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社科总论 > 社科总论 > 社会学

非线性成长(不确定时代下的职业发展和商业通关策略)(精)

  • 定价: ¥88
  • ISBN:9787121395123
  • 开 本:32开 精装
  •  
  • 折扣:
  • 出版社:电子工业
  • 页数:400页
  • 作者:黄有璨|责编:李影
  • 立即节省:
  • 2020-10-01 第1版
  • 2020-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本书是影响数百万人的新职业教育创业者、《运营之光》作者黄有璨关于职业发展、商业认知和个人成长的最新力作。这本书最大的不同是其提出的个人成长底层逻辑和方法论,能指导读者自主地解决每个具体困难,而不是生搬硬套作者的过往经验。全书以作者总结出来的个人成长范式“非线性成长”为主线,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身边高手的例子,帮助大家梳理在不确定环境下个人成长的三大阶段——“培养技能”阶段、“提升商业认知/系统思考能力”阶段和“锻造心性”阶段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理性和感性在书中交替呈现。主线条围绕三大阶段,充满了条分缕析的理性思辨色彩;辅线条作者结合自身经历,既有纠结、自省,又有热情和坚信,读来令人感同身受,同时欣喜地发现认知和思维得以提升。

内容提要

  

    这本书真挚力荐给0-15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创业者。
    这是一个从社会底层起步,成功超越绝大多数同龄人,实现“职业通关”的平几个体对于个人成长经历、经验和总结的诚意分享。
    这是一位影响了数百万互联网时代从业者的思考者,对我们所处的环境和个人成长展开的深刻思考。
    这也是一位创业者在行进途中对自己、对成长发出的终极拷问及其回答。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足够真诚和认真。

媒体推荐

  这本书是一个助人成长的企业的创始人的自我成长复盘。
    有璨的成长故事堪称励志,高中辍学,经历过仓库搬运工、推销员、外企销售、互联网运营、职业经理人、自由职业者、创业者等多重职业身份,跨越多个社会阶层。
    部分幸运儿的成长,来自上了名校,进了大公司,跟了好领导, 赶上牛项目。
    而有璨的成长,是在现实生活的碰撞和挣扎里,一点点学习、蜕变得来的。
    ——梁宁 著名产品战略专家
    和十年二十年前的传统企业不同,商业模式的不断迭代,组织的有序升级和创始人的持续成长是今天任何一个优秀的创新企业所必需的三个重要因子。
    作为一个平凡出身成长起来的创业者,有璨以他的亲身经历和很好的总结告诉我们如何在职场中做一个不断“进化”的人。
    ——杨浩涌 车好多集团CEO,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
    黑天鹅频出的随机时代,非线性的成长思维不仅是个体需要习得的“斜杠技能”,对于一个公司、一个领域也莫不如是。始终理解新场景的复杂与机遇并存,打造动态稳定的商业模式与方法,才是真正应对不确定的自我确定性。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兼CEO
    这是一本我要郑重推荐给我自己的书,五年前我就应该遇到这样的书,如果五年后我能说它是对我zui重要的一本书,那毫无疑问是我的幸运。
    ——黄章晋 大象公会创始人兼CEO
    有璨与我共事、相识多年,我亲眼见证了他在将近10年里,从一个平凡、普通、空有一腔热血冲劲的年轻人,一路成长为业内有些知名度+影响力的所谓“大咖”和一名有了更大责任担当的创业者。他的经历,既真实又鼓舞人心。
    如今,他决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这一路的所有思考、总结和心路历程和盘托出,这十分可贵。他在这一路旅程上的所有思考和总结,也充满真诚,极为深刻和富有价值。
    我相信,这是一本值得诸多创业者、职场人不断阅读思考,常读常新的书,我想诚意向你推荐。
    ——小马宋 著名战略营销专家

作者简介

    黄有璨,互联网运营从业近10年,曾先后就职于美国About.com、第九课堂、新浪微米、周伯通招聘等互联网公司,历任运营经理、COO助理、COO等职。
    现任互联网人在线学习社区三节课(sarliieke.cn)联合创始人。
    同时为36氪、百度百家等专栏作家,多篇关于运营的文章被疯转,仅2016年上半年,个人所著文章线上浏览量已近千万。小饭桌创业课堂创业导师。

