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教体育 > 教 育 > 中等教育理论

北京市公共教育资源空间公平性研究

  • 定价: ¥45
  • ISBN:9787507432824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国城市
  • 页数:151页
  • 作者:王淼//杨伯钢|责...
  • 立即节省:
  • 2020-10-01 第1版
  • 2020-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教育公平和资源空间配置的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国内外公共教育资源空间公平性研究的总体发展现状,基于系统性、科学性、可比较、可操作的原则构建了公共教育资源空间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方法,对北京市公共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进行现状分析与问题梳理,结合北京实际,提出相应的控制差异发展的方法、建议和意见。全书共分为5章。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从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公平性的角度,系统地研究分析北京市公共教育资源的现状、差异,试图分析失衡原因,揭示其特征与本质。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等概况;第2章介绍教育公平与空间公平性的思想渊源、概念、相关基础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研究案例;第3章介绍4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公共教育资源空间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第4章从机会公平、质量公平、群体间教育公平、空间配置公平4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并进行空间模型评估和政策评估;第5章阐述基础教育公平性的现状情况与问题、影响因素与机制、建议与策略。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可供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王淼,1986年1月生人,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一直从事地理国情监测和分析应用工作,被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授予“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中国青年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奖、北京青年测绘科技领军人才奖,入选北京市科协2019~2021年度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多年来获得省部级科技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获得中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科技进步奖11次、中国行业优秀工程奖19次,发表论文40余篇(SCl4篇)。

目录

1  研究概况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教育公平性与空间公平性相关研究综述
  2.1  公平与正义的思想渊源
  2.2  概念界定
    2.2.1  教育资源
    2.2.2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2.2.3  教育机会
    2.2.4  公共教育资源
    2.2.5  公平性
    2.2.6  空间公平性
    2.2.7  教育公平
  2.3  相关理论基础研究
    2.3.1  公平正义理论
    2.3.2  区位理论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4.1  国外对空间资源公平性的研究
    2.4.2  国内对空间资源公平性的研究
  2.5  国内外研究案例借鉴
    2.5.1  国外研究案例
    2.5.2  国内研究案例
3  教育公平性与空间公平性指标体系
  3.1  国内外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3.1.1  国外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3.1.2  国内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3.2  规划标准
  3.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  北京市教育资源空间公平性分析与评估
  4.1  现状评估
    4.1.1  机会公平
    4.1.2  质量公平
    4.1.3  群体间教育公平
    4.1.4  空间配置公平
  4.2  模型评估
    4.2.1  缓冲区分析
    4.2.2  首位度
    4.2.3  受益归宿分析法(BIA)
    4.2.4  信息熵
    4.2.5  洛伦兹曲线
    4.2.6  灰色关联分析法模型构建
  4.3  政策评估
5  建议与策略
  5.1  现状情况与问题小结
    5.1.1  教育资源集聚明显,配置不均衡
    5.1.2  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分布不均衡
    5.1.3  教育机会不公平、不均衡
  5.2  影响因素与机制分析
    5.2.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5.2.2  教育政策的非公平倾向
    5.2.3  人口基础与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匹配
  5.3  建议与策略
    5.3.1  推进学校标准化体系建设
    5.3.2  提高基础教育的影响力
    5.3.3  优化教育投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5.3.4  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教育体系
    5.3.5  推进优质化、多样化、规范化教育模式
    5.3.6  建立出生和入学需求动态监测机制
    5.3.7  制定适应学龄人口变化的教育发展规划
    5.3.8  探索教师弹性编制和灵活用人机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