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商品分类

您现在的位置: 全部商品分类 > 历史.地理 > 地理 > 中国地理、旅游

严州古城石牌坊/钱塘江学严州文化全书

  • 定价: ¥65
  • ISBN:9787556513291
  • 开 本:16开 平装
  •  
  • 折扣:
  • 出版社:杭州
  • 页数:235页
我要买:
点击放图片

导语

  

    严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严州,作为州府建制,存在1300年,一府六县,地域面积是杭州的三倍。划归杭州市之后,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纵深有了新领域和“后花园”。
    这次由杭州市钱江新城管委会牵头,以原严州府治首县建德为主,杭州运河集团配合的“钱塘江学·严州文化全书”整理出版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严州文化复兴工程。编者希望这一工程的实施,有助于寻找严州古府修复的正确路径,真正实现“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的宏伟蓝图。
    本书为其中的《严州古城石牌坊》分册,分为严州古城石牌坊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严州古城石牌坊演变的历史烟云等数章内容。

内容提要

  

    随处可见的牌坊建筑是古严州城的一大特色,也是古严州人刚正不阿、勇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严陵之风的精神写照。在建设美丽梅城、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的过程中,重建新建古严州城的石牌坊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此书的撰写和出版也是意义深远。借助该书的研究去粗取精,弘扬其精华,去除其槽粕,为实现“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这一宏伟蓝图助力。

目录

第一章  严州古城石牌坊产生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
  一、严州古城石牌坊产生的历史渊源
  二、严州古城石牌坊产生的文化背景
  三、严州人的“四风”精神对严州古城石牌坊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严州古城石牌坊演变的历史烟云
  一、严州古城的石牌坊在哪里
  二、严州古城石牌坊起死回生的蹒跚脚步
  三、严州古城石牌坊重生的历史性机遇
第三章  历史上曾经鼎盛辉煌的严州古城石牌坊
  一、从雏形到成熟
  二、从鼎盛到辉煌
  三、规模宏伟的严州古城石牌坊群
第四章  严州古城石牌坊的丰富内涵与历史故事
  一、建功立德坊
  二、科举功名坊
  三、立邑里名坊
  四、达官显贵坊
  五、经世济民坊
  六、孝行贞节坊
  七、寺庙宫观坊
  八、学宫书院坊
第五章  严州古城石牌坊名录
  一、宋淳熙《严州图经》所载牌坊(19座)
  二、宋景定《严州续志》所载牌坊(12座)
  三、明万历《严州府志》中新建、重修的牌坊(106座)
  四、清光绪《严州府志》中明万历至清光绪续建坊(27座)
  五、南宋《建德府内外城图》中有标注,《严州图经》遗漏的牌坊(3座)
  六、明弘治《严州府志》中新建牌坊(3座)
  七、2000年之后新建的牌坊(7座)
  八、史书无记载的石牌坊(12座)
第六章  牌坊建筑形式、结构、构件名称简介
  一、建筑形式
  二、建筑类型
  三、石牌坊建筑结构及构件名称
  四、严州古城石牌坊建筑构件名称
  五、宋代以来的石牌坊建筑构件称谓(见附表)
一坊一柱任风流——《严州古城石牌坊》写作手记

前言

  

