亡,而是指生活。它涉及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议题,为什么很多人都在哀叹:“没错,我过得是很好,但为什么我总是抽不出时间真正活一把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只是在生存,生存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生活。不仅如此,为了隐藏这种无谓的生活目标,很多人无端付出了大把的精力。
    于是,当面对死亡时,这些未竟的目标成了人一生中要面临的最大问题。大多数人在去世时,都有一些或一堆未了的心愿。虽然生命中要经历的太多太多,一个人穷尽一生也难以完全掌握,但学得越多,目标就完成得越多,人活得也就越彻底越实在。只有这样,当最后魂归天国时,我们才可以这般如实告知上帝,“我活过了,真正地活过!”

后记

  

    不久以前,我们曾和一位老朋友一起聊天。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位不但事业成功而且人又漂亮的四十三岁内科医师却抱怨说自己不开心。
    她向我们诉苦说,其实她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这一点着实让我们感到惊讶,因为在外人的眼中,她是一位成功的内科医师,同时还是一所著名大学的医学教授——并且她还想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你已经拥有了一份了不起的职业,”在聊天时我们劝慰她,“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
    “职业并没有让我感到幸福。”她告诉我们。而且她还觉得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不够,听到这里我们反问她说,“你每个周五不都是在免费诊所义诊吗?你不还是在尽可能地进行免费演讲和教学活动吗?还有慈善活动你也做了很多,不是吗?”
    “你们说的都没错,”她回答,“但我不幸福的原因不光是因为这些。”
    她又跟我们说起接受外科整形的事,听到这些我们都有些出乎意料。“这种手术很简单,”她说,“下巴修一下,胸部再塞进点胶原。”
    做个整容手术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女子从前就是天生丽质,虽然后来年岁渐长,但整个脸庞依然是连一道皱纹都不见。
    谈话的最后,她说她想听听我们的看法。我们彼此对望了一眼,大概心里都在暗忖:到底是谁向我们的朋友灌输了这些谬论?这位女士虽然婚姻幸福,为人聪慧,事业成功,美丽大方,身家不菲且广受敬重,但却陷入了“富裕的窘境”。她感觉自己事业没有成就感,对社会贡献不多,且对自己的外表感到自卑。也许她更需要关注的是自己的内在,而非那些外在的东西。如果连已有的成功都感受不到,那她如何能感受更多呢?如果对自己的美丽都无法欣赏,难道做完整形手术以后就会感觉焕然一新?如果对社会所做的那些贡献没有让她感觉良好,那花费再多的时间和金钱对她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关注这些外在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用处,只有认识到自己所拥有和付出的已经足够完美,上面这些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和这位不幸福的女士一样,当下的很多人已经拥有了维持生命基本成型的一切。当然我们不是说每个人都能像她那样成功和美丽,她是一个很好的个案,因为某些问题在她身上表现得异常明显。很多人在心想事成理应开颜的时候却依然感受不到幸福,为什么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取得大大小小的成就没有幸福感,对我们的外在表现也不满意,难道我们真像感觉中的那般糟糕吗?答案是绝对否定的,这份自信正是我们所缺少的内在体验。生活之基已经搭好,我们只需在上面构建属于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满足、意味深长且充满幸福感的体验。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会不自觉地贬低或否认自身的优秀之处。这些勇于承担义务、奉献社会并充满爱心的人有些是慈善协会的主席,有些则是牧师,虽然职业各不相同,但他们似乎都未觉察到自己给世界带来的感动,而且对自己的善良以及真正的自我缺乏认识。 从这些老师身上,我们所学到的最不可思议的一课便是:诊断出绝症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相反,那只是生命真正的开始。只有看透死亡的本质,你才能看透生命的本质,要活在当下,要让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达到最充盈的地步。 还记得上次看海是什么时候吗?上一次在清晨做深呼吸呢?上一次轻触小宝贝的头发?全身心地享受一顿美食?赤脚走在草地上?抬头看蔚蓝的天空?这些经历也许只有上一次,再也没有了下一次。当听到那些生命之烛行将熄灭的人祈求说,他们想再看一次星空,或者再远眺一次海洋时,我们难道不会因此而有所启发吗?想想看,有多少人住得离海并不遥远,却从来没有想去看一看海;所有人都住在天空之下,可有多少人抬头凝视过星光?我们真的触摸和品尝过生活吗?我们真的能在寻常中感受和发现不同寻常吗? 有旬谚语说,每出生一个孩子,上天便决定将世界多延续一会儿。同样的,每醒来一天,便意味着你的生命又可以多经历一天。但是,这样的一天你是否珍惜过? 记住,这样的生命只有一次,你也只能经历一次;父母、孩子、家庭以至于生活,你都只能拥有一次;朋友,你也只能拥有一次;所有大地上的这些奇观,你都只能经历一次。海洋,天空,繁星,或者你所爱的人,不要等到生命即将枯竭之时才赶去看最后一眼。还等什么呢,不如现在就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