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贸易经济

从头开始(星巴克之父的人生信条和经营哲学)

  • 定价: ¥69
  • ISBN:978755964297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北京联合
  • 页数:364页
  • 作者:(美)霍华德·舒尔...
  • 立即节省:
  • 2020-10-01 第1版
  • 2020-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星巴克之父自传。霍华德·舒尔茨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星巴克之父”。正是在他的领导下,星巴克大胆转型,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知名的全球咖啡连锁品牌。
    星巴克之父的人生信条和经营哲学。想要了解星巴克的一切,读这一本就够了!从廉租房少年成长为星巴克前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从1到31000家门店的经营秘密,《从头开始》助力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实现多维度的自我成就。
    80余幅珍贵照片,全景展现舒尔茨与星巴克的相互成就。
    比尔·盖茨、小威廉姆斯、罗伯特·盖茨、马克·库班、威廉·麦克雷文等诚挚推荐。
    霍华德·舒尔茨为中文版全新做序。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静瑛长文做序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星巴克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人生和事业经历,并提出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如何多维度自我成就的理念。
    如何将我们的干劲、智慧,甚至是痛苦,转化为比个人成功更有意义的事情?问题的答案正是霍华德·舒尔茨人生信条和商业价值观的核心。他在布鲁克林的廉租房中长大,凭借个人努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把星巴克从11家门店打造为世界标志性的品牌之一。
    本书采用双线交织的叙事方式。一条线是霍华德-舒尔茨艰辛的童年生活,他在书中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另一条线是星巴克的经营理念,讲述了舒尔茨如何关注每一位员工的自我实现,真正以人为本,形成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伙伴文化”。
    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真诚、坦率的个人回忆录,第二部分是鼓舞人心的星巴克发展蓝图,第三部分则证明了普通人也能做非凡之事。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解星巴克哲学的全新视角,每一个平凡人,只要不放弃追逐自己的梦想,都可能逆袭为有格局的领导者。在困难和挫败面前,请记住:唯有行动才能改变世界。

媒体推荐

    霍华德·舒尔茨的故事提醒我们,成功并非仅仅依靠个人的决心就能达成。成功还需要与他人合作,需要依靠社区的力量。霍华德践行了这一理念,创办了全球知名的咖啡品牌。我很期待他下一步将会取得怎样的成就。
    ——比尔·盖茨
    现在,星巴克在中国继续践行霍华德的创业初衷。每一天,我们的目标都是让我们的伙伴和顾客感到自豪,同时让我们不断超越自我,更上层楼。霍华德的经历和信念,都呈现在这本《从头开始》的字里行间,这些都是他的人生经验。这本书激励我去思考如何在我们所处的组织和社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希望这本书也能给大家带来同样的启迪。让我们携手同心,以同理心、爱心和人文关怀为根基,共同建设长盛不衰的企业和欣欣向荣的社区。
    ——王静瑛,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任何经历过、克服过逆境的人,都会对《从头开始》产生共鸣。霍华德·舒尔茨的梦想——让世界变得更公平、使每个人都乐在其中,是真正能改变社会的力量。
    ——塞雷娜·威廉姆斯,美国著名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
    《从头开始》既引人入胜,又令人感动。在书中,霍华德·舒尔茨讲述了自己艰辛的童年是如何影响他创立了星巴克,又是如何启发他将之塑造为一家具有社会良知的公司的。通过这本书,舒尔茨给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公司该如何解决社会问题,我们作为个体又该如何团结一致,确保每个努力奋斗的人都有像他这个穷小子一样的机遇,摆脱过去,着眼未来。
    ——罗伯特·盖茨,美国国防部前部长
    《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CEO和企业家们很少会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弱点和遭遇过的挫折公之于众。然而在《从头开始》中,霍华德·舒尔茨这么做了。更重要的是,他讲述了这些弱点和挫折是如何激励他接受巨大挑战,并且亲身示范了企业不仅仅是挣钱的平台,也是行善的平台。《从头开始》是一本好书,它将激励我们所有人更加努力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马克·库班,美国知名投资人

作者简介

    霍华德·舒尔茨,星巴克之父。霍华德.舒尔茨在布鲁克林的廉租房中长大,是家里第一个拿到大学文凭的人。在创办了小型咖啡馆“天天咖啡”后,他买下了星巴克。在他的领导下,星巴克逐渐发展壮大,从11家门店发展到现在大约31000多家。2018年,星巴克在《财富》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中排名第五。
    霍华德与妻子雪莉共同领导舒尔茨家族基金会。有两个孩子,现居西雅图。其他著作有《将心注入》《一路向前》。