    公元1963年,是杭州行政区域版图有着特殊记忆的年份。
    因为这一年的3月,有着1300多年州府历史的“千年古府”严州,正式划归杭州市。从此,杭州开始承载起两个州府历史文化共同前行的责任。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千年古府”严州划人杭州的半个多世纪里,曾经“商贾云集、文化繁盛”的严州府治、州治和建德县治所在地——梅城镇,却日渐式微,在历史的进程中被边缘化,成了被世人遗忘的角落。这种状况的出现,是与杭州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很不相称的。如何补上这一短板,重振严州古城雄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遵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杭州市扎实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何延伸这一以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的新内容?杭州市美丽城镇建设如何破题?美丽城镇建设示范点怎么选择?在这样一个新时代的节点上,中共浙江省委车俊书记,先后三次对严州古城梅城的建设和发展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要“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的重要构想,为杭州市打造美丽城镇建设的新样板找到了突破口。为落实车俊书记的批示精神,杭州市委、市政府正式确定,把杭州市打造美丽城镇建设的示范点,选在了“千年古府”梅城镇。从2018年夏天开始,梅城镇“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的建设也随之全面启动,古城的保护与修复工程全面展开。通过近一年的努力,目前初战告捷,正在向纵深发展。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古城的保护与修复,不仅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艰巨的城市建设工程,也是一项铸就城市灵魂、泽被后世的文化工程,是体现“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支撑,特别是缺失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的丰姿风韵,古城修复得再好,也只能是徒具漂亮的外表,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没有文化内涵的古城,是不能行稳致远的,“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的目标就会缺少贯穿始终的文化指引,彰显古城个性的地域文化特色也就无从谈起。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从做“千年古府”梅城修复工程的第一天开始,就紧紧抓住地域文化复兴这个主题,把严州文化的发掘与建设,作为杭州古都文化和国际城市学内容的重要补充,进行全面部署。这当中,分阶段实施整理和出版“钱塘江学·严州文化全书”,就是抢救严州文化的具体行动,也是一项文化传世、惠及子孙的工程。
    严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载《浙江日报》2006年2月5日)一文中提到:“远在数万年前,浙江大地就已经出现了‘建德人’的足迹。”因此可以说,严州是浙江省境内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区。严州在浙江的地位摆在那里,是毋庸置疑的。严州的前身称睦州,隋仁寿三年(603)置,州治在今淳安县。唐万岁通天二年(697)迁州治至建德县,建德改为州治自此始。宋宣和四年(1122)改睦州为严州。咸淳元年(1265)升严州为建德府,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六县。元改建德路。明初改建德府,洪武八年(1375)改严州府,沿袭至民国初年。严州,作为州府建制,存在1300年,一府六县,地域面积是杭州的三倍。划归杭州市之后,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纵深有了新领域和“后花园”。