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圆梦苍穹--从农村穷孩子到火箭总指挥

  • 定价: ¥78
  • ISBN:978751591844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宇航
  • 页数:31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黄春平的人生是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本书材料丰富,文笔生动,逻辑性强,所涉事件讲述得清楚、细致,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披露的一些往事,龙其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每次火箭发射所遇到的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较具史料价值,由黄春平本人口述、付道轩著,将知识性、历史性、新闻性、学术性融为一体,给人以多方面的知识和启示。

内容提要

  

    《圆梦苍穹》不仅是火箭专家黄春平的个人传记,也是那个时代中国航天人的共同经历。通读此书,不仅一起回忆起了与春平一起同甘共苦、攻坚克难的难忘岁月,也对春平艰难困苦的童年时期、砥砺奋进的青年时期、顽强拼搏的中年时期、不忘初心的晚年时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增添了几分对春平的敬佩之情。
    《圆梦苍穹》一书材料丰富,文笔生动,逻辑性强,所涉具体事件、来龙去脉都讲述得较清楚、细致,有较强的可读性。

媒体推荐

    本书讲述了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农村一个穷苦家庭的黄春平,经组织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等多个航天型号火箭系统总指挥,亲身投入航天事业,见证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为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铸就航天辉煌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奉献了心血和智慧。他的人生与中国航天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是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是时代楷模。
    ——航空航天工业部原副部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  刘纪原
    本书回眸了黄春平苦难的家史,记述了他在逆境中奋斗的人生,重温了中华民族近代的社会变迁,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解密了中国航天千回百折的飞天之路。值得一读。
    ——国防科工委原副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荣骏
    2003年10月15日,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驾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执行完任务后,我经常对媒体说:“是祖国和人民用智慧的双手把我送入太空,是无数人经过几十年的奋斗,无数人的很多次才造就了这个第一次。”这个第一次决不仅仅属于我,更属于国家和民族,属于共同奋斗的一代代航天人。比如,把神舟五号飞船顺利送入预定轨道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总指挥黄春平,就是这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在奉献祖国航天事业中所体现出的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铭记。
    ——中国首位航天员、航天英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原主任、中国载^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  杨利伟