目录

中文版推荐序——王静瑛(Belinda Wong),星巴克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中文版作者序  未来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  梦想开始的地方
  第一章  在艰难中成长
  第二章  咖啡里的连接感
  第三章  “异类”星巴克
  第四章  如何穿越泥泞
  第五章  无能为力是改变的开始
  第六章  在变局中不做旁观者
第二部分  星巴克的重塑和使命
  第七章  工作的尊严必不可少
  第八章  当星巴克遇见善良天使
  第九章  我们的义务
  第十章  招聘不是慈善活动
  第十一章  磨难是人生的“意外”
  第十二章  为他人铺路的责任
  第十三章  我相信应许之地
  第十四章  教育是最好的承诺
  第十五章  像星巴克那样为你投资
第三部分  让星巴克成为纽带
  第十六章  咖啡馆里的讨论会
  第十七章  第三空间的热点议题
  第十八章  重新思考人生的可能性
  第十九章  给“机会青年”一个新开始
  第二十章  帮助那些没有“毯子”的人
  第二十一章  在进取中探索未知
  第二十二章  中国星巴克的“伙伴家庭论坛”
  第二十三章  星巴克欢迎你
  第二十四章  我们的角色和责任
  第二十五章  告别星巴克,成为更好的我们
后记  勇敢攀登
致谢
照片出处

前言

  

    未来的可能性
    楼梯间是我的避风港。公寓楼里大多数人都乘电梯,只有在电梯故障时才会爬楼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会去通往楼顶的那段楼梯。所以,每当家里鸡飞狗跳时,我都会躲在那里。我的卧室——透过窗户能俯瞰下面的停车场——不适合躲乱子,因为我是跟弟弟妹妹同住一间卧室,而且我家的公寓太小,父母吵架的声音又太大,用被子蒙着头都没有用。坐在楼梯上,我觉得很安心。这里是我的避风港,是我的“城中巢穴”。
    楼梯间里并不安静。争吵声、沉重屋门的关门声、底层楼梯里小孩子上下楼的声音,都能听到。种种声音在空荡荡的楼梯间里回荡,传进我的耳中。虽然如此,坐在这里,我却能感到些许平静。再大一点之后,坐在楼梯间里,我幻想着离家出走,想象着童年之外的人生。想象终是有限,但我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感受。我想要摆脱心中的焦虑,这种焦虑,每当推开自家公寓的屋门时就会布满全身。
    我三岁时,我们家搬到了布鲁克林东南边缘处的卡纳西(Canarsie)的湾景住宅区(Bayview)。这里原本是一片细长的沼泽带,而我们的公寓是一个狭小的两居室。那是1956年,纽约城市住房管理局为一千多户低收入家庭新建了砖结构的公寓楼,我们家就是其住户之一。那是破败的城市贫民区的新化身。像湾景住宅区这样的项目,不是穷人的末路,而是生活的起点。当时我不知道这对我意味着什么。多年时间里,母亲一直向我灌输一种观念:在卡纳西之外有更好的生活,且是我能力所及。可我看不到它。每一天,我所看到的只是长时间躺在沙发里的父亲。母亲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卧虫”。对自己、对家人、对我从未谋面的他的上司、对我无法理解的体制,他表现得萎靡不振,而他萎靡不振的气息,渗透进我们家的每一个角落。
    在楼梯间里,我得以稍稍远离令人窒息的家庭气氛,但我努力要看透四周的水泥墙壁。
    慢慢地,我眼中的世界不再是“现状”,而是“未来”。这正是本书的中心思想:我们所有人——包括我们从事的行业——该如何为自己、为家人、为现存的世界打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改变萌发于内部。对公司而言,改变源于文化。打造文化就像培养孩子。一个团体(组织、机构)的价值观早在奠基之时就打上了烙印,并且,其创始人及领导人每天的决策都会融入公司的集体记忆和持续行为。
    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创业。那时的我,是一个被咖啡启迪的年轻创业者,但同样给我启迪的,还有人类与生俱来的交流联系的需求。这一普世而永恒的特质被深植于星巴克的DNA,也是星巴克五十年经久不衰并将继续受世人欢迎的原因。
    所有社会都会面对复杂的困境,企业需要参与进来,帮助解决问题、缓解痛苦。除了捐款之外,公司还可以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专家、产品、人脉甚至场地——为社会改变产生积极的影响。员工在金融、技术、营销等方面的专长,可以帮助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机构变得效率更好、成效更大。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公司更要正视自己。它们不仅仅是利润驱动的实体,更是对多个利益相关者——股民、员工、顾客、供应商、社区以及这个星球——负责的企业公民。
    对企业家和高管来说,“解决社会问题”并非“提高财务业绩的诸多决策”的派生物,而是同根同体的。“人道”与“生意兴隆”并非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二者若能共生,企业定会受益良多。现在的顾客青睐行事有意义的品牌,员工也更愿为有作为的公司奋力工作。
    没有人是孤立存在的。健全、快乐的群体有赖于成员的相互依赖。这同样意味着,企业不能孤军奋战。如果私营、公营、非营利组织能携起手来,合作创新,为社会谋福祉,那大家都能更上层楼。
    回顾人生,我一直在力促星巴克及其他公司积极而创新地提升社会正义、推动经济公平、维护社会稳定、谋求社会福祉;我所做的这些努力,以及塑造了今日之我的早年经历,都是本书的精髓。但是,我们的努力远未结束。我们所有人都要做出一个决定,亦是回答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要产生怎样的影响,才能促成有意义的改变?
    霍华德·舒尔茨
    2020年5月

