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文 学 > 中国文学 > 中国文学- 报告文学

阻击英雄沈树根

  • 定价: ¥79
  • ISBN:9787010222813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人民
  • 页数:270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2020年10月19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保家卫国70周年的日子。
    为了纪念这个伟大日子的到来,《阻击英雄沈树根》一书采访组循着当年沈树根战斗工作过的足迹,进行寻找和走访。本书不仅仅是对沈树根英雄事迹的回顾和追忆,更是一种对英雄精神的呼唤和寻访。
    本书先给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全体志愿军将士们!

内容提要

  

    本书以纪实文学的笔法,真实、立体地再现了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鹫峰阻击英雄”等光荣称号和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的抗美援朝英雄排长沈树根传奇、精彩的一生。详细地记述了他在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排长时率领全排33名战士,在朝鲜五次战役后的鹫峰阻击战中与敌鏖战3昼夜,击退敌人13次轮番进攻,最终以全排仅1人牺牲、3人重伤的代价,歼敌300余人,突破了敌人两个营的重重包围;开创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少胜多的战绩,并被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引以为豪的典型战例。本书记述真实生动、跌宕起伏,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红色读本。

作者简介

    顾志坤,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第四、五、六、七届全委委员。发表长篇小说、长篇传记、长篇报告文学约800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东山再起》《梁山伯与祝英台》《竹林七贤之康传》《北撤》,长篇传记文学《春晖》《大师谢晋》《谢晋》及长篇报告文学《大围涂》《楼高人为峰》《世纪之水》《民心铸丰碑—王志良传》《突出重围》等;其中《北撤》被列入“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春晖》被列入浙江省“文学解读浙江创作工程”,《大围涂》获全国报告文学奖提名奖,《突出重围》列入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扶持项目。另有多部作品获全国性奖励及浙江省作家奖。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抉择
  第一节  离家
  第二节  从军
  第三节  北撤
  第四节  战友救了他一命
  第五节  进军大上海
第二章  跨过鸭绿江
  第一节  突然来了命令
  第二节  仓促入朝
  第三节  激战长津湖
第三章  向南攻击
  第一节  休整
  第二节  新兵到了
  第三节  在五次战役中
  第四节  形势突变
第四章  鏖战鹫峰
  第一节  受命
  第二节  接敌
  第三节  胶着
  第四节  突围
  第五节  归建
第五章  凯旋
  第一节  立功
  第二节  回国
  第三节  南下
  第四节  回家
第六章  新的战斗
  第一节  回国第一仗血战积谷山
  第二节  目标——一江山岛
  第三节  备战
第七章  十年老团长
  第一节  金华岁月
  第二节  调防明港
第八章  英雄本色
  第一节  从军人到老百姓
  第二节  意外发现的铜像
  第三节  战友重逢
  第四节  不忘初心
  第五节  英雄远去
尾章
参考文献

寻访英雄的足迹(代后记)

前言

  

