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特有范儿(科技特派员在行动)

  • 定价: ¥79
  • ISBN:9787115544100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邮电
  • 页数:29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20位优秀科技特派员,10段鲜活的采访视频,科学致富的模式机制,精准脱贫的先进典型,推动制度创新服务乡村振兴。
    翻开这本书,可以了解他们改变贫困乡村的点滴,感受他们秉持初心扶贫助困的情怀,领略他们创新创业勇于担当的精神。

内容提要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本书回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源起、发展的历程,综述该制度取得的丰硕成果,沿着“政策-人物-故事-精神”的脉络,选取20位扎根农村、精准帮扶农业科技发展的科技特派员典型,从奉献、坚守、务实、创新4个方面勾画出一幅幅他们服务“三农”的动人画面,宣扬他们“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熠熠风采,并提供10段采访视频,生动鲜活地讲述在脱贫攻坚战中涌现的先进事迹。本书还进一步梳理出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卓有成效的创新模式,以传播科技扶贫的实践经验。
    本书反映了科技特派员制度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的突出作用,旨在激励和引导新时代科技工作者新担当新作为。

媒体推荐

    科技特派员就是把科学技术从书本带到实践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实实在在为振兴乡村做贡献。
    ——王浩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科技特派员要肩负起“解民生之多艰”的社会责任感,以“育天下之英才”的开阔胸襟,投身服务“三农”的事业,扎根农村沃土,深谋乡村振兴……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队伍,如本书中的这些鲜活人物这般展现出科技工作者特有的“范儿”,投身扶贫大业,行动起来!
    ——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

目录

综述篇
  到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马爱平
人物篇
  奉献  数十年如一日  薪有尽而火传
    手有茧,裤沾泥,一心扑在葡萄地——记福建省科技特派员谢福鑫  高博
    一生只为将农民从贫困中解放出来——追记“太行山的儿子”李保国  马爱平
    叩头拜佛不如弯腰求土——记蔬菜产业杰出人物关慧明  张景阳
    扎根深山老林,“濒危花”结出“富民果”——记福建农艺师苏海兰  谢开飞
    退而不休,誓让荒山变“金山”——记油茶种植专家王友国  雍黎
  坚守  初心写在田里  热忱遍洒山间
    坚守近三十载,只为茶树满山栽——记“陕茶一哥”王衍成  付毅飞
    这辈子只干养鱼一件事——记宁夏科技特派员王永利  王迎霞
    扎根红色热土,“土秀才”种出“金疙瘩”——记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杜方平  代小佩
    科技助农十余载,论文写在浙南深山里——记浙江科技特派员汪自强  江耘
    “育种皇后”,鲜花的根深扎在泥土里——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青马爱平  杨仑
  务实  讲实效鼓钱袋  致富路贴心人
    竹木产业觅知音,外来客变身“娘家人”——记浙江龙泉科技特派员陈思宇  张盖伦
    走遍181个县,把中药材写进扶贫“方子”——记四川中药材专家田孟良  盛利
    当好喀什农民的贴心人,“甜瓜”博士帮乡亲们斩穷根——记维吾尔族科技特派员玉山江·麦麦提  马爱平
    在甲鱼上做文章,为养殖户铺致富路——记江西省水产专家王菊华  寇勇
    助推果业升级,成果留存百姓家——记福建落叶果树专家黄新忠  谢开飞
  创新  高擎技术火把  照亮乡村振兴
    授人以渔,“顶天”的科研“接地气”——记“菌草大使”林占熺  谢开飞
    油茶产区的科研“发动机”——记“油茶博士”陈永忠  俞慧友
    自学成才,水塘“捞”出富农宝贝——记范蠡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潘洪强  过国忠
    钻进产业搞科研,育种创新暖人心——记湖北水稻专家游艾青  刘志伟
    把国家科学技术奖种到田间地头——记山东林业科技专家王迎  王延斌
模式篇
  在线互动:云、AI与“网红”,科特派有了新玩法  王延斌
  院(校)地联动:为农户“治穷病”,给地方“开药方”  王延斌
  市场拉动:从利益到精神,紧紧融到一起  王迎霞
  平台驱动:扶智育人的“新战场”  谢开飞
  机制撬动:让农民与科技手牵手、心连心  张景阳
  产业推动:谁说只能下农田?跨界咱也玩得转  谢开飞
评说篇
  科技特派员制度:伟大时代的伟大实践  谈琳
  把创新动能注入田间地头  杨雪
  谱写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新乐章  杨雪  马爱平  李艳
后记

前言

  