目录

推荐序
自序
前言
第1章  我的非线性成长之路
  1.1  第一阶段(2005—2006年):拥有一份靠谱的工作
  1.2  第二阶段(2006—2008年):从草根到销冠,第一次快速“超车”
  1.3  第三阶段(2009—2011年):互联网下的加速成长和运营职业生涯
  1.4  第四阶段(2012—2014年):第一次创业——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转折
  1.5  第五阶段(2015年—至今):以成熟创业者的身份加速成长
第2章  非线性世界的真相与基本规律
  2.1  重塑自己的职业发展观
  2.2  “S型曲线”与“第二曲线”出现的必然
  2.3  头部效应——在每一段职业经历上跃迁的秘诀
  2.4  成长赛道、线性竞争和非线性竞争
  2.5  两条“一级成长曲线”与N条“次级成长曲线”
第3章  扫清你“蜕变之路”上的一切障碍
  3.1  职业生涯中早期,如何应对“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3.2  职业生涯中早期,如何应对“转行难”
  3.3  工作0~5年,面对多个职业机会如何选择
  3.4  如何超越那些早期职业起点远高于你的人
  3.5  成为一个顶级专家或优秀商业操盘手的具体路径
  3.6  如果在某个职业成长赛道中“失败”
第4章  向顶级高手学习商业认知/系统思考和竞争策略的制定
  4.1  系统思考能力的价值与习得
  4.2  商业世界中的两种高质量思考习惯
  4.3  商业环境中的“竞争策略三级思考法”
  4.4  如何向顶尖高手学习,提升制定策略的能力
  4.5  看到未来,面对极度激烈的竞争环境做出高质量决策
  4.6  顶级高手进行复杂思考和决策的简单原则
  4.7  用系统思考看待你的成长
第5章  第三条“一级成长曲线”——心性成长
  5.1  所谓“心性成长曲线”
  5.2  一个人的内在成长——打破边界和建立边界
  5.3  心性成长曲线下的终极命题与3种修炼
  5.4  我的心性曲线成长之路
  5.5  关于心性成长曲线的本质与总结
第6章  如何与这个注定不确定、不可控的世界共舞?
  6.1  应对不确定性的两种武器
  6.2  以“系统思考+专业主义”应对不确定性
  6.3  以“内在坚守和热爱”对抗不确定性
  6.4  假如你注定无法掌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尾声
附录A  部分概念解释
附录B  推荐书目
致谢

前言

  

