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典著作 > 经典著作 > 学习与研究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理论溯源

  • 定价: ¥98
  • ISBN:978752017306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社科文献
  • 页数:267页
  • 作者:田韶峻|责编:丁凡
  • 立即节省:
  • 2020-09-01 第1版
  • 2020-09-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历史生成的文本,在承续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的基础上,对左翼文艺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补充与发展,同时它凝聚了一代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精神内核。
    本研究拟从历史、实证的方法入手,客观回归文本,力图还原《讲话》理论的动态发生过程。

内容提要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集中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更是20世纪以来我国最重要的理论文本之一。本书结合文献史料,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行整体谱系性探源,重返其发生的历史现场。通过考察每一关键词和核心范畴衍变背后所含蕴的时代变迁以及各种话语之间的内在冲突,揭示其生成的时代语境和变形图景,藉此探究它在整个中国文艺发展链条中的一脉相承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历程,并透视中国文艺观念的嬗变及转换间的内在机制。

作者简介

    田韶峻,河北平乡人,文学博士。先后就学于河北大学、四川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执教,目前于福建师范大学工作,讲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艺研究。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1项、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

目录

导言  后《讲话》时代的《讲话》研究
第一章  新兴文艺体制的核心主体建构
  第一节  工、农、兵的语义变迁
  第二节  群体性指称概念之演变
  第三节  工农兵文艺体式的创制
第二章  创作主体的身份划分和角色定位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文化身份认同
  第二节  同质性的指认与建构
  第三节  文坛领域的小资产阶级话语
  第四节  创作主体身份和角色定型化的形成
第三章  不断明确和强化的功能属性
  第一节  启蒙工具说的孕育
  第二节  作为“注入思想”的“宣传武器”
  第三节  文艺功能的重新定位
  第四节  文艺武器论的再度强化
第四章  文艺形式的转换与变革
  第一节  “形式”遭遇的尴尬
  第二节  “旧瓶”与“新酒”
  第三节  “民族形式”与体式变革
第五章  被规训的角色转换和话语转型
  第一节  “物心两面的改造”
  第二节  从改造走向结合
  第三节  角色转换后的话语转型
第六章  文艺大众化实施路径之新构想
  第一节  “普及”的焦虑
  第二节  “豆芽菜与大树”的辩证关系
第七章  时代与现实的文艺召唤
  第一节  “美刺”与“写光明”
  第二节  “暴露与讽刺”论争
  第三节  对现实言说的规定性叙述
第八章  两难中的批评标准
  第一节  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文艺批评
  第二节  苏区文艺审查机制的雏形
  第三节  文艺批评的两个标准
结语  多元话语的继承与超越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