后记

  

    勇敢攀登
    我和雪莉站在法国北部平坦的沙滩上,眺望英吉利海峡暗淡的水面。1944年6月6日,就在这段锯齿状的海滩上,数万名盟军官兵蹬过冰冷的海水,冒着枪林弹雨,要解放纳粹德国控制下的西欧。在他们中间,有200多位美国陆军游骑兵。他们登岸之后,要爬上100英尺高的悬崖,意在夺取高地的控制权。并非所有人都活着爬上了悬崖,那些爬上悬崖的,又身处一个后来被罗纳德·里根总统描述为偏僻、大风、“空气里全是浓烟,耳边全是人的嘶喊……”的军事要地。第二年春,纳粹德国投降。
    诺曼底登陆日是“二战”结束的开端。但对数千名年轻人来说,那是他们生命的终结之日。当天,我和雪莉前往诺曼底美军公墓(Normandy American Cemetery)悼念了他们。海面之上,修剪整齐的绿草地上,一排排一眼望不到边的洁净的白色墓碑向西而立,面向故乡。9300多名牺牲的军人埋葬于此,其中有45对兄弟、四位女兵、某位美国总统的两个儿子,还有至少一对父子。
    向导为我们讲述70多年前那场血腥的战役,我们震惊于巨大牺牲的惨烈,又心悸于倘若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战失败,无法推翻纳粹暴政,这个自由的世界将会堕入怎样的地狱。
    那是2017年10月的一天。我来诺曼底,是为了深入了解一下美国的“昨天”与“今天”之间的纽带,再思考一下美国的“明天”。我们到访诺曼底之时,恰逢仇恨言论、种族主义、白人至上主义在美国土地上死灰复燃,未遇谴责,尤其出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那里。在带着咸味的寒冷海风中,在静立的人造纪念碑前,我转向雪莉,问道:“我们想让孙子、外孙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公墓里的这些烈士,为了别人有权选择在怎样的国家生活而战死,身在他们的墓前,我如此问道。 我想让我的孙子、外孙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国家,在这里,数百万人都有机会安稳地负担得起自己和家人的吃住和教育。除此之外,每个人因为真正有机会学习、工作而实现自己的成功,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成为鸡窝里飞出的凤凰,就像找到了美国青年建筑团的卡门·威廉姆斯,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实现大学梦的玛赛尔·卡洛姆一赫比森,在星巴克找到工作的塞维尔·麦克尔拉斯一贝。 我和雪莉正要上车离开诺曼底,这时我听到一个美国人说话的声音。一位男士和一位女士刚刚进入公墓。我走上前去打招呼,说我们是西雅图来的。这对夫妇来自巴尔的摩。妻子是位护士,丈夫是位律师。他们说,他们是来巴黎度假的。 “你们为什么要来诺曼底?”我问道。从巴黎到这里需要开三个小时的车。 “不想有什么遗憾。”那位女士答道,“我们到这里来,是要提醒自己——以前的美国人是什么样子。” 她的话犹如一把匕首扎进我的心里。以前的美国人是什么样子。 我听出了她话里的悲情,因为我曾经也有这种感受;但现在没有了,因为过去几年里我所目睹到的,尤其是本书中记录的一些经历,都使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不比以前差多少。 美国还不是个完美的国家,但一直有人具备一些优秀品质——就是这位从巴尔的摩远道而来的护士所追悼的优秀品质。想一想本书中陆军上士勒罗伊·佩特里、军士长塞德里克·金的英勇和慷慨,比尔·克里索夫医生的责任感,大家就能明白了。 一个国家的品质,在于像勒罗伊、塞德里克、比尔这样的公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里——恪守他们的价值观。 我们当中有很多人渴望恢复在这个国家的集体自豪感。我们具备这样的条件。但很多人已经变得麻木,甚至对偶尔从邻居或领导人口中说出的令人震惊的、残忍的花言巧语不以为忤。我们也要记得,还有很多美国人出言反驳这些偏狭的言论,他们的数量要比喷出这些话的人更多。愤怒和害怕的声音大过善良和乐观的声音,并不意味着前者占优,也不能表明美国变了性质。媒体和社会言论发出的负面信息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不完整的。每次看到类似信息充斥于前,我们都可以用一些人的事迹来提醒自己,如蒙大拿州米苏拉市玛丽·普尔的同情心,西弗吉尼亚州“莉莉的家”的丽贝卡·克劳德的善心,辩护律师布莱恩·史蒂文森在法庭上对司法公正的坚定呼声。