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哲 学 > 哲 学 > 外国哲学

沉思录(英文版)

  • 定价: ¥32
  • ISBN:978721425334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江苏人民
  • 页数:337页
  • 作者:(古罗马)马可·奥...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古罗马皇帝奥勒留终其一生的灵性思考,是对自我灵魂的拷问,阐释了人的德行和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等,时至今日仍影响着一代代领导人。
    《沉思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甜美、忧郁和高贵,这是一部黄金之书,它以庄严不屈的精神负起做人的重荷,指引人们去过更加美好的生活。

内容提要

  

    奥勒留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帝王哲学家,而《沉思录》是奥勒留终其一生的洞彻与思考,是他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也是他对自我甚至对人类灵魂的拷问。这本著作是斯多葛派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该派里程碑式的作品。
    《沉思录》全书十二卷。在书中,奥勒留剖析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阐释了个人的德行、社会伦理、精神信仰,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等,表达了奥勒留身居宫廷,同时面对乱世的独特感悟,是值得每一个人反复诵读的安身立命之书。

作者简介

    马可·奥勒留,斯多亚派著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马可·奥勒留幼年丧父,是由他的母亲和祖父抚养成人的,并且在希腊文学和拉丁文学、修辞、哲学、法律甚至绘画方面受到了在当时来说最好的教育,他从他的老师那里熟悉和亲近了斯多亚派的哲学(例如爱比克泰德的著作),并在其生活中身体力行。

目录

译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前言

  

    自古以来,有操守有修养的哲学家历代都不乏其人,位居至尊、叱咤风云的皇帝也是史不绝书的,但是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哲学家者则除了马可·奥勒留外恐,怕没有第二人。这位1800年前的旷代奇人于无意中给我们留下了这一部《沉思录》,我们借此可以想见其为人,窥察其内心,从而对于为人处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领悟,这部书不能不说是人间至宝之一。与这部书同一类型差可比拟的应推15世纪德国僧侣学者托马斯·坎佩斯(Thomas Kempis)所著之《效法基督》,但是以文笔之亲切动人和对人影响之深巨而论,后者与前者仍不能同日而语。我们中国的民族性,以笃行实践的孔门哲学为其根基,益以佛学的圆通深邃和理学的玄妙超绝,可以说是把宗教与伦理熔于一炉。这样的民族性应该使我们容易接受这一部斯多葛派哲学最后一部杰作的启示。译者对于此书夙有偏好,常常觉得这一位古罗马的哲人,虽然和我们隔有18个世纪之久,但开卷辄觉其音容宛在,栩栩如生,正如Renan于1881年所说:“我们人人心中为马可-奥勒留之死而悲威,好像他是昨天才死一般(Tous,tant quenous sommes,nous portons au coeur le deuil de Marc-Aurelecomme s’il etait mort d’hier)。”确是大家共有的感想。1958年受林挺生先生嘱,移译此书,耗时逾年始克竣事,平生翻译以此书最为吃力,亦以此书为受益最多。今将付梓,爰将作者生平及有关资料略为叙述,以为读者之参考。
    一、马可的生平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于公元121年4月(26日,或6日,或21日)生于罗马。他的本来的姓名是MarcusAurelius Verus,出自贵族家庭,据说是罗马第二任国王Numa Pompilius(前715一前672)之后裔。他的父亲Annius Verus是罗马的显宦,祖父(亦名Annius Veins)曾三度任执政官。马可不幸父母早故,由祖父抚养长大。幼时颖悟过人,深得当时皇帝Hadrian(76—138)之赏识,曾不呼之为Verus而昵称之为Verissimus(most truthful)。6岁时获骑士衔,8岁时为古罗马战神祭司。姑母Annia Galeria Faustina嫁给皇帝Hadrian的义子Titus Antoninus Pius,这一位姑父后即于138年继位为帝。姑父Antoninus无子,便以马可为义子,使改姓名为MarcusAureliusAntoninus。这是他改名换姓之由来。
    马可15岁时与姑父另一义子Commodus之姊Fabia订婚,至是解除婚约,与姑父母之女Faustina订婚。马可所受的教育不是学校教育,而是分别由私聘教师指导授业。他主要的训练是斯多葛派哲学,所以他自幼即学习着过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习惯于吃苦耐劳,锻炼筋骨。他体质夙弱,但勇气过人,狩猎时擒杀野猪无惧色。对于骄奢逸荡之事则避之唯恐若浼。当时罗马最时髦之娱乐为赛车竞技,每逢竞技,朝野哄动,趋之若狂,甚至观众激动,各依好恶演成门户(Factione),因仇恨而厮杀打斗,对于此种放肆过分之行径马可不以为然,他轻易不现身于竞技场内,有时为环境所迫不能免俗,他往往故意借端于竞技不加正视,因此而备受讥评。
    140年,19岁,擢升为执政官;145年,24岁,结婚;两年后,生一女。护民官之职位,及其他国家荣誉,相继而来。162年,40岁,Antoninus Pius卒,马可即帝位。他的第一件措施就是邀他姑父另一义子L.Ceionius Commodus(后改名为LuciusAurelius Verus)与他共理国事,虽然这一举措是很受元老院反对的。马可的用意是训练他为将来继承大位做准备。……
    (一)Meric Casaubon译本,刊于1634年。Everyman’s Library即后用此译本。这是最初的译本,文笔繁复,近于意译。1900年W H.Q.Rouse重编本,附加马可与Fronto信函若干通。
    (二)JeremyCollier译本,刊于1701年。近Camelot Series采用此译本。文笔嫌过于俗鄙,一般批评均贬多于褒,唯MatthewArnold为文介绍马可时对此译本颇加誉扬,以为其文笔活泼有力。
    (三)JamesMoor andThomasHutcheson合译本,刊于1742年。近于直译,信而不雅。1902年,G.W Chrystal刊有修订本,颇佳。
    (四)Richard Graves译本,刊于1792年,无特长。
    (五)George Long译本,刊于1862年,常被誉为“标准译本”,流通最广,在四十年间独步一时。文笔近于拙朴,是译者故意模仿马可原文作风所致。
    (六)Hastinss Crossely译本,刊于1882年,仅刊第四卷,余稿未刊行。
    (七)G.H.Rendall译本,刊于1898年。许多批评家认为是最佳译本,信雅兼备。
    (八)John Jackson译本,刊于1906年,牛津大学出版。译笔极佳,惜有大胆窜改处。
    (九)C.R.Haines译本,刊于1916年,有希腊原文对照,收入Loeb Classical Library。
    以上九种译本,译者手边仅有四种,即(一)、(五)、(八)、(九)共四种。经参阅后,决定选用Haines的对照本为根据,因为这一译本比较而言最忠于原文,最能保持原文的面貌。可能Long和Jackson译笔较为流畅,但是翻译古典作品还是应以忠实为第一义。Haines自己说:“我情愿犯错,如果算是错,错在过于忠实方面。因为此书之面貌大部分是由于其文笔所造成。”马可的文笔确实是相当朴拙。书中前后重复之处甚多,句法有时奇简,意义有时不甚清晰。此中文译本亦曾妄想努力保持原作风格,但由英文转译,与“含饭哺人”犹有一间,能存几许原作风味,殊不可知,译成重校,不禁汗颜。幸原书价值具在,过去曾感动无数读者,如Frederick the Great、Maximilian of Bavaria、Cap.JohnSmith、General Gordon均曾受其影响甚巨。此中文译本如能引起读者兴趣,成为人格修养之借镜,则是我所企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