   我拥有一个跟绝大多数人相比都不太寻常的职业生涯。
    2020年,我的主要职业身份是一名创业者和一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这一年,距离我和Luke、布棉一起创办致力于培养互联网时代核心人才的新职业大学——三节课(sanjieke.cn)已有5年。这一年的三节课,已是一家估值数十亿人民币、不大也不小的公司,它虽然还算不上是一家多么成功的公司,但已经有了一些微小的成绩,还在持续发展和生长着。
    这时候的我,在互联网业内已经成为还算有点名气的所谓“大咖”和运营专家,操盘过一些经典的案例,写出了运营类书籍业内销量及豆瓣评分最高的《运营之光》,也讲过很多课程——到2020 年, 听过我课程的用户累计已逾数百万人,包括BAT、TMD1 在内的几乎所有顶级互联网公司,都有不少人曾经参与过我的课程。
    总之,此时的我,虽然还远远算不上一名成功的创业者,但也算有了个差可告慰的职业生涯,不再需要为生计发愁,在自己所处的领域内也有了些许微薄的成就。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如果把时间倒推十几年,我的职业生涯起点,其实低得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2002年,出于对应试教育的反感,我在高二时选择从一所省重点高中辍学,因此失去了如许多正常的年轻人一样参加高考、进入重点大学的机会,甚至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拿到。因为这个选择,我的职业生涯起点,几乎是从你见到的社会最底层起步的。
    2003年,我跟随家人来到北京,并在此后几年里慢慢步入职场。在最初两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在中关村给人扛过服务器,做过在路边站街揽客的店面销售,在一家不靠谱的骗子公司干过专门忽悠人的工作……
    那个阶段,我挣着每月1000元出头的薪水,租住在城乡结合部最简陋、最便宜的床铺,每3 ~ 5个月更换一次工作,一直到2006年, 我才第一次为自己找到了一份靠谱的工作——进入一家日企做销售。
    你可以看到,我职业生涯的头两年,看起来千疮百孔,渺无希望。
    但是,2020年的今天,我的身份和职业形象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这样的转变,发生在差不多15年间。
    在这15年里,我从社会的最底层起步,经过1~2年磨砺后以一名普通销售的角色进入当时还算有点光鲜的外企,2008年在互联网行业连什么是运营都没搞明白的情况下开始从事运营工作,之后又逐渐成为一名创业者,再一点点在业界积累沉淀,有了些许成绩。
    这15年里,我依次经历过仓库搬运工、推销员、外企销售、互联网运营、职业经理人、自由职业者、创业者等多重职业身份,跨越多个社会阶层,实现了个人的极快速成长,也得以在整个过程中与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手对话、交流,向他们请教,了解他们是如何学习和成长的。
    而这15年,也是我作为一名参与者,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整个中国的商业和职业环境被互联网一点点颠覆和重构的15年。
    在2005年前后,互联网还仅仅是一个很多人都看不太懂的新兴事物,我曾经见证过一个场景——一帮朋友在一起聚会,其中一个人说自己当前正在做互联网,旋即就迎来了其他人无尽的疑惑:那是干吗的?是给人修电脑吗?
    而时至今日,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技术革新,它重塑和改变了许多行业。在互联网时代,一些旧有的职业逐渐消亡,而许多新的职业层出不穷地涌现。
    这15年里,我也见证着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在时代背景下,依靠与过往完全不同的路径实现了个人的极快速成长。
    他们当中,有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从一名普通柜台销售员和一个小店经营者跻身成为中国顶级带货主播的李佳琦和薇娅;
    有阿柴哥,他原本是一名婚庆主持人,2020 年,已经是“快手”APP上最知名的数学老师,依靠给无数中小学生讲解数学成为快手上最受人关注的教育类IP 之一;
    有沈鹏,我还记得,2012年我们初识之时,他操着有些沙哑的嗓音,和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撸串。当时他还是美团早期的员工,充满了激情,话里话外还带着几分尚未完全褪下的学生气。如今,他已经是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保险保障平台——水滴公司的CEO;
    有我的好朋友成甲,我们同样在2012 年认识,那时他才刚刚大学毕业,但对学习、对外分享和知识管理等话题满怀热情。如今,他不仅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也是“得到”APP上最知名的说书人之一,并且出版了两本畅销书《好好学习》和《好好思考》;
    当然,还有无数三节课的学员和用户,从2015年至今,我至少见证过不下20位三节课的用户,他们原本是文员、线下导游、不知名的媒体记者或是汽车修理厂的车间工人,但在短短4~5 年时间里,他们依靠自己的努力、选择与一些机遇,实现了个人的跃迁式成长,成为一些知名公司的总监、高管或核心业务骨干。
    ……
    这两章所要回答的问题,正是我前面提到的“如何在看到更大的世界后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赢得更大的荣耀和认可”的问题,以及之后那个更加本质的自我拷问。
    我认为这两章内容可能是本书最动人的篇章,我相信它对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人会带来不一样的触动和启发。
    如果你也经历过创业,或者已经在职业生涯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相信这两章更容易让你产生共鸣。
    和《运营之光》一样,这本书仍然带有一些浓厚的个人色彩—— 它并不是一本对职业成长和商业竞争进行科学考证、引经据典论述的书,反而有点像是“一个平凡个体跨越多个成长阶梯后总结的自我成长方法论与个人自白”。
    很难说这样的写作表达是否是好的,但它确实更契合我的内心—— 如果我要写一本有关成长的书,我特别不希望它变成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或者是空洞无用的“纯鸡汤”,又或者是那种快消品式的、读完一遍后再也没有二次翻阅兴趣的畅销书。
    在我的内心深处,对于成长的基本认知是这样的——
    每一个成年人都会经历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在旅途中, 你需要经历生存考验,变得强大,然后遭遇方向迷茫和内心归属的困扰,最后再返璞归真,满血归来。
    这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践行起来,你会遇到无穷的障碍和挑战。我有幸能够在过去15 年里从社会最底层一路上行,如今有点接近能够看到这个过程的全貌。目前的我,在成长这样的课题面前,算得上是特别坚定的。
    而走过这个“英雄之旅”的全过程,对我而言,也异常动人。
    我希望,围绕着我在职业生涯中的种种亲历,这本书能够为你呈现这个“成长”过程的全貌,也能够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为你提供指引,带给更多人一些笃定的力量,直面或走完这个并不轻松的旅程。
    我希望,这本书的内核中,保有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力量,可以让你身处职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时,都愿意反复翻阅它,并从中获得不同的感悟。
    当然,因为个人水平和认知所限,这本书也一定有它的局限。
    事实上,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有许多自我质疑。
    其中最大的自我质疑来自——我的当下,还远说不上有多么成功。
    我想要谈论的主题是成长。而任何一个有资格站到大众面前谈论成长的人,必然需要在个人成就上赢得最基本的大众认可。而身为一名创业者,我和伙伴们所创办的企业目前只是一家发展中的创业公司,仍然面临各种挑战,尚难言结局如何。有时这也让我感到些许惶恐,怀疑自己是否具备这个资格。
    此外,身处创业状态中,我有很多机会接触各行各业的顶尖高手们,在与他们交谈讨教的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自己在很多问题上的思考和理解仍然是浅薄的,仍然因为自己的一些认知局限而感到汗颜。但最终我选择鼓起勇气写作本书,一来,我相信以我独特的职业经历,我或许是一个“对”的人选来思考和讨论这个话题,且我也有足够的念想和动力;二来,我也相信,以输出来带动输入是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即便我的思考没有那么严谨和完整,把它呈现出来接受广大读者和各位前辈老师们的批评,对我而言会是更好的学习。
    关于本书的很多内容,我相信必然存在诸多有失偏颇和亟待指正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吝赐教。
    不过,你也可以相信,虽然我的水平、能力有局限,但我对待这本书的态度足够认真,为了让它符合我自己的期待,我付出了尽可能大的努力。
    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所有身处职业成长旅途中的朋友们一些启发与思考,让你从中获得一些前行道路上足可坚守的信念和力量。
    是为序。
    黄有璨
    2020年8月