在网络之外,耳力之外,有无数尊严之举发生,不可小觑。 我们早就具备条件克服分歧和少数人的尖刻言语,引领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再次变成一个伟大的国家,而是使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安全、更公平、更繁荣、更兼收并蓄。 支持常识性问题解决的人有千千万,他们都渴望不断修复、再造和改进。在本书中,我想通过很多人的事迹详述我们现有的对抗机能失调的潜力,如马克·平斯基的合作精神,迈克尔·克劳的创新精神,布兰登·丹尼森的创业气概,达科塔·凯斯校长对学生、对自己的坚定不移的信任。他们的事迹能提醒我们,特朗普总统及其政府那些错位的优先顺序,不代表美国大多数人的优先顺序。虽然担任公职的不乏正义之士,但是现在,共和与民主两党之中,都有人对多年来困扰我们的政治体系破碎的信任难辞其咎。事实上我认为,作为一个整体,美国人民比现有的政治阶层要好很多。 作为一个商界领袖,我的任务一直是履行星巴克以往的价值观,其方式是让这些价值观在当代获得新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一直努力学习,还鼓励别人开拓思路解决紧迫的社会问题。其间有磕绊,也有成就,我从中得知成功并非从天而降的馅饼。就美国人珍视的生活方式而言,也是如此:自由是争取来的。 最近这些天,我总在问自己,也问别人,“争取”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有,我们前面的那些人——或者是自愿或被迫远离故土的祖先,或是自愿或被抽中征兵保家卫国的军人——对他们的奉献和牺牲,我们该如何继承发扬他们的遗志。我们是否有责任帮助美国的下一代实现梦想?是。眼下,我们每个人该如何为国奋斗、建设祖国?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的新角色、新责任是什么? 我从心底里知道,现在这个存在偏见、不平等、故障的制度是错的、危险的。作为美国人,这些当政者令我们太多人感到愤怒和羞耻。就个人而言,看着社会千疮百孔,我不能安逸地坐在沙发上看新闻,或无所牵挂地经营公司,或安享退休生活。袖手旁观,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我们必须看到时事背后的情况。我们必须重新构思“美国的承诺”。怎么做呢?用同理心去理解别人,提高嗓音谴责黑暗,通过投票选择领导层,一个我们想让孙儿辈受他们管理的领导层。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用好自己的技能和资源,为自己、为邻人、为共同站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打造一个更好的现实。我们可以抗议,也能有所计划。寻求真相,将它们广而告之。聆听别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既要批评,也要创造。 现在,是时候为一个更深层的共享的责任而努力了,为邻人,为陌生人,也为自己。美国人将一直存在不同,因为这是我们创造的共和制的本质。但我们欠子孙后代一个分歧较少的美国,就像祖辈为我们奋争了一个比他们那时分歧更少的美国一样。现在是时候全力以赴了。 现在,是时候攀登、夺回高地了。 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一个先前做过的选择。这个选择关乎国家的复兴还是衰退。美国历史上,我们国家曾屡次在面临衰退时绝处逢生,但我们同样知道,重振国家的荣耀不是一个被摒弃的结局。未来,不会因为我们是美国人就偏向我们。我们得亲自动手,争取未来,推动未来。 时时刻刻,我们都要做出选择,用仁慈代替卑鄙,用大气代替小气,用爱代替恨,用和解代替僵局,用创造性的解决方案代替埋怨。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必须坚强,但不能以牺牲彼此的利益为代价。所以,我们要支持和赞美那些优秀的人——我们之中的杰出人士——因为有太多人,他们日常的意图和行为不逊色于过去的英雄事迹,他们为当代的诚实和正直而奋斗,他们早已开始重新构想“美国的承诺”,他们愿意在此后的岁月里为之努力。 总而言之,让我们选择相信彼此,因为,从现在到永远,我们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