目录

第一章  生逢乱世 艰难困苦度童年(1938—1950)
  1.生不逢时
  2.兄弟姐妹
  3.七龄童工
  4.严母慈父
  5.心系革命
第二章  磨难成长 勤奋学习入校园(1951—1953)
  1.翻身解放
  2.初识汉字
  3.进入校园
第三章  贵人相助 家庭重挫学未弃(1954—1959)
  1.家庭重挫
  2.面临辍学
  3.长兄如父
  4.台军轰炸
  5.贵人相助
  6.难忘亲人
第四章  金榜题名 名校严师育英才(1959—1964)
  1.参加高考
  2.求学路上
  3.学海遨游
  4.大学轶事
  5.共度时艰
  6.家中变故
  7.高分毕业
  8.光荣入党
第五章  服从分配 意气风发献国防(1964—1966)
  1.服从分配
  2.艰苦军训
  3.初识航天
第六章  非常时期 研制火箭不放弃(1966—1976)
  1.白手起家
  2.“两弹一星”
  3.非常时期
  4.永不言弃
第七章  风餐露宿 戈壁沙漠寻残骸(1966—1976)
  1.钱老关心
  2.试验落区
  3.进场参试
  4.试验营地
  5.火箭农场
  6.搜寻残骸
  7.遭遇龙卷
  8.引火烧身
第八章  汇报工作 大会堂中见总理(1968年)
  1.“双想”活动
  2.总理接见
第九章  一波三折 悲喜交织铸情史(1966—1968)
  1.青梅竹马
  2.穷人无妻
  3.二分为媒
  4.喜结连理
第十章  拨乱反正 迎来改革新时代(1978—1984)
  1.拨乱反正
  2.“不如卖蛋”
  3.走出国门
  4.拒迁新房
  5.留在一院
  6.改革创新
第十一章  刻苦钻研 工作出色担重任(1984—1996)
  1.崭露头角
  2.勇于创新
  3.首席专家
  4.访问苏联
第十二章  因小失大 “澳星”发射遭挫折(1990)
  1.“澳星”合同
  2.险象环生
  3.因小失大
  4.一波三折
  5.彻查改进
第十三章  出师不利 酸甜苦辣那一年(1996)
  1.发射基地
  2.火箭爆炸
  3.三进山城
  4.“中七”失联
  5.归零彻查
第十四章  出奇制胜 土洋并举解难题(1997—1999)
  1.紧急叫停
  2.土洋并举
  3.现场直播
  4.亲和领队
第十五章  道路崎岖 千回百折飞天路(1999—2002)
  1.万户飞天
  2.载人航天
  3.神舟一号
  4.二次合练
  5.专家洒泪
  6.火箭被撞
  7.现多余物
  8.赐名“神箭”
  9.闪电行动
  10.敢于言不
  11.器件院长
第十六章  神箭冲天 华夏终圆飞天梦(2003—2004)
  1.“非典”肆虐
  2.精益求精
  3.好事多磨
  4.梦圆苍穹
  5.祖国荣耀
  6.深刻体会
  7.千里答谢
第十七章  不忘初心 功成身退仍未闲(2003—2018)
  1.参政议政
  2.功成身退
  3.社会活动
  4.心系桑梓
  5.助力企业
  6.回乡创业
第十八章  传承精神 著书立说育后人
  1.著书立说
  2.院士遴选
  3.反哺母校
  4.育人不倦
  5.心愿期许
第十九章  温馨人生 挚爱亲情享天伦
  1.妻贤子孝
  2.手足情深
  3.多彩生活
黄春平大事年表
赞誉黄春平的诗句和书法
报刊有关报道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中国航天事业是从1956年10月开始的。当时我国的工业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都很薄弱,是在帝国主义严密封锁,苏联撕毁协定、撒走专家和三年经济困难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中国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顽强拼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独立自主地创建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时至今日,中国航天已经走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取得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孕育形成了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也培养和塑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航天科学家。
    这些航天科学家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爱国情怀,理论功底深厚,技术水平高超,善于引领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孕育航天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黄春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我是春平50多年的同事,曾经都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都是从事导弹和火箭研制的。我们在工作上有着长期的密切合作。1986年3月,国务院组织专家制定《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春平和我都是参加者之一。我被聘为国家高技术“863”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7名成员之一。在首席科学家主持下,我主要负责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和大型运载火箭的论证工作,春平被聘为国家高技术“863”某主题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他主持国家高技术“863”某主题直属主题概念性研究,成立专家组下设的五个二级专家组,实施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对技术攻关、研制计划、经费等进行全面管理。
    从1992年开始,春平和我都参与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方案论证。后来我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春平被任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我们跟所有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的同事一道,于2003年10月15日,用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浩瀚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
    共事多年,春平给我留下很深、很好的印象。春平性格豪爽、办事果断,工作兢兢业业,为人正直、诚实、憨厚,给人以“信得过”的感觉。印象最深的是春平说话的时候喜欢笑,笑起来眉飞色舞,深埋在笑纹中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激动的时候也会哭,为了载人航天工程,曾两次当众落泪、一次嚎啕大哭,我就是见证者之一。
    阅读《圆梦苍穹》一书,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直接参与者,我又一次重新回顾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看到书中讲述的很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现在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让我激动不已,感慨万分。《圆梦苍穹》不仅是火箭专家黄春平的个人传记,也是那个时代中国航天人的共同经历。通读此书,不仅一起回忆起了与春平一起同甘共苦、攻坚克难的难忘岁月,也对春平艰难困苦的童年时期、砥砺奋进的青年时期、顽强拼搏的中年时期、不忘初心的晚年时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增添了几分对春平的敬佩之情。
    《圆梦苍穹》一书材料丰富,文笔生动,逻辑性强,所涉具体事件、来龙去脉都讲述得较清楚、细致,有较强的可读性。由于作者重视学习和探究史实材料,所写之事,言必有据,保证了本书的真实性。书中披露的一些往事,尤其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每次火箭发射所遇到的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不乏史料价值。作者在本书中将知识性、历史性、新闻性、学术性融为一体,颇具特色,能给人以多方面的知识和启示,值得一读。
    王永志
    二〇一九年五月十八日于北京
    注:王永志院士是我国著名航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曾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两弹一星”工程重要技术骨干、我国载人航天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领军人。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载人航天功勋科学家”荣誉称号,2010年获小行星命名,2019年被中宣部等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后记