后记

  

    在本书结尾,我还有一个诚恳的小小福利想要送给你。
    我相信,一个人在职场中的成长,离不开两个东西:一是明确的阶段性职业目标,二是配套的个人发展计划。
    并且,在如今的职业环境下,我相信一个人很可能每隔1~2年,就需要更新一次自己的阶段性职业目标和学习计划——一个人的成长,必然也伴随着不断的实践、自我迭代和目标更新,很难做到一开始就能想清楚自己未来30年要长成的样子和终极目标。
    对于身处职业生涯早期的读者来说,阶段性的职业目标和配套的个人发展计划,则更为重要——毕竟,你职业生涯中的头5~8年是最为黄金的一段时间,它直接决定了你是否真的有机会实现个人的“职业成长通关”,以及你最终的职业归属。
    然而,虽然本书讲了这么多道理,我相信仍然还会有很多读者在思考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配套发展计划时,想不清楚,或是还存有各种疑惑、纠结、障碍,不知如何处理。
    我和三节课的伙伴们,希望更近一步,帮大家解决好这些问题。
    因此,在本书之外,我也跟三节课的伙伴们一起,围绕着个人“如何合理地建立阶段性的职业目标”+“如何围绕职业目标设定配套的个人发展计划”,开发了一套课程。
    我们称之为“IDP个人发展计划”,分为入门版和进阶版。在写作完本书的初稿之后,我和三节课的伙伴们一起,向诸多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咨询、个人优势评估等领域的专家和前辈们请教,结合本书内容、核心理念和很多业内已有的经典工具、理论等,一起设计、打造了这两门课程。如果你也处于职业生涯早期,对如何设定自己的阶段性职业目标和个人发展计划也存有疑惑和需求,我诚意地向你推荐这两门课。 我也愿意赠送给所有本书的读者一个福利——如果你有兴趣,可以以1元钱的象征性价格来参与“lDP个人发展计划”(入门版)课程。 在入门版课程中,你将通过7天的学习+一系列职业发展现状评估、个人优势评估等工具,形成当前可能最适合你的职业发展目标。并获得三节课职业顾问为你提供的个人职业发展咨询与建议。 我相信,对于职业生涯早期的从业者来说,这一福利是超值的。 现在通过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立即领取这个福利。也许,你的非线性成长之路从这里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