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世界文学研究

青年翻译家的肖像(精)

  • 定价: ¥58
  • ISBN:9787309151350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复旦大学
  • 页数:29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我愿意自己的语言是一座风格的竞技场,时刻处在声音与意义的动态守恒中,永远保持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的可能性。
    耐心寻找最贴切的字眼,仿佛每个词语都不可替代。这也使得我在翻译的过程中时常在忠子独特的文字风格和忠于汉语散文的一般规范之间挣扎不已。
    以短搏长是一件困难却充满梦幻色彩的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恰是译诗的魅力所在,危险而前途未卜的炼金术永远比黄金更美,反过来也为语言开拓了新的伸展空间。

内容提要

  

    翻译是一门怎样的手艺?在这本青年作家、资深译者、“灵魂画手”包慧怡的译评集里,你能看到一位优秀的文学译者是如何化身精灵,在两种不同的语言世界里往来穿梭,架设桥梁,耐心而精妙地编织出译文的经纬,让诗不再成为“翻译中的失去的东西”,而是翻译中的应有之物。
    书中收录作者对自己翻译的十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细读心得、深度评论和译事漫谈,以及十余年所译诗文中的精彩篇章,并配以亲笔手绘插图十八幅。书名是对爱尔兰文学巨擘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致意一它不仅立体呈现了一位青年译者的样貌,更是诸多文学译者共同的写照。

作者简介

    包慧怡,都柏林大学英文系中世纪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副教授,研究古英语与中古英语文学、中世纪手抄本中的图文互动、世界诗歌。著有英文专著Shaping the Divine, The Pearl-Poet and the Sensorium in Medieval England,评论集《缮写室》《翡翠岛编年》,诗集《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等,出版译著14种。

目录

小引 青苔深处
青年翻译家的肖像
  忘我而无用的专注
  全部的艺术就在于不要坠落
  奥斯特的叙事遁形术
  鸟之轻,羽之轻
  收集影子的人
  岛屿柠檬和世界鳗鱼
  葆拉·弥罕的词源迷宫
  解谜与成谜
青年翻译家的缮写台
  薜荔蒂丝之歌 [法]皮埃尔·路易
  斑驳之美 [英]杰拉尔德·曼雷·霍普金斯
  夜空 [英]R. S.托马斯
  读者 [美]华莱士·史蒂文斯
  驶向拜占庭 [爱尔兰]威廉·巴特勒·叶芝
  一种艺术 [美]伊丽莎白·毕肖普
  北海芬 [美]伊丽莎白·毕肖普
  夜舞 [美]西尔维娅·普拉斯
  拉撒路夫人 [美]西尔维娅·普拉斯
  致塞西莉亚 [美]F. S. 菲茨杰拉德
  涤罪之路 [美]F. S. 菲茨杰拉德
  时光 [美]约翰·皮尔·毕肖普
  献诗 [美]埃德蒙·威尔逊
  她不知道她正死去,但她的诗知道
  [爱尔兰]葆拉·弥罕
  游牧人的心 [爱尔兰]葆拉·弥罕
  白猫盘古再世 [爱尔兰]葆拉·弥罕
  云莓 [爱尔兰]哈利·克里夫顿
  洋流颂 [爱尔兰]哈利·克里夫顿
  女体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天使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后记

前言

  

