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历史 > 传记

赵九章传(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科学文化系列

  • 定价: ¥68
  • ISBN:9787030660152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科学
  • 页数:206页
  • 作者:赵九章传编写组|...
  • 立即节省:
  • 2020-10-01 第1版
  • 2020-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的意义不但是对“东方红一号”的奠基人赵先生的纪念,也是对这一段历史的再回顾,通过赵先生的事迹再次探寻和重温我们的初衷。对中青年一代的科学家来说,那一段历史似乎已经久远了。特别是对出生和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青年人来说,似乎已经习惯于我们国家与世界科技水平的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可以做到领先。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以及引领我们所从事的学科的发展,同样需要甚至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高瞻远瞩的科学视野和预见,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怀。希望大家能够传承赵先生所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不断地提升、锤炼自己的品质和情怀,逐步成为国家科学事业的骨干和栋梁之材。

内容提要

  

    赵九章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之一,是把数学、物理学引入气象学的第一人,是我国开展海浪研究的第一人,是我国开展现代空间物理学研究的第一人,是我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开创者,是我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本书立足于社会历史大背景,按照赵九章院士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翔实地记录了他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想、学术活动和科技成就,同时串联起他与师长、学生、亲友和家人的交往,深刻地阐释了赵九章院士学术发展的核心脉络,立体地展现了他所遵循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刚健精神、领军科学家之风范、伟岸之人格和矢志不渝之科学救国情怀。
    本书适合有志于空间科学的青年学生、科技工作者及对科学家的成长有兴趣的读者阅读,尤其适合从事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大气物理研究的青年科研人员阅读,可作为各高校地球物理、地震学、空间物理、海洋研究相关专业师生的科学普及读物。本书还可作为中国当代地球物理、大气物理等学科发展史研究的借鉴性读本。

媒体推荐

    清华第五级赵九章,他聪明勤奋、博学多才、品学皆优,毕业后留系任教,次年考取高空气象学的留学名额,我荐引他师从竺可桢一年,去德国深造后返清华大学任教,得以朝夕相处。他为新中国的气象、地球物理、空间科学事业的开拓和奠基都是功绩卓绝。他向周总理倡议发射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得到批准并委他主管这一重大工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清华大学物理系刨始人叶企孙
    赵九章是我的老师。他是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奠基人之一。赵九章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主持的地球物理所提倡“三化”,使大气物理科学、海浪学、地震科学、固体地球物理学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
    赵先生是开拓型科学家,把经典气象学发展为大气科学,还扩充到大的地球物理,扩充到空间……赵先生最先将中国气象学从捕述性科学发展成精确的物理科学,他与竺可桢、涂长望是中国当代气象学的创始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原所长陶诗言
    当年赵九章主持制定的我国第一颗卫星的研制方案计划和卫星系列规划设想既符合科学又切合实际,以后相当一段时期我们基本上是按照当初的计划设想进行的。

作者简介

    赵九章传编写组由罗福山、潘厚任、吾智诚、卢毓明、徐荣栏、任丽新、杨俊文、都亨和刘振兴组成。

目录

总序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家庭、求学
  一、家世溯源
  二、少年求学
  三、转学杭州
  四、牢狱之灾
  五、患难之恋
  六、水木清华
  七、名师高徒
第二章  开拓气象科学
  一、迈入气象领域
  二、留学德国
  三、联大教学
  四、千辛万苦
  五、共渡难关
  六、治所有方
  七、动力气象学
  八、长波不稳定
  九、欧美之行
  十、复原回迁
  十一、钦天山上
  十二、所长重担
  十三、拒绝迁台
  十四、新的使命
  十五、第一幅图
  十六、新所成立
  十七、“联心”“联资”
  十八、急国家所急
  十九、云雾物理
  二十、大气科学前沿
  二十一、叶、顾、陶
  二十二、人才辈出
第三章  海浪研究先驱
  一、新的探索
  二、海浪观测
  三、指导与协作
  四、培养与关怀
  五、要点归纳
  六、启动海洋调查
第四章  推进地震事业
  一、地震研究追溯
  二、国家建设急需
  三、地震台网建设
  四、多途径培养
  五、请进来,派出去
  六、规划与方针
  七、几件往事
第五章  开创空间物理学
  一、空间时代
  二、开拓新领域
  三、研究集体
  四、理论研究
  五、地面观测与空间探测
  六、模拟实验
  七、新的结果
  八、任务与学科
  九、核试验安全
  十、导弹与空间环境
  十一、空间光辐射
  十二、阿尔文来访
  十三、访问瑞典
  十四、顺访法国、瑞士
  十五、严格而亲切
  十六、继承与创新
第六章  卫星开创奠基
  一、呼吁倡导
  二、筹组“581”
  三、访苏思考
  四、五项工作
  五、“603”考察
  六、宇航论谈
  七、卫星总体
  八、访问基地
  九、上书总理
  十、繁忙的春天
  十一、轨道攻关
  十二、代号“651”
  十三、到上海求援
  十四、方案论证
  十五、西安之行
  十六、全面展开
  十七、卫星系列
  十八、永载史册
第七章  重才善教
  一、教书育人
  二、研究生培养
  三、建议与实践
  四、导师的影响
  五、不拘一格
第八章  亲情、情趣
  一、相濡以沫
  二、慈父良师
  三、兄弟情深
  四、慈爱的四爸
  五、诗词、书法、赏花
第九章  怀念、激励
  一、遇难
  二、设基金、树铜像
参考文献
赵九章年谱
赵九章主要著述目录
后记

前言

  

