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文学研究

古诗课

  • 定价: ¥58
  • ISBN:9787536092129
  • 开 本:32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花城
  • 页数:392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古典语言学者写给女儿的古诗课!
    收录新课标必背古诗75首。
    孩子们学古诗,为什么总是记不牢?总是没有感受?
    准确理解字词,是记忆的诀窍;深入作品背景,是感受的来源。
    古典语言学者史杰鹏,逐字拆解,生动讲述,帮孩子掌握记忆窍门,带他们穿越时空,找到自己心里的诗。

内容提要

  

    本书是古典语言专家史杰鹏的75堂诗词课,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从文字到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全面解读75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让小朋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古诗词、爱上古典文化。
    作为写给自己女儿的古诗词启蒙读物,本书轻松易读却并不肤浅,从字义开始,详解课本上没有的难点;讲述诗人的人生故事和历史背景,让小朋友对古诗有更深刻的感受;以小见大,洞察世态人心,品味古人风骨,带领小朋友从现实走向诗意,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本书不仅适合小学生,也适合成年人重温童年经典,与子女共享温馨的阅读时间。

作者简介

    史杰鹏,1971年生于江西南昌。
    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古文字学方向,导师李家浩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北师大国学所工作。
    2001年考入北师大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训诂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导师王宁教授。
    2004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古文字学、训诂学以及先秦两汉文献学。
    出版的文艺作品有
    长篇历史小说《婴齐传》《赌徒陈汤》《赤壁》《鹄奔亭》
    长篇历史随笔《文景之治》

目录

我们的伙伴和回忆  猫妈
01  江南
02  长歌行
03  敕勒歌
04  咏鹅
05  风
06  咏柳
07  回乡偶书
0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09  登鹳雀楼
10  春晓
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12  出塞
13  芙蓉楼送辛渐
14  鹿柴
15  送元二使安西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7  静夜思
18  古朗月行
19  望庐山瀑布
20  赠汪伦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2  早发白帝城
23  望天门山
24  别董大
2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26  春夜喜雨
27  绝句·迟日江山丽
28  江畔独步寻花
29  枫桥夜泊
30  滁州西涧
31  游子吟
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3  渔歌子
34  塞下曲
35  望洞庭
36  浪淘沙
37  赋得古原草送别
38  池上
39  忆江南
40  小儿垂钓
41  悯农·锄禾日当午
42  悯农·春种一粒粟
43  江雪
44  寻隐者不遇
45  山行
46  清明
47  江南春
48  蜂
49  江上渔者
50  元日
51  泊船瓜洲
52  书湖阴先生壁
5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54  饮湖上初晴后雨
55  惠崇春江晓景
56  题西林壁
57  夏日绝句
58  三衢道中
59  示儿
6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61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62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63  小池
6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65  春日
66  观书有感
67  题临安邸
68  游园不值
69  乡村四月
70  墨梅
71  石灰吟
72  竹石
73  所见
74  村居
75  己亥杂诗

前言

  