    老团长——藏在我记忆深处的人生坐标
    (代序)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70周年前夕,由国家一级作家顾志坤同志创作的关于抗美援朝鹫峰阻击英雄沈树根的传记文学作品——《阻击英雄沈树根》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沈树根是我的老团长。1968年1月我应征入伍时,他是我们新兵团的团长。后来到部队,我又刚好分到他所在的178团,慢慢地知道他是一名抗美援朝时的“一级战斗英雄”,他率领的排因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英勇善战,荣立特等功。
    事有凑巧,1970年初,20军政治部组织编写战斗英雄故事,从各单位抽人。我当时已从连队调到团报道组,曾在报上发表过一些小故事,团里就推荐我去军部参加编写组。我去后,宣传处负责此事的徐坤副处长召集各师抽来的同志开会分工,基本上是各师来的人承担自己所在师英模的事迹编写。确定我们60师有5个英模事迹都交给我来编写,其中就有我们178团的沈树根团长。
    那时我入伍才两年,对军队的许多常识都不太了解,对60师的战斗历程更是不甚了了。但我把这次任务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高兴地领受了。当时我们编写组集中在军部招待所,首先是看材料,这些材料都是从各师团收集来的,有些在战地简报上宣传过,有些在报纸上发表过,有些是战史资料。读完这些材料,我就开始构思编写。大概就两个来月,我领受的5个人物故事就写成了。沈团长故事的题目就叫《鹫峰阻击英雄沈树根》(其他几篇有写毛张苗师长,也是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的《尖刀猛插五马寺》;有写神枪手、一江山岛战役战斗英雄的《吕有库和他的重机枪》;有写英雄通信排的《打不断的电话线》;有写新战士当突击手的《第一次战斗》等),然后大家讨论,提出意见再做修改。那时特别重视政治性,如有无体现毛泽东主席的某个战略战术思想,有无体现集体英雄主义等,至于写作技巧倒不怎么讲究。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后,最后由徐坤副处长统稿,审改通过后再返回各单位领导和写作对象本人征求意见。最后,整个故事集收进了22个英模故事,定名为《战地黄花分外香》,用毛体书法书写的书名。书发到部队后,听说深受官兵喜欢,对当时“学英雄,讲传统”起了一定作用。
    但在我心里,总感到有点儿愧对英雄。沈树根当时率领的179团8连3排33名战士,根据上级命令,在朝鲜鹫峰阻击敌人整整3天3夜,打退了无论数量和装备都远远胜过他们的美军、李伪军13次进攻,仅以1人牺牲、3人重伤的代价,歼敌300余人,为我军取得华川阻击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是非常过硬和鼓舞人的,是应该写好也是能够写好的,但鉴于当时我的阅历和写作水平,我总觉得没有写好。后来我调到报社工作,学会了如何采访、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后,更感到当时编写那些英雄的故事时缺了很重要的采访环节。看第二手材料所编的东西,是写不出灵性来的,尤其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内心世界,不可能很好表达;所编故事不可避免地存在脸谱化、雷同化的问题,写作形式也流于格式化,缺少技巧和韵味。所以我后来一直想,如能有机会,我一定要把这些英雄人物写得丰满一些,更好地呈现出这些英雄的本色来。
    这个遗憾现在由顾志坤作家代我完成了,所以我感到十分欣慰!顾志坤同志也是个老兵,当年他任上海警备区某部新闻干事时曾经采访过“南京路上好八连”,对军队老英雄有一种特殊情结;回到地方后他以浙江省四明山革命老区的斗争历史和仁人志士为题材,创作了《北撤》《突出重围》等许多有影响的作品。顾志坤与老团长沈树根曾同在一个县机关工作,当他了解到老团长不平凡的事迹之后,便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惧艰苦的勇气,对老团长战争年代当英雄、和平时期做模范的事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挖掘,足迹遍及浙江省四明山老根椐地以及老团长工作过的单位驻地河南省信阳县明港镇、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辽宁省丹东市等13个省市,行程8000余公里,采访了诸多与老团长一同战斗过、工作过的老同志、老部下,参观了相关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和抗美援朝纪念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最后,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辛勤创作,终于完成了这部20余万字的作品。通读全书,既有对沈树根在战场上面对强敌不怕牺牲、敢打必胜的生动描述,又有对他在和平环境下为建设现代化军队不懈努力、为社会做公益等的翔实记录。尤其是鹫峰阻击战一章,对沈树根沉着机智的指挥和全排战士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战斗场面等,描写得生动、形象,读来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血脉贲张之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部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颂歌,是一部难得的“学英雄、讲传统”的好读物。
