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散文

陇上食事/悦心

  • 定价: ¥55
  • ISBN:9787559830647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广西师大
  • 页数:19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到了李满强笔下,饮食不仅仅果腹,更是雅事。作者以甘肃各地的吃食为主要写作对象,穿插了许多有趣的故事,笔调优雅风趣,通过“吃食”这一重要载体,客观、诗意地反映了陇东和丝绸之路甘肃段的风物、民俗和风土人情,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民间生活画卷,不是为了介绍美食而写美食,还将每一种美食都置于幽深的地域文化传统中。

内容提要

  

    尖嘴蚊子李满强带你走遍甘肃的角角落落,搜寻意想不到的美食,集结成一本甘肃版《随园食单》。
    食物之于人,是一种古老的恩情。本书集中介绍了以甘肃为代表的北方特色美食,包括兰州牛肉面、羊毛套子、荞面凉粉、化心梨等,共分两辑,上辑讲日常的吃食,下辑讲人们节庆、聚会的吃食。语言爽利干脆,三言两语就将美食的色香味全部呈现出来,同时提供了详细的做法,以及一些美食的来历、掌故。
    说的是吃,道的是风情、人情、故土情、文化情。

作者简介

    李满强,70后,甘肃静宁人,中国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芳草》《星星》《飞天》等刊物,入选数种选本。曾获“黄河文学奖”“《飞天》十年文学奖”等多种奖项。已出版《画梦录》等作品三部。

目录

上辑  日常
  一碗面,一座城(讲述兰州牛肉面)
  白菜的命运
  粸子颗儿
  炒拨拉
  羊毛套子酸拌汤
  街巷之眼
  早晚一罐茶
  涎水面
  洋芋菜
  碗坨儿
  灶膛里的吃食
  鱼儿钻沙
  荞面凉粉
  馓饭
  偏爱
  吃烟
下辑  花色
  事羊记(讲述西北各种羊的不同吃法)
  炒面客
  锅盔记
  鸡鸣三省(讲烧鸡)
  乡野之味
  化心梨
  老婆肉
  李子记
  苹果的微笑
  咸菜小记
  宵夜小记
  蕨麻猪与刀什哈
  大地之耳(地软儿,一种雨后生长的菌类植物)
  驴肉小记
  焪面
  炒炮与搓鱼子
  故人,旧味
  乡村宴席(膳碗子)
  端午之味
  高处的暖锅
  麻腐盒子


前言

  