    小引  青苔深处
    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我翻译出版了十本书。从练手阶段没有资历,只能接到估屈聱牙、自己都读不下去的悬疑小说,到积累一阵后,开始译一些文学经典和社科专著,再到这几年只译对自己意义重大的作者,沿途的风景谈不上是玫瑰色,却还是妥妥地把我引入了一条羊肠小径,路的尽头是无尽的青苔,如一颗散焦的瞳孔所看见的大片深绿:沁凉,绵密,轻颤着、不带感情地托举着我,令我获得一种一切旷野恐惧症患者都熟悉的安心。
    虽说是学外文出身,我不曾把文学翻译当作首要的志业,也从未获得过允许自己这么做的环境和时间。和这个时代的大部分译者一样,翻译是白日的劳作结束后昏灯下的零敲碎打,虽然谈不上争分夺秒,却是一种需要蓄意为之留出时间和能量的夜间工作。译者永远是一种夜行动物——即使不在物理时间维度上,也在心灵时间维度上——词语的排排立柱与管风琴在他身旁升起又降落,摩擦他的敏感系数,铺设或阻扰他一步步深入语言统御的幽暗国度。首先是和原作者对峙,然后是和自己——这对峙漫长、循环往复、永难令人放心,在翻译诗歌时,尤其可以把人逼疯。这儿确是暗影幢幢之地,每当眼睛指出一片开阔的林地,耳朵却又会把你带上荆棘蔓生的歧路。而在查询词源和相关资料时,短短一行文本就能诱人走进音义和语境的蛛网迷宫。需要脑中一个声音在某个时刻喊停并做出决断——“你不需要一张无限的清单”——否则,译者最终会迷失在这座可能性的迷宫深处,万劫不复。而书籍也将永远没有完成那天。
    十三世纪神学家、方济各会总长波那文图拉将写书人分为四类:“有四种制作书籍的方法。有时是一个人写别人的字,不添也不改,他只是被称作‘抄写员’(scriptor)。有时一个人写别人的字,把别人的片断汇聚在一起,他就叫作汇编者(compilatm。)。有时一个人兼写别人的和他自己的字,但还是以别人的字为主,自己增添的字只是为了阐明问题,他就不能被称为作家,而只是评论者(commentator)。又是一个人兼写自己的和别人的字,而用别人的字来作为证据,他就应该被称为作者(auctor)。”
    这是一种典型的中世纪作者观,其根基是印刷术通行前寸字寸金的手抄本文化。实际上中世纪写书人还包括第五类人,“用自己的字来逐一表达别人文字的人”,也即翻译者。与今天看法迥异的是,中世纪译者往往被看作最接近现代“作者”的那类人(即波那文图拉笔下的“auctor”,英文“author”的前身),绝大多数中古盛期文学巨擘如但丁、薄伽丘、乔叟、高厄都曾将大量古代晚期或中古早期作品从拉丁文或宫廷官话译入俗语,譬如乔叟从古诺曼法语将《玫瑰传奇》译人中古英语伦敦方言(莎士比亚时代及现代英语的前身)。从语言史上看,正是这批译者兼作家的努力,为俗语(vernacular)作为文学语言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基础,否则英语、意大利语或其他现代语种的文学史将无从谈起。
    ……
    必在天上凿出光与虚空。群星的创造
    起于凝视:多么稳泰,多精准。
    而我内在的骑兵突破夜之火焰
    千军万马踢踏而来,凛冽的剑刃
    映出年代久远的应许:那专司创造的黑眸
    熟悉这应许。我已为之鲜血淋淋
    是谁钦定这无益的运输
    送我去阴影叠嶂、水生物日夜逐力的国度
    充当远非独一无二的新妇?在那里
    我将日复一日地修剪闪电的树根
    袭一身绝缘的白瓷衣裳,永远忧郁而温柔地
    擦拭一面形成于沙丘之凹陷的圆盾……
    我将失神地转动古瓷眼珠,看那只角桠分叉的鹿
    如何闯入他内在的图腾;为了彰显他幽暗、馨香
    恐怖的神恩,如何奋力燃烧它耳间的枝形灯
    看它如何在词影幢幢的穿廊中反复迷失
    受羁、中箭、跌落、死亡、启程……
    最后于他的卷纹中央找到我
    冷却已久的回声
    谨把这本书献给所有曾在、正在、将在语言的缝隙间逡巡的夜行动物,为了我们在青苔深处的再次相逢。
    2015年9月

后记

  

    我们这一代读着外国文学译著长大的青年,对于老一辈翻译家是负债的。他们优美的译笔源自一个汉语的光华摇曳生辉的古老传统,扎实的西文功底来自一个没有网络和电子辞典的硬核环境,对译稿的精细打磨基于墨水和格纹纸,过程往往长达十几年、几十年或终生之久。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是任何清单都不足以概述的,请允许我免去这注定充满缺憾的罗列。
    正因如此,“翻译家”这三个字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重量,我自知不能忝列其中,不过是抱着对特定作者的热爱,临渊履冰而行。就像小引中提到的,本书的标题是对乔伊斯《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私心致意——乔伊斯亦是一名隐秘的译者。
    C.S.路易斯说:“我厌恶在一切之中只看到我自己。”然而,这斑斓世界中的万物,又注定在一切意料之中和意外之地向我们举起一面镜子。有时候,我觉得译者和原作者的关系也是这样地矛盾而幽微。
    距离这本小书的初稿整理完毕,转眼又过了四年多。这几年中,由于其他工作占去了太多精力,我已几乎“自绝”于译事,但还是零敲碎打地译完了一本爱尔兰作家的中篇小说集,一本中古英语抒情诗选,一本关于文学地图的社科著作,一本艾略特的童谣集,并以每天二三十行的龟速,继续从中古英语西北方言翻译着十四世纪头韵诗人“珍珠”的作品全集——一场始于博士求学期间,眼看没有任何希望在近期完成的奥德赛之旅。比起那时的自己,一个可能的变化是对抵达的关心少了,双手不再时刻紧握船舵,可以时不时在风中张开,除了感受空气的流动之外什么都不做。 “肖像”是时时回看来路,“缮写台”是偶然擦拭病珠。谢谢书中涉及的已出版译著的编辑们允许我使用发表过的译文,人与人的牵绊在书页中续存,是我最喜欢的和同类相处的方式。谢谢本书的责编方尚芩女士,如果没有她的敦促和鼓励,上课写板书被学生称为“灵魂画手”的我,不会有勇气在本书中收入自己的涂鸦作插图。新的旅程总是崎岖,幸而能够结伴向前。 回到毕肖普所说的“忘我而无用的专注”,对于愿意在劳作中安放生命的人而言,这是多么无价又公平的礼物。在这纷纭尘世间,我知道,你或许也知道,除了极度专注中产生的对时间的克服,没有什么其他幸福值得或者可能驻留。   谨以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