    我从入伍到提干调出,在老团长沈树根手下工作了整7年,后来我人虽然调出了,但心里却经常记挂他。从老团长身上我感到可学的东西很多,不仅仅是他在阻击战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机动、勇敢顽强、敢打必胜的作风和精神,还有许多更可贵的令人敬佩之处。例如:其一,他从不居功。从未听他在任何场合讲过他自己立大功之类的话题,即便把写他的稿件送他审阅时,他也总说都是我排里几个班长打得好!其二,他对抓训练十分较真。“文化大革命”初期,林彪大搞“突出政治”,鼓吹“政治可以冲击一切”时,老团长顶住压力,仍让司令部下达年度训练任务,要求分散在各地的“三支两军”部队都要落实“天天练”指标,并亲自带司令部同志下去考核,奖优罚劣。后来毛主席发出“野营拉练好”的指示,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部队拉练队伍中总有他与战士们一起徒步行军的身影。他下基层,经常强调的一句话是:“部队是要打仗的,不搞好训练怎么打仗!”其三,他善于与人团结共事。团老政委叶万里是机关下来的,老团长称他是秀才政委,说叶政委理论水平高,要落实好叶政委指示;他们两家同住一幢房子,是邻居,平时生活中谁家缺什么,总不分彼此相互补缺。他们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中互相关照,是师里公认的一对好主官。在他俩团结精神的影响下,团党委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其四,他对政治工作很重视。对官兵反映好的政治课和新闻报道,他总要提出表扬,给予鼓励。并经常到报道组来,给我们推荐该写的典型。其五,他对子女要求严。他的孩子老大沈武红去当兵了;老二沈萍萍高中刚毕业,他又送她去诸暨老家插队当农民,临走送给女儿的礼物是一副箩筐、一条扁担、一把锄头,让她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对另外两个小点儿的儿子,一个起名武斌,一个起名武忠,意在希望他们长大后精忠报国。其六,他生活很清廉。他不收礼,我在58师任政委时,他带老伴寿阿姨来看我,我按当时对老同志来队时的相关规定,给他准备了一些地方特产,我爱人第一次见二老,特包了一个2000元的红包以表达心意,他坚决不收;硬塞给他的红包,上车后也被他从车窗上丢了出来,并对我说:“我什么都不缺,不用为我操心,把工作干好!”这番话,使我汗颜,也使我永远铭记。
    有关老团长转业的事,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我已调武汉军区政治部机关工作。听说他转业不能回诸暨老家,被异地安置在上虞县某委员会任副主任。后又听说他不计职务、不计待遇,干工作乐此不疲,多次被评为省、市、县的先进工作者。我叹道:这是真正的英雄本色!2019年8月,当我从《解放军报》上看到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尤其读了习近平主席对张富清的事迹所做的重要批示: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我仿佛又看到老团长沈树根的身影,一个与张富清相同的身影。老团长沈树根到地方工作至1983年离休,从未与人提过自己战场上立功之事,直到1997年,他离休14年后,上虞市的一位企业家到朝鲜访问,参观朝鲜军事博物馆时,发现馆内与黄继光、杨根思等英雄的铜质塑像一起摆放着的还有沈树根的铜像!那个企业家回来告诉市里的领导,大家这才知道,这位身材高大的转业军人,原来是位大英雄!这是老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真正的自我坚守!我由此想到,大凡经过战争硝烟的人,看来都有这样的自我坚守!在他们看来,与那些共同战斗牺牲的战友相比,自己的荣誉是多么的微不足道!自己唯一的义务就是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多贡献一份力量、多办一些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
    几十年来,老团长的精神境界已经深藏在我的记忆中,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在我的潜意识里,老团长的形象就是我的人生坐标,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给我以灵魂的指引和坚定的信念。这种潜意识的指引,就如一首歌中唱的: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我最后一次见到老团长是2006年的春天,是我到南京理工大学任政委不久。转业到江苏信息产业厅工作的60师师长陈为保也是178团的老兵,他招待老团长时把我也叫去了。去后才知道,老团长和老伴这次来宁,是看望二女儿沈萍萍一家的。沈萍萍在恢复高考后考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政协机关T作,她爱人也是部队的。老团长的身体一直不错,近80岁的人了,看上去还那么硬朗,身躯高大,腰杆笔挺,谈笑风生;喝酒也很爽快,但不多喝,很有度,我们都祝他健康长寿。不久我调总参政治部工作,从此再没有见过老团长。2010年12月28日,我正患重感冒发烧,躺在病床上挂水,突然接到沈萍萍电话,说她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因马上要过元旦了,追悼会定在31日上午。我当时虽十分哀痛,但连床都下不了,根本不可能从北京赶到上虞参加追悼会。无奈之下,我打电话给杭州的浙江省军区副政委范匡夫,让他代我致悼。老范是我在178团报道组时的组长,他当即答应,以他和我的名义写了挽联:“岁月吹散了硝烟,勇士功绩与江河长在;白雪覆盖了碧血,英雄浩气和日月同辉”,这副挽联高度概括了老团长的英雄业绩。尽管如此,我仍对自己未能参加老团长的追悼会深感遗憾!今年是老团长仙逝lO周年,恰逢举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并在清明节举行全国哀悼,呜笛默哀3分钟。我写下此文,也以此告慰老团长的在天之灵:老团长本色不变,精神永存!
    冯寿淼
    写于2020年4月4日
    (作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第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少将军衔。)