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严州地处浙、皖、赣和钱塘江流域之要冲,襟三江,控五州,有“江浙锁钥’’之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省城杭州西北方向的重要军事屏障,自古有“严州不保,临安必危”之说。古往今来,严州经历的战事数不胜数。明初,朱元璋争天下,在经营长江以南、开辟大明江山的时候,第一步就是兵出皖南,占领严州。以严州为中心,经闽、浙、赣,为扫平诸侯和大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太平军四进四出严州,历经三年之久,与清军反复争夺,战况空前惨烈。全面抗日战争初期,严州作为杭州笕桥机场的支援和备降基地,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渡江战役之后,人民解放军实施包抄战术,首先占领严州,然后进军解放杭州。可见严州与杭州的战略关联度十分密切。
    严州山清水秀,风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历代文人骚客壮游吴越的必经之地。从谢灵运、沈约开始,到孟浩然、刘长卿、杜牧、范仲淹、陆游、黄公望、唐伯虎、纪晓岚等等,多少文人墨客在严州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些华丽的词章,不仅数量宏富,而且精彩佳作千年传唱,余音袅袅,不绝于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需要充分发掘和开发利用。
    严州,昔日的天下名州,有“龙兴之州,潜藩之地”之称,有宋一代,就有太宗、高宗、度宗,在登基之前,都领过睦州或严州的刺史、防御使或节度使。除此之外,高士名臣在严州为官,更是不胜枚举。宋代严州人、状元方逢辰有云:“严之所以为望郡而得名者,不以田,不以赋,不以户口,而独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有子陵之风在也。”因此,严州也被称为“清虚之地”,特别是这里有国内罕见的街巷肌理保存非常完整、具有650多年历史的“一府双城”格局的州府古城。在目前的中国大地上,州府古城保护完整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严州古城的保护与修复,正好可以填补我国州府古城文化的空白,是丰富杭州都城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浙江省11个州府文化的重要抢救和发掘工程之一,其意义是十分深远的。严州古城的保护与修复,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拥江发展行动部署和要求,打造钱塘江国际滨水花园的文化节点和样板工程。这项泽被后世的工程做好了,杭州“旅游西进”就大有可为。
    历经1300年的风雨,严州这一方热土,孕育出独特的文化基因,从而诞生了严州诗学、严陵理学、严州刻本学、严州牌坊学、严州方言学、严州史学等地域文化遗产,这些都是中国地域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需要我们去发掘和传承。这些极具严州个性的文化遗存,也是我们杭州地域文化的标志之一,需要我们去抢救和呵护。因为一座古城的湮没,首先是文化基因的衰落。严州古城是一座远去的州城,在当代中国的地域版图上已经找不到“严州”这个名字。在城市化进程的滚滚洪流中,它已经奄奄一息,如不及时拯救,这座千年古府,会成为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很快就会被世人所遗忘。
    这次由杭州市钱江新城管委会(市拥江办)牵头,以原严州府治首县建德为主,杭州运河集团配合的“钱塘江学·严州文化全书”整理出版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严州文化复兴工程。我们希望这一工程的实施,有助于寻找严州古府修复的正确路径,真正实现“再现‘千年古府’新面貌”的宏伟蓝图。
    “钱塘江学.严州文化全书”的整理出版,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承担整理编写工作的多位专家学者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感谢。
    杭州市拥江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9年9月