  

    今天的传记,就是明天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每位老年人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在其记忆深处都留有那个时代的深刻印迹和非同寻常的奋斗历程,回忆起来都是那么值得回味。如果能将这些美好的回忆都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是一部电影,每个人的精神都是一个无形的宝库。如何深度挖掘这些宝藏,正是笔者奋斗的目标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笔者长期致力于史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热衷记录点滴人生,热衷为长者著书立传,重现他们的风云岁月和精彩人生。经好友福建省建材协会会长陈久榕先生介绍,非常荣幸地认识了德高望重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资深首席火箭专家——黄春平先生。交谈中,笔者提出想为黄总指挥写传记的建议,没料到黄总指挥也正有此意,双方一拍即合,笔者便很自然、很愉快地开始了为黄总指挥写传记的工作。
    “自古寒门出贵子,从来纨绔少伟男”。作为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福建福州农村的一个普通、穷苦农民家庭的孩子,黄春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长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等多个航天型号的总指挥,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他,亲眼目睹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亲身投入到中国航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见证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他的人生和中国航天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从他的身上可以折射出中国航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本书撰写历时一年有余,在与黄总指挥的不断接触中,笔者对他的了解日益清晰,也被他的事迹和人格深深地感动。本书不仅系统全面地展现出黄总指挥非同寻常的传奇人生,还展示了黄总指挥的优秀品质与心路历程,体现出一代航天人的伟大精神。同时展示了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这80多年来,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所发生的巨大变革,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下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历程。黄春平总指挥是一个时代的典型代表。 为了使本书能贴合时代背景、紧扣时代脉搏,笔者花费了大量精力,查阅了大量史料。因此,黄总指挥的传记,不仅是一部个人成长史,还是一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更是一部记录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史志作品。这本传记的出版,可以成为供后人学习、借鉴、研究、考证的历史资料,有利于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采访和撰写过程中,得到了黄总指挥和夫人张永桂的大力支持,得到了黄总指挥大妹妹林瑞月的热心帮助,她为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照片资料。非常感谢新加坡易缇秀公司总经理杨海东先生,他为本书的撰稿和出版提供了倾情赞助。还要感谢黄总指挥的侄儿黄琛先生,他一直负责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为黄总指挥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同时,非常感谢为本书撰写和采访给予很大帮助的陈海滨、金卫华、彭娟、林小端、金新颖等几位老师,他们参加了对黄总指挥的采访和材料整理工作。其中,文采飞扬的彭娟老师为本书的第四章、第九章、第十八章提供了优质的初稿,同时对全书进行了润色和初审;金卫华老师为本书第十九章提供了良好的素材。特别感谢尊敬的江善明老师,他对本书进行了深度的润色,并对本书的撰写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使本书的质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黄春平总指挥对编写自己的传记,一直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反复叮嘱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他的评价不要拔高,不能过头;引用的材料和引申的情节一定要准确,符合事实;对他的身世和家庭情况的说明一定要准确到位。黄总指挥的这些中恳要求,一直是我们撰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80高龄的黄总指挥不辞辛劳,花了大量的精力对本书进行了三次详细的审校,对大至章节结构、小至标点符号,都进行了字斟句酌的修改。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部分内容因保密要求以及编撰人员的水平有限,本书也许未能很好地将黄春平总指挥的贡献、成就和个人魅力全面充分地展示出来,还望大家谅解。书中的不足之处,还拜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 付道轩 2020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