    我虽然没有见过赵九章先生,但是从我踏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大门起,他的名字就不断地在我耳边响起。大家谈到“东方红一号”,都认为赵先生是创始人,他不但是最早的“581组”的负责人之一,还是从立项到型号研制直至初样阶段的直接负责人。大家谈到我们国家的空间物理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也将其功劳都归于赵先生,除从高空大气物理,发展到磁层、行星际物理,还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空间环境实验室。
    1997年12月,我作为空间中心分管基础研究的中心领导,有幸参加了赵先生铜像揭幕式暨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在会上,我亲耳聆听了钱伟长、王大珩、叶笃正等老先生的讲话,真切地感受到这些长期以来我们深深尊敬的老先生们在回忆赵九章先生时所表现出的敬佩和尊重。特别是,我在主持“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论证、立项、研制和运行时,曾与赵先生的第一代空间物理学科的研究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刘振兴院士一起工作多年。通过观察和学习刘院士的科学作风和做人的品格,我也能够直接感受到赵先生的学风和品格在他的学生身上的传承。
    1999年,赵先生和其他22位曾经为我国原子弹、导弹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称号。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奠基人,以及从立项到工程试验星的负责人,赵先生虽然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党和国家仍然给予了他充分的肯定和荣誉,作为他所创立的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我们再次聆听到了大量关于他的故事。那些和他共同创造和见证历史的老一代科学家们,在回忆起赵先生的时候,无不为之动容,钦佩和赞美溢于言表。之后的那几年,在几位直接和他共事的老同志及他的学生的倡议下,我们决定编写《赵九章传》,并在贵州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于2005年出版。
    15年来,这本书已经成为沿着赵先生开辟的空间科学道路继续努力的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必读的传记。每当我们回顾历史的时候,特别是回顾我们国家人造地球卫星事业刚刚起步的时候,还有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同事们回顾这个机构诞生初期的历史的时候,我们都会拿起这本书,读一读在我们国家在那么困难的时候,空间科学是如何起步的,人造卫星事业是如何起步的,以及推动这些对国家发展无比重要的事业起步的科学家——赵九章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什么动力使得他不遗余力、始终如一地坚持到最后?是什么能力使得他能够透过当时的困难看到国家的未来?是什么背景使得他能够带领大家从那么高的起点进入空间科学的殿堂?在这本书里,相信我们都找到了答案。
    感谢科学出版社决定对原书进行重新编辑和出版。今年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再版这本书的意义不但是对“东方红一号”的奠基人赵先生的纪念,也是对这一段历史的再回顾,通过赵先生的事迹再次探寻和重温我们的初衷。对中青年一代的科学家来说,那一段历史似乎已经久远了。特别是对出生和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青年人来说,似乎已经习惯于我们国家与世界科技水平的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可以做到领先。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以及引领我们所从事的学科的发展,同样需要甚至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高瞻远瞩的科学视野和预见,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怀。因此,我们需要在这个新的起点上,再次向大家推荐《赵九章传》。希望大家能够传承赵先生所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传统,不断地提升、锤炼自己的品质和情怀,逐步成为国家科学事业的骨干和栋梁之材。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
    2020年4月19日

后记

  

    2020年,在“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经我们重新修订完善的《赵九章传》呈现在读者面前。
    2018年,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决定组织编写《赵九章传》,并将其纳入“科学与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系列丛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以下简称“空间中心”)领导班子十分重视《赵九章传》的编写出版工作,并多次在所务会上进行专题研讨。由于赵九章先生英年早逝,他的同辈也多已作古,很难挖掘到更新和更可靠的历史资料,于是,空间中心建议在2005年出版的《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丛书:赵九章》一书的基础上,进行勘校和完善,重新出版。
    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李鹏飞、薛淮,科学出版社侯俊琳、张莉的大力协调下,最终议定了《赵九章传》出版的各项事宜,本书得以顺利列入出版计划并如期出版,以作为我们对赵九章先生和他所开创的事业的永久纪念。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书的出版工作,空间中心成立了以孟新为组长的工作组,组员包括于岷、曹松、陈晨以及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张志会。空间中心的叶晓蔚、刘腾在此期间做了大量的协调和沟通工作。
    本书的基础——《中国当代著名科学家丛书:赵九章》一书是空间中心在2005年组织编写完成的。编写组由卢毓明任组长,吴智诚任副组长,组员包括刘振兴、任丽新、杨俊文、罗福山、徐荣栏、都亨、潘厚任。编写组历时两年多,采访有关人员,查阅档案文献,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与赵九章先生的女儿赵燕曾、赵理曾按分工写成文稿,由吴智诚统筹谋篇,编写成书稿,并以此稿听取各方面意见,多次增删修改,几易其稿,最后由编写组集体审议定稿。 在此,对在编写过程中给予支持与关心的所有专家和前辈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是:叶笃正、陶诗言两位先生对编写工作给予热心指导,并回忆了赵九章的许多往事。在形成书稿后,两位先生又仔细地进行了阅改。曾给予指导并提供重要史料的还有曾融生、何祚庥、许绍燮三位院士,以及老科学家谢毓寿、章震越、周炜、虞吴、林庭煌、梅世蓉、逯玉佩、樊洪业、杨树智、王秀文、王英鉴、曹大钧等。 在本书修订过程中,赵理曾老师和卢毓明老师多次审阅书稿,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对本书的出版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工作组在多次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书稿的内容,特别是赵九章先生的年谱、主要著述目录和参考文献等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选定了书中所用的赵九章先生的照片,使书稿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史料更加丰富翔实。 璀璨的历史不应被遗忘。希望本书中的点滴故事,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赵九章先生的人生历程,体会他科技报国的精神境界,让赵先生的赤子之情得到新生代的共鸣。 由于工作组水平有限,本书难免仍有不当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赵九章》工作组 2020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