后记

  

    一坊一柱任风流
    ——《严州古城石牌坊》写作手记
    庚子年的春节,总有些人心不定的感觉,人们还没安顿好过年的情绪,这年关就突然到了眼前。年味的气息刚刚开始散发,新冠肺炎接踵而至,紧接着封城、封街、封道,原本热闹的春节,顿时陷入了不同寻常的惶恐与不安。走亲访友的、拜年道贺的都没了踪影,人们甚至害怕有人上门打扰。因此,人们蜗居家中,大门不迈,二门不出,说是为自己,更是为他人。一时间街上没了行人,路上没了汽车,店铺歇业关门,交通运输中断,可怕的安静和不断升级的疫情,让多少人措手不及。于是乎,国家宣布延长春节假期,工厂企业停工,国门也被迫处于关闭状态,机场港口几乎空无一人,城市、乡村、居民小区实施封闭隔离管理,揪心的武汉,揪心的湖北,揪心的疫情,庚子年的春节让人怎么也看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年过得如此“不同凡响”,敢情是谁都无法预料到的……
    在这样的焦虑和彷徨中,我想还是静下心来做点事吧。于是,就开始了《严州古城石牌坊》的写作。这原本是2019年就应该完成的任务,因为忙于严州古城修复的日常工作,腾不出手来做这件差事,所以写作计划一拖再拖,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时候了。这不,正好有了这么一段没人打扰的时间,我不是可以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么?
    于是我开始整理早先准备的参考资料,列出写作大纲和章节目录,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表,排出每天的作息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谋划,直到正月初八,终于落笔在方格纸上。《严州古城石牌坊》的写作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起步了。 严州古城石牌坊的盛况,我没有亲眼目睹过,最早还是在地方志上看到有关的记载。那是在1981年的冬天,我毕业分配到梅城教书,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去梅城文化馆看书,在目录上看到有《严州图经》、景定《严州续志》和明万历《严州府志》,于是就借阅这几套木刻印刷的方志古籍。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阅读志书。那个时候我正在苦读二十五史,有了些阅读古籍的心得,因此在阅读《严州图经》、景定《严州续志》和万历《严州府志》的时候,难度已经很小了。在翻阅这几本严州地方志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有标注的严州古牌坊的分布图示,还有坊市、坊表中有关牌坊的名录和简略介绍。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因缘巧合,在借阅二十五史的时候,我结识了同在一个学校教书的胡惠娟老师,后来她成了我人生的伴侣,我也因此成了半个梅城人。她家是地道的梅城城里人,住在东门街通江路。他们是严州古城仅存的19座古牌坊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砸毁的见证人。有了这层关系,因此就有了更多的亲友走进我的生活圈子。从他们那里,我也获得了更多的有关严州古城石牌坊的故事和描述。 当时间跨人1993年的时候,我被任命为建德报社的总编辑。那年花开的季节,梅城镇开始在正大街修复两座石牌坊,报社副刊部的方路同志在梅城采访,回来的时候把一个整版严州古牌坊的文章和图片作为“大特写”交给我,我觉得很好,看完之后就签发了版面。报纸登载之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严州古城石牌坊的重建和修复因此打开了一扇窗户,为后来的严州古城石牌坊的修复起到了先声引领作用。 在时间跨人新世纪的时候,为了迎接新千年的到来,我牵头组织策划了《建德日报》的“三江行”大型采风活动,从新安江水电站大坝前出发,一路沿江乘龙舟而下,一天走一段水域,采写地域风情、人文故事,第二天早上见报。专版文章一经推出,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且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当有一天,龙舟漂流到新安江、兰江、富春江汇合处,江岸豁然开朗,远远就看到被高高的大坝围在当中的严州古城,尽管我对这座古城已经很熟悉了,但我还是有一种莫名的激动,禁不住热泪盈眶,真有一种要大哭一场的冲动。 严州古城的城防大坝,因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在古城东四十里的七里泷口建造富春江水电站。严州古城属于库区,需要移民。后来因为国家有困难,移民所需费用过于庞大,所以退而求其次,于是在富春江水库水位还没上来的时候,依托严州古城墙建造一道围坝,把古城圈在里面。这样可以保留城内三分之二的人口不用移民。这也成为不幸中的万幸,这座千年古城才得以保存下来。不然,早已成为水底世界了。 严州,历史上一直是浙西重镇,自明以来更是浙江省的上八府之首,这里曾经是千帆林立、商贾云集的佳丽之地,也是钱塘江中游最繁华的城市。如今的古城已是满目疮痍的一个小镇,沦落到如此地步!每每念及于此,心头总有一种刺痛的感觉。 因为我对古城始终有一种美好的憧憬,写了《远去的州城》一文,记述了自己在20世纪70年代初,第一次走进这座古城的惊喜及所见所闻。那是一份非常美好的回忆。因为有一种情结之网的律动,我们的采风活动,在这里盘桓了好些日子。严州古城也成为我们这次采风活动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描述得最多最精彩的地方。这其中,就有人写了严州古城石牌坊。此后不久。我又受命带队到严州古城做调查研究,写成了保护与开发严州古城的专题调查报告。