    我们的伙伴和回忆
    猫妈
    作为古典语言学者的猫爸爸,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
    “孩子到底要不要学古诗词?背了那些,有什么用?”
    学古诗词似乎确实没有能立刻看见的用处,它既不能盖房子,也不能造飞船。但作为人,除了吃饭睡觉、盖房子、造飞船,我们还有其他需求。比如,我们希望表达自我,也希望能通过表达自我,从茫茫人海中寻求心灵的小伙伴。
    我们脑子里大多有过倏忽而逝的一点灵光,它是那样的悸动人心。然而闪念只是一瞬,我们的描摹能力又贫乏得可怜,无法用精确的文字来捕捉。我们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却说不出来。
    可就有那么多的天才,把这些细微的感受用五个字、七个字就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看到这些句子,简直感动得要落泪。原来那个时候的那个人,他也有过我这样的感受,不但有过我这样的感受,居然还说得那么简单清楚,那么美。
    这些伟大的作品,在千载之下的我们读来,竟然如遇知音,如逢故人,简直让人怀疑他们是否穿越时空,窥探过我们的小心灵。
    这就是诗词的作用,它是和我们心意交通的小伙伴。
    它广博而慷慨,千年的明月清风、春花秋草,情人怨遥夜,征战几时回,君自故乡来,但见丘与坟,我们总能找到最渴望的那一份慰藉。
    它还忠诚,只要背下来,就永远、全部属于你。
    那么,要怎么才能背下来呢?有一个诀窍:
    准确理解字词。
    离开理解,字词和句子就只是一些无意义的音节,记忆很难,也无法长久。我们家猫猫就是这样的典型。
    猫猫在北京上一年级时,一本《小学生必背75首诗词》出现在她的书包里。老师每天带着早读,日积月累,她也背了不少篇目。但到了东京,敞放了一个月,我们再拿一些句子问她,她却毫无记忆。问她知道这些诗的意思吗?她说,老师没有讲过。她不太知道那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字,那些字到底又是什么意思,她只背下了组合在一起的音节。
    翻开她的75首课本,我们发现,字词的解释基本是沿用古人旧注,这些注释中有的是古人注错了的,后世学者已经修正;而有些字词则完全没有注释,因为古人常用,他们觉得不需要解释,但现在的孩子没有听过那些词,需要详细的讲解。
    于是我们试着自己一首一首去给猫猫讲解这些诗词。先从那些没有讲明白的字词开始。
    字词疏通是猫爸爸无可争议的强项,从训诂学的角度搞明白了字词,简直就像掌握了通关宝典,一通百通,以后再学新的诗词或者文言文,一般来说,就不用时时去翻字典了,看到别人的注释,也能分辨那些注释是对的还是错的。
    举个例子。
    李峤的《风》里,有“解落三秋叶”一句。这个“解”字,我们看到注释说可以解释为“能”。但为什么“解”是“能”的意思呢?这很有些没头没脑。没头没脑,自然就很难记明白。
    猫爸爸用训诂学的知识讲解了它的源流。“解”这个字,本义是用刀把牛角从牛身上割开,引申为凡是分开什么都可以说“解”。比如解开衣服,解开鞋带,解脱束缚,解放思想。搞清楚一个数学题,叫“解题”;讲清楚一句古文,叫解释。别人给你解释问题,你看见那个问题一点点分开,于是豁然开朗,好像解开了心中的死结,这叫“解悟”。
    所以,解,可以引申为懂得了,理解了。懂得了,当然就会做,于是又引申为“能干”“能够”。唐玄宗把杨贵妃称为“解语花”,就是指“懂得说话的花朵”“能够说话的花朵”,因为一般的花朵虽然美丽,却不会说话,但杨贵妃能。这句诗里的“解”,也是“能”的意思,“解落三秋叶”,就是能吹落深秋的叶子。
    理解到这个程度,再考背诵,实在很难出错。
    因为真正理解了、真正懂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会刻在脑子里,想忘记都难。譬如欢乐和痛苦,也是因为我们真实地经历过,完全地理解和懂得,所以难忘。
    然后,我们讲诗词作者的性格、经历、趣闻轶事,以及当时的历史细节。这些都和诗词的内容本身有关系,能够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也可以帮我们走得更远。
    比如讲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我们会给大家讲讲龚自珍这个人。龚自珍其实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在史书上的名气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从他的外公段玉裁开始,就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段玉裁是清朝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之一,尤其在《说文解字》的研究上,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权威,他积三十年时间写的《说文解字注》,是研究古汉语绕不开的经典。龚自珍的妈妈从小受到父亲熏陶,很有才学,龚自珍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才华横溢的母亲亲自教授的。因此他很早就崭露头角,二十出头写的政论文章,段玉裁看后都非常惊喜,说:“写得太好了,我没想到自己死掉之前,还能看到这么有才华的外孙。”
    这样的情节与故事,就是历史的细节。我们实在是很有必要去了解这些历史的细节,只有了解古人们在不同时代里生活的不同细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诗词。
    这是一个把单首诗词加上更宏大背景的过程。我们把作者放回到他们的时代,配上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还有朋友与亲人的模样。我们试着去走一遍他们走过的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他在那个时候,在那个地方,会写出这样的一首诗。我们才能知道,他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在写这样的一首诗。我们知道了这些,才能发现,自己的心里,原来也有那样的一首诗。
    所以,真正给猫猫讲起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可讲的东西太多了。依照这些想法,我们把猫爸爸对这75首小学生必背诗词的解读都写了下来,讲给猫猫听。她觉得很好听,还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又把这些问题的解释也加了进来。
    七岁的猫猫能听懂,大家一定也都能听懂。
    字词意思明白了,故事搞清楚了,更进一步的是学会审美。文学审美不能盲从,虽然这75首诗词被选出来让孩子们背诵,但同时代还有很多一样好甚至更好的诗词,这些选到课本里的,不一定就是最美最好的。
    我们不能因为解读这75首诗词,就一定把它们夸得天花乱坠,举世无双。审美的习得要靠比较,比较的基础是积累。所以,在课程中,我们会列举一些同样主题的诗词进行对比讲解,让大家可以听到更多的声音,日积月累,总有助益。
    有了积累和审美,孩子们再写作文,可能就不再只用“结冰的小河慢慢地融化了,发出哗哗的流水声,鸭子在水里欢快地游泳”来写春天了。
    所以,这门课,它不仅仅是老师要求背诵的诗词课,它还可以是历史课、审美课、写作课。
    考虑到孩子们的课业负担,我们也尽量把讲解写得短。读一篇文章,只要十分钟。这十分钟,可能是在上下学的路上,可能是在晚餐温暖的灯光下,也可能是在周末早上赖床的被窝里。不仅给孩子们看,爸爸妈妈们也可以一起看。
    我们看看诗的标题,随意地翻开一首,冲破字词的障碍,来看看这些熟悉的诗词更清晰的样貌。我们可以回溯小时候背诗的情形,我们可以和孩子聊聊在这个岁数听到这些诗词的感受。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想起诗词,除了从诗词中得到的感动,还能想起那个时候青春的父母们与自己交流心意的样子。
    在山海一样的考试和作业之外,这一定是异常温暖美好的童年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