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经 济 > 财经管理 > 财政金融、保险证券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

  • 定价: ¥89
  • ISBN:9787521722635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中信
  • 页数:378页
  • 作者:姚前//林华|责编:...
  • 立即节省:
  • 2020-10-01 第1版
  • 2020-10-01 第1次印刷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区块链技术与资产证券化的结合是令人遐想、令人期待的前沿领域。虽然业内已有不少有益实践,但总体看,这一领域才刚刚开始,可以研究的课题很多,无论是技术方面、业务方面,还是监管方面,均还有许多待解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鉴于此,作者与链证数科实验室主任林华先生一道,联合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业界专家,共同撰写了《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这部专著。

内容提要

  

    区块链+资产证券化,金融领域量大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最令人遐想、令人期待的前沿领域。
    近年来,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区块链+资产证券化,金融领域两大新技术的深度融合,是令人遐想、令人期待的前沿领域。区块链从负债端切入,与央行的数字货币,以及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密切相关;区块链从资产端切入,实现资产的数字化,而资产数字化是资产证券化的更高级别的形态。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一书由姚前和林华领衔创作,详细介绍了区块链如何与供应链、5G、物联网技术结合使资产数字化,确保底层资产的唯一性。这本书从实操的角度讨论资产上链确权的技术,同时深入讨论了数字资产到数字证券现金流瀑布模型的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海外市场STO的监管、数字资产的交易,以及数字资产与数字货币的结合。
    希望《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的出版,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行业的创新发展有所助益。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数字资产概述
  第一章  数字资产与数字金融
  第二章  区块链高质量发展与数据治理
  第三章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应用
第二部分  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章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过程及瓶颈
  第五章  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应用
  第六章  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应用市场中的案例
  第七章  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前景及挑战
第三部分  资产证券化底层技术
  第八章  资产证券化实现的区块链技术基础
  第九章  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方式
  第十章  区块链技术发展及其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应用的展望
第四部分  STO:基本框架、法律挑战及监管展望
  第十一章  STO的基本概念与生态模型
  第十二章  STO的发展:国际现状
  第十三章  STO在我国:现实意义与发展空间
  第十四章  STO产品的分类设计
  第十五章  STO的监管:基本框架与初步探索
第五部分  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融合
  第十六章  稳定币
  第十七章  央行数字货币
  第十八章  数字资产
  第十九章  基于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的金融体系
后记

前言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基础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打包,以此为价值偿付,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sset-BackedSecurities,简写为ABS)的过程。自1970年美国政府国民抵押协会发行首单资产支持证券以来,资产证券化已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金融创新工具。以美联储为例,其货币量化宽松,除了购买美国国债,就是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Securities,简写为MBS)。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于2005年启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有所放缓,2012年重启,2015年实行备案制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融资租赁、收费收益权、应收账款、保理融资、汽车抵押贷款、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等资产证券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近期正开展基础设施公募REITs(RealEstateInvestmentTrus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试点工作。
    一般来说,资产证券化包含构建资产池、破产隔离、信用增级、证券评级、证券销售、挂牌上市、交易、存续期管理、到期支付等多个步骤,流程长,涉及多方面主体,包括发起人、SPV(SpecialPurposeVehicle,特殊目的载体)、承销商、投资银行、信用增级机构、担保机构、评级机构、托管人、律师、会计师等。其通过特殊的法律实体以协助转移收益(风险),并可分层出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证券,是一种复杂的金融创新,甚至被称为*的“金融炼金术”。
    在我看来,资产证券化虽然流程复杂,但原理其实简单。其核心在于将复杂、难以“他信”的基础资产转化为面向市场、可信的资产,然后将其标准化、可分割化,并供众多投资者购买和交易。可信是资产流转的前提。原始资产“藏”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里,产权是否真实、是否清晰、是否可靠,外人是不知道的,因此难以“他信”,自然就无法流转和交易。而资产证券化通过金融中介功能以及以SPV为核心的法律设计,改变了原始资产的不可信状态。
    投资银行、会计师对资产组合开展的尽职调查以及评级机构的评级服务、托管银行的托管服务,保障了基础资产的可信。以SPV为核心的法律设计则进一步保障了基础资产的真实性、独立性和完整性。一是真实出售。发起人将特定资产以及与该资产相关的风险与收益,全部转让给SPV,在此之后,发起人的债权人与股东就不能再对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提出或行使任何追索权。二是破产隔离。即使发起人、SPV破产,也不影响对方的资产,由此保障证券化资产的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在基础资产完成由“不可信”变为“可信”之后,SPV还可以利用外部担保对基础资产进行信用增级。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我们除了利用金融中介功能和法律手段,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保障底层资产的可信。区块链是制造信任的机器。它利用加密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共识算法来新增和更新数据,利用运行其上的代码(即智能合约)来保证业务逻辑的自动强制执行,具有集体维护、难以篡改、全程留痕、易于追溯、公开透明等优点。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5G、物联网的发展,区块链技术有望使与资产有关的所有原生数据,无论是链上的,还是链下的,均可以被穿透和追溯,可以被自证与他证。那么,此时底层资产数据的可信就是底层资产价值的可信。数字是价值,价值是数字,原来分处“两张皮”的数据与价值,真正聚合成物理与逻辑一体的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具有天然的可信优势,因此具有天然的流动性,可交易、可流转。资产数字化通过可信技术的应用,使资产在保留原生全量信息的条件下,不用依赖传统的金融中介就可流通起来,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资产证券化的新型资产盘活术。
    应该说,资产数字化与资产证券化并不是一种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特别是在目前阶段,区块链等可信技术的应用还不普遍,许多资产不是原生于链上,资产登记更多依靠链下中心机构,因此资产证券化依然会在盘活企业资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即便在资产证券化这一场景下,区块链仍可发挥积极效能。这种积极效能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目前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仅限于产品发行的文件,对底层资产原始信息缺乏穿透能力,特别是多级链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更容易信息不透明,引发金融风险。我们可以通过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感受到经验与教训。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分布式账本,则可在原有信息披露的基础上,针对底层资产信息补充、提供专项信息披露服务,实现底层资产可信穿透功能。
    二是提升资产证券化展业效率。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涉及多方主体,信息交互和沟通协调的成本高。而区块链技术本身就是一个点对点的多方互信共享网络,资产证券化各参与人可在区块链上进行高效的信息交互和业务协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三是推动数字证券的发展。区块链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数字化价值登记和交换技术,是新一代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在纸媒时代,证券的形式是纸质凭证,立字为据;在电子化时代,证券无纸化,以第三方电子簿记为据;在数字时代,证券的形式则是可信数字凭证,立“数字”为据,也就是数字证券。数字证券在区块链上登记,点对点交易,进行DVP结算,可引入中央对手方和流动性节约机制。数字货币以及智能合约技术还可为资产证券化带来全新的想象空间,比如自动的现金流归集与支付等。
    四是支持监管。在数字化技术的手段下,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证券化不仅可控,监管还可以做到更加精准。
    总之,区块链技术与资产证券化的结合是令人遐想、令人期待的前沿领域。虽然业内已有不少有益实践,但总体看,这一领域才刚刚开始,可以研究的课题很多,无论是技术方面、业务方面,还是监管方面,均还有许多待解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鉴于此,我与链证数科实验室主任林华先生一道,联合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业界专家,共同撰写了《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这部专著。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对我国资产证券化行业的创新发展有所助益。
    姚前