后记

  

    寻访英雄的足迹
    (代后记)
    2020年10月19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保家卫国70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个伟大日子的到来,2018年8月11日,我们《阻击英雄沈树根》一书采访组一行4人:沈武忠、徐国权、周德潮和笔者,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单位的组织下,曾历时半个月,驱车穿越了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山西、内蒙、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13个省市,行程8000余公里,循着当年沈树根战斗工作过的足迹,进行寻找和走访。受访者中既有当年与沈树根在抗美援朝“鹫峰阻击战”中生死与共的通信员,也有他任团长时才入伍后来官居要职的将军;既有他老部队的现任首长和战士,也有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领导。通过这些走访,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一、在英雄的老部队
    第一站,我们在沈树根的老部下、后曾任总参谋部陆军航空兵部政治委员冯寿淼将军的陪同下,来到沈树根的老部队——位于西安临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83集团军某旅,该旅的前身就是赫赫有名威震敌胆的浙东游击纵队。
    冯寿淼将军就是沈树根在178团当团长时从浙江应征人伍的,从当兵的第一天起,他就在老英雄战斗故事的熏陶下成长起来,最后从士兵成长为将军。这次冯将军原本是去昆明疗养的,但听说我们要去他的老部队采访沈老事迹,就把去昆明疗养的计划改成了去临潼的陆军疗养院。在我们到达之前,他已早我们几天在临潼等着我们。并在我们到达临潼的当晚,与夫人一起专程来宾馆看望我们。 沈树根的老部队对我们这次采访十分重视,次日一早在我们从宾馆出发去部队时,该旅蒋副政委和政治部马干事专程前来宾馆迎接我们;我们到达营区时,专门从数千公里外的训练场赶来迎接我们的该旅政治部王主任等领导早已等候在门口。之后,我们在几位旅首长的陪同下,参观了该旅的旅史馆,在上下两层的展馆中,我们看到了多处与浙江省上虞、诸暨的革命斗争史有关的内容:金萧支队成立、观杰中队的故事、许岙围困战、浙东游击纵队北撤会议、张俊升起义以及“鹫峰阻击英雄”沈树根等,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未曾见到过的军史资料、实物和图片。 离开沈树根的老部队,我们继续北上,向齐齐哈尔进发,140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计划花两天时间赶到那里,因为,参加过鹫峰阻击战的唯一健在者、沈树根当年的通信员任玉山老人,正在急切地等候着我们过去。 途中的时候,我收到冯将军发来的短信:“志坤同志,很高兴能在老部队与你相识,也很感谢你对传承浙东纵队精神的执着与奉献。”没过多久,60旅蒋副政委也发来微信:“顾老师,我对您写英雄沈树根的这部作品充满了期待。” 二、英雄的部下也是英雄 经过两天的长途行驶,我们抵达了抗美援朝老战士、曾参加过鹫峰阻击战的任玉山老人的所在地:齐齐哈尔市。 按约定的时间,我们来到了位于联通大道78号新世纪老年公寓的大门口,在进进出出的人群中,我们看到有一位腰板笔挺、身着校官军服、脚穿三节包头皮鞋的老人在不断朝外张望,不用问,我们就猜到这是任玉山老人。果然,还没待我们的车停下,老人就快步向我们奔过来。“欢迎,欢迎,早盼着你们来啊。”在热烈的握手后,我们来到了老人的家:一套朝南的养老公寓房。公寓房不大,但设施齐全,看起来很舒适。坐下后,老人就从里间拎出几只包,然后从包里拿出一叠抗美援朝的资料和书籍,我拿起看了下,发现有不少是我从未见过的资料,很珍贵。 …… 《阻击英雄沈树根》共9章31节,20余万字。笔者试图全景式地写出沈树根从一个目不识丁的放牛娃,到在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淬炼下,成长为一名共和国英雄的光荣历程;又力争在有限的纸墨间,展示沈树根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战争年代是英雄,和平时期是模范的奋斗足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仅仅是对沈树根英雄事迹的回顾和追忆,更是一种对英雄精神的呼唤和寻访。 如今,硝烟已经散去,革命已取得了胜利,但当年英雄们在战场上克敌制胜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诚如在沈树根逝世时一副挽联中所写的:“岁月吹散了硝烟,勇士功绩与江河同在。白雪覆盖了碧血,英雄浩气和日月同辉。” 本书的采写、出版过程自始至终得到很多部门、单位和热心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对此,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已在《跋》中向他们表示了衷心感谢。作为本书的作者,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我也要向一些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他们是:江河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袁伟忠老总、浙江理想同济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的朱杰老总和上虞农村商业银行的领导,他们对这部英雄传记给予了热心的帮助和支持。 绍兴市上虞区收藏家协会的曹松境老师是撰写沈树根这部传记的发起人,同时他又是推荐由笔者撰写这部传记的牵线人。在本书长达两年时间的写作过程中,曹松境老师始终关注着本书写作的进程,并给予了许多宝贵的帮助与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除此之外,我还要诚挚地感谢中国人民解放军83集团军60旅的首长、感谢浙江省绍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领导、绍兴市上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领导、绍兴市诸暨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领导和上虞红色收藏馆对本书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上虞日报》、《诸暨日报》、齐齐哈尔《鹤城晚报》、《绍兴晚报》、上虞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本书的关注与报道。另外,我还要感谢赵林中、邬楚龙、毛一江、马建华、何家炜、石洪坤、李炬辉、陈娟红、颜晓军、王建生等同志为本书写作所提供的各种帮助和支持。 因年代久远及各种原因,本书中选用翻拍的部分照片,由于不知摄影者的名字,故未署名,也在此深表谢意。 而对于许多关心帮助过本书的撰写而没有在这里一一列名的单位和个人,笔者亦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顾志坤 2020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