在次年市里召开的两会上,我做了一个《举全市之力保护与修复严州古城》的发言,新任市长洪庆华对此非常赞赏,要我写成提案,提交给政协大会。我也郑重其事地写了提案交给大会提案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被告知,提案没通过审查,成为一个废案。可见,人微言轻是无处不在的。 岁月如梭,当时光来到2008年深秋时节,我从担任了17年的总编辑岗位退居二线,市里正式启动严州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因有早些年的积累,我被派往梅城,担任严州文化研究会会长,主要任务是为严州古城保护与修复工程提供历史文化的咨询和服务。此后12年,我与这座古城风雨同舟,结下不解之缘。 “十年一觉严州梦”,在与古城相伴的岁月里,酸甜苦辣辛,五味杂陈,不是用简单的语言可以表达的。因为你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而这其中最多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严州古城的保护与修复工程,刚一开始是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是没等你回过神来,一下子又偃旗息鼓,工程下马,不见了人影。作为漩涡中的我,这里面所经历的激情、迷茫与心痛,别人是无法理解的;其中的甘苦,也只有自己的内心最清楚。功过是非,自待后人去评说。 在写作之初,我曾经设想:把这部《严州古城石牌坊》写成上下两个部分,主体部分写严州古牌坊,附录部分写成半部有关中国古牌坊的历史知识和建筑艺术的内容,以期做点中国古代牌坊建筑的普及工作。后来在写作过程中,觉得仅仅写好严州古城石牌坊的内容就很完整了。所以,我把已经写好的后面一部分暂时不用,以后看情况再作安排。 为了让青少年也能读懂这部《严州古城石牌坊》,我尽量用现代的语言来写,并且对一些古代使用的生僻词汇的出处、典故、官职名称的历史由来等进行通俗易懂的解析,同时用更多的笔墨来写牌坊旌表的人物传记故事,以此增加这部书的可读性。比如思范坊中的范仲淹的故事,建功立德坊中的三国东吴大将孙韶的故事,三元坊中一代名臣商辂的故事,严陵郡治坊中严子陵的故事,祖孙科甲坊中宋璩的故事,理学名邦坊中“东南三贤”张械、吕祖谦、朱熹的故事,还有如方逢辰、姚夔、徐贯、徐怀、江公望、毛一鹭等人物的故事,都逐一进行考据,先从史书典籍人手,然后利用方志资料,再找一些家谱进行佐证,尽可能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即使如毛一鹭这样的反面人物,也做到功过分明,该肯定的不遗漏,该否定的不掩饰。这样就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严州古城石牌坊》一书的第五、第六章,是对全书的有益补充,也是这次写作的一个新的收获,使得这部书稿更加完整。 一坊一柱任风流,在写作《严州古城石牌坊》的过程中,其实也是我和古代先贤们的一次很好的对话,他们的形象是那么的鲜活生动,可敬可佩。整个写作过程,也是一次接受熏陶和滋养的过程。严州先贤们为国家、为生民、为历史都留下了赫赫之功,因而成为不朽的风流人物,名垂青史,并且留在了严州古牌坊这一石质的经书上。这是一部不可磨灭的历史交响曲,是传之后世的宝贵财富。 在写作《严州古城石牌坊》的时候,我还发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严州人的刚正不阿、勇于担当、即使被冤屈至死也不低头的高尚品格和一身正气,如江公望、方逢辰、商辂、姚夔、徐怀、柴文显、王浚、戴东曼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中有的因此舍弃了自己的性命,如柴文显被凌迟处死、戴东曼冤死狱中,有的被贬为庶民,有的一辈子不得志;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人格的力量。这正是严州人精神家园中最宝贵的财富,是值得今人弘扬的一股清流,是我们严州人行走天下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源泉。这也是严陵之风的价值意义之所在,是我们严州人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是值得我们今天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地域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我们最值得引以为傲的、可以行稳致远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如何传承好这一地域人文精神,是需要我们好好研究的一个新的课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把它淡化和丢弃;若是那样的话,我们严州人的灵魂也就没有了,这绝不是空乏之说。 《严州古城石牌坊》的写作,从时空点上看,前后积累的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也是我最近十几年在梅城做严州古城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一大收获。从内心来讲,我也算是对得起这十几年的付出;这也是可以聊以自慰的一个小小收获吧!但是也留下些许遗憾,因为严州古城还在大规模的重修过程中,还有一些正在拟议中的牌坊,还没有付诸实施,如三陆坊、七贤坊、大宗伯坊、纯孝格天坊、睦州坊、甘棠坊等,这些在严州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牌坊,不能在这里一一向读者介绍,只能在以后弥补了。 九十多个日日夜夜,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绝大部分时间在伏案写作,如今终于脱稿。望着窗外的满天星斗,我记下了这些不平常的日日夜夜。 庚子年四月于新安江畔