后记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
    本书重点讨论区块链与金融的结合,特别是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的结合,从会计报表的角度看,区块链从资产负债表右边介入,属于货币端的应用,这是央行和商业银行的主要工作。区块链在货币端应用是一个自洽的体系,货币生在账本上,流转在账本上,在数学上可验证。
    区块链从资产负债表左边介入,资产不是原生于链上,如何使资产映射到账本,确保其在账本上的“唯一性”,是区块链在资产端应用的一个核心课题。    区块链与资产端结合,使资产数字化,与实体经济可以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的转型和升级。资产的数字化进程会随着货币数字化的进程而不断走向深入,两者同时数字化才能形成资产负债表意义上的闭环。
    我本人一直从事资产证券化和REITS领域的研究、实践、创新和技术方面的工作,主编和翻译了一系列作品,在2015年的时候,与万向区块链试验室的肖风总交流,他跟我说,未来的金融业货币数字化、资产数字化,可能就不需要资产证券化了。他的这个观点对我触动很大,引发我对区块链的关注和研究。 2016年,我在翻译《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一书的时候,邀请谢平教授为这本译著作序,序言的题目是“资产证券化可能成为区块链最好的一个应用”。2019年,我与姚前局长沟通希望在他的带领下,就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方面做一些更深度的思考和研究,这个想法得到他的支持,并在行业专家的协作下,完成了本书的内容,他们的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部分《数字资产概述》中的第1章《数字资产与数字金融》、第2章《区块链高质量发展与数据治理》、第3章《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应用》,由姚前局长主笔。 第二部分《区块链与资产证券化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中的第4章《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过程及瓶颈》、第5章《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应用》、第6章《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应用市场中的案例》、第7章《区块链在资产证券化中的应用前景及挑战》,由腾讯集团副总裁赖智明、腾安基金总经理李康宁主笔。 第三部分《资产证券化底层技术》中的第8章《资产证券化实现的区块链技术基础》、第9章《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方式》、第10章《区块链技术发展及其在资产证券化领域应用的展望》,由趣链科技首席执行官李伟、美国城市国家银行副总裁郁冰峰、趣链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张贝龙、趣链北京分公司梅冰晶、链证数科试验室林华主笔。 第四部分《ST0:基本框架、法律挑战及监管展望》中的第1l章《STO的基本概念与生态模型》、第12章《STO的发展:国际现状》、第13章《STO在我国:现实意义与发展空间》、第14章《STO产品的分类设计》、第15章《STO的监管:基本框架与初步探索》,由汇丰晋信基金副总经理王立荣、链证数科试验室林华主笔。 第五部分《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融合》中的第16章《稳定币》、第17章《央行数字货币》、第18章《数字资产》、第19章《基于数字货币与数字资产的金融体系》,由万向区块链股份董事长肖风、万向区块链首席经济学家邹传伟主笔。 姚前局长和我负责对每位作者的初稿进行审阅、统稿,提供修改意见,并与出版社进行沟通。 这本书的出版得到万向集团肖风总的大力支持。另外,我也要感谢中信出版社的许志老师和北京紫金智能金融研究院秘书长白雪女士的协助。 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