    若把美食当美文  马步升
    我不得不坦率地说,我是一边流着哈喇子,一边读完这本《陇上食事》的。原因大约有两个:其一是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美食我都吃过,有些不止吃过一次,就是我的日常食谱,其中的几种,自己还可凑合着动手去做;其二呢,美食吃起来很美,写出美食那样的美,却是很难的。把一种美食写在纸上,犹如搁在桌上一样,色香味,一并呈现在眼前,读文章好似品尝美食,那就是美文如美食了。
    李满强是诗人出身,诗人斟酌词句,免不了形容修饰,乃至夸饰。但这部散文集却不是的,自始至终都坚持白描素描。多年来,我给人写过不下百篇的序文,很多文集浏览一部分,明白作者要写什么,写得怎样,大体就可动手作序了。而这部文集,我却是像一个敬业的责任编辑,一字一句读完的。边读边在回味吃这种美食时,是不是如他写的那种色香味,也在考察,他写的每一种美食的加工方法是不是具有操作性。
    一种美食的创制和流行,都是有着深刻的缘由的,没有凭空臆造突如其来的美食。作者的美食文章写得好,看得出是深得其旨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就是这个理。要我说,所谓美食并非是物产丰饶之地的专利,大多恰好诞生于贫瘠荒寒之地。为什么呢?物产丰饶之地,食材种类多,品质好,大体弄弄,食物也差不到哪去。而贫瘠荒寒之地,要想活得下去,就得搜寻食材,要把劣质的食材弄成美味,甚至常常要把大家认为不能吃的东西弄成能吃的,而要想活得有些滋味,就得钻研食材的加工技艺。所谓粗粮细作,在食材短缺的岁月里,每家主妇每天都得挖空心思做出饭来,让家人端起饭碗时脸色没有那么难看,她们一个个就这样被逼成了厨艺高手。
    作者的高明之处,不是为了介绍美食而写美食,而是将每一种美食都置于幽深的地域文化传统中,有的从初民起,周秦汉唐,一路走来;有的从天文地理,民情风俗,一同汇聚于一种美食当中。一种看似简单粗糙的美食,里面蕴涵着历史的烟云和生民的命运。因而,每种美食都是有根的,而享用美食者,口腹之欲之外,还有追本溯源的意思。吃美食,相当于在吃文化。
    看得出,作者是美食家,但如果仅是吃,很容易下沉为一个吃货。他是将人生体验贯穿于每一种美食和每一种吃法中的,吃的是人生况味,吃的是亲情人性,乃至吃出了时代风云。年少时,生计艰难,祖辈父辈,为了能让孩子健康生长,甚至仅是为了能够养活孩子,为了一口饭,真可谓万般劬劳,不惜付出血汗和尊严;而为了让家人吃得可口一些,祖母和母亲,面对每一种食材,也是竭才尽智,挖空心思。然而,且慢,若仅限于此,也只是写出了艰苦的人生。假如人生只有艰苦,只是为了活着而坚韧地活着,虽然伟大,却不见得美好。难得的是,作者在写艰难时,恰好写的是艰难中的美好。一种种食物端上家里的餐桌,端上来的是爱,是情,是希望。不如此,我们便无法理解,在艰苦时代,人们坚持活下去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把仁爱炒入炒面里,把亲情腌进酸菜里,把希望烙到锅盔里,用情谊将子弟送往远方,用味觉留住游子的思乡之情。
    这其实就是地方美食的真正底蕴,李满强写出了这种底蕴。
    甘肃向来号称面食王国,陇上三千里,各地的食谱虽有差异,但面食向来为餐桌上的主角。无疑,小麦面是主角中的台柱子。于是,从陇东到河西,各种以小麦为食材的面食,千姿百态,乃至千奇百怪。如果一个人敢于说他吃遍了陇上所有形制的面食,那肯定是夸口了,无论谁,随口说出几样,一定有一样是你没吃过,甚至没听说过的。在艰苦时代,小麦面是面食里的黄金,不是任何家庭在任何时候都可足量供应的。那么,要依靠什么来渡过岁月之维艰呢?当然是杂粮菜蔬了。杂粮粗糙,加工起来很难,而加工成美食,则更见手艺。长大成人以后,作者的生活半径拓展了,生活条件改善了,看得出他去过陇上许多地方。当然,所谓走遍陇上,也只是几个大的方位都曾去过;所谓吃遍陇上,也只是吃过一些最为有名的美食罢了。而此时的作者,并没有生出一种有钱就可张嘴吃饭的优越感,仍是怀着对每一种食物的膜拜去品尝的,仍是将风俗民情、人生体验、亲情友情,等等元素弥散于其中的。每一种美食,在哪吃,与谁吃,在哪一种境况下吃,滋味如何,感受如何,作者一一道来。山川异域,日月同天,记得哪顿饭是在哪吃的,这是牢记自己的来处和去处;记得哪顿饭是和谁吃的,这是不忘亲情友情;记得哪种美食是在哪种境况下吃的,这是在警醒自己。美食常有常在,而人生则有起伏盛衰。
    从来没有一种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放之四海而皆美的美食,每一种美食都是特定文化风俗、特定人生经验、特定亲情友情的混合体,仅仅写出美食之色香味,充其量只是食谱,只有写出这种混合体来,才算得上是关于美食的美文。若把美食当美文,炊烟缕缕总是情。这本有关陇上美食的文集,可作如是观。
    是为序。
    庚子二月十四日周六于兰州家中

后记

  

    我原是惧怕写散文随笔的,因为这个文体,但凡是上过小学的,都会。年少轻狂的时候,也曾写过一些,也曾见诸报刊杂志,但后来,就不怎么写了,专心侍弄我的诗歌。
    觉得自己的散文随笔没有进步,很难有大突破,不如放手。
    2014年,认识了一个朋友,写散文,我觉得她有才气,但不好好写,有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意思,我说,那好,我写吧!
    可是,写什么呢?
    人到中年,开始有些怀旧的意思,想起过往的种种,总有些意犹未尽之感。尤其是这些年到处游荡,在外胡吃海喝,算是见了一些世面。但我发现即便是如此,我的胃却似乎比感情要忠诚得多,对一些老家日常的食物一直保持着近乎偏执的热爱。譬如有年夏天在马尔康,和一帮人去柯盘天街游玩,途中见了当地人家篱笆后面青翠的小葱,我不顾颜面,拔了几根边走边吃,同行的四川朋友取笑我:洗都不洗呀?有那么好吃吗?
    答案呢?看一下我的吃相就知道了!我想,要是有一块刚出笼的馒头或者饼子就更过瘾啦!
    四川的朋友还是觉得我有些不可理喻。
    就从胃的记忆开始,写吃的吧!大俗之中亦有大雅。断断续续写了一万多字,其中的一些,刊物的朋友也拿去刊了出来。中间又因为懒惰的缘故,没有继续下去。    转眼到了2018年,帮朋友组一个书稿,结果送审的选题都没有通过,忽然想起自己也搁置许久的那个系列,就发了些过去,没想到出版社的朋友回过话来:对,就是这个风格!写吧! 只好赶着鸭子上架,集中精气神,又捌饬了几个月,于是,便有了这部《陇上食事》—— 写的都是一些日常吃食,陇上风物,夹杂了一些朋友之间的旧事,在我看来,都是乏善可陈的,但如果有人喜欢,那倒是天大的惊喜了! 感谢甘肃省作协主席马步升活色生香的序言!感谢本书的责编金晓燕女士!感谢策划这本书的朋友王菱!感谢李平利先生为这本小书做了插画!感谢愿意读这些文字的每一个读者——正是因为你们,让我有了继续书写的勇气和信心! 李满强 二一九年八月十日.古成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