    2019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年来,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使广大农民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
    源于福建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浙江工作期间亲切关心指导、总结提升的农村工作机制重大创新。1999年,福建南平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原有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面临“线断、网破、人散”的困境。为满足许多农民提出的由政府派出农技人员帮助他们兴农致富的要求,福建南平市委、市政府从市县两级涉农部门、农业科研院所以及部分乡镇农技站中,选派了一批农业科技人员,到农业生产一线担任科技特派员,为农民提供最急需的科技服务,指导产业发展。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对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即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科技特派员、乡镇流通助理的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署名文章《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指出这一做法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的有益探索,值得认真总结”。
    2002年,科技部总结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实践经验,在西北五省区开展试点;2009年,科技部等八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科技特派员行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谋篇布局……在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出一条通过人才和科技助力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新路径,为推动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截至2019年,科技特派员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领办创办1.15万家企业或合作社,直接服务6500万农民,带动超过1010万户农民增收,平均每年转化示范2.62万项先进适用技术。20余年间,数十万名科技特派员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地践行着“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庄重誓言。他们就像种子一般,在大地上生根发芽,让“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此次,科技日报社携手人民邮电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本《特有范儿:科技特派员在行动》,是对先进典型、创新做法的再次开发,用结合视频的方式讲述与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关的故事。
    《科技日报》关注“三农”问题,尤其关注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农村的伟大事业,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一直予以积极关注,在科技特派员制度兴起之初就予以全面报道。自2010年起,《科技日报》先后开设了“科技特派员群英谱”“最美科技特派员”“科特派在行动”等专栏,聚焦报道了一批科技特派员典型和他们的创新做法。
    在采访中,记者目睹了科技特派员不忘初心的倾情付出,见证了他们无悔使命的坚持坚守,惊叹于他们让乡村旧貌换新颜的丰功伟绩。
    我们看到,时代楷模、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李保国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帮助太行山区群众打开脱贫致富之门,无私奉献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我们看到,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焙坚守30多年,把技术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生物质能源等交叉学科和领域,建立起一个新兴的产业技术体系,并将其传播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看到,基层农业干部谢福鑫将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国内,从零开始培育武夷山的葡萄产业,带领老区群众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全书分为人物篇、模式篇和评说篇三大部分,不仅呈现了数十个生动而有代表性的科技特派员的风采,带领读者深入现场,还在对一线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采访、调研中,提炼出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内生动力以及一些值得深思与推广的体制机制:有些地方出台新的考核办法,鼓励院校专家在农村创业;有些地方采用互联网和云技术,紧密连接基层需求和市场动向;有些地方探索更完善的合作分配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扎根农村、持续奋斗、甘于奉献。
    书中选取的人物只是数十万科技特派员中的一小部分。我们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受到科技部表彰的部分人员为基础,适当增加了历年受到表彰的典型人物,同时兼顾了地域的分布。行之有效的推广模式和政策体系也不止一种。我们不奢求面面俱到,只希望能在本书中更立体地展示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以来取得的成就,助推科技特派员事业跃上新台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书中的部分人物报道附有采访视频,旨在让读者观看到更真实的影像。这些影像由记者从一线采撷,不加雕饰,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鲜活地呈现人物风采。我们还为每篇文章配上了采访手记,从记者视角,力求将科技特派员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传达给读者。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央要求,在防控疫情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涉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战脱贫攻坚,必须改变过去围绕要素做文章的做法,要靠创新制度设计,走创新驱动之路。科技特派员制度必将获得更大的舞台。
    今后,我们将更多着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广大科技特派员,继续将更多科技特派员在一线的工作实况呈现给社会;我们将继续聚焦各地、各部门为营造良好制度和社会环境而出台的新举措,为更好地宣传科技特派员在科技扶贫和精准脱贫中的重要作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也热情期待更多研究者从多元视角去审视和考量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历史意义。
    我们相信,本书作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的一份重要参考文献,必将成为传播科技特派员精神和经验的有效载体,同样也是乡村振兴的实录。
    科技日报编写小组

后记

  

    乙亥末,庚子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荆楚大地,随后向全国蔓延。这是一场近百年来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2020年以特殊的方式开年。几个月以来,我们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数易其稿,孕育出了这本《特有范儿:科技特派员在行动》。
    我们的初心,是展现科技特派员在服务“三农”过程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们的不懈努力,让广大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摆脱了贫困,有了获得感、幸福感。
    书中收录的文章,有些是基于《科技日报》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年初精心策划的“科特派二十年”栏目中的文章重新整合而成的。为更鲜活地展现科技特派员的风采,在原文章的基础上,特意请采访者增加了采访手记,从记者的视角重现当时他们随访科技特派员时内心的感悟,以拉近读者和这些行走在田间地头的科技特派员们之间的距离。
    其实,在采访科技特派员的过程中,记者们常常被感动,感动于他们对“三农”的牵挂,也感动于乡亲们对科技特派员那些发自肺腑的感激与夸赞。“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在这些优秀的科技特派员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我们相信,科技特派员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典型模范,而且更能在“不返贫”的新征程中发挥突出作用。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奉献、坚守、务实、创新的特性在不少科技特派员的身上都有所体现,书中采取的只是粗线条的分类。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的过程中,各地的实践模式各有特色,书中呈现的模式同样不能悉数囊括。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呈现科技特派员的风采,总结创新模式的成功之道。 在这里,要感谢的人有很多。 感谢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副社长房汉廷、副总编辑许志龙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总编辑张立科和科技日报社策划运营部主任刘宏的直接指导。本书涉及作者约20名,稿件风格各异,感谢科技日报社陈瑜、高博、张盖伦、崔爽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余,承担了烦琐的框架敲定和统稿工作。在此过程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人民邮电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总经理王威、高级策划编辑韦毅、编辑刘禹吟的专业、认真。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收录的不少视频是来报社交流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人员提供的,如河北武强县融媒体中心的桑凤凤、宁夏贺兰县广播电视台的韩宁、河北省辛集市融媒体中心的沈艳云等,抚州电视台等也提供了相关素材,在此对他们的付出表示感谢。此外,部分照片是由采访对象或其所在单位以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已无法确定拍摄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能力所限,本书无法将每个科技特派员的风采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不足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